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论杨慎对明清考据学的贡献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辛未科状元,嘉靖三年(1524),因议大礼,被遣戍云南永昌卫。杨慎贬滇34年,除中间几次因公或省亲归蜀外,其余时间均在云南度过,他自称博南山人,博南戌史叟、金马碧鸡老兵、滇南逸史氏,这些均为旧任官职与谪居永昌博南山而得名。他在云南期间不仅影响到云南文人的文学创作,其文友及门人李元阳、张含、唐犄、董难、王廷表、李东儒、木公、木增等一批云南文士都受到他的影响,而且在经学考据方面也对当地和流寓的学者产生了影响,如熊过撰写《周易象旨决录》,就是在贬谪云南时,“晤杨慎,劝成此书”。[1]杨慎一生著述宏富,是明代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在诸多领域都有不凡的建树。他的著作绝大部分都是在云南完成的,另有许多著作,如《唐诗绝句精选》《南中集》《金石古文》《丹铅余录》《丹铅总录》《转注古音略》《古音余》《奇字韵》《词品》《檀弓丛训》《古音丛目》等三十多部著作也是由云南人帮助出版的。所以可以说云南是杨慎的第二故乡,杨慎是云南的历史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