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白狼关告急
“嘶,头好痛。”
尉宝琪艰难地睁开双眼,昨天他为了一个订单,陪客户喝酒,现在才恢复意识。
“醒了,郎君醒了。”
尉宝琪睁眼就看见,自己身旁一个女孩一下子跳了起来,匆匆跑了出去。
尉宝琪懵了,自己昨天记得让人送回家了啊,怎么身边还有女孩子?何况还是穿着古装的女孩子。尉宝琪环视一眼,就看见他现在居然住在一个古色古香的屋子,看着屋子中的摆设,自己从出生后就没见过这么破的家具,而且很多家具用的已经包浆了。再看回自己躺的床上,上面盖的居然不是棉被,而是不知什么动物的皮裘,这皮裘应该用了一段时间了,上面的皮毛已经开始氧化了,有的地方已经开始掉毛;有的地方已经光秃秃了,微微呈现黑色。
这时,三个大汉急匆匆冲了进来,一进门看见已经睁开眼的尉宝琪,挤在尉宝琪床边就开始哭诉“二郎,你终于醒了,你都昏迷一天一夜了。”
“二郎,不让你骑马,你偏上。你看,摔了吧?”
“祖宗保佑,终于醒了。家主将二郎托付给我们,你再不醒,我们就要给家主去信了。”
……
“三位,我这是在哪啊?”
“啊?”三个大汉猛然抬起脸来。
“二郎,某尉迟五啊,咱尉迟家的管家呀。”
“二郎,某韩淳啊。尉迟家的部曲,护卫你安全的韩淳呀。”
“二郎,某齐源啊。从小陪着你的齐源啊。”
……
三天后,尉宝琪站在尉迟府院内,看着这堡垒一般的尉迟府,抬头望着蔚蓝的天空,无语凝噎。自己不就喝了顿大酒吗?怎么自己一觉醒来,便来到武德九年了(公元626年),自己醒的那天正是六月初四,玄武门之变发生的日子。
而自己现在的名字,是尉迟宝琪,为大唐第一猛将尉迟恭的二子。尉迟宝琪从小体弱多病,且生的白白净净的,根本就不像尉迟家的人。尉迟恭一句“此子,不肖父。”便将他打发回善阳老家,让他自生自灭。要不在史书上,尉迟宝琪也不会就留下一个名字。
“以后我就是尉迟宝琪了。”尉迟宝琪经过这三天也慢慢消化了原主的记忆,他也明白了,自己回到善阳老家,其实是为中山王李承乾背锅了。
那天上午,应该是李承乾读书的时间,但李承乾偷偷溜出去玩耍了。也就是那天,尉迟宝琪第一次去秦王府。中午尉迟宝琪往回走的时候,在垂花门碰见了玩耍的李承乾,然后就被匆匆赶来的秦王妃及护卫扣住了。经过调查,虽然没有尉迟宝琪什么事,但封建王朝的君君臣臣思想:主公有错,那一定是臣子没有做到位。但那段时间,出入秦王府的全部都是秦王的心腹重臣,给其他人安上什么罪名,秦王也于心不忍。就这样,尉迟宝琪就成了背黑锅最好的对象,这主要也是尉迟宝琪是庶出,在封建王朝,嫡庶之别大如天,嫡子就是比庶子重要的多。如果是嫡子出了这事,最多就是带回去说教一顿。但到了尉迟宝琪这,就成了变相发配了。
再说李承乾,都说他和朱标是历史上地位最稳的太子。但人朱标,最后是得急病,没了。但李承乾呢,最后谋反,就这李世民都没杀他,而是将他流放了。李承乾就是自己作死,生生将皇位给作没了。李承乾其实就是一个“巨婴”,心理承受能力太差,见不得李世民对李泰好,李泰《括地志》编撰完成,受到李世民嘉奖,然后李承乾就觉得李泰对自己的太子之位产生了巨大的威胁,还派人去刺杀李泰,刺杀不成,最后造反,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
其实李承乾的悲剧,也是对他教育的失败。李世民自己是从尸山血海里闯出来的,他也希望自己的接班人像他一样,坚毅不拔、乾纲独断,但是李承乾没有经历过这些,而且到了贞观后期,教导李承乾的老师见李世民对李承乾失望了,他们不是静下心来好好教导李承乾,而是全部弹劾李承乾的行为,这就让李承乾的玻璃心更受不了了。
李承乾的一生就是一个悲剧,他的心理承受力本来就不高,然后就被父母的期望、大臣的期许、心腹的野心压垮了。
尉迟宝琪坐在大堂里,心里默默盘算着,自己原来是一个孤儿,快三十了,还没结婚,就算那边发现人不在了,想来也没有人伤心。来了大唐,幸亏自己原来对历史感兴趣,知道明年就是贞观元年,历史上的“贞观之治”就会缓缓拉开了。自己好不容易能重活一世,绝不会像原主一样,在史书上就留下一个名字,自己这一世就算不能名垂青史,也要活的轰轰烈烈。
但是自己来到大唐,自己以后做什么呢?自己原来就是一个酒厂的小员工,有一手好厨艺,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领导赏识进了酒厂。自己这次来,难道是为吃货谋福利?幸好到的是大唐,大唐饮食文化发达,且大唐人也好吃,根据史料记载,大唐曾经有人做胡饼做的好,就给封官了。这要是到了秦汉时期,那自己真就要抓瞎了。
大唐是个极重出身的王朝,是门阀世家的天下,也是门阀世家最后的辉煌。到了唐朝末年,一场白马驿之祸,朱温将门阀世家的精英全部斩杀于黄河边,开启了五代十国,门阀世家进入了黄昏。但现在是唐朝初期,正是门阀世家鼎盛的时期。尉迟家也是世家出身,尉迟恭曾祖尉迟本真,官拜北魏冠军将军,渔阳懋公,赠幽州刺史;尉迟恭祖父尉迟孟都,为北周济州刺史;尉迟恭父亲尉迟伽,为隋朝仪同大将军,赠幽州都督、常宁安公。这样的家庭,在唐初都不是显赫世家,可以想象唐初的世家大族底蕴是何等雄厚。
有人就说了,唐朝初年的重臣,有很多是寒门出身。但寒门也是门呀,寒门是庶族,人家也是有门第的,只是门第势力较低,并不是贫民阶级。初唐时期,出身贫寒的、有名的,就魏征、马周俩人,连史上第一位状元的孙伏伽都不是贫寒出身,而魏征人家是巨鹿郡下曲阳县人,魏家在巨鹿郡也是名门望族,只是南北朝时期魏家衰落了,但不能说人家门第低。只有马周,出身于贫穷的农民家庭,但从史料记载,马周幼年好学、文才出众,而唐初识字率很低,家里能读起书的,都是殷实家庭。
唐朝又是极重军功的朝代,这是其开边的国策决定的。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是刻在汉民族每个人心里的浪漫,但看着自己羸弱的身体,想来上战场作战是不可能了,最有可能是负责一下后勤。但现在自己也不受尉迟敬德喜欢,现在自己还蜗居在善阳老家。善阳这个地方,现在是军镇,人口比较少,也没什么资源,自己就算有本事,这个平台也不大,自己还是必须想个办法,尽快到长安去。
……
这天,尉迟宝琪正在院中跑步,锻炼身体,就见管家尉迟五匆匆向他跑来,“少爷,白狼关告急。家里的部曲问寻,你要去吗?”
“白狼关告急?突厥入侵了吗?”
唐朝白狼关,就是我们熟知的杀虎口。明朝时期,为了抵御蒙古瓦剌南侵,此地多次出兵征战,因此得名“杀胡口”。自明朝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蒙汗“互市”以来,为了缓和民族矛盾,修建了平集堡。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康熙三平准格尔后,改名“杀虎口”。
在地理上,大唐政治中心长安,处于关中平原。北靠以泾河水系为主体的陇东高原,以及北洛河水系为主体的陕北高原,声名赫赫的秦直道,就是沿着泾、洛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所修建的。突厥等游牧民族南侵,同样是沿着泾、洛这两条河谷通道进入关中平原的。陇东、陕北这两大高原再往北,就是称作不毛之地的鄂尔多斯高原。但在鄂尔多斯高原再北边,就是号称“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河套平原。河套平原被狼山、马鞍山、阴山等山河拱卫其中。
虽然陇东、陕北这两大高原基本已经处于中原农耕区的边界地带了,土地贫瘠,降水也不多。尽管是这样的千沟万壑,纵横交错,崇山峻岭、危险异常,但就农业潜力而言,依然不是北边的鄂尔多斯高原可比的。这样就凸显了,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蒙古草原之间那片狭长的河套平原是多么重要。虽然河套平原与中原腹地那些肥沃的土地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其有限的资源并不能承载过多的人口与军队,但这里盛产战马,为了对抗游牧民族,这里就成了历史所有王朝梦想得到的地方。
但河套平原对于游牧民族实在太过重要,这里是一块水草丰美的绝好居住地。历史上匈奴、鲜卑、突厥、蒙古那些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极度辉煌成就的少数民族,都无不以占据河套,这一阴山以南唯一的战略要地为首要目标。其地位要比燕山北麓的热河,更为重要。就这样说吧,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和游牧民族开战,谁也不敢失去这块战略要地,失之就会形成此消彼长之势。
既然不能失去,那就拒守呗。但实际情况是,河套平原与农耕区的接触面实在太小。这就导致加大了后勤补给的距离,同时也放大了河套平原本身的防御的难度。毕竟打仗,打的就是后勤、打的就是粮食。
当秦直道失去了它本身快速高效支援河套平原的价值后,山西高原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因为从大同盆地去支援河套平原,距离上会近很多。山西境内,吕梁山往北对应的管涔山,就是山西高原与河套平原天然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上长城的关口,就是白狼关(杀虎口)。
现阶段,突厥强盛,李世民刚刚发动玄武门事变,大唐还没有能力击败突厥,这样白狼关就成为抵御突厥入侵的一道极其重要的关口。而朔州就是突厥突破白狼关后的必经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