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尉迟家的傻儿子](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460/53115460/b_53115460.jpg)
第7章 我是君子吗?
尉迟宝琪跟在众大佬后面,进了宫,便被领到武将的队列。
“宝琪,过来。给你秦世叔见礼。”尉迟宝琪刚刚站定,便被尉迟敬德一巴掌带到一位大汉面前。
尉迟宝琪看着着五官端正,眼睛熠熠发光,三绺胡须在胸前飘荡,相貌威风凛凛的秦琼,立即行礼“小侄,见过秦世叔。”
“宝琪呀,很长时间没见了。”秦琼笑着拍了拍尉迟宝琪。尉迟宝琪仔细打量了下秦琼,只见他面色红润、声音洪亮,不像生病啊。这时尉迟宝琪才反应过来,秦琼去世的时间是贞观十一年(公元638年),而现在还是武德九年,过了十二月后,才会进入贞观元年。
这时负责官员队列的御史,看到这一幕,便朝尉迟敬德瞪了过来。牛进达也马上扯了扯尉迟敬德的衣袖,尉迟敬德这才发现自己做的不妥,便朝尉迟宝琪摆了摆手,让他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经过刚才的小插曲,队列里没有人说话了。众人整齐的朝太极殿走去。但尉迟宝琪总感觉有人在打量自己,但抬眼望去,又没有发现异常。
到了太极殿,尉迟宝琪便被安排在一个离大门很近的位置。现在是寒冬腊月啊,自己要是一直待在这,绝对会被冷风吹一上午。于是尉迟宝琪悄悄地像旁边没人的座位挪去。
早朝开始,尉迟宝琪原来还觉的新奇,但慢慢随着各级各部门的头头,开始絮絮叨叨的朝着李二陛下汇报。虽然尉迟宝琪经过好几个月的练习,已经熟悉了唐语,但汇报的大臣,每个人咬文嚼字、引进据典,让尉迟宝琪听得很费力,而且语调还是那么的抑扬顿挫,这就让尉迟宝琪感觉跟听天书一般,慢慢的开始打起了瞌睡。
“泾阳县男尉迟宝琪,出列谢恩。”这时内侍张阿难喊道。
等了一会儿,众大臣也没看见有人出列。而武将这一列,已经齐刷刷扭头朝后看去。这时候的尉迟宝琪,坐在座位上,眼望前方,眼睛迷离,脑袋微微一点一点的,显得极有规律。这是尉迟宝琪以前还没穿越过来时,碰到文山会海才会使用的绝招。
“臣谏议大夫王珪,弹劾尉迟宝琪殿前失仪。”
尉迟宝琪好像能听到王珪话语一般,在王珪刚刚弹劾后,嘴角便垂下一道口水。
“哈哈哈哈。”整个朝堂热闹了。
武将这一列笑的是前仰后合,而文臣那一列,很多人低下了脑袋,但看着他们那耸动的肩膀,便知道他们也忍不住了。
这时的尉迟宝琪醒了,但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呀。只见尉迟宝琪眼光由迷离,变为错愕,进而开始附和众大臣,便成笑眯眯的。
看着尉迟宝琪眨眼三变的目光,李二陛下也忍不住,“噗嗤”便将脑袋扭到一边。
尉迟宝琪仿佛听见朝堂内“轰”的一声。“哈哈哈哈”的大笑声,便又一次响彻太极殿。
“泾阳县男尉迟宝琪,出列谢恩。”张阿难再次喊道。
这次尉迟宝琪听清了,他快步出列,大礼参拜皇帝。
“臣谏议大夫王珪,再次弹劾尉迟宝琪殿前失仪。”
尉迟宝琪刚刚跪拜下去,便听见了这道声音传入耳中。
“尉迟宝琪,殿前失仪。罚一月俸禄。”一道威严的声音从尉迟宝琪头顶传了下来。
“微臣,谢恩。”好巧不巧,当这道声音刚完,尉迟宝琪的谢恩声便传了出来。
“噗嗤”“噗嗤”“噗嗤”众大臣听见这道声音,刚刚抬起的脑袋,又低了下去。
李世民看着前方的尉迟宝琪,实在是忍不住了,“哈哈哈哈”。
而此时的武将队列,各个宗室、大将军、国公们,全部在座位上前仰后合,捂着肚子。
“尉迟老黑,你怎么教育的儿子?想要笑死我吗?”
“哈哈哈哈,笑杀我也。”
“哈哈哈哈,尉迟老黑,你牛。”
“尉迟老黑,你不愧为大唐武将第一人,真是事事争先。”
而此时的尉迟敬德,正恨铁不成钢的望向尉迟宝琪。自己明明在家,给尉迟宝琪详细说明了进宫的注意事项,没想到上朝后,还是殿前失仪了。尉迟宝琪也很无奈,这具身体现在还处在发育阶段,正是能吃能睡的时候,且大臣汇报时说的唐语,实在比摇篮曲更催眠,自己也不知怎么的就开始犯困了。
唐初对于礼仪还是比较看重的,不对,应该是整个封建王朝,对礼的要求是十分看着的。因为尉迟宝琪年纪比较小,现在才十五岁多,还未及冠,且只有一个爵位,没有相对应的官职,才罚尉迟宝琪一个月俸禄。而在贞观朝,御史对于品级比较低的官员,很多时候是睁只眼闭只眼,毕竟他们一辈子也不会进宫面圣几次。
……
而此时在文臣队列前方的几人,也在窃窃私语。
“玄龄,御史今天有的忙了。”长孙无忌笑着说道。
“辅机,我原来怎么没发现,宝琪还是一个妙人。”杜如晦笑着插嘴道。
“看圣人的意思。今天众人殿前失仪,圣人应该会全部赦免的。”房玄龄悠悠开口。
……
终于笑声渐渐平息,张阿难又一次说了对尉迟宝琪的封赏。原来是李二陛下见尉迟宝琪有急智,封尉迟宝琪为将作监监丞,从六品下的官职。希望尉迟宝琪能再研究出对军队有用的东西。
但这和尉迟宝琪在善阳的计划,就有些出入了。自己什么水平,尉迟宝琪很清楚,他就没有混官场那脑子,自己的那点文言知识储备,可能别人当面骂他,他都不知道。而且,上朝确实是一件苦差事,好不容易穿越一回,尉迟宝琪也不想让自己太辛苦。
于是,尉迟宝琪抬起头,不好意思的说道:“圣人,微臣才疏学浅,还是想多学习一段时间,等自身学问精进后,再为朝廷效力。”
听到尉迟宝琪这话,李二陛下微微一惊,但想到尉迟宝琪的年纪,便开口勉励道:“尉迟卿家正是进学的年纪,入仕确实不急,当用功读书。”说道这,李世民下意识问了一句:“尉迟卿家,治学何书?”
“回禀圣人,臣治《三国志》。”
“哈哈哈哈。”朝堂再次热闹起来。
“无耻,无耻之尤。以强盗手段,强抢我王家传家的《三国志》,现在你有何面目说自己治《三国志》”。
尉迟宝琪看着刚刚弹劾自己的大臣,神情激动的朝他喝骂着。尉迟宝琪疑惑了,自己好像不认识他呀,看他的神情,怎么感觉两人有什么深仇大恨呢。尉迟宝琪便朝他问道:“敢问这位老丈,我们认识吗?”
“老丈?哈哈哈哈,王谏议,他说你老。”
“王谏议,他这可是当面在骂你。”
原来在唐朝,人们骂人的时候,多骂的是“田舍郎”、“xx汗”。这是因为唐朝对阶级十分看重,读书人之间说“田舍儿”、“田舍郎”就是骂人的;还有唐高祖李渊,曾经感觉房玄龄、杜如晦教坏了李世民,骂两人是“读书汗”。这和我们现在骂人,是完全不一样的。还有就是,称呼人绝对不能有“老”、“弱”字眼,这也是骂人的。
王珪看着尉迟宝琪,眼睛都因恨恨的望着尉迟宝琪,而有血丝了。“你是否在祁县王家一房,强抢了《三国志》?”
“怎么是强抢呢?我是借的,打了借条的。会还的。”
“狡辩,仁佑见你风尘仆仆,请你进王家歇脚。但你是怎么对他的?你居然将他绑了,简直是斯文扫地。”
“我看上那书了。你说怎么办?我问他借,他居然不同意。我可是泾阳县男,他还有点尊卑没有?”
王珪对尉迟宝琪这样无耻的发问,也是无语之极,一时不知回答什么,便说道:“君子不夺人所好。”
尉迟宝琪见王珪这样说,立马回了一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太极殿内的群臣一听尉迟宝琪这话,都郑重的开始打量尉迟宝琪了。没想到,一个过了元日才十六岁的武将子弟,居然真的开始读书了。
“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强抢就是你的道吗?”
“那你说,我该怎么办?难道求他吗?我可是开国泾阳县男。”尉迟宝琪开始耍无赖了。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仁,小人怀惠。”王珪气急了,张口便对尉迟宝琪继续喷道:“君子畏德不畏威,小人畏威不畏德。”
以尉迟宝琪现在的文化水平,距离王珪这历史上的名臣,肯定是天差地别,他就听见王珪朝着他骂着“君子”、“小人”。他见王珪一直朝着他骂,也是气急了,但怎奈肚子里没货,但已经气急的他,下意识便朝着王珪吼道:“王谏议,你看我是君子吗?”
尉迟宝琪这声吼,直接把王珪吼懵了。他见过无耻的,真没见过这么无耻的。怎么,你不学无术,你还骄傲上了?
但对尉迟宝琪这一问题,他还真的没有办法,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李世民看着王珪被尉迟宝琪一句话绝杀,赶忙打圆场,“行了。张阿难,从朕的书房拿出一卷《三国志》,赐给泾阳县男。泾阳县男,将王家的《三国志》还给王家。另,泾阳县男,殿前失仪,罚俸一年。”
这时,尉迟宝琪赶紧回身,向李世民行礼,也是这时他才看到名耀千古的李二陛下的面貌。只见李二陛下体格魁梧,胡须微卷,皮肤白皙,高鼻梁,薄唇,真是好一位绝世美男子。
尉迟宝琪对着李二陛下谢恩后,又说道:“圣人,臣仔细研读《三国志》的过程中,对其描写的山川、河流、城镇不知具体地方在何方,想求一道旨意,微臣想去都水监观看藏书。”
李二陛下听到尉迟宝琪这话,沉思片刻,便说道:“封泾阳县男尉迟宝琪,为都水监主簿,可治学后,再上任。”
“微臣,谢恩。”尉迟宝琪的官职虽然从从六品下的将作监监丞,迁为从八品下的都水监主簿,但这却是尉迟宝琪非常愿意的。毕竟原来的尉迟宝琪生活在和平时期,能想到陷马坑这东西,还是多谢公众号的推送,自己又从哪里找第二个对古代军方有用的东西?但自己到都水监就不一样,自己见客户的空闲,也浏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尤其是景色非常美丽的青海、新疆、西藏等地,自己可是去了好多次。而现在,正是对应着吐谷浑、西突厥、吐蕃等大唐潜在的开战国家。
古代的军事地图极为简陋,但地图又是那么的重要。如果汉李广有份详细的地图,就不会失期,也就不会留下“李广难封”的历史遗憾。
尉迟宝琪回到善阳,便为自己做了一个规划:在大唐,自己必须要有爵位,这样自己才能进入顶级的二代圈子。但自己武力又不是很高,冲锋陷阵也很危险,于是思考了好一阵子,结合尉迟宝琪自身的优点,尉迟宝琪便决定要做个“带路党”,跟在大牛身后混军功。不要小看在古代带路的功劳,而且能找出条好路,能按时将后勤辎重运输到指定地方,这是大功劳。尤其是重要的战争,能保证后勤辎重按时到地方的,是可以封爵的。
……
早朝过后,已经到了日中。李二陛下迈步走进甘露殿,见长孙皇后已经准备好午饭,便洗手入座。
“观音婢,尉迟宝琪还是对我们家有芥蒂呀。”李世民看着一旁忙碌的长孙皇后,咬牙说道。
长孙皇后一听这话,眉头微皱,“今天早朝发生什么吗?”
“我希望尉迟宝琪出任将作监丞,他以年少拒绝了。但后面,他又想去都水监,我便顺水推舟,改迁他为都水监主簿。”
“不想去责任更大的将作监,反而想去又苦又累的都水监?他什么意思,觉得我们让他受苦了?这是对上次的事情,有怨气啊。”长孙皇后给李二陛下添上饭后,接着说道:“尉迟敬德忠心耿耿,想来他的儿子对皇室还是忠心的,但尉迟宝琪放着六品官员不做,却接下了八品官员的差事。难道外面传言是真的,尉迟宝琪就是个傻子?”
“说什么呢?我们要有个长辈的样子,不能开小辈的玩笑。”李二陛下笑着对长孙皇后指责到,“还是等等看,看看这小子以后会怎么做。”
“那我将他喊进宫来看看。反正他才十六岁,还没及冠呢。”唐朝人确定一个人的年龄,是看虚岁;而尉迟宝琪,则念的是周岁。
“也可以。”李二陛下微微思量以下,便同意道。
而此时的尉迟宝琪呢?他已经在去西市的道路上。东市和西市是唐朝长安城商业最重要的两座坊市,东、西市基本上都有普通三个坊市大小。东市处于朱雀门往东兴道坊、务本坊、平康坊三个坊市后;西市处于朱雀门往西光禄坊、太平坊、延寿坊三个坊市后。
长安城三十八条主要街道上是不允许开商铺的,商铺的地方基本集中在东、西坊市。而东市的东西比较名贵,西市的东西相对来说比较亲民。
尉迟宝琪这次出来是为了买香料的,大唐香料多是胡商带来的,而胡商的聚集地便是在西市。在唐朝,胡椒已经成为了调味品,但价格很贵。还有很多如茴香、桂皮、孜然等香料,要不就是被人做成香囊挂在身上增香,要不就是添加到香粉中,就是不被当做调味品。尉迟宝琪就是来解救它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