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民俗视野下的鲁迅创作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鲁迅的民俗生活经验

时代环境的外在影响之外,鲁迅创作时之所以会对民俗文化发生并保持一贯的兴趣,更为重要的原因还在他自身,他个人生命中本自拥有的丰富民俗知识积淀和持久的民俗关注热情,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可能的条件和本原性的推动力。

鲁迅的出生地绍兴本就是一个民俗氛围极为浓郁的地方,懂事之后,或是通过聆听别人的讲述,或是通过对于民间民俗活动的积极参与,他因之在心中积存了不少的民俗文化知识和感性经验。离开家乡之后,为职业发展需求所推动,他不仅保持了对于民俗文化物象和事项的浓厚兴趣,或是广为搜求古籍、野史、民间故事和民间绘画等,通过各种非正式的阅读,广泛地积累民俗文化知识,搜集历史民俗材料;或是通过参与身边各样的民俗活动,积淀民俗生活的感性体验,捕捉民俗文化于当下生活中的新的表现形式和现实功用;而且因着实际工作的需求,他更是将这种浓厚的个人兴趣,转化成为一种有着较为具体目的的理性关注。

虽然因为其他事的干扰,加之鲁迅本来就志不在民俗文化的专门研究,所以终其一生,他始终未能以一种专业学者的身份,对民俗文化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理论研究,但是他对民俗文化持续不断的热情和兴趣,作为一种被现实所压抑了的主体意识,积储而成为作者经验世界的巨大能量之时,也便得以以更为隐蔽和曲折的方式,不时地对鲁迅的写作发生种种潜在而深刻的影响。

这一章的写作,我们因此主要想从鲁迅个体出发,将其生活中的民俗遭遇和他的文本进行对比阅读,通过对于他的生命与民俗文化关系的梳理,探究他写作过程中民俗兴趣发生的个人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