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出兵
纪清和刘政跟着太史慈麾下兵马一齐出发,这几日纪清突击练习骑马,大腿都磨得火辣辣的,现在勉强可以控制好马的脾气正常行进。
北海虽然不靠近幽州,但毕竟北海北边就是莱州湾,和隔壁东莱一样,距离辽东只相差一个渤海,郡内的马匹很多都是靠海船从辽东运来的。
郡内马匹不算多,大部分只有官员和高级将领才能骑马,此次前往平原求援,太史慈特意给纪清和刘政安排了两匹马,并留了一个什的郡兵,让其后续一直护送二人。
骑着马的纪清向同样换成劲装的刘政问道。
“正攀这几日可接到了家中亲眷?”
“嗯,多亏了根矩兄的安排,老父和贤妻带着两个孩儿都平安归来,政前日已接到了他们安顿在城中。”
“根距公急公好义,实在让清佩服,恨不能与之相识!”
“这好办!”刘政认为这很简单。“待此间事宜办完,北海靖平,你随吾去辽东接回根矩,吾来给你引见。你性格坦然质朴,肯定能入根矩兄之眼,相交应不在话下。”
“没错!根距公性子和泰明几乎一致,你们二人或可成为忘年交。”太史慈从队伍前面来到二人面前,听到此言赞同道。他是见过邴原的,邴原其人勇于任事,与人和善,要说跟纪清不同点,可能是武力值比纪清高点。
目前队伍行进速度并不快。
为了探索小股黄巾的下落以及预防可能遇到的袭击,太史慈也将队伍中机敏灵动的士兵组成了两只斥候队,并让他们先行往西北、正西、西南三个方向探查。
太史慈可不是焦和那种无能之辈,行军打仗不是儿戏,搜集情报是重中之重,这才是常规操作。
三个探查方向分别代表高效、安全与防范。
西北是从寿光县进入乐安郡,一直往西便可抵达平原郡北部,再沿着此方向过河直抵平原县。
正西则是经剧县,过齐郡、济南,再抵达平原,此路线最短,但经过的城邑太多,反而会影响行进的效益,但也因此相对安全,如有不协可先到城邑内躲过贼寇的袭击。
西南方向则主要是为了防范可能出现的大批黄巾贼寇,特别是平寿、营陵、朱虚一带,这些地方靠近泰山,因此也是黄巾常出没的地方。此前孔融被张绕打败,被迫从朱虚退守至都昌。若按照历史的进程,管亥带领的大军就是从西南方向过来的。
太史慈这支队伍最大的作战目的是扫清北海郡内的黄巾,从效率上来讲最佳方案就是先北后南,前期尽量不靠近黄巾的主力,后期再吸引黄巾注意,回返都昌,参与后续抵御黄巾的防卫工作。再由纪清带领平原的援兵,从后部夹击黄巾贼寇,从而达到翦灭黄巾的战略目标。
这个计划看起来非常理想,实施起来还是挺多变数的:
其一就是消灭小股黄巾后,黄巾主力会有怎样的反应目前尚未明确;
其二,队伍不靠近黄巾主力,以及后期吸引黄巾大军引对方往都昌袭来,这需要对双方距离的把控非常精准,稍有不慎,这部兵马就很有可能覆灭的危险;
后期退守都昌,便是防守意志的比拼,等待援兵后夹击黄巾主力。
最重要的,则是队伍第一战。毕竟郡兵们太久没有尝过胜利的滋味了,需要一场胜利打出信心。因此情报的收集尤为关键,同时也需要太史慈的临阵判断和指挥能力,方能带领队伍达成既定目标。
目前斥候队已经散出去了,就等他们能带来各地的信息了。
队伍行进一个时辰左右,西北方向和正西方向的斥候便陆续先行回归,将他们探查到的信息汇报上来。
都昌至寿光一带平原较多,人迹较少,有也是部分平民都忙着劳作,目前没有太多有价值的信息,也可以判断如果想要高效前往平原,西北这条路线是可行的。
剧县由于稍远,因此斥候反馈平寿西南部平原一带,似乎有人迹活动的迹象,极有可能存在残留的黄巾势力。
汇总的情报信息似乎也印证了纪清一开始的想法,但具体的指挥操作还是需要看太史慈的。
只不过,前往西南方向的斥候目前仍未回归,让纪清不免有些担忧。西南本身就是需要重点探查的方向,目前却一个斥候都没有回返,看起来探查并不顺利。如果只是不顺利就好了,别万一……
好在过了半个时辰,西南方向总算有人先回到行进队伍中,带来的消息和正西方向的斥候刚好能相互印证:平寿西南部有小部分的黄巾贼寇的营地,之前斥候看到的人烟正是这小股黄巾残兵带来的。
听说平寿西南部平原有这么一小股黄巾,太史慈捻须不语。
纪清好奇道:“义兄?西南有消息了,这不是好事么?”
“吾猜想,子义兄应是考虑如何一举擒获这批贼子而不把消息泄露出去。”一旁的刘政先开口道。
太史慈点点头。
“能如计划一般先遇到残余的黄巾确实是好事。但平寿西南部地势平坦,且相当靠近营陵、朱虚一带,如果没有周全的计划,难保会泄露吾等这部兵马的行踪。若被管亥或者张绕等人察觉,对吾等后续的计划会有影响。”
纪清闻言也赞同。
太史慈再唤来刚刚那名斥候,问道:
“按照你这边打听到的,这批黄巾贼有多少人?”
“司马,依属下和莫雷靠近营地后观察,这批黄巾贼约莫三百人左右,属下与莫雷合计,让脚程更快的属下先行回返告知司马此处情况,莫雷仍留在这批人附近盯梢。”
这名斥候唤做王启,他口中的莫雷是另外一名斥候。他们两人一齐发现了这批黄巾贼,探查到人数及这批人当中没有黄巾的贼首之后,便让王启先回返报告。
三百人,人数不多。靠目前太史慈这队人全速冲进营地后,应当能快速控制住贼寇保证不泄露队伍的信息。
“除了这伙人,附近可还有其他黄巾贼子的营地?”太史慈继续问道。
人数上有优势,那就要防范附近有没有其他黄巾的可能性了。
“李深他们往更南的方向去探查了,但在吾回来之前,并没有发现周边还有其他黄巾贼子。”
“这批贼人里确认没有黄巾贼寇的将帅?”太史慈再次确认道。
“吾和莫雷二人没有看到任何黄巾贼将帅的将旗,想来应是一小个团伙。”王启仍旧按照探查到的信息回答。
说话间,又有一名西南方向探查的斥候归来。
此次来的斥候恰好就是王启口中言及的李深。
李深看了一眼王启,汇报道。
“司马,在王启探查到的黄巾贼营向南三十里,也有黄巾贼的营地,人数约500人,刘队长担心往南仍会有黄巾贼的营地,便让吾先回返告知司马,他继续向南探索。”
三十里!这个距离如果不能先快速战胜前面的300人,南边这一营的黄巾很有可能就会反应过来,消息就有走漏的风险。
顿时所有人都望向了太史慈,等待他做决断。
太史慈闻言也是精芒一闪。
他再次问王启:“目前吾军距离第一个黄巾营多远?”
“六十余里。”
“既然如此,吾等再前进二十里就先休整一下,待休整完毕后,吾等先疾行吃掉这三百人,不要放跑任何一名黄巾贼!”
得到确切回答之后太史慈大手一挥,传令兵迅速将命令传递到这支队伍里所有士兵耳中。士兵们的情绪一下就紧绷了起来。
太史慈再吩咐王启继续前行,与莫雷汇合后在集聚地等待队伍。
纪清也不免有些许紧张,他身上配了一柄铁剑,也是从都昌武库里拿来防身用的。刘政见到纪清摸了几次剑柄,宽慰道:
“不用太紧张,吾等人数上有优势,而且以有备算无备,加上子义的统领,这一仗还不一定用到你拔剑。”
纪清毕竟是第一次上战场,但身边一个是能跟小霸王孙策打平手的太史慈,一个是有勇武评价的刘政,刘政的宽慰让他的紧张情绪稍微有所缓解。
纪清暗暗点头,自吾安慰道:不会有事的。
队伍行多一个半时辰,他们从平寿北部绕过,太史慈下令让部队停下休整。
此地距离平寿十多里,向东望去已经能看到平寿县城的轮廓,情报的黄巾贼所在营地是在平寿西南二十里,按照如此近的距离,平寿县城官员也应有所警戒。
此时王启与莫雷看到大部队也自动归队,带来了最新的情报:
这一批三百人的黄巾贼是今日才来到附近劫掠过往的平民、商队,看起来也没什么纪律性,遇到人数较多的商队就一哄而上,商队有人逃离也没有制止,目的只在商队不易搬运的财物上。
这则情报让纪清产生了巨大的信心。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散漫黄巾贼,只会成为太史慈领兵以来第一个经验包。
太史慈果断地下令,全军休整完毕后疾速前进,原本约一个半时辰的路程,只花了三分之一的时间,黄巾贼等到太史慈领兵到跟前才反应过来,发现敌军的黄巾贼早被太史慈纷纷一箭封喉。战场顺利得让纪清都没机会试验一下这几日跟太史慈学来的剑法。
太史慈斩杀了几个疑似头领的黄巾贼,在人数的优势下,剩下的黄巾贼皆被士兵俘虏。
在太史慈等人收降的过程中,平寿县方向来人了。
原来平寿县也收到了附近来了黄巾贼的信息,当前的平寿县令姓安,是个没有什么军事指挥能力的儒生,不敢轻举妄动。忽听得城防的士兵上报说疑似听到城外有喊杀声,于是派了一个稍微机灵的小吏前来探查。
太史慈此刻正在安排士兵看押这批黄巾俘虏,于是由刘政与这位机敏小吏交流。
“……后续黄巾可能会陆续过来,太史司马得到孔府君的授令在周边剿匪,为保证城中百姓和官员安全,你可转告安县令,先行安排城中百姓退到都昌,以免后续遭到黄巾贼寇的侵扰。”
纪清在刘政旁边,他脸色不是太好,虽说是一场兵不血刃的胜利,但过程中的一些血腥残骸还是让战场初哥的纪清不太好受。
小吏点点头表示会将这些信息转告给安县令,同时又道:“太史司马可需要支援,吾等的徐县尉愿意助太史司马一臂之力,他有心除寇,却苦无人指挥。”
刘政倒是有些惊奇,此前孔融朱虚败给张绕,各县一时胆寒不敢与黄巾正面交锋,平寿居然还有官员敢于奋战?
“敢问徐县尉名讳?”
“徐县尉讳平,字伟广,乃剧县徐干徐伟长之族兄。”
徐干!?
那不是建安七子之一?!
纪清听得小吏之言,瞬间就意识到徐干是何人。
虽然三国时期建安七子均在后世历史课本上留下姓名,但更多人只能记得其中一、二人姓名。纪清喜欢三国这段历史,对于这个时期留下姓名的名人还算是熟悉。
徐干的族兄徐平是平寿县尉,还愿意助太史慈清剿黄巾贼,这算是一个利好消息。
刘政闻言也是肃然起敬。
“原来是徐伟长之族兄。既然徐县尉愿助吾等剿匪,吾这边可向太史司马先行答应,只是不知徐县尉有多少可用之兵?”
小吏闻言有些尴尬,“呃,可战之兵不足百人。”
其实刘政并不在意士兵多寡,只是有敢战之兵,总归是好事,于是便道。“嗯,吾先将此信息告知太史司马,太史司马必不会介意多此百人士卒,政先行代司马谢过徐县尉。”
太史慈此时也安排好收降看押的指令,前来和刘政汇合,闻言也是向小吏道谢。
“既然如此,你可先行返回城内告知安县令和徐县尉之处之事,吾方一炷香之后便会再往南前进剿匪,若徐县尉愿意,可让其后续跟上加入吾方队伍。”
小吏闻言也十分干脆拱手告辞,先行返回县城。
然而此刻,此前去往西南方向探查的斥候队长刘勇与其他斥候回到了营地,带来了一个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