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查干诺尔嘎查和温都尔嘎查卷:“七个精准”助力边疆牧民幸福生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扶贫工作做出重大战略调整,提出建立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作为国家思想库智囊团,我院特别设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项目,旨在对我国脱贫战略实施效果进行中期评估和评价,为十八届五中全会以及“十三五”规划中有关精准脱贫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

该子课题选择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辉苏木的查干诺尔嘎查和巴彦塔拉苏木的温都尔嘎查作为调研对象。查干诺尔嘎查和温都尔嘎查都是自治区级的贫困嘎查。鄂温克族自治旗是我国“三少民族”聚居地之一,也是内蒙古自治区集中连片的特困片区。查干诺尔嘎查居住的人口主要是达斡尔族牧民,温都尔嘎查居住的人口主要是鄂温克族牧民。

作为典型的少数民族牧区嘎查,这两个嘎查在旗委旗政府的领导下,做了大量的、积极的、有特色的扶贫脱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当然也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由于牧区嘎查的牧民户数少,单个嘎查不能满足本课题随机30户贫困户和30户非贫困户的抽样选取要求,所以课题组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两个嘎查为调研对象。

为全面了解两个嘎查的具体扶贫脱贫工作及成效,课题组于 2016年12月首先分别走访了呼伦贝尔市和鄂温克族自治旗两级扶贫开发办公室的主任及主管科室负责人,听取了关于市、旗近3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自然资源与环境特点,以及整体贫困现状及扶贫脱贫工作的过程、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等。

课题组紧紧围绕总课题的目标和要求,对两个嘎查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致贫原因、贫困状况和脱贫措施,尤其是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理清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政策、机制、措施等方面取得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2017年6月课题组再次深入牧区,走访嘎查委员会和驻村工作组,做入村详细调查,通过随机抽样确定了要调研的30户贫困户和30户非贫困户,并进行了深入的入户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走访、座谈等形式,重点掌握了两个贫困嘎查近3年的社会经济数据,系统分析了其社会经济状况,包括人口数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健康状况、文化程度、民族构成、从业情况、收入来源、支出项目等。全面梳理了其资源禀赋及生产生活环境情况,包括草场、林地、田地等的数量;牲畜、粮食作物的种类、数量、产量等,房屋、街道、公路等建筑情况;矿产资源、工商企业、机械设备、家庭财产以及教育医疗等情况;深入了解其生产经营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重点调研并全面、详细掌握贫困人口及新脱贫人口的相关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准确找到牧区贫困人口致贫的原因与脱贫路径的个性与共性,从具体的案例入手,重点调研分析致贫与脱贫过程中制度、政策、管理、资金、措施、干部素质、群众素质、主观努力、行为习惯等各因素所起的作用,为广大牧区贫困人口的脱贫找出可推广、可复制、切实可行的精准扶贫方法,提出了精准扶贫创新模式与推广建议。

课题组通过对入户调查统计表各项指标的录入、统计和分析,理清了旗和嘎查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取得的政策、机制、措施等方面的经验,发现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评价了所调研嘎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效果,总结了精准脱贫的个案经验,为课题组总体分析提供客观翔实的依据和素材。

课题组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牧区的贫困状况有深入切实的感受,经过对调研材料与统计数据的深入分析,课题组得出了牧区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是疾病与残疾、生产方式单一的结论,并提出了有针对性地全免因病致贫者治疗费用并予以补助、加强产业扶贫等政策建议。

本课题共分为如下六章。

第一章主要介绍调研地嘎查所在的呼伦贝尔市和鄂温克族自治旗两级政府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情况。

第二章重点对查干诺尔嘎查和温都尔嘎查调查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贫困现状及扶贫脱贫工作等。

第三章对就两嘎查的30户贫困户和30户非贫困户进行入户调查的数据做翔实统计和全面分析。

第四章客观总结了两嘎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主要特点、基本经验及做法。

第五章对取得特色经验的产业扶贫做进一步的深入分析总结。

第六章是课题组提出的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