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重整山河](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672/53251672/b_53251672.jpg)
第12章 我与黛玉有婚约
贾玥与柳叔正谈及那桩亲事。
话音未落,柳婶子恰好迈进屋内,听闻此言,不禁脱口问道:“可是那桩亲事?”
柳叔嘴角上扬,笑着点头,脸上的皱纹愈发明显,仿佛每一道褶皱都藏着岁月的故事。
他看向柳婶子,说道:“你在贾府时,便在东家身旁伺候,个中详情,你最清楚不过。”
柳婶子闻言,转身走进里屋,不多时,捧出一个楠木匣子,递到贾玥面前。
这匣子材质珍稀,工艺精湛,尽显古朴典雅之韵。
匣子表面被打磨得光滑如镜,细腻的木纹仿若潺潺流淌的溪流,自然而灵动。
正面雕刻的花鸟图案,更是栩栩如生,鸟儿展翅欲飞,花儿娇艳欲滴,每一处细节都雕琢得精妙绝伦,一看便知绝非寻常物件。
“这是你娘留下给你的东西。”柳婶子说道。
贾玥双手接过匣子,轻轻打开。
只见匣内铺着一层丝绸,虽颜色不再鲜艳夺目,但仍能从中窥见其曾经的华丽风采。
丝绸之上,整齐摆放着各类票据、账单,以及一叠带有岁月痕迹的书信。
这些书信纸张泛黄,边角微微卷起,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贾玥怀着好奇与期待,小心翼翼地翻阅着这些书信。
渐渐地,他惊讶地发现,原来林家与文海书局一直以来往来密切。
他的母亲在古籍领域造诣深厚,凭借着自己的学识与人脉,为林家搜罗了诸多珍贵古籍。
作为回报,林府也时常对他们予以关照和救济。
这本不足为奇,然而,令他更为震惊的是,这其中竟牵扯到自己的婚事。
柳婶子见贾玥满脸疑惑,便缓缓开口,娓娓道来:
“当年,老爷的长子贾珠不幸离世,且后来一直难有子嗣。为了冲喜,老爷亲自定下了这门娃娃亲。
约定若贾家生女儿,便许配给林家的长子;若林家生女儿,便嫁与贾家的下一个长子,且不分嫡庶。林家老爷当时也应下了这门亲事。”
“那时,茹娘还在贾府,玥哥儿比王夫人的宝玉早出生半年。可世事难料,没过多久,你们母子就被那王夫人无情地赶了出去。
后来,又听闻林家生了个女儿,取名黛玉。”
贾玥翻着翻着,直至翻至匣子底部,只见有个玲珑剔透的玉梳。
这玉梳触手生温,其色泽宛如羊脂,温润而泽,做工更是精致绝伦,梳背上的纹理细腻入微,线条流畅婉转。
再细瞧,上面隐约雕刻着一个“敏”字,那字迹小巧娟秀。
柳嫂子说道:“就是这个,这就是林府夫人给的定亲信物了。”
或许是今儿喝了酒,贾玥脸有些烫,脑瓜子有点嗡嗡。
听到此处,贾玥才算听明白了:
?!我和林黛玉有婚约?
一瞬间,他呆愣住了,完全始料未及。
贾玥知道,他母亲可谓用心良苦,坚持这婚约,既是想给他情感上的归宿,更是想为他的未来求得一份保障。
在这复杂的世间,林如海的权势于贾玥而言,无疑是一座强有力的靠山。
回想起林如海的来信,如今看来,信中提及贾玥母亲先前提及之事,无疑就是指这桩娃娃亲。
此刻,贾玥心中已然明晰。
虽说古人说话常含蓄委婉、城府颇深,但他在前世也算历经世事,好歹也能领会其中言外之意。
林如海所谓“来日方长”,实则暗指此事再无转圜的来日;“可从长计议”,不过是无需再议的托词。
至于那“诚意相邀中秋相聚”,说白了,就是希望他能自行婉拒。
贾玥嘴角泛起一丝苦笑,看来这一百两银子,果然不是平白无故给的。
这分明就是一场试探,意在试探能否就此买断这段姻缘。
不过,话说回来,林如海品德还算不错。
毕竟他如今身为皇帝的心腹巡盐御史,处在这般高位,换作他人,面对自己这种牵强的婚约,恐怕早就撇得一干二净、拒不认账了。
贾玥脑海中浮现出《红楼梦》原著里的情节,林黛玉离开扬州前往贾府后,便一步步踏入了悲剧的深渊。
如今既然黛玉尚在扬州,或许自己真有机会改一改这红尘。
念及此,他心意已决,这林府,他要去。
还有一月有余,他要好好准备一下,会一会那林如海。
……
……
第二日清晨,天色刚破晓。
柳婶子在院落中穿梭不停,此刻已忙得不可开交,专注地打扫着每一处角落。
贾玥被她忙碌的声响从睡梦中唤醒。
想来柳婶子是会错了意,她把贾玥收到林老爷的邀请以及那一百两银子,当作是林家对未来女婿的认可。
昨晚,贾玥表明中秋会前往林府,在柳婶子看来,这桩婚事岂不是板上钉钉了!
正因如此,她激动得一整晚都辗转难眠,脑海中尽是美好的憧憬,仿佛已然看到贾玥风风光光迎娶林家小姐,中秋佳节便能将人带回的场景。
贾玥看着她忙里忙外、满脸喜气的模样,不禁苦笑着摇头,实在是无奈至极。
此刻,他也没了睡意,只好早早地打开书局的门。
带着几分困倦,在书局中缓缓踱步。
环顾四周,书局略显破旧的景象映入眼帘,他不由思索着该如何进行翻新。
如今手头稍微宽裕了些,他打算在推出下一册书之前,将店面好好拾掇一番,给顾客带来更好的体验。
贾玥打量着书局里的伙计,算上自己,拢共也就四人。
平日里业务繁忙,确实人手不足,忙不过来。
于是,他找来柳叔一同商议。
“依我看,不如多请些伙计。”贾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就像四宝斋那样。”
柳叔琢磨片刻后回应道:
“请人可不便宜,一个月下来得花五百钱呢。倒不如买几个小厮丫鬟,也就二三两银子的事。
今年闹旱灾,不少穷苦人家养不活孩子,只能拿出来卖,说不定价钱还能更便宜些。
这些孩子要是能碰到好主子,那便是他们的造化;要是遇人不淑,即便被打死了,也没人会知晓。
像东家您这样的好主子,实在是难得。咱们买一两个回来,也算是做件善事。”
福生在不远处听着,不住地点头表示赞同。
毕竟他自己就是当年被贾玥的母亲从市场上买回来的,很是感同身受。
福生拍着胸脯保证:“培训新人这事儿,就包在我们身上。”
贾玥听后,觉得他们说得在理,便吩咐柳嫂子前往早市去看看情况。
而后,他与福生一同动手,开始整理仓库里的书架。
正忙碌间,贾玥隐隐约约听到门口有人呼喊自己的名字。
他放下手中的活儿,出门一看,只见张闻跑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站在门口。
“张兄,你的马呢?”贾玥一脸疑惑,忍不住问道,“今日不用上学吗?”
贾玥见他一头热汗,一边拿起扇子给他扇风,一边招呼福生赶紧倒杯凉茶来。
“贾兄弟,大事不好了!”张闻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
“你的书,你的书,被成贤学院给禁了!”
说完,张闻满脸懊悔,捶胸顿足,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