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9章 罗钳吉网
冬至大朝会的钟声响彻大明宫时,李林甫的紫金鱼袋正在御阶上叮咚作响。这位权倾朝野的右相今日特意换上了新制的绛纱袍,腰间玉带上悬挂的七事(注:唐代官员随身佩戴的七种物品)在晨光中闪闪发光。当他展开贺表时,前排的官员清楚地看见绢帛上沾着可疑的褐斑——那是昨夜被杖毙的言官溅在象牙笏板上的脑浆。
“臣李林甫,恭祝陛下冬至安康。“他的声音如同浸了蜜的刀子,温柔中带着锋芒,“今有祥瑞现于终南山...“
皇帝慵懒的目光扫过“獐相“微微发抖的玉带,突然抬手打断:“众卿可见过真正的獐?“
满朝文武面面相觑。李林甫的笑容僵在脸上,他敏锐地注意到,今日的御座旁多了一道珠帘,隐约可见太子李亨的身影。
三百铁甲卫抬进铁笼的刹那,吉温的膝盖重重磕在金砖上。笼中白额虎的獠牙间还挂着半截锁链,而本该在笼中的獐,此刻正系着罗希奭的银鱼符在殿柱间乱窜。更可怕的是,那獐子的额头上赫然烙着一个“林“字。
“这...“李林甫的幞头突然歪斜,露出里面藏着的小抄——“璋“字被朱砂改成了血红的“獐“。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鱼袋,那里装着今早萧炅送来的密信。
皇帝突然大笑:“李卿,你这'弄獐宰相'的名号,倒是名副其实啊!“
满朝哄笑中,姜度看见太子的手从珠帘后伸出,轻轻抚摸着案上一方砚台——正是那日罗希奭在他书房把玩过的,此刻砚中的墨汁却变成了正常的黑色。
退朝钟声里,萧炅的尸首从京兆尹衙门抬出。验尸的仵作在他咽喉处发现半片青铜残片,上面“吉“字的横折钩刺穿了喉骨。奇怪的是,尸体的右手紧紧攥着,掰开后掌心是一枚被捏变形的铜钱,“开元通宝“的“开“字已经模糊不清。
“是虎爪印。“老仵作指着尸体胸口的淤痕低声道,“南山白额虎的爪子,比寻常老虎多一个趾甲。“
同一时刻,吉温正在刑部地牢里发狂。他驯养的那头白额虎不知何时挣脱了锁链,牢房里到处都是虎毛和血迹。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墙上用血画满了“獐“字,每个字的写法都与李林甫如出一辙。
“罗希奭!“吉温突然想起什么,抓起铁尺就往外冲。刚出大门,却看见一队金吾卫已经将御史台团团围住,为首的正是姜度——他手中高举的,正是那根神秘的虎头杖。
城南乱葬岗的新坟前,姜度正在焚烧一摞文书。火光中浮现出吉温驯虎用的铁钳,和罗希奭编织人发网的银梭。当最后一页化为灰烬时,身后传来脚步声。
“姜兄烧的什么好东西?“
姜度回头,看见太子李亨只带着一个小太监站在月色下。太子的素袍上绣着暗纹,仔细看竟是无数个微小的“璋“字。
“回殿下,只是一些旧账册。“姜度恭敬行礼,袖中的虎头杖却突然发烫。
太子轻笑,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李林甫今早上奏,说你在漕运账目上做了手脚。“他顿了顿,“有趣的是,这封奏折是用'弄獐之庆'的贺函背面写的。“
姜度浑身一震。这时,那小太监突然抬头——竟是姜府失踪多日的奶娘之子!男孩从怀中掏出一块绣着獐子图案的锦帕,里面包着一撮白色绒毛。
“南山虎已经伏诛。“太子意味深长地说,“不过长安城里,怕是还有不少'獐子'需要料理。“
当夜暴雨倾盆。有人看见御史台的黑影们集体呕吐,吐出的不是酒食,而是无数个被嚼碎的“璋“字。这些玉偏旁在积水里重新组合,渐渐凝成当年被流放的太子老师的脸。
而在宰相府,李林甫正对着铜镜一根根拔去变白的胡须。镜中突然浮现吉温的脸,七窍流血地喊着什么。李林甫惊恐地打翻烛台,火苗窜上那封“弄獐“贺函,烧出一股奇异的腥臭味。
最诡异的是姜府后院。那尊玉麒麟不知何时碎裂了一地,而姜度的小儿子正蹒跚学步,每一步都在青砖上留下淡淡的金色爪印——像虎,又像獐。
一天姜度正在教儿子认字。孩子胖乎乎的小手指着书上的“璋“字,口齿不清地念道:“王...“
姜度的手微微一抖,茶水洒在案几上。水渍中,他仿佛又看见那日朝堂上乱窜的獐子,和铁笼中白额虎金色的眼睛。窗外,一阵风吹过,带来远处孩童的歌声:
“南山有虎,北山有獐...“
“虎獐相争,渔翁得利...“
声音渐渐远去。姜度抱起儿子,发现孩子不知何时睡着了,睫毛在阳光下像是两把小扇子,投下的阴影正好盖住了腿上那个已经淡去的“獐“字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