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霍乱的流行特征
一般而言,霍乱的流行在地区分布、季节分布上具有显著特征,其流行有多种形式。
第一,地区分布特征。发生霍乱疫情的地区分布一般多以沿海为主,特别是江河入海口附近的江河两岸及水网地带,也可传入内陆、高原和山地,甚至沙漠地区,主要是在一些经济水平差和卫生条件欠缺的地区,一旦有霍乱弧菌引入,均会造成疫情扩散。霍乱的地方性流行与霍乱弧菌的自然生态、地方的社会因素、人群的生活习性等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沿海沿江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平原,平原高于半山区和山区,盐碱地区高于非盐碱地区。随着交通、经济贸易、人员流动等,会造成霍乱疫情的快速异地传播扩散。[14]
第二,季节分布特征。霍乱在各地的流行季节与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如纬度、气温、雨量等)密切相关。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发病季节一般在5—11月,流行高峰多在7—10月。但在我国华南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霍乱的季节性特征并不明显,全年均可出现“散发”、“暴发”或“流行”。由于经济不发达、卫生保障不足、生活习惯不良易导致腹泻病流行的地区,有时也会在寒冷季节出现霍乱疫情。[15]
第三,流行形式特征。霍乱的流行形式主要有“散发”“暴发”“流行”等多种形式。“散发”多由偶然因素引起,并且因污染有限,没有引起扩散。“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涌现大量病人。“流行”是指长时间大范围传播,主要发生在经济水平低、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因控制能力不足,导致霍乱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流行。一般新疫区以“暴发”多见,老疫区以“散发”多见。这些不同的流行形式,也与不同类型的病原体有关。[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