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捭阖 第一

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译文

考察历史,(可以体悟到,)圣人是在天地之间生活着的万物的主宰。他们能够依据阴阳的变化来辨别万物,并给万物命名。他们知晓事物生死存亡的关键,谋划自然万物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通晓人类思维的发展规律,揭示事物变化的预兆,从而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所以,圣人在天下,从古至今,他的道是恒常不变的。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译文

万事万物的变化虽是没有穷尽的,但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有的表现为阴,有的表现为阳;有的表现为柔,有的表现为刚;有的表现为开放,有的表现为封闭;有的表现为松弛,有的表现为紧张。所以圣人始终掌握着万物发展变化的关键——阴阳两种枢纽。他们可以审察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度量万物的才能,比较万物技巧的短长。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译文

人的禀性是有差别的,有的是德才兼备的贤良之人,有的是无德无才的不肖之人;有的人充满智慧,有的人愚蠢至极;有的人勇敢,有的人怯懦。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或捭或阖,或擢用或黜退,或轻视或敬重的手段,顺应每个人的特点来统领他们。(想要)审察他们的有无,搞清楚他们的实际情况,就应顺着他们的嗜好和欲望来推测对方心里真实的意愿。也可以暗中排查对方的言辞,先采用阖的办法,找到关键之处,接着采用捭的方式,抓住有利时机,故意反问回去,等对方做出相应的回答,从而掌握实情,了解他想表达的旨意。先阖后捭,从中获利。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译文

或公开自己的真实情况显示给对方,或不公开自己的真实情况而隐藏起来,不让对方知道。公开使其显现在对方面前,是因为与对方的实际情况或目的完全相同;不公开使之隐藏,是因为与对方的实际情况或目的不同。至于可行还是不可行,首先要搞清楚对方的计谋和考量,要明白对方和己方是同是异。是离还是合要等待合适的时机,先按照对方的意愿来满足他,然后伺机而动。如果采用捭的方法,一定要做到考虑周到;如果采用阖的手段,一定要做到处事严密。周密、严谨且注意隐蔽,要像道一样微而不显,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译文

采用捭的方法使对方放开,进而对其虚实进行辨别;辨别清楚后使用阖的方法,确定对方的实情。圣人都是依据对方的实际情况的轻重缓急来推测对方的想法,然后再顺应对方的真实想法,而为对方做出相应的谋划。如果不能符合对方的实际所需或真实心意,圣人就会因势而为自己做好谋划,留好退路。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译文

因而用捭的手段,或能使对方放开而使真实情况暴露出来,或能让对方放开进而让其接纳己方的观点;用阖的方法,或能使己方有所获取,或能使己方顺利地躲过灾祸。捭阖是天地万物遵循之道。捭与阖,能够使阴阳发生变动,阴阳变化推动一年四季的更替,四季的更替促使万物发生变化。事物变化莫测,或纵或横,或返或出,或翻或覆,或归复或反抗,都是由捭阖来实现的。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

译文

捭阖是阴阳之道的无限变化,也是游说时应对变化的关键。人们在游说之前,一定要预先对各种变化事先有所准备,事情的吉凶、人们的生死都系于捭阖。口是心意出入的门窗,心是精神的居所。心所产生的志意、喜欲、思虑、智谋,都要从口出入。因此用捭阖来把守这个关口,掌握好开口、闭口的时机,以控制口中言语的出入。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译文

所谓捭之,就是使之开口言说,就是阳;所谓阖之,就是使之缄默不语,就是阴。阴阳两方相互调和,万物从开始到结束,都得符合捭阖之理。所以说,凡是关于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的,都被视为阳,称为“始”。凡是关于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的,都被视为阴,称为“终”。那些在言谈时采用阳一类的事情来游说的,都可以称其为“始”,因为他们是从事物好的一面来进行游说的,劝对方开始行动,从而使得游说成功。那些在言谈时采用阴一类的事物来游说的,都可以称其为“终”,因为他们是从事物坏的一面来进行游说的,阻止对方计谋策划的实施,使其终止行动。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

译文

捭阖之道,就是要反复从阴阳两个方面进行试探。所以与品格高尚的人言说,就要说阳一类的事物;与品行低下的人言说,就要说阴一类的事物。用卑下去求合志向渺小的人,用崇高去求合志向远大的人。照这样的方式去言说,没有什么不能出去,没有什么不能进入,没有什么地方是不可以的。用捭阖之道,可以游说他人,可以游说大夫,可以游说诸侯国的国君,可以游说周天子。不管内部有多么渺小,不管外部有多么广大,都不能局限于本身,而需要辩证地对待。益损、去就、背返,都要用阴阳之道来驾驭。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还终阴,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译文

阳就是运动前进,阴就是静止隐藏;阳活动外出,阴潜藏入内。阳超过了极限就为阴,阴超过了极限就要为阳。阳动,道德就生成了;阴静,形体就产生了。从阳的方面去求得阴,要用道德包容对方;从阴的方面去求得阳,要从暗处走出来,得力相助,自成形势。阴与阳相互依赖,这是遵循捭阖之道的。这就是天地阴阳的大道,游说他人的基本法则。捭阖就是处理万事的根本道理,是天地之间的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