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困顿中的回忆
1
叶落暮昏霞,寒露洗清秋;天地苍宇人,冷暖哪可休……
车辆载着成江河穿过浓浓的树荫,行驶在学术飘香的校园。满眼忧郁的成江河看着纷纷赶往教室的大学生,禁不住回想起了他能够上大学是母亲青胜蓝的愿望,也是在家庭的经济条件跌入低谷后,他被生活逼到谷底后的“凤凰涅槃的重生”。
小时候在那个遥远的小山村成家楼时,母亲青胜蓝叮嘱成江河和成浪河兄弟两个:“我对你们两个人没有什么要求,唯一要求就是你们要考上大学,像你们四叔成金华一样上大学,吃上国家粮!”
青胜蓝家里姐弟三个,家里有“嫁出的姑娘就是泼出去的水”的说法,且一言一行中都流露出了重男轻女、厚此薄彼的观念。青胜蓝的母亲鞠荣桂年轻时离异后独自一人拉扯着三个孩子,管着他们的吃喝拉撒睡。到了上学的年龄,鞠荣桂做出了只让两个弟弟上学的决定。纵使青胜蓝表达了强烈的上学愿望,且学校老师也亲自上门做鞠荣桂的思想工作,但到头来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一番闹腾后青胜蓝也未能够跨进校园去接受知识的洗礼。家里穷得叮当响是最根本的原因。一个离异的女人能让两个孩子上学已是相当不易的事情了。
虽然两个弟弟青胜乐、青胜德都上了学校,但事与愿违,他们学习成绩都不好,最终在命运的打磨下他们只能拖着沉重的身躯在厚实的大地上艰难地行走着。而没有上过一天学的青胜蓝,却整日跟弟弟相比较,甚至多年以后青胜蓝在照顾满身疾病的母亲鞠荣桂时,还总是发出埋怨母亲鞠荣桂的感叹:“如果你当初能让我上一天学,哪怕就一天,咱们的生活条件大概也会比现在不知要好多少倍。”青胜蓝的母亲此时再也没有了年轻时的倔强,在那个年代她离婚后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也没有被生活压垮脊梁,而面对衰老她出现了久违的沉默。
通过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是青胜蓝吃遍了生活的苦,以观测别人的成功及自己没有迈进学校带来无尽的遗憾而得出来的一个深埋骨髓里的想法。
可以说青胜蓝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去上学,按照她的说法就是:如果她能够去上学,一定是天之骄子!而她就是活生生现实版没有读书而将一生过成了万事蹉跎的例子,觉得如果有了知识,她就能抓住农村人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迈入城市吃上国家粮,并拥有令人羡慕的人生。
青胜蓝日常不停地念叨,让两个孩子觉得农村人唯有读书才能有出路,同时也让成江河深信了如果母亲青胜蓝能够读书,她一定会像“两次高考滑铁卢,而最后一举成功成为吃国家粮”的四叔成金华一样,光宗耀祖。
2
车辆缓缓在校园中行驶,像小船儿划开了波浪,此时正赶往教室的学生是那么匆忙。这种情景让成江河想到这些人都是追逐梦想的人,每个人都想在大学里进行淬炼,将来到社会上获取人生的成功……此时,成江河仿佛感到这所大学是知识的海洋,也是欲望与灵魂的活动场。
阳光穿过浓浓的树荫,洒在成江河充满沧桑的脸上,这时他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这口气叹得很沉,很沉,仿佛大雨来临前的沉闷。
他此次到大学校园是来看上大学的大侄子成树林,没想到来时,路上车辆堵成了长龙,显然这样的堵车情景已经成了繁华城市的一道风景。
车子在校园继续行驶,成江河的思绪飘得很远,同时发出了感叹: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大侄子都上大学了,多年的城市生活,让成江河与家人变得陌生,但心底的情感依然存在,因为血管里流着相同的血,有着共同的基因。此时,成江河脑海中浮现出当初他上大学暑假期间,大娘陈家美抱着刚学会走路的成树林,去小卖部买糖果吃的场景。转瞬间,大侄子成树林也来到他生活的城市上大学了。
大侄子成树林可以说是第一个一口气读上大学的孩子。四叔成金华是第一个家里的大学生,也是成家楼村的第一个大学生,但他是三度高考才上的大学。四叔成金华上大学,不仅成了全家人的希望,也成了全村人内心的向往。而后来以四叔成金华为榜样的成江河与成浪河经过十年寒窗苦读,最终都是事与愿违。成江河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使上了吃奶的劲,铆足了马力冲了上去,结果一上独木桥,扑通一声就掉了下去;成浪河是经过多年高考好不容易才考出来了,却是考入了一所高职专科学校。
成树林一鼓作气考上了大学,这洗刷了大爷成金杰、大娘陈家美的耻辱,让他们感觉扬眉吐气。大爷内心虽扬眉吐气但口头上还是以强势的口吻鞭笞着大侄子:“为啥才考上一个二流大学,而不是考上水木清华?”同时,成金杰对成树林有多满意就对成江洋有多失望!可以说成金杰对成江洋失望至极,想当初在成家楼他花了多少心思在成江洋身上,但投入的所有精力都化成了攻击他的武器,想到这儿,成金杰不禁长叹一声:“还好,儿子不行,孙子行!”
“上大学是家人唯一的期望,因为那是出路,那是命运挣脱贫困枷锁的力量。”成江河自言自语道。他喃喃地说完这句话后,又陷入了迷思:上大学从根上是为了摆脱贫穷,而现在他虽然已经摆脱了农村的那种贫穷,但内心充满了迷茫,且骨子里有种极大的不安定。这是为什么呢?!
成江河上了大学,学建筑专业,自己算是实现了家族的质的跃迁。成江河自记事起基本的印象就是:大爷成金杰是个泥瓦工,三叔成金军是个拖拉机手,而父亲成金顺是给包工头代工。虽然随着父亲的带动,这些角色有了变迁,从农村进入城市并打拼成立了万里青山建筑公司,成金杰、成金军及两个舅舅青胜乐、青胜德也成了公司的副总经理及财务总监,但随着企业的倒闭,这些人都像《西游记》里的妖魔鬼怪,虽下凡在人间潇洒一通,最终还是被打回了原形,还是没有跳跃出农村及贫困那个圈。
上大学能够学到关于建筑的系统性知识,记得拿起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大力学的专业书籍时,成江河仿佛抓到了救命的稻草,仿佛找到了开启生命力的春天。虽然看上几页书,头脑就会有昏沉沉的感觉,并且会产生出一片空洞。但那种改变命运的信念一直在他心中像太阳一样放射着光芒。这种感觉一直伴随着他,存在于他活动的每个角落。
记得刚大学毕业之时,成江河感觉经过大学充电后他能够成为拥有无限力量的人,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人。他踏出校园的那一刻踌躇满志,禁不住吟诵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但是他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了一个问题,用一句话来描述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多年的工作打拼,成江河总是在碰壁,豪情壮志的初心已丢失,在挫折中总是看到一些人生无奈,听到人生一些凄苦之事,这种无法言语的感受像雾一样笼罩着他无所依从的心,让他喘不过气。于是,他到处在寻找一种安全感。那时他朝着蓝蓝的天空发出了一声长叹:“大丈夫生于人世间,怎能这样郁郁寡欢?!”
他越来越自我怀疑,越来越封闭自己,而唯一与他有同感共鸣的同事温华生,也因一场大病而撒手人寰。
温华生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让他认为全世界的人都有病,不是这个有病就是那个有病,其实世界上的人本没有病,有的只是人眼中的傻子。他以往也曾踌躇满志,感觉没有比腿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在攀爬过程中他无心留恋风景,气喘吁吁地爬到山顶后,发现还有更高的山。而在一路留恋途中风景的人看来,匆忙爬山的他像傻子,景色多美好,阳光多灿烂,为何要追赶?而在赶路爬山的追寻者看来,不慌不忙看风景的人像傻子,“天地急,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为何不追赶?”如两拨人,交流起来,一方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另一方有“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别致,两者抱守自己的感受,看对方都那么渺小,眼里心里都有了傻子。
与温华生要好的几个同事,要么离职,要么在日常繁重的工作中显得像一摊烂泥一样。精神在下降,温华生跟他们在一起感觉内心有不舒适的感觉,而与比他强的同事相处,他又忍受不了自己处于垫背状态,他想忠于自己的内心,保持内心的平静,但这种内心不舒适的感觉,让他好像抛弃了“理想中的自我”,他想找到一个让他精神有所依靠,心灵有所栖息的安定场所。于是他又极力向外去寻找一些神奇的力量,他想找到一种力量让生命有力量且鲜活起来,想让冰冷的内心慢慢融化,化成温暖自身的一股暖流,最终他在蹉跎中奔向了他认为没有困惑的世界,那里不会再有人有病……
在温华生离去后,在活着的喧闹世界中,成江河拥挤得喘不过气来时,感觉世界仿佛是“落花流水冰雨雪,风轻云淡空空天。悠悠岁月时澎湃,涤荡世间大千情”,在一番神思后,最后得到了一个终极答案:一切都是虚无的。
当他对爱人刘浪说这个体会时,却收到了刘浪异样的目光及一些让他面对现实的话语,“有房子住,有工作干就可以释放自己的知识及情绪,你已经很不错了,过好每一天,别整天考虑那些形而上的问题,生活需要烟火气,什么一生何求之类的那些形而上的东西都是吃饱了闲着没事干的人琢磨的,你活好自己就行了”。成江河碰了一鼻子灰后,在内心无法找到出口时,就隐隐地埋怨刘浪不理解他。刘浪确实不理解他,他在家每天都六神无主、呆若木鸡,虽然在单位中日常的工作能够释放一些他焦虑的情绪,但好似又缺少了点什么。至于缺少了点啥,他用语言难以说明,而唯一保留的就是他那内心高傲的倔强与虚无缥缈的空想。于是他迎着对人生的无尽困惑,写了一首《想》。
我想故我在
我在想啥?
应该想的是客体吧!
这客体为啥?
应该
有阳光雨露晨风海浪
也有千丝万缕事物的霞光
诸如此类
思考的主体是谁?
应该为灵性的我
客体的主体为我
那,我的主体是啥?
是不是客体呢?
如果我为主体,自然及事物为客体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
客体即是主体
主体即是客体呢?
陷入这种假想后的几年间,他也陷入了自我封闭的精神内耗的心理空间区。
就在那个阶段,在海洲这座繁华的城市,一种沉闷的气在成江河心头萦绕,时不时搞得他精神处于游离状态,进而导致他心理及灵魂上有了无尽的孤独与徘徊,但他一直想从自我孤独与徘徊的神游状态中挣脱出来。他尝试了各种办法进行挣脱,挣扎多次后,还是没有真正挣脱出来。同时他也有了一种迷思:要说人有高低的差别,逆袭显得那么困难,为啥有的农村出来的人,在经过岁月的洗礼后成了呼风唤雨的人?通过这样的外在比较,顿时他又自我怀疑起来,他感觉到了人生的无力感,他虽挣脱了贫困的牵扯,但他没有力量去左右任何一件他能控制住的事情。
当事情一件又一件地无法按照自己的预期发展时,他消沉了许久。那时,他的思维仿佛陷入了悲观的泥沼,形成了一个难以挣脱的怪圈。在遭受事情的严重冲击而无法跨越困境的时候,他甚至想到了死亡。不经意间,他多次设想死亡的场景,最终他想到把尸体抛入长长的江河,让其随着江水流入无边无际的大海,他觉得这样做算是对生命的一种彻底解脱。在他看来,自己的灵魂被身体这个囚笼禁锢住了,如果没有这层束缚,他就能够跨越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然而,现实是他始终无法跨越那个心坎,那横亘在心头的坎。
经过一番思想与精神的困顿后,他在万般蹉跎的现实中,写出了这样的诗句:
纸墨文字卷轴富,
引证舒展简明处。
动静本来融际通,
何必迷心曲外境?
3
车辆在校园的停车场停了下来,停车场内停满了各种各样的豪华车辆,价值最小的也是二十多万的汽车。看到从崭新汽车上下来的人,他又想起了大侄子成树林。大侄子毕业要买这样一辆车,可是得将家里掏出个大洞来,不过现在在成家楼种地的大哥和与他两地分居的妻子即使将家掏出一个窟窿来补贴给成树林,也买不起这样一辆车,因为掏来掏去,掏的都是空空如也……
未来大侄子成树林是否也能够像他一样,通过学而优则仕后遇贵人,脱离贫困的生活呢?
“上大学让我改变了命运。”成江河突然感叹道,“但是为啥我骨子里一直逃不出自己害怕贫穷及内心焦虑的恐慌呢?”
“为啥虽脱离了贫困生活,但内心却处于恐慌之中,在恐慌窒息感之中寻找不到自我呢?!”
他在校园里踱着六神无主的步子,神游似的穿过了教学楼、图书馆。在一番迷离后,在一处开满亭亭玉立的荷花的池塘边停了下来,坐在了池塘边的石凳上看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思绪飘到了很远。
过了一会儿,他闭上了眼睛,静听起了鸟儿的鸣叫,感受着清晨清风的凉爽。这种感受自然的感觉让他内心好似从自我困顿中抽离了出来,这种亲近大自然的感觉,仿佛带他离开了所处的灰色能量地带。
“我们彼此都保存着那份爱,不管风雨再不再来,不管是现在,还是在遥远的未来,我们彼此都保护好今天的爱,不管风雨再不再来……”一首《知心爱人》飘进他的耳朵里,这歌声如此美妙。他睁开眼睛,看到远处一个老年妇女正面对着池塘中的荷花,唱这首歌曲。
歌声将他片刻的宁静打断了,于是他沿着开满亭亭玉立的荷花的池塘边走边欣赏了起来,满池子的荷花在微风的吹拂下仿佛成了生命欢乐的海洋。
沿着湖走了一圈后,他又坐在池塘边的石凳上,看着池塘边的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时而游入荷花中,时而游到他的面前,让他禁不住回想起了小时候在成家楼的东河里玩耍的场景。
4
成家楼不是一座楼房,而是住着几十户人家的村庄。20世纪80年代的村庄没有活力,一片萧条,但那里却是成江河心中的乐园。站在村庄西边的西岭上放眼整个村庄,村庄虽然贫瘠荒凉,但是充满了欢乐。从西岭下来穿过一座座泥土的房子一直往东走去,就来到了村东头的东河边。东河里河水清澈,透过河面能看到河水里的沙子,小鱼在清澈的河水中游走,像欢快的音符。
每当夏季来临,成群结队的孩子就光着屁股到河里去游泳、玩耍,除了在河里学狗刨、仰泳外,其余的时间就是浑水摸鱼、抓虾、扣蟹子。这条小河流给儿时的成江河带来了欢乐。
除了孩子玩耍,还有一部分成人在河里洗澡。其中有几个年轻小伙子,名字分别叫有才、有干、满盈、满贵,他们拿到成江河几个兄弟们抓来的鱼、虾、蟹子时,都会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吃之前还说道:“你吃我,还是我吃你?”说完这句话后,再看看那些孩子便又用搞笑的语气道:“看来还是我吃你!”
孩子们用童真的眼神看着他们吃掉有两个钳子的蟹子和有着长须的河虾。几个年轻小伙边吃边做一些滑稽的表演。
他们的表演引得孩子们哈哈大笑。就在孩子们哈哈大笑,认为他们傻时,他们中表演的人就一口吃掉了蟹和鱼。
成江河、成浪河兄弟两个和几个玩伴看着他们傻乎乎的表演,内心格外兴奋,在成江河带领下再纷纷地去抓起鱼、虾、蟹来,继续看有才们的表演……
想到这儿,他忧愁的面容突然多了一丝微笑,内心里有一股甘甜的泉水流过,仿佛滋润了他干涸的心。
他从凳子上站起走到了池塘边,近距离去观察那些鱼儿。鱼儿见他走近,像惊慌的鸟儿一下都躲到荷花丛中去了。
他看着摇曳的荷花,仿佛神思又回到了小时候……
5
每次在东河里像鸭子一样游来游去,不将手脚泡出褶皱、嘴唇泡得发紫,成江河、成浪河、成江湖、成江海、海海、德州等小伙伴们决不肯罢休。他们从河里爬上河岸,经过一片庄稼地,然后就到了成家楼村。每当夏天知了在枝头上叫个不停时,发了神经病的凌三牛便会光着身子趴在墙头上,手脚都给上了铁链子。成江河这群小伙伴从东河回来时总能看到凌三牛趴在墙头。
现在长大成人的成江河,仍然记得村里人的风言风语和一些关于凌三牛的事情:凌三牛娶了个老婆,但是他心窄,只要他老婆跟别人一说话,他就生闷气,总觉得他们之间有不正当的关系,有时还动手打老婆,以致他老婆在孩子三岁左右时,离家而去。从此,懊恼便时常刺激着他的神经。终于在一个清晨,他疯了,穿着一个红色裤头,沿街满村跑,口中喊着要去找他老婆。后面追赶他的是他的兄弟凌成志。这一幕正好被清晨去上学的成江河遇到,成江河内心带着恐惧一溜烟地跑到了学校。后来听说,那天清晨,凌成志在村庄人的围观下将凌三牛揍了,揍完后像拖死猪一样将他拖回了家。
凌三牛从那时起基本整年都在发疯,偶尔正常时孩子们还是离他很远。正常时,他手脚上的链子就会被解开,一旦病情发作,沉重的脚镣又会重新上了他的身体。
病情好转后,凌三牛俨然变了一个人,有一次,在大街上遇见青胜蓝,便迎上去叫:“嫂子好!”
青胜蓝就说道:“人好好的不行吗,发什么疯?日后还疯不?”
凌三牛笑着说道:“不疯了,不疯了。”
凌三牛是成金顺的同学,凌成志是成金华的同学。
想到这儿,成江河轻叹了一口气:“自己会不会像三牛那样,最终疯了?”
“这些年来我通过努力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跃迁,我是被生活逼出了一股疯狂逃脱贫穷的劲头,并完成了母亲青胜蓝的心愿。地域上离开了生长的村庄几千里,但是为什么现在一回想起来,还是感觉自己生长在那个地方!”
在母亲青胜蓝的眼中,此时,成江河已经是过上好日子了,不要不知足。并告诫成江河“福禄寿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米,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祈寿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可为地上神仙”。而成江河却总感觉缺少些啥,缺少的东西总让他心中荡起忧愁的波浪!
“难道是童年的生活太过无忧无虑,而当自己真正面对生活的艰辛时,缺少了独挑生活大梁的勇气?”
“难道自己是杞人忧天,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难道自己就这样了吗?为啥自己感觉生活如此枯燥,为啥自己内心有那么多千千结呢?”
他又在自我挣扎中。
他的这种状态让他又想起了凌三牛……
有一年的冬天,当成江河和成浪河去小伙伴德州家玩时,隐约听到大人们说凌三牛死了,等到凌成志发现时,凌三牛身体已经僵硬了。
当他想到这儿时,脑海中突然又浮起了凌三牛光着屁股戴着沉重的脚镣趴在土墙头上的景象。当成江河遇到生活的困苦,不时地陷入一种情绪上的郁闷,清晨醒来胸口有一股沉闷的气袭来时,他多次自卑地窥探着贫瘠的内心,但最终也没有走入发疯的境地。
成江河多次告诫自己:“不管处于怎样的黑暗中,要一直坚信自己是一道光,相信光的力量,他甚至冥冥之中听到命运的召唤,像有一根无形的绳子在牵引着他,时时揪动他的内心,人不能发疯。”
6
成江河边在大学里走着,边思考着一些事。自从大学毕业后,多年没有进入大学校园了,此时身处其中的他,仿佛感觉大学浓厚的学习氛围又一次让他的灵魂受到了洗礼。为啥受过高等教育后的他进入社会后就陷入了种种迷思?他当初上大学时,坚信能够改变生活底色的那颗心去了哪里?
他闭上眼睛,感受着自己的心跳,相信自己内心的底色是一直没有变的,他依然认为自己是优秀的。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棘手问题,特别是工作上屡屡遇到的挫折,让他的内心陷入了困惑之中无法自拔!
他看了看时间,成树林还有半个小时才能放学,他突然又想起了大哥成江洋。这次孩子能够上大学也是让他和嫂子扬眉吐气了。
想起大哥成江洋,一种莫名的情感涌上心头。
成江洋被成金杰、陈家美说成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玩意儿。虽然成金杰将所有的关怀都给了成江洋,但成江洋就是不争气,小学三年级就逃学,将书包放到东河边的地瓜地里,潇潇洒洒地在东河边的树林子里一耍就一整天,晚上回到家装模作样上了一天的学堂。
当考试成绩出来,被老师将耳朵揪出红印子后,大娘陈家美护犊心切,不分青红皂白就与老师吵吵起来。
成江洋整日逃课,处在不知学习为何物的状态中。他发现不上学没有伙伴一起玩,不上学也会受到家人的责备,于是下决心每天都要去上学。在课堂上他总是处于半睡半醒的昏昏然状态中,但一下课,教室里、校园里顿时闪现出他雀跃的身影。成金杰与陈家美得知他在学校的表现后,秉承棍子底下有出息的想法将他狠揍一顿,在绝望至极时,两口子甚至将成江洋的书籍点了火,架着成江洋往火上烤。他们粗暴的做法,惹得奶奶李桂枝再也按捺不住护孙子的心,几次拿起自己的拐杖,打了成金杰。
上学时他曾经用笔尖将同学的脸划了一道疤痕,在打闹时被同学用长长的竹竿戳到眼睛,他也用拳头将别人的脸打得青肿,用尖尖的指甲伤别人!
那时整个学校的人都知道成江洋是校园之虎,老虎屁股摸不得,一不小心就会被虎咬!弟弟成江河、成江湖也都仗着他的余威,疯也似的在学校里撒着欢儿,俨然是从原始森林出来的野生动物。
而后来,完全沉静下来的成江河领悟到,那是一种彪气,不是一种勇敢。正是这种彪气让成江洋、成江湖、成江海尝到了生活的苦涩。
父母对孩子的爱,有各种方式,但方式不对,会造成孩子的叛逆与沉沦。成家所有人的期望就是成江洋将来能成为像四叔成金华那样的大学生,且要超过四叔成金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特别是四叔成金华每次大学寒暑假放假回来,成家一家人都会对成江洋说起家族的希望,也许就是这样的希望让一个孩子在本该玩耍的年龄产生了一种责任感。
成金杰从部队退伍回来根正苗红本领强,除带领生产队抓生产、交公粮等表现积极外,他还带领一帮人给周边村修葺房屋。经过他带领一帮人几年的劳作,除了成家楼的土屋全部变成了砖瓦房外,周边的农村也有了砖瓦房。那时,三叔成金军跟随成金杰咬紧牙关买了一辆拖拉机,每天用他粗壮的胳膊及磨起老茧的双手将倔强的石头一块块搬到崭新的拖拉机上,再用那有力的双手将长长的摇把猛地一摇,瞬间拖拉机烟囱冒出了一阵浓烈的青烟,随之,拖拉机就腾腾地发动了起来。如此倔强的他们怎能让自己的孩子不如自己?!陈家美勤劳能干,几亩地庄稼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家里更是一尘不染、干净利索,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显出温暖而舒心的敞亮。
陈家美、青胜蓝、程金珍三个嫂子,看着自己整天在野地里玩耍的孩子向成金华念叨着“你这些侄子将来就靠你了,咱们家穷,没有我们这些嫂子的支持,你怎么会上了大学?如果我们不团结、不贤惠,你也是和你这些哥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年纪轻轻就像个老头了。”
成金杰、成金顺、成金军、成金华四个兄弟喝起酒来时,难免说到一些关于未来出路的事情。总之家里出了个大学生,是一家人的自豪,仿佛成金华承担了整个家族的重任。因为兄弟们团结,有了困难相互取暖同时对未来也充满了希冀,而他们这种相互依靠的观念深入了成江洋的骨髓,以至于他日后的处事方式就是靠各位亲戚朋友。
作为领头羊的成江洋总是想靠人,自己便不再努力。当各种教育硬手法都用上,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后,事情向着更坏的方向发展。成金杰、陈家美使尽各种办法都没能让成江洋走上上学的正轨,于是他们又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成江霞的身上,口中念叨着:“你哥哥这个混账玩意儿是个油盐不进的石头,就是茅子里那块又臭又硬的石头,咱家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了。培养不出一个优秀的儿子来,就得培养出一个争气的女儿来!”
成金杰对成江洋的爱是满满的,但表达方式不当,以至于造成了成江洋的叛逆。多年以后,成江洋回想过往时,有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沉重感叹!
说起成金杰,算是对孩子比较关心的,他冷漠的外表下,有一颗对孩子火热的心。他和陈家美做事情有章法,凡事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每当成江河到他们家就能感觉到他家里拾掇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
一日成金杰从自己屋后捡来了一只死狗,他想把这只狗做成一顿美味的佳肴,于是利索地剥掉狗皮,并将整条狗放在菜板上,拿起他磨得削铁如泥的刀将狗剁成了块,用从压水井压出来的水将其冲洗完毕放在铁盆里,用盐将肉块腌制了一中午。下午,他用拿手的好活将腌制好的狗肉放进高压锅里,给高压锅加足了马力,只等着开锅后让孩子们来吃了。
“等孩子们从东河边回来就可以吃上这香喷喷的狗肉了!”
看着成金杰忙了一上午的陈家美、青胜蓝、程金珍一直在说:“这只狗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你给孩子吃了,会不会药着孩子?”
成金杰道:“还药着孩子?到时汤喝得都不剩。”
当她们再次质疑时,成金杰再次笃定地说道:“即便这只狗是被毒死的,身上有病菌,也让高压锅给闷死了!”
就在她们再次提出疑问的时候,成金杰说道:“出锅后,我先吃!”
当成江洋领着一帮兄弟回来时,成金杰打开香喷喷的高压锅,还没等他发话,登时高压锅里是渣末不剩。
和成江海经常一起玩耍的幸福与光明兄妹两个,急得嗷嗷直叫,他们是父母近亲结婚生的两个哑巴,在他们急得不可开交时,成江海将手中的一块狗肉分给了他们,幸福与光明看着这狗肉如获至宝。
经常和成江河与成浪河玩耍的海海与海龙兄弟两个狼吞虎咽。
与成江河、成浪河兄弟两个玩的小伙伴只要是看到好吃的,眼里就会迸发出灿烂的光芒。成江河依稀记得过往的欢快岁月,每当下午放学或者夜晚等他妈妈去了大爷家、三叔家聊天时,小伙伴们便会不约而同地来到他家,将他家里的鸡肉之类吃得一干二净。
这些美食,主要是成金顺从外面引进肉食鸡,青胜蓝在家里将东屋作为养鸡场,每有奄奄一息的鸡,便把它做成鸡渣,当宁静的夜晚来临时,空气中就充满了香甜的气味,来找成江河与成浪河玩的一群小伙伴不一会儿就会将一大铝盆用纯天然的冻鸡渣做的美食吃得精光,每当这时仿佛世界充满了无穷的美好。
海海与海龙在吃完鸡肉后又将鸡骨头拿起来吧嗒吧嗒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小伙伴们问他们为啥吃骨头,他们不答,只是津津有味地吃着。
那时的物资极度匮乏,能吃上一顿肉,那可是人间至味了……
此时,成江河想,见到大侄子成树林,一定要带他去吃一顿好吃的……
当成江河见到成树林时,发现眼前这个比自己高一头的小伙子,是那么神采奕奕。成树林拿着一些绘制的视若珍宝的建筑图纸,打开了自己未来梦想的蓝图,由刚开始的与成江河的生疏慢慢变得熟悉起来。
特别是当成江河和他聊到成江洋在成家楼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流浃背的艰辛时,成树林仿佛有极大的拯救成江洋的信心。按照成树林的话,未来他不会让成江洋再承受生活的苦难,会让他和母亲过上悠然幸福开心的日子,不再为了生计奔忙,说这话时他眼睛里充满了一种力量。成江河看着他,感到这是一种难得的老天赐给他们的幸福,“自己不行,孩子行”,也算是人生的一种幸运了。
当成江河叮嘱成树林好好学习,将来到了社会上好好发展时,成树林仿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涌现了出来,他阐述了自己对未来的想法,他说毕业后想要将所学的建筑设计专业知识运用到农村,为山水、田野赋予乡村文化与旅游新的意义,为城乡建设出一把力,并指着手中的一堆资料说他已经掌握了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把握了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客观形势已经将“乡村文化与旅游”推上了时代的浪尖,原因就是人们迫切需要打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他手中所拿的这些资料就是他潜心进行的建筑设计,他从规划端做起,设计以文化为魂、以生态为血液、以为乡村赋能为理念,集合各种产业于作品的设计中,力争能够建造出富有乡土气息的、回归田园生活的意境空间,希望未来能够产生社会效益,形成非常好的一个回流创业潮流……
他们边走边谈,到了学校最好的餐厅,点了几个硬菜接着聊。成树林不为满桌子的美味佳肴所动,他的兴奋点还留在他对未来的设想上……
成江河感觉大侄子的观点真的是很新颖,并且从内心抛出一个问号:难道真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吗?
在这个城市中他经常感受到自己的人生没有价值,感觉大城市将人当成了一种资源,能够创造价值的人,才是时代的弄潮儿。一个人越有价值,就越有自己的主见,越能够将自己的小宇宙迸发出来,而他俨然与这样有价值的人是越行越远……
在大城市他好似只能养活自己,而大城市也好像对他显示出了无尽的冷漠。当他看着成树林侃侃而谈时,回想起小时候成家楼乡里乡亲人情往来的情景,禁不住内心热乎起来……
当成江河告诉成树林毕业后要找一个稳定的工作,工作是人的第二次投胎时,成树林否定了成江河让他找一份稳定工作的想法,他要的是一个探索乡村世界的机会,而不是找一份工作一劳永逸。因为毕竟家人能够自食其力,身体还好,他毕业暂时还不需要肩负起养家的责任,年轻可以试错,在试错中加深对世界的认识,打拼一下有什么不可呢?如果一味追求稳定的生活,还不如回到成家楼和父亲成江洋一起种地。人有什么可怕的呢?
成江河听了成树林的话,感到他真的有勇气,是什么促使他有这样的勇气呢?自己读了万卷书,行了万里路,却依然不能走好自己的内心之路,难道是自己的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