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戏剧唱词常用颜色词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颜色范畴分析

本节将分范畴依次分析“白”范畴、“黑”范畴、“红”范畴、“绿”范畴、“黄”范畴、“青”范畴、泛颜色范畴的原型颜色词与各个颜色范畴的命名理据,同时对非原型颜色词进行简要分析。非原型颜色词包括非原型语义颜色词和语用颜色词两类,本节只对非原型语义颜色词做义项分析。各范畴的原型颜色词将在第二、第三章做系统的语义分析。

一 “白”范畴颜色词

(一)“白”范畴原型颜色词的判定

明代戏剧唱词语料中“白”范畴的颜色词共有22个,其中语义颜色词7个:白、素、皑(皚)、皓、颢、皎(皦)、皤;语用颜色词15个:冰、雪、冰雪、秋、霜1、秋霜、粉1、缟、鹤1、花(华)、潘、星、银、玉、梨花。

“白”范畴颜色词的使用总频数及其在三大搭配域的分配情况如表1-12所示。

表1-12 “白”范畴颜色词使用频数及其在三大搭配域的分配情况

续表

根据以上数据,“白”范畴的语义颜色词使用频数排序如下:

白>素>皓>皤>皎(皦)>皑(皚)/颢,频数最高的是“白”(469次)。

“白”范畴的语用颜色词使用频数排序如下:

银>粉1>霜1/玉>雪>冰>花(华)/星>缟/秋霜>鹤1/潘>冰雪>秋/梨花,频数最高的是银(104次)。

由于“白”是“白”范畴中使用频数最高、搭配能力最强的颜色词,所以本书将“白”确定为“白”范畴的原型颜色词并用于定义该范畴。

原型颜色词“白”将在第二章进行详细研究,下面简要说明“白”范畴其他非原型颜色词的具体情况。

(二)“白”范畴非原型颜色词简析

非原型颜色词包括非原型语义颜色词和语用颜色词两类。本书对语义颜色词分义项进行说明,对语用颜色词只说明其在哪种情形中表颜色义。

1.非原型语义颜色词

“白”范畴的非原型语义颜色词有6个:素、皑(皚)、皓、颢、皎(皦)、皤。

(1)“素”共有67例,3个义项。

白色,尤其指月色之白,未经染色丝织物之白,女子肌肤之白:

例17【羽调排歌】[小净]闲雅新妆,轻盈葩,尊前冷澹堪夸。《西楼记·倦游》

例18【节节高】[旦]松阴坐,展罗,藤床卧。《玉簪记·谭经》

例19【二郎神换头】[生]花笺钟王妙楷,晶晶可羨。羨杀你指轻盈能写怨。记西楼按板,至今余韵潺湲。怎奈关山忆梦远,想花容依稀对面。《西楼记·错梦》

“素葩”隐喻皎洁的月亮,“素罗”指白色纱罗,“素指”指女子洁白的手指。

变成白色:

例20【浆水令】[合]心未愜,鬓先,慢寻河影断长安路。樽俎内,樽俎内,风云才聚。旗门外,旗门外,河汉星疏。《紫钗记·吹台避暑》

“鬓先素”指鬓发先变白了,“素”在此处用为动词。

白色:

例21【锦衣香】[合]莫被青云误也,须回顾。高堂日短,鬓丝垂。《明珠记·获荫》

“鬓丝垂素”中的“素”是名词用法,在句中充当宾语,表示鬓丝已经有了白色。

(2)“皚”是“皑”的繁体字,“霜雪白貌”义。“皑(皚)”共有1例,1个义项。

白色,主要形容霜雪:

例22【前腔】[旦]我如山雪深,皎如云月亮,可奈你山云竞渺茫,空孤雪月难亲傍,又似斗酒城中相逢欢赏。《琴心记·吟寄白头》

(3)“皓”共有17例,1个义项。

白色,主要形容月色、牙齿、人体四肢等。

例23【千秋岁】[小净]斗妖娆,月荧荧照,不禁地眉语目笑。《西楼记·乘鸾》

例24【前腔】[旦]修眉远山绿,粉汗流香浸眉曲。自持觞劝酒,腕露玉。愿白头长享天年。结彩线不须人续。《明珠记·酬节》

例25【骂玉郎】[生]心上人儿掌上金,翻做波间月,海底针。红颜齿暗消沉,没回音,怨悠悠血染罗襟。怕香骨怎禁,怕香骨怎禁,怎禁雨打霜侵?《明珠记·授计》

“皓月”指明月,“皓腕”多指女子洁白的手腕,“皓齿”指洁白而有光泽的牙齿。

(4)“颢”共有1例,1个义项。

白色:

例26【金蕉叶】[昆仑]乘气。《昆仑奴》

“颢气”指清新、洁白、盛大之气。

(5)“皦”古同“皎”,本书记为“皎(皦)”,共有8例,1个义项。

洁白:

例27【前腔】[生]高洁!婉若游龙,如初日,那更羞花闭月。《高唐梦》

例28【前腔】[净]沧海互盈,月初生,指真空是极乐境。《宝剑记·第五十一出》

“皦如初日”指如早晨初升太阳那样洁白,“皎月”指洁白的月亮。

(6)“皤”共有10例,3个义项。

白色,主要形容老人鬓发:

例29【前腔】[贴]觑爹爹衰颜鬓,思量起教人泪零。《琵琶记·散发归林》

“皤鬓”指老人白色的鬓发。

(鬓发)变成白色:

例30【南石榴花】[小旦]海滨天际,风露锁烟萝。销泪点,积心窝。空抛富贵鬓将。守凄凉,一对英娥。离惊自纷难定妥,挽君裾将行无那。《齐东绝倒·第二出》

“空抛富贵鬓将皤”中的“鬓将皤”指鬓发将要变白。

❸指白色鬓发:

例31【前腔】[老旦]闷似海天来愁大。谁似我被嫦娥笑杀双。《义侠记·孝贞》

“谁似我被嫦娥笑杀双皤”中“双皤”转喻老人额头两侧白色的鬓发。

“白”范畴这6个非原型语义颜色词虽然不如原型颜色词搭配范围全面,但是都有各自主要的搭配领域,如“皑(皚)、皓、颢、皎(皦)”主要搭配气象类词,“皤”主要搭配发肤类词,“素”的搭配领域比较广。

2.语用颜色词

“白”范畴的语用颜色词有15个:冰、雪、冰雪、秋、霜1、秋霜、粉1、缟、鹤1、花(华)、潘、星、银、玉、梨花。本书将其分为五组。

第一组:冰、雪、冰雪

(1)“冰”本指水在摄氏零度以下凝结成的白色晶体,主要用来形容月亮的白和人体肌肤的白。“冰”除了表示“白色”义以外,还在心理上给人以“寒冷”的感觉。“冰”表“白色”义共有16例。

例32【古轮台】[贴]天如镜,一洗琉璃光万顷。银河耿耿,清赛轮。广寒宫里,人物寂静,就中惟有鹊飞擎。《金印记·仲子赏月》

例33【七弟兄】[外]捻指间肌销化难留恋,粉香残灭了旧花钿,灰烬中那得芙蓉面。《香囊怨·第三出》

“冰轮”隐喻洁白的明月,“冰肌”形容女子洁白的肌肤。

(2)“雪”本指天空中的水分在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并从空中降落的白色晶体,表“白色”义共有32例,用来形容人体须发的次数最多。

例34【前腔】[外]时光短,髯催,守清贫不图甚的。《琵琶记·蔡公逼试》

例35【破阵子】[老旦]两鬓萧萧似,一身憔瘦如柴。《双忠记·魂归》

“雪髯催”中“雪髯”指“白色的胡须”,“雪”做定语直接修饰“髯”;“两鬓萧萧似雪”中“雪”的“白色”义向前指向作为主语的“两鬓”。

(3)“冰雪”是语用颜色词“冰”和“雪”的组合,“冰雪”表“白色”共有2例,第一例的“冰雪”形容女子肌肤的晶莹洁白,第二例的“冰雪”从“洁白”义进一步隐喻为女子品行的纯洁。

例36【前腔】[小生]姑射,山色葱茏,神人绰约,云是肌肤冰雪。绝代无双,不数庄生陈说。《高唐梦》

例37【太平令】[冲末]俏佳人神如冰雪,俊才子笔走龙蛇。菱花前双眉巧设,松枝下同心永结。非耶是耶!云耶雨耶!女娲皇补就相思天缺。《花舫缘·第四出》

“云是肌肤冰雪”句是楚王形容巫山神女晶莹洁白的肌肤,“俏佳人神如冰雪”是文徵明在形容一位女子美好纯洁的样貌与品行。

“冰”和“雪”作为自然界的气候现象,同时也是人们熟知的名物,在特定情形下可用作颜色词。

第二组:秋、霜1、秋霜

(1)“秋”本指一年中的秋季,表“白色”义共有1例。

例38【前腔】[贴]年将迈,鬓已,下阶出迎礼不周。呀,相公请了。里巷隘梁辅,丰神耀琼玖。《绣襦记·逑叶良俦》

“鬓已秋”指鬓发已经变白,形容年老。

(2)“霜1[2]本指靠近地面空气中的水分在摄氏零度以下凝结成的白色冰晶,表“白色”义共有42例,主要用于形容人体的鬓发。

例39【出队子】[外]银须鬓,世上白头能几人?五福之内寿为尊,寿极年高是宿世因,况我今生略无妄心。《杀狗记·安童将命》

例40【榴花泣】[外]十年青鬓忧国尽成。惭鸠拙玷鸩行,尊鲈飞梦到江乡。镜湖投老未许遂归航。《燕子笺·授画》

例41【前腔】[旦]路傍喧讲,道当初坠钗情况,自把前程扬。为谁行,断簪残髻,留伴镜中?《紫钗记·怨撒金钱》

“银须霜鬓”中的“霜鬓”指像霜一样白的鬓,“霜”作为定语直接修饰“鬓”;“十年青鬓忧国尽成霜”中“霜”的“白色”义向前指向主语“青鬓”;“留伴镜中霜”中的“霜”隐喻指“白发”。

(3)“秋霜”本指秋天的霜,表“白色”义共有4例,其中3例修饰人的鬓发,1例修饰兵器。

例42【一剪梅】[贴]年少烟花作女娘,罗绮飘香,粉黛生香。于今两鬓点秋霜,色里红妆,镜里清光。《绣襦记·厌习风尘》

例43【恋芳春】[生]剑闪秋霜,砚飞寒雨。《西楼记·觅缘》

“于今两鬓点秋霜”中“秋霜”形容女子鬓发如秋日的霜那般洁白;“剑闪秋霜”指宝剑所折射出的寒光如同秋日的霜那样洁白。

可见,“秋”“霜1”和“秋霜”都可以用来形容鬓发的白色。

第三组:粉1、缟、梨花

(1)“粉1[3]表“白色”义共有43例,因为古时女子用于敷脸的粉是白色的,所以“粉面”“粉容”“粉腮”“粉须”“粉颈”等词中的“粉”均为“白色”义,而随着“粉1”搭配人体域词语用法的固定化和常规化,“粉1”表“白色”义的用法也逐渐扩展到自然物域和非自然物域。

例44【逍遥乐】[旦]黛眉面,翠馆青楼,绿水红桥。《绣襦记·试马调琴》

例45【锦衣香】[合]怕无情风雨褪红妆,低垂颈,倾国倾城貌一朝摧丧,廊空响履,马嵬途葬。《绣襦记·厌习风尘》

例46【前腔】[旦]墙花影自重重,帘卷残荷水殿风,抱琴弹向月明中,香袅金猊动,人在蓬莱第几宫。《玉簪记·寄弄》

“粉面”指白皙的面容,“粉颈”指女子洁白细腻的颈项,“粉墙”指涂刷成白色的墙。

虽然语料中“粉1”的大部分用法是直接修饰名物,但是也出现了少量双音颜色词“粉红”修饰名物的用法,如“粉红莲”和“粉红帘”。

(2)“缟”本指细白的生绢,表“白色”义共有4例,其中3例修饰衣物,1例修饰植物。

例47【前腔】[末]乾坤似他衣衰素,故添个带飞舞。《琵琶记·风木余恨》

例48【前腔】[小生]换了素缟,正好混入法堂。特将素更红紫。《西楼记·捐姬》

例49【惜奴娇】[旦]素花王,逞清真国色。《三元记·赏花》

“故添个缟带飞舞”中的“缟带”指白色的衣带;“特将缟素更红紫”中的“缟素”借指白色丧服;“缟素花王”中的“缟素”指白色,用来形容白色的花。

(3)“梨花”本指梨树上开的纯白色的花儿,表“白色”义共有1例,用来形容女子白皙的容颜。

例50【南吕过曲·红衲袄】[小生]只指望上秦楼吹凤箫,却缘何抱琵琶弹别调。香褪了含宿雨梨花貌,带宽了舞东风杨柳腰。不能够画春山眉黛巧,羞见你转秋波颜色娇。《连环记·掷戟》

“香褪了含宿雨梨花貌”中“含宿雨梨花貌”是吕布形容貂蝉的容貌如同被夜雨荡涤和滋润过的梨花的样子,洁白而娇嫩,“梨花”主要用来形容貂蝉容貌的白皙。

第四组:花(华)、鹤1、潘

(1)“华”古同“花”,本书记为花(华),表“白色”义共有10例,均修饰人体鬓发。“头发”本应为黑色,老年人的“头发”黑白相间,颜色不纯。

例51【满庭芳】[外]发不堪回首。《还魂记·训女》

例52【北刮地风】[生]讨不的怒发冲冠两鬓。《邯郸记·死窜》

“华发不堪回首”中的“华发”指斑白的头发;“怒发冲冠两鬓花”中的“花”语义指向“两鬓”,意指两侧鬓发的斑白。

(2)“鹤1”本指一种长着白色羽毛的鸟类,表“白色”[4]义共有3例,均为修饰人体鬓发的。

例53【前腔】[旦]却将堆鸦髻,舞鸾鬓,与乌鸟报答发亲。《琵琶记·祝发买葬》

“与乌鸟报答鹤发亲”中的“鹤发”指白色的头发。由于在中华文化中“仙鹤”是长寿的象征,用“鹤发”来指称老人白发起到了表达礼貌尊重和美好祝愿的语用效果。

(3)“潘”表“白色”义是“白”范畴语用颜色词中比较特殊的情况,语料中共出现3例,均修饰人体的鬓发,固定搭配的词语是“潘鬓”。[5]

例54【恋芳春】[生]博览诗书,精闲戎马,芳名播满乾坤。指日丹书铁券,拟下枫宸。况复襟怀洒乐,怕容易霜凋鬓。闲评品,自歌断韩娥,阿谁重奏阳春?《广陵月》

“怕容易霜凋潘鬓”中的“潘鬓”指中年人斑白的鬓发。

花(华)、鹤1和潘这三个语用颜色词均主要用于形容人体的鬓发。

第五组:星、玉、银

(1)“星”本指夜空中发出白色光亮的天体,表“白色”义共有11例,主要用于形容人体鬓发,在句法上可以充当谓语。

例55【捣练子】[末]年已暮,鬓将,膝前一女正娉婷,甚日红鸾双照影。《娇红记·婚拒》

例56【亭前柳】[净]老儿垂鬓已星星,弱体战兢兢。况兼寒凛凛,那更冷清清?此行怎去登山岭?《邯郸记·死窜》

例57【似娘儿】[老旦]望牵郎河漠,乌飞凉夜,鬓染秋。《紫钗记·巧夕惊秋》

“年已暮,鬓将星”指老年人鬓发变白,“老儿垂鬓已星星”指老人的双鬓已经变白,“鬓染秋星”用秋夜星辰的白色光亮来形容老人的白发。

(2)“玉”本指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表“白色”义共有42例。“玉”作为一种矿石,其典型色泽为白色,在一定情况下可用作颜色词,如“玉虹”表示白虹。在国人观念中“玉”的地位高贵,把“玉”加在名词前,可用作该名词所指事物的美称,如“玉烛”是蜡烛的美称。本书对语用颜色词“玉”的定义较为宽泛,包含了“玉”的美称用法。

例58【永团圆】[众]显文明,开盛治,说孝男,并义女,烛调和归圣主。《琵琶记·一门旌奖》

例59【前腔】[合]君心别,妾命浮,颜漂泊几时休?花宫闭,椒寝幽,琵琶弹怨向边州。《明珠记·巡陵》

例60【二犯傍妆台】[旦]粉褪肌香,无边春事挂垂杨。恨落红销砌稳,听杜宇唤愁忙。平芜尽处春山小,花压阑干春昼长。《红拂记·华夷一统》

“玉烛”形容白色的蜡烛,“玉颜”形容白皙的容貌,“玉肌”形容白润的肌肤。

(3)“银”本指一种白色的贵金属,表“白色”义共有104例,是所有“白”范畴语用颜色词中使用频数最高的。比如“银须”指银白色的胡须,“银烛”指银白色的蜡烛,“银河”“银汉”隐喻晴天夜晚天空所呈现的银白色光带,“银蟾”指银白色蟾蜍(转喻月亮)。“银”是“白”范畴中搭配能力很强的语用颜色词。

例61【前腔】[净、副净]西园又晚,月忽笼烟。绛烛光生碧树间,花梢珠斗又斓煸。《琴心记·文君新寡》

例62【尾声】[生]游春不尽春游兴,行过风亭共水亭,还再则与你走向塘双照影。《娇红记·红构》

例63【七兄弟】[外]脸销着靥,腰解着玉环,不画了旧眉弯。只见罗裙不系当时茜,袅亭亭不着藕花衫。《红莲债·第四出》

“银月”指银白色的月亮,“银塘”指清澈明净洁白的池塘,“银靥”指银白色的脸颊。

二 “黑”范畴颜色词

(一)“黑”范畴原型颜色词的判定

明代戏剧唱词语料中“黑”范畴颜色词共有16个,其中语义颜色词12个:黑、乌、玄、皂(皁)、黛、黯、墨、黔、靘、黝、缁、褐;语用颜色词4个:晦、暗、、煤。

“黑”范畴颜色词的使用总频数及其在三大搭配域的分配情况如表1-13所示。

表1-13 “黑”范畴颜色词使用频数及其在三大搭配域的分配情况

根据以上数据,“黑”范畴的语义颜色词使用频数排序如下:

乌>黑>黛>玄>黯>皂(皁)>缁>褐>墨/靘>黔/黝,频数最高的是“乌”(174次)。

“黑”范畴的语用颜色词使用频数排序如下:

暗>晦//煤,频数最高的是“暗”(2次)。

虽然“乌”的出现频数最高,但从语料的实际情况看,主要是因为明代戏剧唱词中用“乌”转喻乌鸦这种用法高达40.8%,如“乌鹊”“慈乌”“金乌”“孝乌”等,搭配形式单一,且“乌”在语料中也未发现有生动表现形式。“黑”使用频数低于“乌”,但“黑”在三大搭配领域的分布较为均衡,生动表现形式大量存在,如黑黑、黑碌碌、黑钻钻、黑沉沉、黑漫漫、黑朦胧等。因此,本书将“黑”确定为“黑”范畴的原型颜色词并用于定义该范畴。

原型颜色词“黑”将在第二章进行详细研究,下面简要说明“黑”范畴其他非原型颜色词的具体情况。

(二)“黑”范畴非原型颜色词简析

1.非原型语义颜色词

“黑”范畴的非原型语义颜色词有11个:乌、玄、皂(皁)、黛、黯、墨、黔、靘、黝、缁、褐。

(1)“乌”共有174例,3个义项。

黑色:

例64【沉醉东风】[生]晨夕里念劬劳,晨夕里念劬劳,私情鸟,因此上敢违慈教?《香囊记·启程》

例65【古轮台】[贴]脱花冠,把纱小帽罩云鬟。《琴心记·文君新寡》

例66【杜韦娘】[旦]玉容态娇艳,眉黛淡扫春山远。凤髻绾云,霞衬脸,更袅娜纤腰娇软。《杀狗记·妻妾共议》

“私情乌鸟”中的“乌鸟”指乌鸦,是一种黑色的鸟,古人认为乌鸟反哺,可以隐喻为孝顺的人;“把乌纱小帽罩云鬟”中的“乌纱”指古代官员所戴的一种黑色纱帽,也可转喻官职;“凤髻绾乌云”中的“乌云”隐喻女子乌黑的头发。

❷指黑色的乌鸦,如“乌鹊”“乌鸢”“慈乌”“孝乌”“饥乌”“啼乌”“野乌”“夜乌”中的“乌”均转喻乌鸦:

例67【前腔】[生]孤影,南枝乍冷,见鹊缥缈,惊飞栖止不定。万点苍山何处是,修竹吾庐三径。《琵琶记·中秋望月》

例68【前腔】[旦]儿还念父母,及早归乡土,念慈亦能返哺。莫学我的儿夫,把亲耽误。《琵琶记·寺中遗像》

例69【前腔】[生]池边宿鸟,悠悠直梦晓光来,月落啼慢慢捱。《琴心记·跳动琴心》

“见乌鹊缥缈”中的“乌鹊”指乌鸦和喜鹊,“看慈乌亦能返哺”中的“慈乌”指乌鸦,“月落乌啼慢慢捱”中的“乌”也指乌鸦。

❸指太阳,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月亮中有玉兔,所以“乌”可以转喻太阳,“兔”可以转喻月亮。“乌”“兔”连用转喻日月:

例70【尾声】[合]盘桓且尽今宵兴,兔走飞不暂停,莫待华发萧萧两鬓生。《三元记·祝寿》

例71【渔家傲】[末]兔天边才打照,仙翁海上驴儿叫。《邯郸记·标引》

例72【十二时】[合]流离彼此如迷瘴,谁料阳仍昶。《双珠记·月下相逢》

“兔走乌飞”指日月运行,光阴流逝;“乌兔天边才打照”中的“乌兔”转喻太阳和月亮;“谁料阳乌仍昶”中的“阳乌”指太阳中的三足乌,“乌”转喻太阳。

据统计,174例“乌”的语料中,转喻用法就有71例,约占到“乌”全部语料的40.8%,说明“乌”作为语义颜色词的地位还很不稳定。

(2)“玄”共有22例,1个义项。

黑色:

例73【古轮台】[众]双飞彩燕,对舞鹤,幸喜共离患难。《宝剑记·第五十二出》

例74【点绛唇】[净]紫塞青烟,菟白草。《红梨记·胡扰》

例75【南侥侥令】[丑]珠思佩赠,绿绮欲联飞。《团花凤·第二出》

“双飞彩燕,对舞玄鹤”中“彩燕”“玄鹤”对举,这两者都是吉祥的鸟类,“玄鹤”即“黑鹤”;“紫塞青烟,玄菟白草”中“紫塞”“玄菟”对举,这两者此处均指边塞要地,“菟”本为草名,“玄菟”字面意思可解释为黑色的草;“玄珠思佩赠,绿绮欲联飞”中“玄珠”“绿绮”对举,二者都是精美物品,“玄珠”指黑色明珠。

(3)“皂(皁)”本指可染黑色的柞实,表“黑色”义共有16例,1个义项。

黑色:

例76【前腔】[生]我穿的是紫罗桐,倒拘得我不自在,我穿的是朝靴,怎敢胡去踹?《琵琶记·询衷情》

例77【风检才】[净]罗袍着来又破,乌纱帽带来偏大,说起接官心也苦,镇日间受饥饿。《琴心记·设馆都亭》

例78【北清江引】[钟]猛虎啖群羊,雕欺雀燕。《燕子笺·守溃》

“皂朝靴”指黑色高帮白色厚底的鞋子,旧时官绅所穿;“皂罗袍”指一种黑色长衣;“皂雕欺雀燕”中的“皂雕”指一种黑色大型猛禽。

(4)“黛”本指一种青黑色颜料,表“黑色”义共有61例,3个义项。

青黑色:

例79【前腔】[生]有个人儿在天一涯,只落得脸销红眉锁。《琵琶记·询衷情》

例80【念奴娇】[旦]眉愁锁,有恨向谁评论。《玉簪记·遇难》

“只落得脸销红眉锁黛”中的“脸”和“眉”分别对应“红”和“黛”,“黛”指眉毛的青黑色;“眉愁黛锁”将“眉黛”拆开分别与“愁”和“锁”组合,“黛”也指眉毛的青黑色。又如:

例81【前腔】[旦]钗符凤口衔,钏臂鲛丝绾。怜眉一色,绿遍庭萱。惜花慵捲金铃索,待燕长钩绣户帘。《燕子笺·扈奔》

例82【前腔】[旦]香车翠幌飘,望三峰玉女,色岧峣。《燕子笺·迁官》

“怜黛眉一色”中的“黛眉”指女子黑色的眉毛,“黛色岧峣”中的“黛色”形容前文“三峰玉女”青黑色的山林景致。

❷指青黑色眉毛:

例83【二犯江儿水】[旦]亭亭住彩云,双愁颦,两眼波横。《浣纱记·演舞》

例84【破阵子】[旦]翠深笼宝镜,蛾眉懒画春山。丝萝虽喜依乔木,椿树还怜老岁寒,偷将珠泪弹。《荆钗记·辞灵》

“双黛愁颦”中的“双黛”转喻女子的双眉,“翠黛深笼宝镜”中的“翠黛”转喻女子的青黑色眉毛。

❸指女子:

例85【望江南】[卢]倚天家甲第拟云台,有女如花新粉。向朝班玉笋选多才,红叶上秋阶。《紫钗记·缓婚收翠》

例86【前腔】[小净]三千粉。六宫颜色谁堪逊。《红梨记·豪宴》

“粉黛”本义指化妆所用敷面的白粉和画眉的黛墨,“有女如花新粉黛”中的“粉黛”整体转喻女子,“黛”“粉”也可单独转喻女子;“三千黛粉”中的“黛”也转喻女子。

(5)“黯”共有19例,1个义项。

黑色:

例87【金珑璁】[小生]长空云黯黯,那堪狂雪交加,飞柳絮,舞梨花。《杀狗记·窑中受困》

例88【月下笛】[末]但然春去,落红成阵,暮云凝碧。《琴心记·家门始终》

例89【六么令】[老旦]天淡,日微茫。《双珠记·姑妇相逢》

“长空云黯黯”中的“黯黯”指下雪前云的深黑色;“但黯然春去”中的“黯然”指暮春时分自然景象的衰败昏暗;“天黯淡”中的“黯淡”指天色的昏暗。

(6)“墨”共有2例,1个义项。

黑色:

例90【西江月】[小生]十载青灯碌碌,三年绶偬偬。《逍遥游》

例91【二犯傍妆台】[旦]眼前墨墨无分晓,惨绝昏黄不系舟。《相思谱》

“三年墨绶偬偬”中的“墨绶”指黑色绶带;“眼前墨墨无分晓”中“墨”的叠音形式“墨墨”,指情绪波动过大而导致的暂时性失明。

(7)“黔”共有1例,1个义项。

黑色:

例92【前腔】[外]悲哭黎,病劳无控诉,死为邻与鬼相属。《双忠记·超擢》

“黔黎”是“黔首黎民”的省称,指百姓,“黔”为黑色。

(8)“靘”共有2例,1个义项。

青黑色:

例93【二郎神】[旦]合梦初惊,镇无言兀自把晓妆愁。《红梅记·折梅》

例94【前腔】[生]闪金屏半面红妆。爱芳卿。相逢邂逅。一见已留情。《红梅记·折梅》

“镇无言兀自把晓妆愁靘”与“闪金屏半面红妆靘”中的“靘”均指青黑色。这两例都出自《红梅记》。

(9)“黝”共有1例,1个义项。

微青黑色:

例95【南鲍老催】[净]觑他贼眼恼,恶肚肠,凶模样,真个是褐夫万乘都不让,北宫胆气须想像。《脱囊颖》

“黝胆气”形容毛遂莽撞却又非凡的勇气,此时是楚王在怒斥毛遂莽撞的举动,“黝”指微青黑色。

(10)“缁”共有12例,1个义项。

黑色:

例96【猫儿坠】[旦]从今孽债染衣。《玉簪记·词媾》

例97【西地锦】[外]风色凋残绿鬓,丝鞭翻惹尘。汾阳桥畔朝烟冷,谁当圯下期人?《红拂记·期访真人》

例98【东瓯令】[净、小生]难道你磨而不磷,涅而不。《绣襦记·闻信增悲》

“缁衣”指黑色衣服;“缁尘”指黑色灰尘;“涅而不缁”这句话意指即便身处黑泥中也不会被染黑,常用于形容高尚的品格。

(11)“褐”共有7例,2个义项。

黄黑色:

例99【前腔】[崔]珍重,驼霏烟,鹅黄漾日,都不似翠苞凝凤。暮雨朝云,红香醉来几瓮。《玉簪记·词媾》

“驼褐霏烟”中的“驼褐”指骆驼的黄黑色,与后文“鹅黄”对举使用,两者均为动物的颜色。

❷指黄黑色粗布衣服:

例100【前腔】[二生]宫花两鬓簪,释身衣锦。说甚么文章字字,价值千金。想昔年落魄,今朝恁,不是文章不似今。此皆是叨亲荫,文场共临。《娇红记·喜贺》

“释褐身衣锦”中的“褐”指中举前穿的黄黑色粗布衣服,“锦”指中举后穿的精致华美服饰。

“黑”范畴各个非原型语义颜色词都有其特殊的优势搭配域:“乌”主要搭配动物中的鸟类;“黛”主要搭配人体的眉毛;“晦”主要搭配气象类词语;“皂”“缁”“褐”主要搭配衣物;“玄”的搭配域有一定的文化独特性和复杂性;“墨”“晦”“黔”“靘”“黝”的用例较少,搭配情况也比较简单。

2.语用颜色词

“黑”范畴的语用颜色词有4个:晦、暗、、煤。本书将其分为两组。

第一组:晦、暗

(1)“晦”本指黑夜或晚上,表“黑色”义共有1例。

例101【前腔】[旦]你看月儿黑黑的星儿,萤火青青似鬼火吹。《还魂记·遇母》

“你看月儿黑黑的星儿晦”中的“晦”指星星不明亮。

(2)“暗”本指光线不足或不明亮,与“明”相对,表“黑色”义共有2例,均表示月光的昏暗。

例102【余文】[小生]停杯处想恁狂,思暂借邯郸半晌。却不道月秋江人断肠!《双莺记》

“却不道月暗秋江人断肠”中的“暗”形容月光的昏黑。

“晦”和“暗”主要表现为一种低亮度的光亮,亮度低则视物不明,看上去接近黑,因此可以用来表示黑色。

第二组:、煤

(1)“”本指人脸上黑色斑点[6],表“黑色”义共有1例。

例103【一枝花】[净]骨碌碌南人笑,则个鼻凹儿跷,脸皮,毛梢儿魑。《还魂记·虏踪》

“脸皮”中的“”在此用来指脸皮上的黑色。

(2)“煤”本指烟熏所积的黑灰,表“黑色”义共有1例。

例104【川拨棹】[旦]情何限,为弱柳,抬青眼。怕只怕笺字殷,怕只怕笺字殷,道得个海枯石烂。《紫钗记·花院盟香》

此时的场景是李君虞进京赶考,霍小玉害怕他变心,因此李君虞写下盟书,表达了不离不弃的誓言。这段【川拨棹】唱出了霍小玉的忧思,“怕只怕笺煤字殷”中的“笺煤字殷”指有黑墨线格子的笺纸与深红色的字,“煤”指笺纸上线条的黑色。

语料中“黑”范畴语用颜色词的数量和用例都不算多,“暗”“晦”从亮度的角度来表现黑色,“”“煤”从实物的典型色泽来表现黑色,都起到了很好的语用效应。

三 “红”范畴颜色词

(一)“红”范畴原型颜色词的判定

明代戏剧唱词语料中“红”范畴颜色词共有28个,其中语义颜色词16个:红、赤、朱、绛、丹、绯、彤、赭、殷、赫、赪、赧、酡、渥、茜、紫;语用颜色词12个:粉2、鹤2、霜2、霞、血、榴、梅、樱、檀、猩、胭脂、桃花。

“红”范畴颜色词的使用总频数及其在三大搭配域的分配情况如表1-14所示。

表1-14 “红”范畴颜色词使用频数及其在三大搭配域的分配情况

续表

根据以上数据,“红”范畴的语义颜色词使用频数排序如下:

红>紫>丹>朱>赤>绛>彤>绯>赧>酡>赭/殷/赫/茜>赪/渥,频数最高的是红(969次),其次是紫(278次)。

“红”范畴的语用颜色词使用频数排序如下:

霞/血>猩/桃花/檀>胭脂>榴/梅/樱/粉2/鹤2/霜2,频数最高的是霞/血(5次)。

由于“红”是“红”范畴中使用频数最高、搭配能力最强的颜色词,所以本书将“红”确定为“红”范畴的原型颜色词并用于定义该范畴。

原型颜色词“红”和次常用颜色词“紫”将在第二章进行详细研究,下面简要说明“红”范畴其他非原型颜色词的具体情况。

(二)“红”范畴非原型颜色词简析

1.非原型语义颜色词

“红”范畴除“紫”以外的语义颜色词有14个:丹、朱、赤、绛、彤、绯、赧、酡、赭、殷、赫、茜、赪、渥。

(1)“丹”共有204例,1个义项。

红色:

例105【北点绛唇】[外]玉露沾衣,九重金殿珠帘起。伫立墀,上下传恩旨。《三元记·及第》

例106【黄钟引子·西地锦】[老旦]妇随夫唱意绸缪,凤彩鸾佳偶。《连环记·赐环》

例107【驻云飞】[生]我有济世经邦,一点心托上苍。《精忠记·说偈》

“伫立丹墀”中的“丹墀”指宫殿的赤色台阶,常转喻朝廷或帝王;“丹凤彩鸾佳偶”中的“丹凤”指一种有红色羽毛的凤鸟,是吉祥喜庆的象征;“一点丹心托上苍”中的“丹心”指人的赤诚火热之心。

(2)“朱”共有191例,3个义项。

略深的红色,该义项有177例:

例108【前腔】[生]也曾造高门把朱户敲,也曾问娇娥音信杳。《红梅记·寻遇》

“也曾造高门把朱户敲”中的“朱户”指朱红色大门,“朱”指朱红色。

❷指红色的胭脂,该义项有10例:

例109【园林好】[旦]几曾去调傅铅?几曾爱鸾钗凤钿?对镜羞惭娇面,今日里别仙班,今日里谪尘凡!《玉簪记·重效》

“几曾去调朱傅铅”中的“朱”指胭脂,“铅”指铅粉,此二者均为女子的化妆品。

❸指红色的官服,该义项有4例:

例110【中衮第四】[生]臣享厚禄,挂紫,出入承明地。惟念二亲寒无衣,饥无食,丧沟渠。《琵琶记·丹陛陈情》

“挂朱紫”中的“朱”“紫”分别转喻红色官服和紫色绶带。“朱”“紫”是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二者连用在特定语境中甚至可转喻指高级官员。

(3)“赤”共有109例,3个义项。

红色,该义项有99例:

例111【斗黑麻】[外]自古姻缘,事非偶然,五百年来,绳系牵。儿今去,听教言。《荆钗记·辞灵》

“赤绳系牵”中的“赤绳”指月下老人用以牵系婚姻的红绳。

❷指空着,该义项有9例:

例112【前腔】[旦]挺一身竖立纲常,两手扶持伦纪。人皆有死,人皆有死,切莫逡巡畏惧,要舍生取义。《双忠记·报信》

“赤两手”指“展现出双手原有的赤色”,从而使“赤”引申出“空着”义。

❸指血液,该义项有1例:

例113【北商调集贤宾】[正末]自寻真一入桃源水,伤往事可重追。试论他任刑名渭川流,穷土木阿殿飞翠。《武陵春》

“流赤”指流血,此处“赤”转喻指血液。

值得注意的是,语料中“赤+叠音后缀”的ABB结构很多,如赤剥剥、赤律律、赤碌碌、赤斑斑、赤泼泼、赤剌剌,等等。

例114【前腔】[旦]赤斑斑肢体俱棰损。《双珠记·狱中冤恨》

“赤斑斑”形容犯人被狱吏严刑拷打后身上血迹斑斑。

(4)“绛”共有64例,1个义项。

深红色:

例115【尾声】[贴]怎辜负的这一弄明窗新纱。《还魂记·闺塾》

例116【一剪梅】[外、净]绿杨枝上啼春鸟,桃花底蜂飞。《三元记·饯行》

例117【北醉扶归】[占]獭髓添微,梅瓣贴宫妆。《玉玦记·入院》

“绛纱”指深红色的纱,“绛桃花”指深红色的桃花,“微绛”指淡红色。

语料中“绛”和衣物类词语搭配共有28例,约占其总用例的44%,所以“衣物类”是“绛”的优势搭配域。“绛河”(指银河)和“绛霄”(指天空极高处)中的“绛”均是借南方之色,古代天文学家以北极为观测基准,银河和天空极高处均在北极之南。

(5)“彤”共有33例,1个义项:

红色:

例118【前腔】[净]万里云布,似落花。《玉簪记·合庆》

例119【玩仙灯】[小外]迢递下墀,为文星远来招取。《琴心记·杨关送别》

例120【殿前欢】[旦]这姻缘,谩将管记红笺。是史书中突出个新窑变,待到千年,剪银灯做笑话传。《男王后》

“彤云”指红云,“彤墀”即宫廷内的丹墀,“彤管”指杆身涂成红色的毛笔。

语料中“彤+建筑类”出现15例,“彤云”出现13例,这两者约占其总用例的85%,所以“建筑类”和“气象类”是“彤”的优势搭配域。

(6)“绯”共有13例,2个义项。

红色:

例121【前腔】[旦、贴]袍象简,紫诰辉连凤帔花冠。皇恩飞,男和女列清班。《香囊记·褒封》

“绯袍象简”中的“绯袍”指红色官服。

❷指红色的官服:

例122【连珠令】[净]身作藩臣衣紫,貔貅百万久征西。多因腹内无忠胆,故使身肥国不肥。《琴心记·奸臣误国》

例123【雁儿落】[正末]只得演朝仪在傀儡场,假金胡乱遮穷相。《真傀儡》

“身作藩臣衣紫绯”中的“绯”转喻指红色官服;“假金绯胡乱遮穷相”中的“金绯”指高官所拥有的金章和绯衣,此时正末的官职是宋朝平章政事,“绯”转喻指红色官服。

语料中“绯”和衣物类词语搭配的用例有12例,约占其总用例的92%,所以衣物类是“绯”的优势搭配域。

(7)“赧”共有10例,1个义项。

红色,专指人因羞愧而脸上呈现出的颜色:

例124【琥珀坠】[贴]看他严声厉色,言出鬼神愁,正气漫漫冲斗牛,敦我颜厚颊自含羞,休休,辜负御沟红叶空流。《香囊记·褒封》

例125【红衲袄】[末]这般富贵呵!受君禄,心怎安。负君恩,知愧。须信是为臣难更难。《香囊记·潜回》

“赧颜”与“愧赧”均指因羞惭而脸上泛出红色。

(8)“酡”共有5例,1个义项。

红色,专指饮酒后脸上呈现出的颜色:

例126【孝白歌】[众]征徭薄,米谷多,官民易亲风景和。老的醉颜,后生们鼓腹歌,你道俺捧灵香,因什么?《南柯记·风谣》

例127【前腔】[合]颜春晕显,花月好难眠,无奈斗转。银虬催漏悄,翠凤袅鬟偏。《紫钗记·花朝合卺》

“老的醉颜酡”中的“酡”指老人醉酒后脸上泛出的红色;“颜酡春晕显”中的“酡”指少女饮酒后脸色的红润。

(9)“赭”共有4例,1个义项。

暗红色:

例128【神仗儿】[生]遥瞻天表,见龙鳞日耀,咫尺重瞳高照。遥拜着黄袍,遥拜着黄袍。《琵琶记·丹陛陈情》

例129【前腔】[净]那戴的是紫金冠更有貂蝉耀,穿的是红袍坐的是五山轿。《琴心记·金闺荣返》

“赭黄袍”指天子所穿的赭黄色衣袍,此处转喻指天子,“赭”是暗红色;“赭红袍”指高官(此处指已经官拜中郎将的司马相如)的赭红色衣袍,“赭”也是暗红色。

(10)“殷”共有4例,1个义项。

深红色:

例130【金珑璁】[生]风吹绽蒲桃褐,雨淋杏子罗。今日晴和,晒衾单兀自有残云涡。《还魂记·拾画》

例131【海棠春】[病旦]病魂灵飞去多回次,博不得一声疼惜,泪点血成。哭向空房死。《娇红记·芳陨》

“雨淋殷杏子罗”中的“殷”指红罗着水后显现出的深红色;“泪点血成殷”中的“殷”的语义既指向“血”(红血)又指向“泪”(红泪),表达了此时遭遇身体和感情双重痛楚的女主角强烈的伤心情绪。

(11)“赫”共有4例,1个义项。

鲜红色:

例132【前腔】[生]我寒儒显门楣,太岳翁传扬名誉。《荆钗记·迎请》

例133【大环着】[合]此生何幸,否复屯亨,玉玦欢重会。丹书再锡,封衔湛露皆沾霈,耀已无比。《玉玦记·团圆》

“显赫门楣”指把家中门框上方的横木涂成鲜红色,这是富贵的象征;“赫耀已无比”中的“赫耀”指鲜红色的明亮耀眼。“赫耀”和“显赫”主要指社会声望。

(12)“茜”共有4例,1个义项。

绛红色:

例134【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荆钗记·迎请》

例135【落梅花】[末]空对着花枝,只少那人面红,痴呆呆三人传送。霞觞倩谁红袖捧,做新诗没人歌诵。《玉玦记·团圆》

“裙衫儿茜”中的“茜”语义指向“裙衫儿”,指裙子的绛红色;“空对着花枝茜”中的“茜”与“只少那人面红”中的“红”对举使用,“茜”指花枝的绛红色。

(13)“赪”共有1例,1个义项。

浅红色:

例136【前腔】[生]看他玉容半芙蓉貌,越恁多波俏。谢伊家担饶了这一遭,我可感刻在心苗。《娇红记·分烬》

“玉容半赪芙蓉貌”中的“赪”形容女子生气后略微泛红的面容。

(14)“渥”共有1例,1个义项。

朱红色:

例137【五煞】[末]一个呵秾桃样,一个呵艳李般。两边各逞风流脸。红的呵,怎比得梅花点额欺铅粉,白的呵,怎比得獭髓留痕似丹。真堪厌!公子呵,您自去张红按板,樊素司弦。《花舫缘》

“渥丹”指女子化妆所用朱砂,“渥”指朱红色。

“红”范畴非原型语义颜色词比较多,“丹”“朱”“赤”语义搭配范围较广,“绛”“绯”“赭”“茜”的优势搭配域是衣物类词语,“赧”“酡”“赪”的优势搭配域是人体面部类词语,“彤”的优势搭配域是建筑类和气象类词语,“渥”的优势搭配域是妆饰物类词语,而“殷”“赫”的搭配情况具有一定复杂性。

2.语用颜色词

“红”范畴的语用颜色词有12个:霞、血、猩、桃花、檀、胭脂、榴、梅、樱、粉2、鹤2和霜2。本书将其分为四组。

第一组:霞、血、猩

(1)“霞”本指日出日落时天空中红色的云,表“红色”义共有5例,均修饰人体的脸。

例138【梅花酒】[酸]休想似宰相人家,画阁窗纱,绣袄宫花。过手汤茶,消闷琵琶。雾鬓堆鸦,晕脸生。《鞭歌妓》

例139【前腔】[净]堪叹,雪染云鬟,绡杏脸,朱颜去不回还。椿老萱衰,只恐雨憾风倡。《玉玦记·团圆》

“晕脸生霞”中的“霞”的语义指向“脸”,由“霞”烘托出“红色”,指脸色变红;“霞绡杏脸”中的“绡”通动词“消”,与上句“雪染云鬟”中的“染”在词性上对应,“霞”和“雪”则是一红一白,在颜色对比中渲染出岁月在容颜上留下的痕迹。

(2)“血”本指红色的血液,表“红色”义共有5例,主要修饰眼泪和胭脂。

例140【金珑璁】[旦]嗟薄命,叹空房,孤身成肮脏。时有泪沾裳,劳织红罢梳妆。《香囊记·说亲》

例141【滚绣球】[净]葡萄酒醉胭脂,貂帽花添锦绣妆。这气概非常。《娇红记·番衅》

“血泪”指女子因伤心悲痛所流之“红泪”,古典诗词曲赋中常用“红泪”代指美人泪,这里用“血”代替“红”,更能表现出悲痛的情绪;“葡萄酒醉胭脂血”中的“血”的语义指向胭脂,用来形容胭脂的血红色。

(3)“猩”本指猩猩这种动物,由于猩猩血是鲜红色的,所以“猩”可表“红色”义,共有3例。

例142【啭林莺】[旦]花枝摘来红袖擎,擎奇得两袖猩猩。人面花枝相照映,照的来各各娉婷。《红梅记·折梅》

例143【么】[生]瘦凌波款款下阶墀,斜觯裙步又迟。红生半脸,蹙损双眉。送郎不远,还则两心疑。《桃花人面》

“擎奇得两袖猩猩”指梅花使两边衣袖也呈现出鲜红色,叠音词“猩猩”在此处表“红色”义;“斜觯猩裙步又迟”中的“猩裙”指猩红色的裙子。

第二组:檀、桃花、胭脂

(1)“檀”本指一种木质浅红的树木,表“浅红色”[7]义共有3例。

例144【前腔】[鲍]鸾惊凤骇,误春纤掘着腮。护丁香怕拆新蓓蕾,道得个豆蔻含胎。《紫钗记·妆台巧絮》

例145【前腔】[生]谁种?鹤顶移鞓,心倒晕,旋瓣重瓤争耸。渲紫生绯,袍带寿安围拥。《紫钗记·花前遇侠》

“檀腮”指女子浅红色的腮颊,“檀心”指牡丹花浅红色的花蕊。

(2)“桃花”本指桃树上开的花儿,表“红色”义共有3例,主要形容脸色的红润。

例146【麻婆子】[丑]闻知姑娘嫁穷胎,好酒吃大碗,好肉吃大块。吃得桃花上脸来。《白兔记·成婚》

例147【么】[旦]离家来没一箭远,听黄河流水溅。马头低遥指落芦花雁,铁衣单忽点上霜花片,别情浓就瘦损桃花面。《雌木兰》

“吃得桃花上脸来”中的“桃花”指人酒足饭饱后脸上的红润色泽;“别情浓就瘦损桃花面”中的“桃花”指少女脸上的红润色泽。

(3)“胭脂”本指用于化妆的颜料,表“红色”义共有2例。

例148【琥珀猫儿坠】[旦]残红零落,苔径点胭脂。流水飘香不待时,多情空咏断肠诗。《红拂记·拜月同祈》

例149【商调过曲·二郎神】[小旦]朝雨后,看海棠似胭脂湿透,笑眷恋花心蝴蝶瘦。《连环记·赐环》

“苔径点胭脂”指残败的花瓣散落满地,苍苔小径就好像被点染了胭脂的红色一样;“看海棠似胭脂湿透”中用“胭脂”来形容雨后海棠花娇艳的颜色。

第三组:榴、梅、樱

(1)“榴”本指一种名叫石榴的果木,常开红色花,表“红色”义共有1例。

例150【么】[小生]则见你罗衫香亸袖轻盈,血色裙映。朱唇半点妒猩猩,窣地增娇俊。《红莲债》

“榴裙”指红如榴花的裙子,“榴”的红色义源于榴花。

(2)“梅”本指一种冬天开花的树木,梅花常为红色,表“红色”义共有1例。

例151【尾声】[小生]满床娇不下得红帐,看姊妹花开向月光。《南柯记·生恣》

“梅红”是“语用颜色词+语义颜色词”的形式,“梅”是表“红色”义的语用颜色词。

(3)“樱”本指一种名叫樱桃的果木,果实多为红色,表“红色”义共有1例。

例152【前腔】[净]唇吐出新声,爱温香软玉,体态轻盈。谩嫣然一笑,果然是倾国倾城。《连环记·大宴》

此处是董卓在宴席上赞美貂蝉的美,“樱唇”指如樱桃果实那般娇小而红润的嘴唇,“樱”既形容嘴唇的娇小形状,又形容嘴唇的鲜红色泽。

第四组:粉2、鹤2、霜2

(1)“粉2”表“红色”义共有1例。

例153【皂罗袍】[旦]淋漓!字儿有几?呀!血又来了。早流出心上万种相思。笺谩写断肠诗淋漓。《相思谱》

“粉笺”指粉红色的笺纸,“粉”此处临时表“红色”义。

(2)“鹤2”表“红色”义共有1例。

例154【前腔】[生]谁种?顶移鞓,檀心倒晕,旋辨重瓤争耸。《紫钗记·花前遇侠》

“鹤顶”原指鹤的红色头顶,这里隐喻红色的花冠,“鹤”此处临时表“红色”义。

(3)“霜2”表“红色”义共有1例。

例155【香柳娘】[小生]望阳台路赊,望阳台路赊,乌道度云车,猿声下叶。《紫钗记·花前遇侠》

“霜叶”指经霜变红的叶子,“霜”此处临时表“红色”义。

应该说,“粉1、鹤1、霜1”表“白色”义是比较常见的用法,而“粉2、鹤2、霜2”表“红色”义是比较特殊的用法,主要是观察角度的不同。

四 “绿”范畴颜色词

(一)“绿”范畴原型颜色词的判定

明代戏剧唱词语料中“绿”范畴颜色词共有5个,其中语义颜色词4个:绿、碧、翠、蓝;语用颜色词1个:荷。

“绿”范畴颜色词的使用总频数及其在三大搭配域的分配情况如表1-15所示。

表1-15 “绿”范畴颜色词使用频数及其在三大搭配域的分配情况

根据以上数据,“绿”范畴语义颜色词使用频数排序如下:

翠>绿>碧>蓝,使用频数最高是翠(460次),其次是绿(259次)。

“绿”范畴的语用颜色词只有一个荷(3次),因此不做排序。

由于“翠”是“绿”范畴使用频数最高、搭配能力最强的颜色词,所以本书将“翠”确定为“绿”范畴的原型颜色词。但是“翠”本义指长着青绿色羽毛的鸟,在语料中仍能发现不少“翠”表示翠鸟羽毛的用例(约4%),为了保证用于命名范畴的词表颜色的纯粹性,所以仍选用本义即表颜色的“绿”命名该颜色范畴。

原型颜色词“翠”和次常用颜色词“绿”将在第二章进行详细研究,下面简要说明该范畴其他非原型颜色词的具体情况。

(二)“绿”范畴非原型颜色词简析

1.非原型语义颜色词

除“绿”以外,明代戏剧唱词“绿”范畴非原型语义颜色词还有两个:碧、蓝。

(1)“碧”共有198例,1个义项。

深绿色:

例156【北折桂令】[外]我想起那李公子呵,所事撑达,与他争甚么凤食鸾晒,我自向梧中别寻支节。《红拂记·髯客海归》

例157【前腔】[小旦]枝柯翠多潇洒,清高不染尘埃,散天香薰透骨骸,龙涎奚足称哉。《绣襦记·闻信增悲》

例158【双调新水令】[末]看半林黄叶暮云低,碧澄澄小桥流水,柴门无犬吠,古树有乌啼,茅舍疏篱。《中山狼》

“碧梧”指深绿色的梧桐树;“碧翠”分别指深绿色、亮绿色这两种颜色;“碧澄澄小桥流水”中的“碧澄澄”形容流水的碧绿和澄澈。

(2)“蓝”作为颜色词在明代戏剧唱词中使用频数极为有限,在72例出现“蓝”的语料中有54例与“蓝田”“蓝桥”这样的地名有关。如果我们不计算地名中的“蓝”,那么“蓝”纯粹表颜色义共有18例,1个义项。

蓝绿色:

例159【不是路】[丑]有京报,令郎连中三元。袍脱却换宫袍。《三元记·荣封》

例160【玉抱肚】[外]破衫麻线重缝,旧头巾生漆重黏。《红梅记·怨聚》

“蓝袍”指古代读书人未入仕时穿的蓝绿色衣袍;“蓝衫”也指旧时读书人所穿的蓝绿色衣衫。

虽然明代戏剧唱词中“绿”未能取代“翠”,成为“绿”范畴的原型颜色词,但“绿”的颜色词用法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蓝”作为颜色词的使用则比较受限制。

2.语用颜色词

明代戏剧唱词“绿”范畴的语用颜色词只有“荷”。

“荷”表“绿色”义共有3例,集中体现在“荷衣”上。

例161【菊花新】[生]十年身到凤凰池,一举成名天下知。脱白挂衣,功名遂少年豪气。《荆钗记·参相》

例162【三学士】[合]骤金鞭及早把衣挂,望归来锦上花。《还魂记·谒遇》

“脱白挂荷衣”指脱去平民的白衣,穿上进士的绿袍,“荷衣”指绿袍;“骤金鞭及早把荷衣挂”指早日高中进士,穿上绿袍。

五 “黄”范畴颜色词

(一)“黄”范畴原型颜色词的判定

明代戏剧唱词语料中“黄”范畴颜色词共有4个,其中语义颜色词2个:黄、缃;语用颜色词2个:金、曛。

“黄”范畴颜色词的使用总频数及其在三大搭配域的分配情况如表1-16所示。

表1-16 “黄”范畴颜色词使用频数及其在三大搭配域的分配情况

根据以上数据,“黄”范畴两个语义颜色词使用频数排序如下:

黄>缃,频数最高的颜色词是“黄”(604次)。

“黄”范畴两个语用颜色词使用频数排序如下:

金>曛,频数最高的颜色词是“金”(69次)。

由于“黄”是“黄”范畴中使用频数最高、搭配能力最强的颜色词,所以本书将“黄”确定为“黄”范畴的原型颜色词并用于定义该范畴。

原型颜色词“黄”将在第二章进行详细研究,下面简要说明“黄”范畴其他非原型颜色词的具体情况。

(二)“黄”范畴非原型颜色词简析

1.非原型语义颜色词

明代戏剧唱词语料中“黄”范畴的非原型语义颜色词只有1个:缃。

“缃”共有1例,1个义项。

浅黄色:

例163【江儿水】[合]库有青,何不潜心参讲?《西楼记·检课》

古代常用青色和青黄色的布帛作书衣、封套,“库有青缃”中的“青缃”可以转喻书籍、画卷等。“缃”的字面意义仍是“浅黄色”。

2.语用颜色词

明代戏剧唱词语料中“黄”范畴的语用颜色词有2个:金、曛。

(1)“金”本指一种黄色的贵金属,表“黄色”义共有69例,其中“金榜”出现30次,约占到其总用例的43.4%。“泥金”或“金泥”出现18例,约占其总用例的26%。

例164【前腔】[净、丑]这姻缘不俗。榜题名,洞房花烛。《琵琶记·强就鸾凤》

例165【不是路】[贴]莲步轻移。幸喜季子今日做了丞相,一纸泥报喜归。《金印记·叔婆传书》

“金榜”指科举时代揭晓殿试结果的黄榜,“泥金”指用以封印的用金箔、胶水制成的黄色颜料。“金”作为语用颜色词,虽然也存在质地、光泽、美称等其他特征,但表颜色仍是其主要特征。

(2)“曛”本指日落时赤黄色的余光,表“黄色”义在语料中出现1例。

例166【接云鹤】[生]寻花到此转艰辛,过了瓜村又日。《相思谱》

“日曛”指日色昏黄,暗示天色已晚,此处“曛”表“赤黄色”义。

虽然“黄”范畴语用颜色词比较少,但“金”的用例在明代戏剧唱词所有语用颜色词中仅次于“银”,是一个常用的语用颜色词。

六 “青”范畴颜色词

(一)“青”范畴原型颜色词的判定

明代戏剧唱词语料中“青”范畴颜色词共有6个,其中语义颜色词3个:青、绀、苍;语用颜色词3个:葱、莓、鸦。

“青”范畴颜色词的使用总频数及其在三大搭配域的分配情况如表1-17所示。

表1-17 “青”范畴颜色词使用频数及其在三大搭配域的分配情况

根据以上数据,“青”范畴的三个语义颜色词使用频数排序如下:

青>苍>绀,频数最高的是“青”(734次)。

“青”范畴的三个语用颜色词使用频数排序如下:

葱/鸦>曛,频数最高的是葱/鸦(2次)。

由于“青”是“青”范畴中使用频数最高、搭配能力最强的颜色词,所以本书将“青”确定为“青”范畴的原型颜色词并用于定义该范畴。“青”有多个表颜色义项,如蓝色、绿色、黑色等。赵晓驰指出,“在整个上古时期,汉语其实并不区分蓝色和绿色”,“而是把蓝色和绿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范畴化和词汇化的,即是将其作为一个义项进行称名”,“‘青’类词的黑色义是词义引申的结果”,“‘青’还可表紫蓝色”。[8]总之,似乎到目前为止,谁也无法说清“青”到底指什么颜色,“青”的复杂性引起了学者的极大关注。

原型颜色词“青”将在第二章进行详细研究,下面简要说明“青”范畴其他非原型颜色词的具体情况。

(二)“青”范畴非原型颜色词简析

1.非原型语义颜色词

明代戏剧唱词语料中“青”范畴非原型语义颜色词有2个:苍、绀。

(1)“苍”可以表示不止一种颜色,“苍”在与不同搭配域的事物组合时表现出不同的颜色。“苍”共有184例,2个义项。

蓝绿色:

例167【十二时】[小生]冤恨当诉天,奈极目天还远。《浣纱记·养马》

例168【不是路】[净]真愁闷,苔不见弓鞋印,有谁相问?《浣纱记·效颦》

例169【六么令】[旦]山隐隐,树苍苍,京都杳杳如天上。《双珠记·姑妇相逢》

“苍天”同“青天”,指深蓝色的天;“苍苔”指深绿色的苔藓;叠音词“苍苍”指森林中树木的浓绿色。

灰白色:

例170【贺圣朝】[外]乌台日冷清霜,凤池风袅奇香。拾遗补过尽劻勷,鬓发渐成。《西楼记·检课》

例171【混江龙】[吕]数你听,有一个汉钟离,双丫髻颜道扮。一个曹国舅,八采曲眉象简朝绅。《邯郸记·合仙》

“鬓发渐成苍”中的“苍”指老人鬓发的灰白色;“苍颜道扮”中的“苍”指八仙之一汉钟离苍老的容颜。

(2)“绀”共有1例,1个义项。

深青透红:

例172【前腔】[生]琼楼宇,称春风笑语欢呼。金塘秋水映红蕖。迷下蔡,竟何如?《玉玦记·访友》

“绀宇”与“绀园”同义,是佛寺道观的别称。因为这些宗教场所的建筑物颜色常为深青透红之色,所以用“绀”来形容。

2.语用颜色词

明代戏剧唱词语料中“青”范畴语用颜色词有3个:鸦、葱、莓。

(1)“鸦”本指一种羽毛灰黑的鸟类,表“灰黑色”义共有2例,均形容鬓发。

例173【后庭花】[旦]看胭脂马晃脸霞,珊瑚鞭袅鬓。拂翠袖捎旗画,掠红绡飐剑花。《男王后》

例174【越调斗鹌鹑】[小旦]你看他媚靥裁花,娇眸剪水,鬓拂双,唇含半蕊,别样风流,撩人旖旎。《男王后》

“珊瑚鞭袅鬓鸦”中的“鸦”相当于“青鬓”的“青”,描绘头发的乌黑亮丽;“鬓拂双鸦”中的“鸦”也是“灰黑色”义。

(2)“葱”本指一种鲜绿色的蔬菜或调味品,表“鲜绿色”义共有2例,均修饰气象类词。

例175【前腔】[生]遥遥十里前,见葱葱佳气,非雾非烟。雉飞鸾舞,台观叠来苍远。《南柯记·之郡》

例176【前腔】[生]那龟山呵,拭泪捶胸,怎似蟠山气郁?《南柯记·还朝》

“见葱葱佳气”中的“葱葱”指祥瑞佳气的鲜绿色泽,“蟠山气郁葱”中的“郁葱”指蟠山中茂盛草木的鲜绿色泽。

(3)“莓”本指一种绿色的蔷薇科植物,表“暗绿色”义共有1例。

例177【双蝴蝶】[众]便风雨苔的气不消,一字字雁行排天际遥。《邯郸记·勒功》

“莓苔”指暗绿色的苔藓,“莓”指暗绿色。

“青”范畴语用颜色词均可与“青”组合,如鸦青、青葱、青莓。

七 泛颜色范畴颜色词

明代戏剧唱词语料中泛颜色范畴颜色词共有3个,其中语义颜色词1个:彩(綵、采);语用颜色词2个:锦、斑。

泛颜色范畴颜色词的使用总频数及其在三大搭配域的分配情况如表1-18所示。

表1-18 泛颜色范畴颜色词使用频数及其在三大搭配域的分配情况

根据以上数据,泛颜色范畴的语义颜色词只有一个“彩”(166次),指各种色彩汇合。

泛颜色范畴的两个语用颜色词使用频数排序是:锦>斑,频数最高的是“锦”(333次)。

由于泛颜色范畴颜色词数量较少,语义也比较简单,只在本节做简单介绍。

(1)“彩(綵、采)”共有166例,1个义项。

泛指各种颜色:

例178【太平令】[贴]岭路江乡,一片云扶月上。羽衣青鸟闲来往。《还魂记·魂游》

例179【前腔】[旦]会见离鸾全破镜,凤双飞昼锦荣。《香囊记·问卜》

例180【念奴娇】[众]绛娇春,铅华炫昼,占断鸳鸯浦。《浣纱记·采莲》

“彩云”中的“彩”指云朵的绚丽多彩;“彩凤”中的“彩”指凤凰羽毛的绚丽多彩;“绛彩娇春”中的“绛彩”指春天的绚丽多彩,尤其显眼的是绛红色。

(2)“锦”表泛颜色义共有333例。

例181【尾声】[合]看壮士还家尽衣。《浣纱记·送饯》

例182【高阳台】[净]穷海提兵,沿江牧马,英声天下无敌。帐开营,弓刀雾拥云集。《浣纱记·允降》

“锦衣”指精美华丽的衣服,“锦”指衣服的多彩颜色;“锦帐”指华美多彩的帷帐,“锦”指帷帐的多彩颜色。

值得一提的是,当“锦”和“绣”组合成“锦绣”后,语料中有许多“锦绣+名词”的形式,如“锦绣肠”“锦绣胸”“锦绣筵”“锦绣丛”“锦绣裯”“锦绣乡”“锦绣鸳帏”“锦绣胸怀”“锦绣乾坤”“锦绣华堂”“锦绣江山”“锦绣相如赋”等。

(3)“斑”表泛颜色义共有12例。

例183【柳叶儿】[末]他做了湘妃竹都了。《霸亭秋》

例184【锦堂月】[旦]华发斑斑,韶光荏苒,双亲幸喜平安。《荆钗记·庆诞》

例185【玉交枝】[生]音尘迢递,飘泊孤身淹外夷。为功名未遂男儿志,北堂久冷衣。《香囊记·相会》

“湘妃竹都斑了”中的“斑”做谓语,这句话指湘妃竹的色彩都变得斑驳了;“华发斑斑”中的“斑斑”指双亲头发的斑白;“斑衣”中的“斑”指衣服的斑斓色彩。

泛颜色范畴颜色词非常宽泛地定义了各种色彩的集合,该颜色范畴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们表达复合颜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