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上钩
自从历史上第一批电影公司成立以来,很少有电影公司高管像麦高恩提到的那位一样具有统治力或盛气凌人。哈维·韦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与人联合创建了制作与发行公司米拉麦克斯和韦恩斯坦公司,帮助重塑独立电影模式,参与了《性、谎言和录像带》(Sex, Lies, and Videotape)、《低俗小说》(Pulp Fiction)和《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等影片的制作或发行。[1]他参与制作的电影获得了超过300项奥斯卡奖提名,而在电影史上,他在一年一度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收获的感谢致辞比上帝得到的还要多,也就仅次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有时候,他和上帝的差别甚至微乎其微: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就曾开玩笑地将韦恩斯坦比作上帝。[2]
韦恩斯坦身高超过1.8米,块头很大。脸长得有点歪,一只小眼睛习惯性斜视。他经常穿超大号T恤和下垂的牛仔裤,整个人看起来鼓鼓囊囊。韦恩斯坦的父亲是钻石切割师,他在纽约皇后区长大。十几岁的时候,他和弟弟鲍勃偷偷溜进艺术剧院看《四百击》(The 400 Blows)*,他们希望这会是一部“性爱电影”。[3]虽然期望落空,他们却在无意中邂逅了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çois Truffaut),并激发了对高雅电影的热爱。
韦恩斯坦后来选择就读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座城市有多家电影院。18岁的时候,他和朋友柯基·伯格(Corky Burger)为学生报撰写专栏《光谱》(Spectrum),他们杜撰了一个名为“骗子丹尼”的角色,此人会威胁女人,迫使其就范。“‘骗子丹尼’不接受‘不’,”他们在专栏里写道,“命令心理贯穿他的行事方法,用外行人的话表达出来就是:‘嘿,宝贝,我可能是你期待见到的最英俊、最令人兴奋的男人。如果你拒绝跟我跳舞,我可能就会把这瓶施密特砸在你的脑门上。’”[4]
韦恩斯坦从大学退学,开始与弟弟鲍勃和伯格一起创业,他们起初成立了哈维和柯基制作公司,专注于演唱会推广。但在他收购的一家布法罗的电影院里,韦恩斯坦还继续放映自己喜欢的独立电影和外国电影。他和鲍勃·韦恩斯坦(Bob Weinstein)最终成立了米拉麦克斯公司,这家公司以其父母米里亚姆和马克斯的名字命名,以购买小成本外国电影起家。事实证明,韦恩斯坦有把电影做成大事件的天赋。他们收获了许多奖项,其参与发行的《性、谎言和录像带》就出人意料地获得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20世纪90年代早期,迪士尼收购了米拉麦克斯公司。韦恩斯坦在这之后近十年的时间里扮演着下金蛋的鹅的角色。而到了21世纪初,当韦恩斯坦与迪士尼的关系出现问题,两兄弟又创办了新公司韦恩斯坦公司,并迅速筹集到数亿美元的资金。[5]韦恩斯坦虽然没能迅速重现昔日辉煌,但还是凭借《国王的演讲》(The King's Speech)和《艺术家》(The Artist),分别在2010年和2011年连续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在其事业上升过程中,他娶了女助理,然后离婚,后来又娶了一名有抱负的女演员,并开始让她演一些小角色。
韦恩斯坦以其恃强凌弱甚至是不吝威胁的行事风格闻名。他擅长虚张声势,以此恫吓人心,就像河豚遇到危险就让自己膨胀起来一样。他会面红耳赤地逼视对手或下属,与对方针锋相对。“有一天,我正坐在办公桌前,还以为地震了,”唐娜·吉利奥蒂(Donna Gigliotti)曾经向记者透露,她曾因《莎翁情史》一片与韦恩斯坦共享奥斯卡奖,“整面墙都在颤动。我不禁站起来。后来我才知道他把一个大理石烟灰缸砸到了墙上。”[6]除此之外还流传着一些故事,大多是关于他针对女性的黑暗暴力行为及其试图让受害者保持沉默的传言。每隔几年,总会有留意到这些传言的记者四处打探,看是否能借势煽风点火。
* * *
对于韦恩斯坦来说,2016年总统大选前的几个月一如往常。他去参加了纽约市警察局前局长威廉·J.布拉顿(William J. Bratton)的鸡尾酒会。[7]他宣布与饶舌歌手Jay-Z达成影视合作意向,两人站在一起开怀大笑。[8]他加强了与民主党政客的长期联系,一直以来,他都是民主党的主要筹款人。
那一整年,他都是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身边智囊团的一员。“我现在可能要告诉你一些你已经知道的事情,但你还是需要保守秘密。”他给希拉里的工作人员发邮件,透露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针对拉丁裔和非洲裔美国选民的竞选信息。在另一条消息中,他发送了一篇批评桑德斯的专栏文章,并督促展开负面宣传:“看了这篇文章,你就明白我昨天跟你讨论过的一切了。”希拉里的竞选经理则回应道:“即将展开一些极具创意的活动。借你的点子,快马加鞭。”[9]这一年年底,韦恩斯坦已经为希拉里筹集了数十万美元。[10]
就在那一年10月麦高恩在推特上发文的几天后,韦恩斯坦在纽约的圣詹姆斯剧院参加了一场为希拉里举办的奢华筹款活动,韦恩斯坦本人也参与了这场活动的筹办,而当天又为希拉里筹集到200万美元的竞选资金。歌手莎拉·巴莱勒斯(Sara Bareilles)坐在紫色的灯光下徐徐唱道:“你的沉默对你而言毫无益处/你觉得有吗?/让你的话语发挥作用/你为什么不告诉他们真相?”这恰到好处的歌词简直不像真的,但事实的确如此。[11]
韦恩斯坦的影响力在前几年有所减弱,但仍足以赢得精英阶层的支持。随着秋天最新一季颁奖季拉开序幕,《好莱坞报道》的影评人斯蒂芬·加洛韦(Stephen Galloway)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为《打不死的哈维·韦恩斯坦:有很多理由支持他,尤其是现在》。[12]
* * *
大约在同一时间,韦恩斯坦给他的律师们发了一封邮件,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大卫·博伊斯(David Boies),他曾在2000年的总统大选争议问题中担任阿尔·戈尔(Al Gore)的代表律师,还曾在美国最高法院就婚姻平等展开辩护。[13]多年来,博伊斯一直担任韦恩斯坦的代表律师。那时他已经快80岁了,但仍然状态良好,爬满皱纹的脸也随着年龄的增加,变得和蔼可亲起来。“以色列的黑魔方(Black Cube)集团通过埃胡德·巴拉克(Ehud Barak)联系了我,”韦恩斯坦在邮件中写道,“他们是战略家,说你的公司用过他们。方便的时候给我回邮件。”[14]
巴拉克曾任以色列总理和国防部部长。他介绍给韦恩斯坦的黑魔方集团主要由摩萨德和其他以色列情报机构的前任官员们负责经营。这家公司在特拉维夫、伦敦和巴黎都设有分支机构,根据其官方介绍,该公司向客户提供“经过严格训练、在以色列精锐军事和政府情报部门有着丰富经验的”[15]特工人员。
就在那个月月末,博伊斯和黑魔方集团签订了一份保密协议,博伊斯的同事给对方电汇了10万美元,以便开展初期工作。在与这次任务相关的文件中,韦恩斯坦的身份常常被隐藏起来。他常被代称为“终端客户”或“X先生”。黑魔方的一名特工曾写道,如果直呼韦恩斯坦的名字,“他会暴跳如雷”。
韦恩斯坦似乎对这次任务很满意。在11月末的一次会议中,他催促黑魔方的人继续干下去。更多的钱被汇出去,该特工机构启动了被称为“2A阶段”和“2B阶段”的激进行动。
* * *
不久,记者本·华莱士(Ben Wallace)接到一通电话,来电显示的是一个他不认识的电话号码,该号码使用了英国国家代码。华莱士年近五十,戴着一副窄框眼镜,颇有点学者派头。几年前,他曾经出版过一本书,书名为《亿万富翁的醋味酒》(The Billionaire's Vinegar),讲述了世界上最昂贵的红酒的历史。近来,他一直在为《纽约杂志》撰稿,最近几周,他一直在找人打听有关韦恩斯坦的传言。
“你可以叫我安娜。”电话另一端的人操着一口散发着优雅欧洲味的英语说道。大学毕业后,华莱士曾在捷克和匈牙利生活过几年。他擅长辨别一些口音,但却听不出这是欧洲哪国的口音。他猜测她或许是德国人。
“我从一个朋友那儿拿到了你的电话号码。”那个女人继续说道,并坦言自己知道他正在写有关娱乐业的故事。华莱士试图想出是哪个朋友会牵这样的线。没多少人知道他的写作任务。
“我这有些东西对你可能很重要。”她继续道。可是,当华莱士要求她多提供一点信息时,她却变得支支吾吾起来。她表示自己掌握的信息很敏感。她要见他。他犹豫片刻。然后他想,这有什么危险呢?他正在寻找故事的突破点。她也许就是这个点。
接下来那个周一的早晨,华莱士坐在苏荷区的一家咖啡馆里,试图读懂那个神秘的女人。她看上去35岁左右,有一头长长的金发,深色的眼睛,高颧骨,鹰钩鼻。她穿着一双匡威查克鞋,戴着黄金首饰。安娜表示还不习惯透露自己的真实名字。她很害怕,挣扎着要不要挺身而出。华莱士在与其他知情人交流的时候也注意到这一点。于是他告诉她可以慢慢来。
没过多久,他们再次约定见面,她还是选择了苏荷区一家酒店的酒吧。华莱士来到酒吧的时候,她对他露出一个迷人的——甚至有点诱人的——笑容。她已经点了杯红酒。“我不会吃人,”她一边说,一边拍了拍身旁的椅子,“坐到我旁边来。”华莱士表示自己感冒了,只点了杯茶。他告诉她,如果要合作,他需要更多信息。听到这句话,安娜的情绪崩溃了,她的脸痛苦地扭曲起来。开始讲述与韦恩斯坦的故事时,她似乎在竭力忍住不落泪。她显然经历了一些与性有关的、令人不安的事情,但当涉及具体细节时,她表现得十分谨慎。在回答华莱士的所有问题之前,她想了解更多有关他的情况。她问他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接受这项任务,以及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在他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安娜探过身来,有意将手腕靠向他。
对华莱士来说,创作这个故事的过程变成了一段奇异而充满激情的经历。外界总会传来一些杂音,这是他所不习惯的。他收到了一些其他记者的消息,其中甚至包括为《卫报》撰稿的英国记者赛斯·弗里德曼(Seth Freedman),后者很快就与他取得联系,暗示自己听说了华莱士正在写什么的传言,表示想要帮忙。
*法国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执导的电影。——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