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为太子
大唐咸亨三年。
晚秋已至,气温骤降。
霜降时节,长安城高耸的石墙和宫阙的瓦砾上早已白露为霜。
......
东宫,承恩殿。
“咳咳咳...”
李弘坐在榻上半身斜靠在锦缎褥子铺垫的凭几上不停地在咳嗽...他身边伺候宫女见状,似乎有点慌,忙跌跌撞撞地将汤药端到了他的面前。
“咳...咳咳...咳咳...”
只是李弘没有喝,而是挥手示意她们下去。
宫女们迟疑了一下便匆忙离开了。
于是,空旷的大殿上就只剩下了他和贴身内官刘童。
“这...太子殿下,要不让御医来看看,再为您开副方子?刘太医虽然不在长安,其他御医也...”刘童小心翼翼上前开口说道。
太子已经两天没喝汤药了,再这么下去恐怕病情会加重,再想医治可就难了。
这两天他不是没劝过,只是太子固执,他一个奴才还能有什么办法?
“你这个老东西休要再聒噪了,孤的身体是什么情况自己还不清吗?”
李弘止住了咳嗽,端起茶水喝了一口,开口问道:“还是说说东宫典膳丞邢文伟,他明知道孤近半个月痨瘵复发,难以下床监国理政,为什么还敢减免东宫的膳食供给,要上书批评孤懒政怠政?”
“这...老奴也不知道啊!”
刘童忙不迭地摇头答道。
李弘皱了皱眉沉声问道:“你就没听到点什么小道消息或者宫闱传闻?”
刘童一脸委屈地回答道:“回殿下,老奴只负责伺候您的起居,东宫的事务未曾过问过...要不老奴现在就去传闫家令或者程卫率?”
他虽然是太子的贴身内官,为人却非常的本分,自从太子入主东宫,至今他从未过问过东宫的具体事务。
况且大唐立国至今,东宫体制依然完备,一切事务皆有詹事府、左右春坊、三寺和十率府各尽其责,东宫各府寺主官也都是朝中大臣和勋贵子弟,不是他一个阉宦就可以虎口夺权的!
“咳咳...你...咳咳...”
李弘大声咳嗽,被气的不轻。
你一个太子亲信,就不能狗仗人势嚣张一点,跋扈一点,阴狠一点吗?
你就不能学学自己的同行,比如高力士、魏忠贤、李莲英等,稍微有点能为自己的主子排忧解难觉悟吗?
李弘本想训斥对方几句,可是看到眼前自己这位贴身内官这副软弱可欺的憨厚模样,一时又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便无奈的叹息道:“行了,你下去吧。让阎庄来见孤。”
“诺!”
刘童如蒙大赦,躬身退出了大殿。
“是个忠善之人,只是缺少胆魄,又无野心,今后恐怕不能委以大事。”
李弘看着刘童离开时如释重负神情背影在心里默默做出了评判。
而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已经不是真正的李弘了,他是一名穿越者。
两天前,他还是一名历史博主,只因喝一场酒,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已经穿越到了大唐,而且还附身在了唐高宗李治和未来的女皇武曌的长子,大唐的病太子,死后被追封的“孝敬皇帝”李弘身上。
当时他非常沮丧。
毕竟历史上李弘从小就体弱多病,虽然三岁就被立为太子,却在24岁时暴毙于洛阳合璧宫,英年早逝。
而史书对李弘暴毙的解释是说是他死于“沉瘵”之症。意思就是说他死于一种积久难治的病,以大唐当时的医术根本就难以治愈。
就在他浑浑噩噩过了两天,突然想到自己可能再也回不去了的一刻,他终于接受了自己穿越成了李弘的事实。
既来之,则安之。
既然老天让自己做大唐的太子,熟知历史的自己未必就不能换个活法。
于是便有了刚才的一番对话。
至于对话的内容...因为关中饥荒,高宗李治和武后率领文武百官已经前往东都洛阳就食,留他在长安监国。为此还任命了宰相戴至德、张文瓘,以及刚从辽东战场上凯旋不久的刘仁轨兼任东宫左庶子辅佐他。
可是就在三天前,负责东宫膳食的典膳丞刑文伟突然减免了东宫的膳食供应,还上书批评他懒政怠政、说他身居东宫只顾修身养性而不思学业,更是荒废了政务。
原主看到奏疏之后即忧心又焦虑,再加上本身就重病在身,于是在收到奏疏的当天晚上就猝死了,这才给他了附身的机会。
在原本的历史上因为李弘“仁厚恭谦”的性格,说白了就是性格软弱,他不但没有惩治这位诽谤和污蔑自己的东宫典膳丞,反而还写回信跟对方解释缘由,让对方在自己身上狠狠刷了一波声望,获得了晋升之资。
可是现在的李弘已经不是原主李弘了,那么这件事情自然也就不可能再善了。
因为熟知历史的他清楚作为一国储君,尤其还是大唐的太子,当群臣说你“仁厚”两个字的时候,它并非是一个好词,极有可能这群人在明面上夸赞你的品行,实际上在心里骂你是个软蛋,觉得你好欺负。
于是李弘就有想要拿这名东宫典膳丞开刀的想法。
除了想以此改变自己往日留给文武百官“仁厚”的懦弱形象外,也想告诫一些名沽名钓誉的跳梁小丑,今后不要再用类似的方式试图挑衅他的太子权威。
通过融合原主的记忆,李弘已经了解了东宫膳食减免的缘由才会询问近身内官刘童,谁让对方是自己的贴身内官之一,是太子近臣呢?
他却没想到自己会得到这么一个答案。
.....
“太子殿下,您找臣?”
就在李弘沉思之际,太子家令阎庄匆忙走进承恩殿行礼道。
阎庄,字当时,人已年近五旬却非常精神,一点都不显老。他身着深红色官服,身姿挺拔,气质沉稳,清瘦的面容下眼神睿智深邃,似能洞察一切。
李弘对阎庄还是很了解。
青年时期,阎庄以父荫补太子左千牛备身,后随其父阎立德远征高句丽,因战功被授相州司马之职。此后被调入东宫,长期随侍李弘,是李弘在东宫为数不多的外臣亲信。
李弘示意阎庄不用多礼,便开口直言不讳的问道:“阎卿,左春坊典膳局丞邢文伟擅自减免东宫膳食供给一事,想必你已经知道了吧,不知对此有何看法?”
阎庄不暇思索地问道:“太子殿下询问臣的看法,是想赏他,还是想罚他?”
“呵呵!赏他?”
李弘被阎庄的回答给气笑了,语气拔高略显不满的说道:“孤自然是要惩罚这个目无储君的逆臣。”
“惩罚?”
阎庄猛地抬头,一脸惊讶地盯着李弘注视了许久,见太子眼神坚定,双目中还似藏了些许杀机,再也不像之前那般柔弱,他很诧异,有点难以置信的地问道:“太子殿下真的想要治他的罪吗?”
“阎卿,似他这般无端诽谤和诬陷孤,难道就不可以治他的罪了?”李弘盯着阎庄大声质问道。
李弘也知道自己突然间性格的变化会让阎庄一时难以适应,只是他也没时间慢慢改变让身边的人去适应了...时间紧迫,还有三年他就要死在洛阳合璧宫了,他要是再不做出改变,被改变的可能就是他的太子之位。
被李弘大声质问,阎庄愣了一下,立马就回过神了,确定太子说的是真话而不是在敷衍自己,阎庄思量了一下便不卑不亢地说道:“太子要是亲自惩治他,眼下还真不可以。”
“这...”
李弘冷笑道:“难不成还有什么隐情?”
“禀殿下,根据臣所知,典膳丞邢文伟擅自减免东宫膳食供给依仗的就是《礼经》中的微言大义。他认为殿下久居东宫,不与宫臣亲近,平日里除朝见圣人外多与东宫女眷相处,且监国期间又不理政,不似储君所为。而如今东宫史官之职暂缺,他身为典膳丞是在以减膳之举来劝诫殿下,他是为殿下的圣德考虑。”
阎庄皱眉道:“现在邢文伟大义在身,又直言进谏,有当年魏郑公的风范。此时殿下要是处罚他,不仅会引众臣非议,还会让他声名更显...得不偿失!”
“学谁不好非要学一个乡巴佬。他什么出身不自知吗?还学魏征...”
李弘低声骂道。
他以为邢文伟只是一个沽名钓誉之辈,却想到还是一个无耻之徒,如果真像阎庄分析的邢文伟占了大义和名分,那么自己目前还真不好收拾对方,以免让自己惹一身骚。
罢了,以后再想办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