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宰执天下,截胡可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8章 应与金陵有关

这边是温馨和睦,而姑苏的甄士隐一家却经历了惊心动魄。

元宵之夜,他们携女参加灯会,不料独生女儿竟意外走失,夫妻二人心如刀绞,急忙组织人手四处寻找。

所幸就在附近盯着的林祥所部署的人手严阵以待,起初他们也贪图玩乐一时疏忽,待到反应过来,很快那拐子被擒,女儿也得以安然归来。

甄士隐紧紧抱着失而复得的女儿,不愿松手。

得知是家中名为霍启的小厮看护不当,导致女儿被拐,他怒不可遏。

对他们而言,这个女儿就是他们的命根子。

此次事件后,他们深感女儿身边人手不足,便从庄子调来更多人照顾。

因这番波折,夫妻二人都病了一场,刚康复不久,三月庙会祭祀时,邻近的葫芦庙突发大火,火势汹涌,迅速蔓延至甄家。

所幸及时发现,众人合力扑救,甄家仅受损轻微,而葫芦庙则损毁严重。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场火灾并非天灾,而是人祸。

灭火后发现了人为堆放的柴木,显然是有人蓄意纵火,加之当日风势助力,火势蔓延极快,更有数人不幸丧生火海。

此事引起了官府的重视,然而遗憾的是,纵火者至今未能归案。

林祥的手下也未能查出个所以然来,他仅来得及提醒大家火起,之后便断了线索。

林祥接到信件后,得知了两个确切的消息:一是甄士隐的女儿险些被拐,乃因家中小厮被人收买,恰好被人贩子盯上孤身的甄英莲,若非他提前派人相助,这小姑娘怕是要落入贼人之手;二是……

二则,葫芦庙那场蓄意之火,从柴堆的布局与风势的走向来看,显然甄家是其首要目标。

然而,那幕后纵火之人究竟是谁?

至今仍是个谜。

只能推测此人要么对葫芦庙了如指掌,要么身手不凡,方能如此精准布局。

这一连串的变故,似乎都紧紧围绕着甄家展开。若甄士隐真如原著所述,女儿失踪,家庭破碎,最终他选择出家,而女儿甄英莲又落入薛潘之手,那么,是否意味着拐走甄英莲的正是那背后的黑手?

甄英莲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答案显而易见——她生得美貌绝伦。

美貌,何尝不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培养这样一位绝色佳人,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图谋?

除了甄英莲,甄家的财富也同样引人注目。

甄家拥有田庄、店铺,家底殷实。虽不知其具体数目,但祖上曾为官宦,且家中人口简单,财富积累自然不菲。若甄士隐真的出家,那这些家产又将何去何从?难道说,那背后之人的真正目的,正是这些丰厚的财产?

林祥深感这一推测极有可能。

如今对方尚未得逞,是否还会再次出手?

此事在姑苏城内掀起了轩然大波,林祥尚未开口询问,林焜、林焕的信中便已主动提及。

多年来,他们书信不断,彼此都了解林祥的喜好,姑苏城内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成为他们信中的话题,此次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当林祥收到信件时,便顺理成章地向他们打听后续情况。

衙门对于此次纵火案可有何线索?

火灾前后,葫芦庙附近是否出现过什么引人注目的人物,比如那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

因着林祥的这封来信,林焜、林焕对纵火事件也上了心。他们生于姑苏,长于姑苏,关系网错综复杂,打听此事并不费力。虽然具体线索尚未探得,但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这般独特的人物,一旦出现便极易被人铭记。

他们确实曾在火灾前后现身,甚至还与甄士隐有过交谈。

林祥闻此消息,顿时精神焕发:看来,线索终于浮现了!当林祥将心思放在姑苏的动静上时,远在西北边陲的潘舟接到了来自小姨子贾敏的书函。...

阅毕,他即刻命人去办理大女儿的婚约解除事宜,并嘱咐妻子李氏整理行装,准备让大儿子护送大女儿一路南行,前往扬州投奔她的姨妈。

大儿子潘常胜,乃是他续弦李氏所出,年仅十三岁,却已长得与寻常成人不相上下,身材魁梧,力大无穷,若非面容上仍带着几分孩童的稚气,极易被人误认为是成年人。

和林祥有些相似,但较之于他更甚。

李氏心存疑惑,“为大姐儿解除婚约确是好事,有她姨妈在,定能在那繁华之地寻得一户良缘。但让常胜同去是为何故?”

潘舟轻捋胡须,缓缓言道:“儿子也渐长成人,此番送姐南下,亦是送嫁之行,让他出去见见世面。若能得姨丈点拨,有更佳的前程,自是再好不过。他读书天分不弱,只是此地缺乏良师,耽误了他的学业。”

他在西北扎根多年,生活虽不算困顿,毕竟身居官职,但要说多么富足,却也未然。

他曾于富庶之地生活过,深知西北与那些地方的巨大差异。

自己困守此地实属无奈,但若儿女能有更好的出路,他定会全力以赴为他们谋划。

武将之路,需以性命相搏,且未必能搏出个名堂。

如今太平无事,若儿子也走此路,除非天赋异常,或遇贵人相助,否则他的未来很可能与自己一般,做个微不足道的小官,一生耗在此地。

此番,他便厚着脸皮,求助于林家,看能否为儿子也寻得一条坦途。

即便不成,也不过是让儿子出去增长见识罢了。

听闻此言,李氏顿时热情高涨,“我这就为林家准备礼单!前年我得了一套来自西方的宝石首饰,便给大姐儿做嫁妆吧。”

潘舟点头应允:“你告知大姐儿,让她仔细整理嫁妆清单,我会再为她添置一些。到了扬州,出手莫要吝啬。”

西北因与西域相邻,虽气候严寒,却也不乏珍稀之物。

李氏自然明白此理,林家那位虽是大姐儿的姨妈,但多年未见,情谊不深,当初未出阁时感情也平平。如今对方愿意伸出援手,他们自不能小气。

“林太太的两个孩子,咱们得送重礼。”

唯有如此,他们才会更愿意照应她的儿子。

李氏出身武官世家,兄弟众多,已有数人在战场上夭折。她所嫁之人亦是武官,每次他出征未归,她都忧心忡忡。若有可能,李氏绝不愿儿子重蹈覆辙。

或许是怕贾敏反悔,他们行动迅速,退婚事宜很快办妥,随后便收拾行囊,安排人手,护送他们南下。

人未至,信先达。

贾敏收到消息时,正享受着儿女承欢膝下的幸福时光,产后更是容光焕发。

得知此事,她即刻命人整理出两个院落。

姐弟俩年岁已长,自应分居内外院。

既然他们已在路上,自己这边也该开始为外甥女的婚事操心了。

外甥女的年纪已不容再拖。

对于儿子的婚事,贾敏已然妥当,因此对外甥女的婚事颇为上心,与林海商议数日,列出一份名单,打算逐一打听,看是否有不妥之处。

林海也向林祥提及了他这位表哥的事:“你三姨父有意让他在江南的书院求学。”

这对林海而言,自是轻而易举之事。

“他来了,先安顿在我们家中。”

至于究竟能进入哪家书院,还需看看他的学识水平如何。

林祥自是无异议:“父亲,对于表姐的婚事,您心中可有属意的人选?”

他对于这位在原著中并未留下深刻印象的表姐颇感好奇。

莫非是因他的出现改变了命运,否则她原本的生活是否充满了艰辛,甚至可能早早凋零?

若她原本生活幸福,荣国府不可能毫无反应。

如今他们林家插手此事,不知荣国府得知后会作何感想?

林祥思及此,不禁莞尔。

林海挑眉笑道:“你何不猜猜看?”

林祥苦笑:“范围太广,儿子实在难以猜中。”

他深知父母既然决定插手,定会为她寻一门好亲事。林家本就人丁稀薄,表姐远道而来,林家便是她半个娘家。姻亲关系,对于林家而言,至关重要。

他揣测,原著中林家未曾插手,或许是因为无子嗣,无力他顾。

在这个时代,无男丁继承家业,实乃大事。

林祥此言,林海并不感到意外,“你大可试着猜个大致方向。”

林祥微笑道:“我估摸着,应与金陵有关。”

林海闻言大笑,眼中满是赞许。林祥心知自己猜对了。...

金陵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乃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势力。他们虽源自金陵,但随着贾史王三家主事者北上,留在金陵的族人大多平庸,其影响力已逐渐不及甄家。

甄家则不同,家中有位曾是皇上乳母的太夫人,后宫又有得宠的甄妃,以及甄妃所生的皇子。如今太子之位未定,若皇上选甄家皇子为太子,甄家便是金陵的霸主。

金陵与扬州相距甚近,若说扬州这些嚣张的盐商背后与金陵无瓜葛,那是不可能的。

林海担任扬州巡盐御史,因他监管严格,盐税如期上缴,这无疑阻碍了那些私盐生意的暗中进行,背后之人的收益自然减少,林海成了他们的绊脚石。

目前尚可,因林海乃皇上钦派,监管钱袋子,且他行事严谨,无懈可击。但随着皇上年岁渐长,夺嫡之争日益激烈,林海必须更加谨慎,以防遭人算计。

而金陵那些人,若说对甄家的霸道行径毫无怨言,那是不可能的……

就在潘家人抵达扬州前夕,南疆终于传来佳音,历经半年艰辛,终于寻得疯草,并带回验证,确认其正是毒针上所蘸之毒液。

林海在书房沉思片刻后,修书一封给钱大石,打算通过这位三姐夫深入了解南疆的情况。他在南疆多年,定比自己熟悉那里的风土人情。即便不能,若背后对祥哥儿下手之人藏于南疆,传出林钱两家交好的消息后,对方或许会露出破绽。

信件寄出不久,潘家人便抵达了。

他们姐弟二人随商队行了大半路程,再换乘镖师护送,方得顺利抵达扬州。

除他们姐弟外,同行的还有一位经验丰富的管家,以及十二名健壮的家丁、六名健妇、两名小厮和两名丫鬟。

此次南下,潘玲芙的嫁妆亦随行,故护送之人众多。若非路途遥远,笨重之物已提前折价变卖,否则人数还会更多。

贾敏见状,便知潘家虽已没落,但底蕴犹存,否则也无法为女儿准备如此丰厚的嫁妆。

如此甚好,她嫁妆丰厚,议亲时便更有底气。

因男女有别,林祥仅与这位表姐见过一面。

或许是由于长途的艰难旅程,那人的身影显得格外纤细,仿佛弱柳在微风中摇曳,想来这一路上必定历经了不少艰辛,眼眸中闪烁着初至林家的不安,但整体气质却是从容不迫,眼中亦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她敢于在接到贾敏书信之际,果断把握时机寻求帮助,足见其是个心有丘壑之人。

贾敏望见她,恍若重逢了二姐的容颜:“你与你母亲,真是神似。”

她不禁感慨万千:“时光匆匆,已然这么多年过去了。”自二姐离家后,便再无相见,如今眼前这张相仿的面庞,成为了二姐留下的唯一血脉印记。

提及逝去的母亲,潘玲芙泪水不禁滑落。

“既已至此,便安心住下吧,姨母定会为你寻一门好亲事。”

林祥与之接触更多的,乃是潘常胜。

林祥自幼便比同龄孩童高出许多,而潘常胜虽仅年长林祥一岁,却足足高出一个头,待到成年,怕是要成为身高近两米的魁梧之士。

或许因身为家中长子,他性格颇为沉稳,但谈及自身热爱之事,便滔滔不绝。

他精通大刀之术。

挥舞起来气势如虹,威风凛凛。

他酷爱武艺,对学问则兴趣平平,然而拗不过双亲意愿,加之父母细述前程时,他也认同文人之路更为宽广,于是踏上了求学之旅。

林祥经过一番考察,确认他的学识较贾琏略逊一筹。

这并不奇怪,贾琏之所以被认为天赋平平,乃是因与贾珠相较而言,在众多读书人之中,他仍算得上是资质中等。

他自幼启蒙,得良师悉心教导,虽进步缓慢,却根基牢固,与普通学子相比,毫不逊色。

反观潘常胜,生长于西北边陲,那里又能有多少良师益友?

彼处举人便可任县令,甚至贫寒之地秀才亦能为官,足见人才之稀缺。

潘舟对他能考中举人便已心满意足,若能中得进士,那自然是锦上添花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