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畔边的追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昼夜温差极大

在这片神秘星系的星球上,昼夜交替现象背后,藏着一系列复杂而精妙的天体运行机制。

星球以特定的自转轴倾角,围绕恒星在椭圆轨道上公转,同时以约 10小时为周期进行自转。当它逐渐转向背离恒星的一侧,黄昏迅速来临。由于光线传播遵循直线传播定律,随着星球自转,阳光入射角不断减小,光通量急剧降低,星球表面被恒星照亮的面积逐步缩小。仅仅 15分钟内,黑暗便如汹涌的潮水,自星球边缘向中心地带迅速蔓延。

随着夜幕笼罩,寒冷也如脱缰的猛兽肆虐而来。白天,在恒星持续的电磁辐射作用下,星球表面吸收的能量让温度维持在约 20℃。但进入夜晚,情况急转直下。因这颗星球大气稀薄,温室气体含量极低,像二氧化碳、甲烷这类能有效吸收和重新辐射红外线的气体,几乎踪迹全无。

根据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物体热辐射功率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在缺少温室气体的保温作用下,星球表面如同一个没有保护的黑体,热量毫无阻碍地以红外线的形式,向接近绝对零度(-273.15℃)的宇宙空间辐射。仅仅 1小时,温度便暴跌至- 30℃。再过几小时,温度甚至降至- 70℃。在如此低温下,普通的液态物质迅速凝固,金属的韧性急剧下降,变得如同玻璃般脆硬,稍有外力便可能断裂。空气中仅存的水汽,瞬间凝结成微小的冰晶,在黯淡的星光下闪烁,宛如无数冰冷的钻石,却散发着致命的寒意。

李昂如眉头紧蹙,目光如炬般凝视着舷窗外那浓稠如墨的黑暗。身为一名经验丰富、身经百战的船长,他的专业素养和敏锐直觉,让他瞬间洞悉这看似平常的黑夜背后,正隐匿着足以致命的巨大危机。

从材料学的专业视角审视,飞船的外壳主要由高强度的合金材料制成,在正常的温度区间内,这些材料能够保持良好的韧性与强度,为飞船提供可靠的防护。然而,面对当下急剧下降的低温环境,情况不容乐观。低温会致使金属原子的热运动显著减缓,原子间的距离缩短,进而引发材料的冷缩现象。不同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存在差异,这种收缩的不一致性将在飞船结构内部产生复杂的应力分布。例如,在飞船外壳的焊接部位以及不同材质的拼接处,应力集中现象尤为明显。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区域极有可能出现微观裂纹,若裂纹进一步扩展,将会严重削弱飞船结构的完整性,一旦遭遇外部冲击或者内部压力变化,飞船外壳便可能出现破裂,导致船舱直接暴露于恶劣的宇宙环境之中。

在电子设备方面,飞船的电子系统犹如其“神经系统”,精密且复杂。低温对电子元件的影响极其显著。以半导体元件为例,低温会改变半导体的能带结构,使得载流子的迁移率降低,从而导致电子设备的性能大幅下降。像飞船的导航系统、通信设备以及动力控制系统等关键电子部件,可能会出现信号传输延迟、数据处理错误甚至死机等故障。若导航系统失灵,飞船将在这茫茫宇宙中失去方向指引;通信设备故障则会切断与外界的联系,无法获取救援;而动力控制系统一旦出错,飞船的推进和制动功能将陷入混乱,后果不堪设想。

船员的生命维持系统同样面临着严峻考验。该系统旨在为船员创造一个适宜生存的微环境,包括稳定的温度、湿度以及充足的氧气供应等。低温环境下,维持舱内温度的加热设备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补偿热量的散失。若飞船的能源储备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能源供应可能无法满足加热需求,舱内温度将持续下降。这不仅会使船员的身体遭受寒冷的侵袭,引发冻伤、体温过低等健康问题,还会影响生命维持系统中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例如,湿度控制系统中的水分可能会在低温下结冰,导致管道堵塞,影响湿度调节效果;氧气供应系统中的部分部件也可能因低温而出现故障,威胁到船员的呼吸安全。

李昂如深知,稍有不慎,便会给整个飞船和全体船员带来灭顶之灾。此刻,他必须迅速做出决策,带领团队制定应对策略,以化解这场迫在眉睫的危机。

王茜居脚步急促,神色凝重,带着满脸的焦虑与不安,快步来到李昂如面前,声音急切又颤抖:“船长,事态严峻,外部环境温度正以惊人的速率暴跌,远远超出我们的预估范围。”

她迅速调出热成像仪和环境监测系统的详细数据,指着屏幕上不断闪烁的数字说道:“依据热成像仪的精准测量以及环境监测系统的全方位分析,当下温度已经骤降至零下 40摄氏度,而且从数据曲线的走势来看,降温趋势丝毫没有减缓的迹象,还在持续走低。”

“从热力学原理深入剖析,”王茜居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以便更清晰地阐述,“如此极端的低温环境,对于人体和飞船设备而言,都将是难以承受的巨大挑战。”

“对于人体,在这样的严寒下,人体的热调节机制会全力启动。根据人体热平衡方程,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热量交换包括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等多种方式。当环境温度急剧降低,人体辐射散热大幅增加,为了维持核心体温,体表血管会迅速强烈收缩,以减少血液流向体表,降低传导和对流散热。但这种调节机制是有限度的,长时间处于这种低温环境,人体产热远远抵不上散热,核心体温会持续下降,一旦核心体温降至 35摄氏度以下,就会引发失温症。当体温降至 32摄氏度以下,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将严重受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率、呼吸减慢,器官功能逐渐衰竭,最终危及生命。”

“再看飞船设备,以动力系统为例,其使用的冷却液通常具有特定的黏温特性。依据流体力学原理,液体的黏度会随温度的降低而急剧增大。目前的低温已经使冷却液的黏度大幅攀升,流动性严重受阻。这会导致冷却液在循环管路中的流速减慢,无法有效地将动力系统产生的热量带走,进而影响散热效果。发动机等关键部件因散热不良,温度会持续升高,热应力不断增大,可能引发部件变形、损坏,最终导致动力输出不稳定,甚至完全失效。”

“而电子设备方面,根据半导体物理理论,低温会显著改变半导体器件的电学性能。虽然低温能降低电子元件的热噪声,但同时会使载流子的迁移率降低、阈值电压漂移,导致电子元件的灵敏度大幅下降。这极有可能引发逻辑电路的误判,数据传输错误,严重时设备会直接死机。像飞船的导航系统、通信系统等核心电子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我们将陷入孤立无援、迷失方向的绝境。”

王茜居满脸无奈,眼中满是忧虑,声音略带哽咽:“船长,面对如此复杂且棘手的状况,涉及到人体生理、材料物理、热力学、流体力学、半导体物理等诸多领域的难题,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她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的数据板递给李昂如,上面清晰地呈现出温度曲线的急剧下滑趋势。“经分析,这颗星球昼夜温差极大,远超我们此前探索过的任何星球。目前推测,这可能与星球的大气成分、热容量以及其特殊的公转自转模式有关。”

王茜居迅速切换数据板页面,展示出大气成分分析图表:“这颗星球的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极低,几乎无法有效储存热量。在白天,尽管能接收恒星辐射,但热量无法有效保留。而到了夜晚,缺少大气层的保温作用,热量迅速散失到宇宙空间中,导致温度骤降。”

李昂如的眼神愈发凝重,他深知,在如此恶劣的温度环境下,飞船的外壳材料面临着热胀冷缩带来的应力考验,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裂缝;电子设备的性能也会因低温而大幅下降,甚至出现故障。船员们如果在没有充分防护的情况下暴露在这种环境中,短时间内就会面临生命危险。

“启动所有保暖措施,对飞船关键部位进行重点防护,密切关注温度变化以及设备运行状态。”李昂如迅速下达指令,语气坚定而沉稳,他清楚,此刻必须冷静应对,带领船员们度过这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