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天变
钱铜想到严毅,顺口问道:“严毅部现在何处?”
塘骑愣了一下,答道:“严毅部未从韭溪渡河,而是往芒陵方向去了,那是一片荒岭,斥候很少进去查探,而且沿途山口都是对方的人,斥候担心被发现,便没有跟进去。”
“此人去芒陵作甚?”钱铜暗自纳闷。
“出了芒陵便是海宁,同样可去海盐,只是行军路程稍长一些。”万秉担心钱铜又冒出偷袭严毅部的念头,眼珠一转,语气轻蔑地笑了笑:“芒陵之内重峦叠嶂,林壑尤美,多稀奇野物,倒也是个捕猎赏景的上佳去处。此子尚未及冠,正是好猎奇的年纪,又是初次领兵出门,想必是受了什么人的撺掇,才选择了这条行军路线,大帅不必在意,严舆部才是这支军队的核心,还是应当多关注严舆部的动向。”
钱铜点了点头,严舆乃是乌程名将,其勇甚至还在严白虎之上,相比严舆,严毅的光芒就要黯淡太多了,世人知道严毅,多是因为其严白虎独子的身份。
从始至终,他都未曾想过,严毅部可能会偷袭钱公垒,亦或运城。
严毅年纪尚轻,又是初次领兵,在军伍之事上毫无名气,而且还不是主将,只是严舆麾下的一名佐军司马,严毅部连同辎重队在内,也只有一千五百人,据说还是刚成建制的新军,里面不少士卒都是新募之兵。
这样的一支部曲,钱铜根本未放在眼里,若非严毅敏感的身份,他都懒得关注。
也只有严舆,能令他生出几分畏惧,感受到几分威胁。
“密切关注严舆部动向,若有什么情况,立即来报!”
严舆部停驻不前,钱铜虽然焦虑,却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命人严加监视。
“大帅可以给吴景去一封信,催其尽速发兵。”万秉在一旁笑着道。
钱铜也正有此意。
按照前日吴景来信所说,吴景水师尚有八日,方能扬帆起航,兵发海盐。
尽管八天的时间转瞬即至,但钱铜却是心急火燎,一天也等不下去了,当即便写了一封书信,命人发往吴景处,催促其火速发兵。
与此同时,在严舆所部,营地中央的一座军帐内,严舆卸去铠甲,独自坐在案几前,正在喝着闷酒。
严雍是他最疼爱的儿子,出了这种事情,除了令他感到心痛外,也陷入了深深的自责。
若非疏于管教,严雍也不会受小人蛊惑,做出这等谋害亲族的事来。
心痛之余,严舆心中更多的是苦恼,严白虎是他最敬重的兄长,从小将他养大,兄弟二人出生入死,方才有了今日的基业,但是严雍之事,却让两人之间生出了隔阂,彼此心中都埋下了一根刺。
对于严毅打算如何处理严雍,严舆心中也早就有数了,严毅乃是严白虎和徐瑛的逆鳞,严白虎念在兄弟之情上,只取严雍性命,已是最好的结果,他不奢望严雍能活下来。
是以,当严毅患病的消息传来后,严舆本该前去探望,但他此时对严毅的心思极为复杂,不知该如何相处,想去看看严雍,又难免心伤,终是放弃了前往严毅部的念头,命令部曲扎下营寨后,便独自来到帅帐,借酒消愁。
严舆无心理会严毅,严毅自然乐见其成,不过,他和严舆一样,也正是愁绪满怀。
阳光如同金色的绸缎,轻轻洒在河岸上,令人沐浴其间,有种暖洋洋地惬意。
不少士卒正聚在营帐外晒太阳。
严毅愁容满面地看着这一幕:“文向,你说这雨到底何时来?”
徐盛同样是忧心忡忡,面对严毅的询问,收拾心情,宽解道:“少君不必过于忧虑,五月正是江东雨季的发端,想必很快就会有雨了。”
严毅点了点头,犹豫一会后,沉声道:“若是再过两日,仍旧无雨,以你之见,我军是否应该提前行事?”
徐盛闻言也陷入了纠结,一场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多个方面,天时、地利、兵力、士气和策略,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改变一场战争最终的结局,过去的许多战役,都已证明了这一点。
前汉高祖刘邦的白登山之战,世祖光武帝刘秀的昆阳之战,都是这样的例子。
沉思片刻后,徐盛肃然道:“少君,以末将拙见,如今这种情况,也只能耐心等下去,雨天来临前,不宜提前发动进攻。”
严毅沉默了一会,沉声道:“既如此,便依文向之言,多等几日,只希望钱铜那厮,莫要瞧出什么端倪。”
他的担心不无道理,兵事乃是涉及存亡之道,死生之地,无人敢不重视,尽管此次突袭隐蔽性极强,但也存在一些漏洞,一旦迁延日久,难免生变。
徐盛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战略战术部署,错误必然存在,一场战争的胜负,往往是取决于交战双方谁犯的错误少一些,亦或是谁能更快地抓住对方所犯的错误,如今天时不虞,也只能期望钱铜不要识破己军的意图了。
满怀心事地又过了一日,次日早晨,严毅因为失眠,在床榻上多躺了半个时辰,正要起身,忽听帐外传来徐盛等人的呼声,声音中隐含一丝激动。
严毅穿上衣袍,随意套上鞋履,匆匆走出帐外:“何事?”
不待徐盛等人作答,他的面容上已露出难以掩饰的喜色,只见昨日晴朗的天空,此时竟已多了几分阴暗,云层明显地增多,往日夺目的阳光也失去了踪迹。
虽然还没有下雨的迹象,但所有人都已清晰感受到,要变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