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管理(十周年纪念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人性不喜欢被管

中国人的“是”与“非”

中国人的头脑里是《易经》,是太极思想;中国人的文化渊源是《易经》,是阴阳变化。太极图代表“圆满”,从根本上是一个整体,在同一整体内产生“是”“非”两种相异的现象。我们说“要”,含有“不要”的成分,是“此一是非,彼亦一是非”。

“你明天要去开会吗?”被问的人先要看看旁边有没有其他的人,如果有其他人,他一定讲“不一定”,因为他怕得罪人。还有另一种情形:“你明天要去吗?”“我去。”结果他却没有去。这也是常有的事。

讲“是”,含有“否”的成分;讲“否”,含有“是”的成分。中国人就是这样,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如果是中国人跟外国人谈判、讨价还价呢?外国人盘算完说:“不行,这样我会亏本。”他这是在拒绝,心口一致。中国人会推算一番:“不可能啊,这样我会亏本啊!”然后好像很大方,“这样,卖给你算了,统统卖给你了。”

如果不了解中国人的人性,怎么跟中国人打交道呢?管理也是这样,怎么可以不管呢?但是你应该讲不管。你说“不管”,他就会让你管;说“我要管你”,他就不让你管了。

新官上任,先要说保持人事稳定。结果,不到三个月就把所有与自己管理理念不合的人都慢慢地换掉了。这样,既没有造成人人自危的混乱,又让自己安心了。如果一上任就说“我要换人”,他就必须应对各种情况,直到自己不堪重负。

如何管中国人

大家都不喜欢被管,但是作为领导来说,管还是必须要做的。那么,应该怎么去管?

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强调“不管”的道理。为什么只能讲“不管”?因为领导不可能不管,员工不让领导管,领导会管得少一点儿,就比较合理;如果员工让领导管,领导就一直管下去,管到最后领导“完”了—因为中国人不喜欢被管。

中国人的“不受管”,含有“受管”的成分,关键在于“需要”—需要时要你管,不需要时又不要你管,这才是中国人不受管的真相。工作做得顺利时,他最讨厌别人管;一旦遭遇困难,特别是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就会大声喊叫:“为什么你不管我?!”贤明的领导,应该在这种时候再来管他—在他需要时管他。

人性喜欢理,喜欢被看得起

也许会有人问:如果我是一名员工,领导总不管我,那是不是很危险啊?当然不会。我们不是怕人家不管,而是怕人家不理。我们经常听到有的员工说:“你干吗不理我?”“你凭什么管我?”说明“管”和“理”这两个字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当慢慢把管做到理,你就成功了,因为理的层次比管的层次高得多。

理,就是看得起:你看得起他,他就看得起你;你看不起他,他照样也看不起你,不管你是谁。中国人看人,完全是看对方对自己怎么样:你对我笑,我没有理由不对你笑;你对我板脸,我的脸也不会比你的好看。

西方人讨论X理论、Y理论,讨论得不亦乐乎,中国人不是这样。在他们看来,X理论相当于性恶论,Y理论相当于性善论。其实,人既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坏;人性不善,也不恶,而是可善可恶。

这样一来,大家就会明白为什么会有如下情形:说对了,中国的老板打你三十大板;说错了,照样打三十大板。什么时候把这个搞懂,你就了解了中国人的哲学。因为中国人是变动的,是不固定的。你对、对、对,就变成了错;你错、错、错,就变成了对。因为阴会变成阳,阳也会变成阴。

我有一次问一位老板:“那个人讲错话,你骂他我能理解,因为他讲错了;另外一个人讲得对,你干吗骂他?”

老板说:“他让我没有面子。他讲得越对,我越没有面子,我不骂他还得了?!”“他错,我是骂他错;他对,我是骂他搞得我没有面子,再对也没有用!”

这就是老板骂部属的道理。也就是说,这个部属讲得虽然对,却是在不对的时间、不对的地点讲的,所以他是错的。

因此,要把管做到理,先要清楚中国人人性的特点。就像上面的例子一样,不仅说的话本身要对,而且要在合适的地方、合适的场合讲。你说得老板有面子,他就会承认你对;你说得他没有面子,再对也没有用。

作为中国人的领导,最基本的训练就是要看得起所有的人。老板看得起干部,就带得动他;干部看得起员工,就带得起他。

而道理又是变动的,因为不是阴消阳长,就是阳消阴长。

一个会当老板的人,在部属面前赞美干部,然后马上又把干部叫到办公室里面训斥,为的是“平衡”。这位老板有自己的一套道理:一旦赞美他以后,他就会以为自己真的很行,就容易在阴沟里翻船,这是老板害的;然而,他总得不到赞美,就会有挫折感。

我们也是这样,有时候很守规矩,有时候并不守规矩;有时候讲话很有信用,有时候讲话却没有信用。一切都是摇摆不定的。作为领导就是要找到这个“跷跷板”的合理点—要随时随地找到合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