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大战雾霾
20世纪初,世界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快速发展,却也陷入了大战的阴霾。1914年,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如同点燃了火药桶的导火索,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以此为契机,蓄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欧洲大陆瞬间沦为战场,各国迅速动员,军队开赴前线。西线战场,英法联军与德军展开激烈厮杀,壕沟纵横交错,铁丝网密布,士兵们在泥泞中苦守,炮弹如雨般倾泻,硝烟弥漫,“凡尔登绞肉机”让这片土地成为人间炼狱,数月间双方死伤惨重,生命如蝼蚁般消逝,战争的残酷性展露无遗;东线战场,俄军与德奥联军对峙,战线绵长,战斗同样惨烈,寒冷的气候、匮乏的物资让士兵苦不堪言,可他们仍在枪林弹雨中冲锋,只为各自国家的利益与荣誉。
战争不再局限于陆地,海战同样惊心动魄。英国皇家海军与德国公海舰队在北海展开多次交锋,日德兰海战规模宏大,巨舰大炮相互轰鸣,战舰在波涛中剧烈摇晃,火光冲天,双方都试图争夺制海权,以切断对方的海上补给线,保障己方物资运输。而潜艇战的出现,更是让大西洋航线危机四伏,德国潜艇神出鬼没,商船屡屡被击沉,大量物资沉入海底,给协约国造成巨大损失,也引发国际争议,美国因潜艇攻击导致平民伤亡等问题,逐渐对德交恶。
战争背后是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参战国全力开动战争机器,工厂日夜生产武器弹药、军装军需,妇女大量涌入工厂,填补男性劳动力空缺;农业生产也为战争服务,粮食被征调,实行配给制,民众生活水平急剧下降,饥饿笼罩着许多城市。
随着战争陷入僵局,美国于1917年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犹如天平上的重磅砝码,瞬间改变战局。美国凭借强大工业实力,为协约国提供海量物资、先进武器,大批美军开赴欧洲,生力军的加入让协约国士气大振,德军逐渐不支。1918年,同盟国集团战败,第一次世界大战落下帷幕。
这场大战给世界带来毁灭性打击,欧洲作为主战场,经济凋敝,城市满目疮痍,大量人口伤亡,劳动力锐减,曾经的繁华之地沦为废墟;各国债务缠身,为支付战争费用,政府大量印钞,通货膨胀肆虐,民众财富瞬间缩水,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战后,战胜国急于重构世界秩序,1919年召开巴黎和会。会上,列强各怀鬼胎,英国、法国企图削弱德国,以维护自身霸权,大幅削减德国领土、军队规模,索要巨额赔款,让德国经济濒临崩溃;美国虽倡导“十四点原则”,希望建立公平国际秩序,却因英法抵制,未能完全如愿,不过也通过国际联盟的创立,试图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在殖民地问题上,列强并未放松瓜分,只是变换形式,以“委任统治”名义,继续掌控亚非拉广大地区,民族解放运动面临新阻碍。中国作为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却遭受屈辱,山东权益被转让给日本,引发国内五四运动,民众高呼“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掀起反帝反封建爱国浪潮,也让世界看到东方睡狮正在觉醒。
与巴黎和会同期,苏俄因十月革命退出战争,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内忧外患,国内白军叛乱、经济封锁,却顽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力量保障战争需求,后又推行新经济政策,恢复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20世纪20年代,世界进入短暂调整期,美国经济凭借科技进步、大规模生产迎来“柯立芝繁荣”,汽车、电器等产业蓬勃发展,民众消费热情高涨;欧洲在废墟上艰难重建,德国在道威斯计划扶持下,经济逐步复苏。然而,繁荣背后暗流涌动,金融市场投机盛行,股票泡沫严重,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大危机席卷全球,世界再次陷入混乱,失业浪潮汹涌,工厂停工停产,银行倒闭,各国政府手忙脚乱,纷纷出台措施应对,有的实行贸易保护,有的加大公共工程投资,世界在危机中挣扎,等待新的变革力量打破僵局,重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