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连续的汇款单
“是汇款单,上面写着七块五毛钱呢。”
一旁有人眼尖,看见陆奇手里汇款单上的数字。
此话一出,旁人纷纷涌到陆奇身边,都想看看汇款单是什么样的。
“奇哥儿,真拿到稿费了!”
“奇哥儿,给我看看汇款单长撒子呗?”
也有乡亲问:“这汇款单咋用?拿出去就能花吗?”
“不是,听说得拿着这个汇款单到邮政银行兑换。”
见热情难却,陆奇汇款单给他们过目:“四叔,你看看,没啥不一样,和普通的汇款单没啥区别,就是上面的字不太一样。”
那四叔小心翼翼双手接过薄薄的一页纸,仔细端详,当看到汇款人一栏写着“川省日报”时,一副“牛逼”“厉害”的模样。
随即《川省日报》的汇款单在他们手上小心翼翼的传来传去。
悄然之间,作为一个登上省城日报的作家,陆奇在乡亲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威望更高。
是个有真本事的读书人!
陆奇则打开报纸,在二版找到自己的作品和名字,满意的点点头。
刚要收起报纸,陆大军满脸笑意走到面前,伸手接过报纸:
“奇哥儿,报纸借我看看,拜读大作。”
陆奇看了李全达放在地上的另一个装着报刊的包裹,心中恍然:村里每周的报纸,随着邮递员一起送达!
村长很快找到陆奇的名字和作品,开始品读。
陆奇趁机打开信纸,模板如同《科学文艺》此前的信一样。
倒是在末尾,回信之人鼓励陆奇多多创作,如果有更多相关稿件,请继续投给他们。
落款为席问举。
陆奇隐约之间觉得名字有点熟悉。
他看完信,汇款单重新回到手中。
乡亲们围在陆大军的身边,听他朗读陆奇的大作。
此前默看不做声,看不见内容的乡亲们怂恿他朗读,让大伙一起听。
村长不愧是军人出身,中气十足,声音抑扬顿挫,声势十足。
一千五的字数,花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读完,仍有些意犹未尽的陆大军感慨万分的看着陆奇:
“奇哥儿,不愧是我东山村第一聪明人!大才啊!”
心中对村里这个后生更加看重!
乡亲们对此深表赞同。
“奇哥儿,你真厉害!”
陆大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文章的内容。
文章的内容很简单,将当下的改革开放与历史中的商鞅变法、张居正变法结合,旗帜鲜明的支持改革。
“哪里哪里。”陆奇摆摆手,嘴角已到耳根,“前些日子正好在报纸上看到有人讨论改革,所以结合历史写了一篇稿子,侥幸过稿。”
陆大军将报纸折好,还给陆奇。
陆奇正要离开,却被李全达喊住:“陆大,等会再走,我有话问你。”
陆奇不明所以,见邮递员不再出声,只好等待。
等人走完,李全达才从包裹里另外取出两封信:“给,是报社的信。”
陆奇有点蒙圈。
他怎么也没想到,达叔的心思如此细腻,等没人后才拿给他!
陆奇看到信封薄薄的厚度,心想或许这是退信?
“谢谢达叔!”陆奇感受到李全达的善意,拉着他的手,“走,今晚上我家吃饭。”
---------------------
回到家里,陆奇再次献宝似的展示汇款单:“爷爷,麽麽,我的作品登上《川省日报》!看,这是我的汇款单,还有报纸!”
“明天我上街取钱,到时候给你买好吃的。”
与李全达打过招呼的两老人听到这个好消息,激动得颤巍巍分别接过汇款单和报纸,一边看一边泪眼婆娑。
《科学文艺》他们不知道是啥杂志,但是《川省日报》在老人的心目中是权威的存在。
能在该报纸上刊登,了不起!
自家孙子果然长大成人,能担起养家重任了!
由于家里没有肉菜,小老太只好多加了一碟川省泡菜。
李全达没有在意,热饭热情比他吃干粮好太多了,何况还有两杯小酒。
饭后,辅导功课时,几个小孩对汇款单非常好奇,翻来覆去的看。
于是,陆奇干脆给他们布置一道数学作业:
一位作者一天能写一篇稿子,一篇稿子能赚七块钱稿费,请问该作者一个月能赚多少稿费?
小亮很快算出答案:210块!
“哇,奇哥,你一个月能赚的好多钱撒!这可以买多少冰棍撒。”
然后,下一道题目出现:
已知一条冰棍八分钱,请问一个月的稿费能买多少条冰棍。
小学生们算出答案后,眼睛全都一闪一闪的亮晶晶。
最后,陆奇给他们布置了一篇作文:
假设他们有210块钱,他们想怎么用?
小学僧一副“奇哥,我错了”的神情。
--------------------
第二天,陆奇走了六七公里山路来到羊石镇兑换稿费,并买了一斤猪肉。
晚饭时,小老太太埋怨他买多了,让他好好攒钱还债,并将炒好的一些猪肉收起,等小学僧们过来时,分他们尝试。
陆奇给每人买了一只冰棍后,第一次见识到小学僧们的学习效率!
激励法,果然有用!
等到九点左右,小老头从外面回来,对孙子说:
“今天去各家走了一圈,与他们聊了还钱的事,分出个轻重缓急。等月底先还一些急迫的。”
陆奇点点头,转身回屋再写一篇才休息。
到了5月7号,李全达再次送来两封厚厚的回信。
一个是《蓉城晚报》,一个是《山城晚报》。
两篇文章就是陆奇说的现实结合历史的套路,毕竟太阳下没有新鲜事。
两篇文章贡献12块钱稿费。
当时,在场的村民全都震惊了。
陆奇的作品一次在两家报纸上刊登,这才学不用多说!
陆奇将钱取回来后,全部上交。
小老头给他留了去省城的路费,凑够20块还了部分欠债。
连续在报纸上刊登文章,陆奇已经被村里人视为大作家。
陆大军更是直接登门求教:如何带领东山村发家致富。
陆奇只能按照后世的一些经验给出答案。
特色种植、外出务工、要有一技之长等等。
因为东山村四周绕山,交通不便。
没有得到答案,并不影响陆大军把三份报纸放在村公所重点展示。
听说,他上乡里或者去开会,与人交谈的话题只有一个:
我们东山村出了一位大作家,接连在各大报纸上发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