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诗歌集:1961—2020(英汉对照)](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180/53182180/b_53182180.jpg)
Bob Dylan
鲍勃·迪伦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77D01/31665403003857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m1-image_5_0_l.jpg?sign=1738969445-A5wzsI6Fn3XUJKCd2XxKFLUzzBv5qrzf-0-613d23990e3451b08ee3953b8289258f)
说说纽约
献给伍迪的歌
附加歌词
纽约城的苦日子
谈熊山野餐惨案蓝调
流浪赌徒威利
站在公路上
穷孩子蓝调
给一位友人的歌谣
街上的人
埃米特·蒂尔之死
让我死在我的脚步里
宝贝,我在想你
很久以前,很远的地方
不会哀悼
吉卜赛阿露
用很长时间走
沿路走下去
旅行火车
唐纳德·怀特之歌
戒掉你的低劣行径
我真不想在那个可怕的日子成为你
纠结的困惑
英雄蓝调
明天是一段漫长的时光
鲍勃·迪伦的新奥尔良拉格
全是因为你
约翰·布朗
告别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77D01/31665403003857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m1-cutq_7_39105_l.jpg?sign=1738969445-KTbksLFS8vwnE3OdUJqneA1BjuSinqi6-0-cd36d7a6b587570e1b6afaf37839ec21)
1941年5月24日,罗伯特·艾伦·齐默尔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出生于明尼苏达州德卢斯,在希宾市一个铁矿小城长大。10岁时他自学了钢琴,随后又学会了吉他和口琴。他学业成绩不突出,但酷爱读书、听音乐,在一家家电台和一间间唱片店费力地搜求着那些带来了新信息的声音。他原本钟情于新兴起的潮流——摇滚乐和电声布鲁斯,在高中时组建和加入了几个校园乐队。
1959年9月,齐默尔曼离开希宾,去往明尼阿波利斯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艺术系,在这里,接触了正在复兴的美国民歌。这年底,他从朋友那里第一次听到了伍迪·格思里(Woody Guthrie)的老唱片,大地仿佛裂开了,他的头开始眩晕。那天,他一整个下午都在听格思里的歌,感觉自己“正处于世界的内部,发现了自我控制的本质——格思里的歌包含了全人类所有的感情。”[1]
1960年冬,19岁的齐默尔曼离开故乡,只身来到纽约,在格林尼治村的民谣俱乐部卖唱,给自己取名鲍勃·迪伦。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居无定所,只能在新结识朋友家客厅的沙发上蹭睡。靠着演出积攒的口碑,次年,迪伦认识了极有名望的制作人约翰·H.哈蒙德(John H.Hammond),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签下了5年合约。
1962年3月19日,鲍勃·迪伦同名专辑,也是首张录音室专辑《鲍勃·迪伦》,由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发行。专辑中只有两首原创作品,《说说纽约》和《献给伍迪的歌》;另外11首曲目,为迪伦翻唱的经典民歌、布鲁斯和美国传统歌曲。本书除了收入《说说纽约》和《献给伍迪的歌》,也将26首写于这一时期的迪伦早期之作,作为“附加歌词”编入了这一辑。
据迪伦时任女友苏西·罗托洛的姐姐卡拉说:“他(迪伦)大部分时间都在听我的唱片,夜以继日。他研究了《‘民谣之路’美国民间音乐选集》(Folkways Anthology of American Folk Music),埃万·麦科尔(Ewan MacColl)和A.L.劳埃德(A. L. Lloyd)的演唱,‘兔子’布朗(Rabbit Brown)的吉他演奏,格思里,当然还有布鲁斯……他的唱片正在计划阶段。我们都关心迪伦要录什么。我清楚地记得谈过这件事。”
这张专辑只于1961年11月20、22日在哥伦比亚第七大道录音室录了两个下午,各3小时。哈蒙德后来开玩笑说,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统共只花了“大约402美元”。以如此短的录音时间和如此少的制作成本,即做出了这样的一张专辑,这成了迪伦的一个传奇。
但据哈蒙德说,录音其实不容易。“鲍比爆破每一个‘p’音,嘶响每一个‘s’音,并会习惯性地偏离麦克风……更令人沮丧的是,他拒绝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我当时想,我还从未与这么不规矩的人合作过呢。”在录音期间,迪伦还拒绝重录,“我说不。我不能想象自己把同一首歌连着唱两遍。那太可怕了。”
26首早期之作,绝大多数曾选编于《靴子腿系列第9辑·威特马克小样:1962—1964》(The Bootleg Series Vol. 9: The Witmark Demos: 1962–1964),于2010年由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出版。
迪伦这些最早期的作品,展现了他虽年纪轻轻,却有着深深沉浸于民歌、布鲁斯、乡村与西部音乐等美国传统音乐的自觉。他从聆听这些歌曲入手,建构起自己的音乐体系。当时,这类作品大多很难找,需四处搜寻、向人借阅。迪伦学习和借鉴它们的体裁和内容,包括诗歌与歌曲的形式、语言、意象、修辞、韵律、旋律、节奏等等,当然也包括在演唱上从布鲁斯音乐借来的如民间老人一般的苍凉嗓音,由此,迪伦获得了远超他年龄的智慧。虽然这些歌曲大多是习作,很快被迪伦抛于脑后,未收入正式专辑,其形式上却普遍有一股清新与纯正。从文学上看,迪伦早早即站在了美国民歌传统的制高点上。
以这张处女专辑,迪伦态度鲜明地表示,美国音乐的未来必须立足于前辈大师的音乐遗产之上,无论是白人的还是黑人的。如专辑中一首歌名所示,他从此成为一个“永远悲伤的人”,被世界的动荡、混乱和不公正困扰,思索着人世间的苦难、不平、黑暗以及死亡。这张专辑虽然在美国仅售出5000张,却在年轻人中获得了广泛共鸣,也得到一些黑人老布鲁斯艺人的赞赏。
[1]见迪伦自传《像一块滚石:鲍勃·迪伦回忆录第一卷》,徐振锋、吴宏凯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35—236页。(除特殊说明,本书注释均为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