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版《道德经》全本全译全解读(3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不争而善胜(43、68)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洪水,鲧用“围堵障”的方法治水,历时九年仍不能成功,最后被放逐而死;禹用“疏顺导滞”的方法治水,最终平息了水患。鲧的治水方法是最下乘的方法,正面与洪水相抗,筑造堤坝围堵洪水,结果失败;禹的治水方法是最上乘的方法,不正面与洪水相抗,而是疏导河道,更改流向,结果成功。

所以很多在我们看起来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其实往往并不是最好的方法。比如觉得缺少仁义就提倡仁义,想要清心寡欲就强行压制欲望,看到目标就想径直前往。这些直奔目标看似最为快捷的方法,不能达到预期目的不说,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俗话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正面强行对抗,就会两败俱伤,是十分不明智的。因此老子讲“曲则全”,讲“善胜敌者弗与”,正是要尽量避开正面相争而留下余地,顺之以势,伐之以谋。看似绕远了,却往往能最快到达目标。

上兵伐谋。武力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因为自己也会遭受损伤。只有“曲”,也就是避开正面冲突,另寻其他途径,才有可能“全”:保全自己,同时顺利解决问题。这和治理洪水是一样的道理,把所有的河道都堵起来,让河水再没有变化的可能,无处宣泄,就只能聚集起来成为洪水。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提倡“不争”,但不争并不是说不抵抗侵争,而是不侵争他人。一棵树坚定地长在路边,兔子一头撞上去了,能说是树在和兔子相争,在反对兔子吗?守护家园,侵略者来了,能说保卫家园的人不该与侵略者相争吗?

守,是守护,而非争,非攻。心中有“慈”,故而不恶意伤人,也不愿意让人被恶意伤害,故而善于守护。喜欢开启争端的好斗之人,喜欢攻击和侵害他人的“乐杀人”者,则必不可能得志于天下,因为天下人都会视他为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