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3章 破寨
历史爱好者喜欢说日本、欧洲古代战争,是农民间拿着武器、农具对砍,以此来嘲笑他们古代战争水平低下。
其实在当下的交州也差不多,官府凭借中原提供的兵器、甲胄,掌握着对当地民众绝对武力压制,
故而哪怕官吏再如何贪虐,民众也只能忍受,即使叛乱也能被官府轻松镇压……
这就导致交州上下,不管是官府还是叛军战力都极其低下,
尤其是在攻坚克城方面,不但造不出云梯冲车,
连陷阵敢死之人,在郡兵中都找不出,故而士燮才会被阻灭贼山隘口半月有余。
士辉在收复胥浦之后,没有着急带领刚刚招募的两千余人,去攻打被贼军占领的居风县城,
他太清楚自己带领的这群人是什么成分,除了士氏部曲皆为精锐,一百郡兵堪能一战,
其余招募这两千越青壮,也就壮壮声势,打打顺风仗,在追击敌人之时能有足够人手抓捕俘虏,收拾敌军兵甲……。
想依靠一群连武器甲胄都不齐全,丝毫没战阵经验的普通人攻城……
算了吧!
因此在迅速将下团山各个隘口拿下,留下几个部曲和青壮控制后,便迅速北上,以期在贼军反应过来之前,打通灭贼山隘口,接应士燮入郡。
腊月十八,寒风凛冽。
士辉率领两千余名士部曲青壮,历经连续三日行军与作战,穿越下团山与广袤平原,终于踏入灭贼山的范围。
远远望去,灭贼山下贼军营盘清晰可见。
所谓营盘,不过是士辉对这群乌合之众聚集地一种美称罢了。
这里既无防御之用壕沟,亦不见规整营房;既无站岗放哨兵士,也缺乏基本军事部署。
贼军懒懒散散,东边一群、西边一伙地聚在一起闲聊,完全就是一群手持兵器的猎人、农民临时拼凑而成。
粗略估算,贼军人数约三千有余,皆是断发纹身的越人。
武器也是五花八门,棍棒、刀弓皆有。
然多数人装备的不过是削尖木棒,弓箭也只是普通猎弓,恐怕连皮甲都难以射穿。
而且,披甲之人少之又少,大概一百来人。
贼军突见士辉等人,显然吃了一惊。
顿时便是一阵闹哄哄,如同受惊兔子般四处乱窜。
若非那些持刀披甲头目大声呵斥,只怕还不等士辉进攻,他们就已逃得无影无踪。
吴子曰:“用众者务易,用少者务隘……临境近敌,务在厉气!”
贼军军心大乱,士气低落,扎营之地更非险隘。
士辉也是身经数场硬仗,深知战机稍纵即逝,顾不上行军困乏,当即率领百余士氏部曲,冲入敌阵,对着贼军一阵乱砍乱杀。
贼军才刚刚收拢的人马,瞬间又有了溃散的迹象,完全无法发挥出人数优势。
随着后续郡兵和青壮加入,贼军彻底崩溃,便如被打散的火团,星散四野。
胜利是最为强效的兴奋剂,郡兵、青壮似也忘却疲惫,四处追击贼兵,队伍越跑越散。
士辉见状,不得鸣金收兵,实在担心这些没上过战场的青壮,把贼军逼得太紧,被贼军反败为胜,毕竟当前局势尚不明朗。
这场战斗,来得快,去得也快,仅仅半个时辰不到,贼军就被彻底击溃。
此役,共杀敌三百余人,抓获俘虏五百余人,其余贼兵如夏日萤火,散入丛林,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伙贼众算是全军覆没了……
士氏部曲最先砍杀的便是那百余最具战斗力、披甲持刀的贼军。
歇息期间,士辉又派出十余名士氏部曲,前往灭贼山中探查贼众虚实。
他们此行目的便是夺取隘口,杀散这伙贼军,难免会惊动山中的贼人。
士辉将缴获兵甲分发与作战最为勇猛的青壮,留下三百青壮和五十郡兵看守俘虏,其余人则开始向灭贼山进发。
灭贼山原名亘山,意为横亘在平原上的山脉。
其山势呈东西走向,南北跨度不过十来里。
山上树林密布,并不险峻,一条官道连接南北,隘口是唯一的险要之处。
隘口处上筑一座小寨,可驻扎一屯人马。
此小寨作用为控制官道,警戒匪众,
同时收取商税,保护过往商人。
自儋萌上任以来,郡中局势安定,小寨平日只有十来个郡府郡吏驻扎,负责收税,
防守十分松懈,这才被贼军趁机占领。
前方探查之人一直未曾传来险情报告,士辉率领一千多人沿着山中官道快速行进,直抵隘口之下,一路上竟未遇到任何贼军。
心中疑惑,不禁喃喃:
“莫非方才击溃的那群人,就是所有在居风县以北的贼军了?”
多想无益,当下最为重要,还是攻克隘口。
于是,他传下命令,令青壮在外围警戒,士氏部曲卸下铠甲休息,准备进攻隘口。
他所率士氏部曲装备精良,皆是敢于蹈锋履刃的敢死之士,与那些未曾上过战场的乡夫,自不可同日而语。
夺下此隘口,士辉信心十足。
还不等他下令攻寨,隘口小寨上却有人下来。
竟是先前派出探查情况的人,这让士辉惊讶不已。
询问详情方才得知,刚才被他们击溃那群贼众,确是郡北所有贼兵。
那些溃退贼兵逃散后,有不少人逃往小寨,企图借此抵抗。
但小寨贼众在听闻交战经过后,自知不敌,二话不说便打算弃寨而逃。
寨中原本只有五六十人,虽然兵甲齐全,还有番氏族众压阵,但面对如此凶悍敌人,他们自知不敌。
交趾太守率领的两千多人,他们还能凭借隘口之险,将其阻挡在山下;
但后面又来两千多人,又迅速击败守护自家后路三千余人,怎么想都觉得没有获胜的希望,索性趁敌人还未到达,直接弃寨逃命为善。
十来个士氏部曲摸上山寨之时,正好遇到下山贼众,
贼众也是吓破肝胆,以为敌军大队已至,直接器械投降了,
十来人竟毫发无损地夺取了隘口小寨,五六十衣甲整齐的贼兵尽为所俘。
从俘虏口中得知山中已无其他贼众,但为保险,十余人还是决定留下,控制小寨为上。
毕竟士燮营盘不可能扎在隘口之下,他们只能等待士辉等人的到来。
交趾援军大半月都无法攻克的隘口,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拿下,实在让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