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53章 崔氏:完了,一百五十万两白花了!
“说的好。”
苏长风好像没看见李世民难看的脸色,自顾自的说道:
“想让吐蕃和高句丽按兵不动,实际上非常容易,在他们要路过的关口设下埋伏,用大炮轰炸,绝对能把他们打懵了。”
“随后再故意放出风声,就说大唐已经知道了他们的出兵路线,届时,吐蕃和高句丽定然会不战而退。”
“所以,是要用大炮吓退他们?”
本来还郁闷的李世民,闻言,这才放下心来。
“对。”
李世民点点头,又说道:
“大炮制作起来太慢,三个月最多可以造出两百多门,虽然不够进攻的,可是防守却足够了,小婿认为应该给南北这两条线路各运五十五门,以此来吓住吐蕃和高句丽,其余的都送往西线,全力攻打吐谷浑。”
“这个计策不错。”
“微臣愿意领兵西征,何时拿下吐谷浑,何时归朝!”
长孙无忌十分赞同苏长风的计策,秦琼则主动请战!
“此计不错。”
李世民也回过神来,点点头,又看向秦琼。
“盐场还得你来替朕看着,盐场的收入,可是关乎打仗的粮草,如果你把盐场经营好了,功劳不比打仗小。”
“而且,你有痼疾,一到冬天就更严重了,不适合舟车劳顿,攻打吐谷浑一事,还是交给旁人吧!”
李世民出言安慰道。
“行吧!”
秦琼想到自己的旧伤,最后只能叹息道。
尽管他想重返沙场,可是身体每况愈下,错过这次,以后估计更没机会领兵打仗了。
“不如这样,入冬之时,你和河涧郡王一同南征,把林邑攻打下来。”
李世民见他面露失落,想了想,出言说道。
林邑富庶,如果之前不是担心粮食不够,他早就攻打下来了。
现在,粮食已经存储够了,在林邑购买的粮食,足够今年整个寒冬用的,因此,他打算按照苏长风之前的提议,将林邑给灭了。
“是,臣领旨。”
秦琼听说自己可以带兵打仗了,高兴不已,急忙躬身领命。
“行,现在咱们说说,谁带兵攻打吐谷浑合适?”
李世民尽管嘴上说着咱们,可是目光却一直盯着苏长风。
他如今已经习惯,大事小事都征询苏长风的意见,见苏长风点头才真正放心。
“小婿认为,卫国公可以做主帅,潞国公做副帅。”
苏长风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历史上,领兵攻打吐谷浑的就是李靖,侯君集也在征战的队伍中。
“朕也是这样想的。”
见自己和苏长风的想法一致,李世民十分欣慰。
“还有,四国使臣尽管还要在长安呆一个月,可是咱们也得尽快早做准备。”
“对,粮草和兵力都得提前部署。”
“臣认为,可以先对付吐谷浑大军,最后再兵分两路,围攻伏允的王城。”
“吐谷浑依仗的是他们的骑兵,臣认为咱们可以让骑兵做先锋,大炮可以等攻城时用。”
……
崔府。
“你说什么?食盐官营?”
崔吟听到管家的禀报,直接从椅子上猛然站起,诧异的询问。
“没错,圣旨都颁布了,所有商号都不能生产和转批,只能从贞观商号购买后再零售,不然,便抄了所有资产,还要入狱五年。”
崔管家一脸忧愁的说道。
“咱们刚买下所有盐矿,就这么拱手让出了?”
崔吟恼怒的说道。
他和其余六家一同出钱将关陇所有的盐矿都买下,转身朝廷就颁布了这道圣旨,分明是要断他们的财路。
“圣旨已经颁布了,如果咱们不交,估计是不行。”
崔管家面露不甘道。
“太过分了,又让苏长风那小子给坑了。”
崔吟想了想,破口大骂道。
怪不得那小子将那些盐矿才卖一百五十万,没想到在这等着他呢。
都完了,一百五十万两白花了。
“如今粮食生意没法做了,书坊和纸坊也都关闭了,现在食盐又成为朝廷的官营了,诸位都说说,咱们以后该怎么办吧?”
知道食盐成为官营后,崔吟就将其余六家的族长都喊来了,打算一起商议对策。
实际上,其余六家的族长,听到这个消息后,也同崔吟一样,十分焦躁。
难得将所有盐矿都买下,还没捂热乎呢,就得归朝廷所有了,换做是谁都受不了。
尽管世家底蕴厚,可是经过苏长风的几次折腾,再底蕴厚也得折腾薄了。
粮食生意、书籍和纸、毛皮,还有此次盐矿,总共加起来,他们都损失上千万的银钱了。
现在,本来家底丰厚的世家大族,也要开始精打细算的生活了。
“能有什么方法?如果之前,咱们还垄断着盐、粮食、纸和书籍时,李世民不会敢如此对待咱们,但今时不同往日,这些生意都被苏长风那小子给霸占了,咱们就算想报复,也没办法报复啊!”
郑族长苦着脸说道。
“对,之前咱们有依仗,可是如今所有依仗都没有了,李世民想收拾咱们,咱们一点反击的能力都没有。”
王族长也唉声叹气道。
“如今,咱们只能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四国和大唐开战上了。”
卢族长看了大家一眼,然后无奈道。
“如今,只能将所有的指望都放在他们身上了。”
崔吟见大家都没有办法,一脸沮丧的继续说道:
“尽管高句丽和吐蕃打算出兵,但是他们的要求,诸位都是怎么想的?”
“盔甲和弓箭是军器监专造,朝廷不允许私自制造,如果发现了,可是按谋反处置,某认为,咱们不能答应此事。”
“他们四国都打算出兵了,某认为,即便咱们不答应,他们同样会出兵。”
“对,高句丽和吐蕃总共输了四十座城池,他们回国后,如何交差?除了嫁祸给李世民,他们没别的办法,所以咱们即便拒绝了他们,他们也拿咱们没办法。”
“说的对,但是,如果禄东赞将咱们勾结他们一事,告诉圣上怎么办?届时,咱们还没报仇,便被满门抄斩了!”
“没错,如果咱们无法兑现,他们直接狗急跳墙了怎么办?”
“看来此事得慎重,不能得罪了四国使臣。”
“还有,上回四国使臣和李世民打赌,赌注是让使臣们在长安多呆一个多月,这是为何?”
“难不成是李世民的缓兵之计?”
“难不成李世民看出了什么?认为他们回国后会对大唐出兵?”
“若是这样,可就不妙了,李世民肯定做好防范了,四国联手攻打大唐的计谋,估计不会成功了。”
“诸位别担心,就算李世民知晓四国想出兵大唐,他也想不出应对之策,毕竟四国同时出兵,大唐腹背受敌,唐军再厉害,也顾及不过来。”
“对,不如这样,咱们将此事告知他们,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