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忘记迁徙](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561/53331561/b_53331561.jpg)
第14章 根号三
我第一次注意到她,是在图书馆三楼东南角的扇形区域。那里有七张枫木长桌,呈辐射状排列,像被无限分割的圆周率。我习惯坐在第二张桌子内侧,那里能透过落地窗看到梧桐树顶端的嫩芽,又恰好处于空调送风口的阴影盲区。
铅笔尖在演算纸上划出第三十二道辅助线,正午阳光将窗棂的影子投在微分方程习题集上。忽然有栀子花香掠过鼻尖,紧接着是帆布鞋底摩擦地板的声响。我下意识收紧肩膀,余光瞥见米色裙摆扫过桌角。
“同学,这里有人吗?“
声音像是被阳光晒过的棉花糖。我盯着稿纸上潦草的√3符号,摇了摇头。这个动作让脖颈后的汗毛竖得更直了——三年来第一次有人试图闯入这个被我用沉默圈禁的绝对领域。
她坐下时带起的气流掀动我手边的《伽罗瓦群论》,泛黄书页间掉出一张便签。我伸手去接的瞬间,她的指尖已经触到那张印着二次函数图像的纸片。皮肤相触的0.3秒里,我计算出她体温是36.8℃。
“原来三次方程求根公式还能这样推导?“她将便签翻转过来,露出背面潦草的卡尔达诺公式,“不过这里好像少写了一个判别条件。“
我猛地抬头。逆光中她的睫毛在脸颊投下蝶翼状的阴影,发梢蜷曲的弧度让我想起黎曼曲面上的螺旋线。她食指正点在我省略的虚根讨论部分,甲油是矢车菊的蓝色。
“当判别式小于零时,应该用三角函数表示实根。“她抽出我夹在书页间的铅笔,在空白处写下:cosθ=-q/2√(-p³/27)。笔尖与纸张摩擦的沙沙声像某种密码,解开了我喉咙的枷锁。
“你也研究古典代数?“
“我在文学院读比较文学。“她将铅笔放回原处时,小指擦过我僵直的手背,“但我觉得三次方程就像单相思,明明知道解存在的范围,却永远无法用直尺圆规构造出来。“
空调突然停止运转的寂静中,我听见自己咽口水的声音。她的瞳孔是琥珀色的,虹膜纹路让我想起去年在数学博物馆见过的傅里叶变换演示器。当她歪头等待回应时,马尾辫扫落的碎发在阳光里划出克莱因瓶的轨迹。
“或许该用伽罗瓦理论......“我的声音卡在扁桃体附近,右手不自觉地开始画正十七边形——这是焦虑发作时的惯性动作。
“你知道吗?“她突然翻开我的笔记本,指着页脚密密麻麻的√3涂鸦,“这个数字在《死亡诗社》里象征无法被规训的自由灵魂。就像......“她的指尖悬停在某个被圈住的根号三上方,“就像被困在有理数域里的无理数,永远在寻找能让分母有理化的那个共轭根。“
窗外的梧桐叶突然剧烈摇晃,暴雨毫无预兆地砸在玻璃幕墙上。雨帘将我们隔绝成拓扑学中的连通空间,她手腕上的银链随着书写动作发出风铃般的清响。当她在我的错题集上画完第一个人体素描写生时,我终于发现那张演算纸背面印着博尔赫斯的诗句。
“明天还能在这里见到你吗?“她收拾帆布包时,雨珠正顺着她的伞骨滴落在我鞋尖,“对了,我叫苏雨晴。“她的名字在空气中分解成素数:苏(7)雨(11)晴(13)。
我看着她在暴雨中渐行渐远的背影,手中的自动铅笔在稿纸上戳出深陷的墨点。当管理员开始催促闭馆时,才发现自己画了整页的心形线方程,极坐标下的函数图像在暴雨冲刷的窗玻璃上投出玫瑰状的影子。
第二天,我在同样的时间来到图书馆。阳光依旧从东南角斜射进来,在枫木桌面上投下菱形的光斑。我特意带了两个马克杯,杯壁上印着欧拉公式和傅里叶变换的图案。
她迟到了十七分钟。当她推开玻璃门的瞬间,我发现自己已经将咖啡杯转了四十三圈。她今天穿着淡绿色的衬衫,衣领别着一枚银质三叶草胸针,让我想起昨天她画在稿纸上的克莱因瓶。
“抱歉,路上遇到陈教授,聊了几句。“她将帆布包放在桌上时,我闻到柑橘味的护手霜香气,“他说你最近在研究伽罗瓦群论?“
我握紧马克杯的手柄,指节因用力而发白。陈教授是我的导师,也是数学系最年轻的教授。上周他刚在《数学年刊》发表了一篇关于五次方程可解性的论文,而我在其中发现了熟悉的推导过程——那是我半年前的手稿。
“嗯。“我低头搅动咖啡,奶泡在表面形成莫比乌斯带的形状,“但有些地方还没想明白。“
她突然凑近,近到我能在她瞳孔里看见自己放大的倒影。“你知道吗?“她的呼吸带着薄荷糖的清凉,“有时候解不开的数学题,就像说不出口的告白。“
我感觉耳根发烫,手中的咖啡杯差点打翻。她轻笑着翻开一本《现代诗选》,书页间夹着几张写满公式的草稿纸。我认出那是陈教授的笔迹,但推导过程中有几处明显的错误。
“这些是......“
“陈教授让我帮忙整理的资料。“她将草稿纸推到我面前,“但我觉得这里关于域扩张的证明有点问题。“
我盯着纸上潦草的符号,心跳突然加快。那些错误恰好印证了我的猜想——陈教授剽窃了我的研究成果。但更让我在意的是,为什么这些资料会在她手里?
“你为什么要帮我?“我的声音有些发抖。
她将一缕碎发别到耳后,银质三叶草胸针在阳光下闪烁。“因为,“她停顿了一下,“我觉得你就像被困在有理数域里的√3,需要一个共轭根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我听见自己的心跳声与图书馆的钟声重合。当她将手覆在我的手背上时,我计算出她的体温是36.9℃,比昨天高了0.1℃。
“明天,“她收拾东西时突然说,“我带你去个地方。“
我看着她消失在走廊拐角,手中的咖啡已经凉了。杯壁上凝结的水珠滑落,在桌面画出一道心形线。我翻开笔记本,在昨天的√3涂鸦旁边写下:当判别式小于零时,实根需要用三角函数表示。
就像某些无法用理性解释的情感,需要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
第三天,我提前半小时到达图书馆。阳光依旧从东南角斜射进来,但枫木桌旁的位置空着。我翻开笔记本,发现昨天的√3涂鸦旁边多了一行小字:“今天带你去个特别的地方。“
我数着秒针走过表盘的轨迹,直到第1800次循环时,她终于出现。她今天穿着淡紫色的连衣裙,裙摆上印着分形图案,像是曼德勃罗集的投影。
“抱歉,路上遇到点事。“她的声音有些沙哑,眼镜下有淡淡的阴影,“我们走吧。“
她带我穿过校园的林荫道,来到一栋老旧的实验楼。楼梯间的墙壁上爬满爬山虎,像是某种复杂的拓扑结构。在四楼最里面的房间前,她掏出一把铜钥匙。
“这是我父亲的办公室。“她转动钥匙时,我注意到她的手在微微发抖,“他曾经也是数学系的教授。“
房间里的空气带着霉味,书架上堆满了泛黄的论文和手稿。阳光从百叶窗的缝隙中漏进来,在地板上画出平行的光带。她打开一个上锁的抽屉,取出一叠装订整齐的笔记。
“这是陈教授剽窃的证据。“她的声音很轻,但每个字都像重锤砸在我心上,“我父亲十年前就发现了他的学术不端,但还没来得及举报就......“
她的声音戛然而止。我翻开笔记,发现里面详细记录了陈教授多次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的证据。最后一页的日期是2015年4月15日,正是她父亲意外去世的日子。
“所以你接近我,是为了......“
“不。“她突然抓住我的手,掌心冰凉,“最初是因为陈教授让我监视你。但后来......“她的睫毛颤动,像是被风吹乱的蝴蝶翅膀,“我发现你就像被困在有理数域里的√3,需要一个共轭根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我感觉喉咙发紧,仿佛有什么东西在胸腔里膨胀。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阳光将我们的影子投射在满是灰尘的地板上。当我伸手擦去她脸上的泪水时,发现自己的手也在发抖。
“我们该怎么办?“
她将额头抵在我的肩膀上,呼吸带着柑橘的香气。“我已经把证据交给了学术委员会。“她的声音闷在我的衬衫里,“但在这之前,我想带你去个地方。“
我们来到校园后山的观景台。夕阳将云层染成玫瑰金色,像是某个复杂的微分方程在三维空间中的投影。她指着远处的地平线说:“你看,就像三次方程的判别式,当它小于零时,看似没有实根,但其实只是需要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
我看着她被夕阳镀上金边的侧脸,突然明白了什么。从口袋里掏出那枚一直随身携带的银质三叶草胸针,轻轻别在她的衣领上。
“也许,“我说,“我们都需要一个共轭根。“
她转过身,眼睛里闪烁着泪光。当我们接吻时,我计算出她的体温是37.2℃,比昨天高了0.3℃。夕阳将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在地面上交织成克莱因瓶的形状。
后来,陈教授的学术丑闻曝光,我的研究成果得到公正的认可。而我和苏雨晴,就像两个原本孤独的无理数,终于找到了让彼此有理化的方式。
每当夜深人静时,我总会想起那个暴雨天的图书馆。那时的我们就像被困在有理数域里的√3,在寻找着能让分母有理化的共轭根。而现在,我终于明白,有些情感就像三次方程的虚根,看似不存在,却能用另一种方式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