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佑库书谋算傅成去
周庸佑交给傅成四万两银子,让傅成立下一张契约,把库书的名字换成了周耀熊,其余三万两银子,周庸佑答应在一两天内汇到香港。傅成此时手头极为拮据,恨不得马上拿到银子,无奈之下只好答应,立刻返回香港,把上述情况对李德观说了一遍。李德观说:“既然这个库书已经卖给别人,您外甥又不肯留在那里,这也难怪。只是老兄这次少收了五万两银子,实在差得太多了。俗话说得好:‘肥水不流外人田。’你们甥舅之间有情分,将来老兄的案子了结了,再回到广东,说不定还有好处呢。”傅成说:“您别这么说。他要是念及甥舅情面,依我看,继续留在库书职位上,然后转让给您,我还能多拿五万两呢。他偏要弄到自己手里。如今受我栽培,尚且如此,以后还怎么能指望他呢?”说完,叹息了一番,然后回到住处。
不料过了三天,那三万两银子始终没有汇到,傅成着急了,只得写信催促询问了好几次,还是没有消息。又过了两天,才收到周庸佑的一封信。傅成心里还盼着信里夹着一张汇票,急忙拆开一看,却空空如也,只有一张信纸,上面写了几行字,尽是些含糊不清的话。傅成仔细一看,上面写着:
“舅父大人尊前,愚外甥周庸佑顿首:以往承蒙您不嫌弃,大力栽培,我感激不尽。等到舅父不幸遭遇变故,又蒙舅父关照,看在亲戚情分上,愿意少收五万两银子,将库书转让给我,我感恩戴德,惭愧不已。所欠的三万两银子,本该如期奉上。无奈张总督稽查甚严,一时难以挪动。而且他声称如果抓不到舅父,必将怪罪库书里办事的人,如此一来,我的前途安危实在令人担忧。香港不是久居之地,望舅父速回上海,这笔钱容我日后筹齐寄去。我们沾亲带故,又承蒙您的大恩,我绝对不会食言,辜负您的大德。因怕舅父延误时日,影响前程,特告知一二,还请您明鉴。并祝您旅途平安。”
傅成看完,气得目瞪口呆,摇着头叹了口气,说道:“他想赖掉这三万两银子也就罢了,还拿这些话来吓唬我,我怎么能忍得了他?只是眼下不能和他翻脸,暂且忍耐些时候,等我年纪再大些,看他以后会有什么下场。”正在愤恨之时,只见李德观进来,傅成赶忙让他坐下。李德观便问省城有什么消息,傅成一句话也没说,就把那封信拿给李德观看。李德观看了,也为他感到不平,不免代为叹息,随即安慰道:“在这里等他也没用,以前真是错看了他,不该抬举他。不如早点离开香港,再做打算。而且这个人如此狠心,老兄要是回省城和他理论,恐怕不太方便。”说完,傅成点头称是,李德观便告辞离去。傅成立即写了一封信,把周庸佑痛骂了一顿,然后收拾行李,离开住处,告别李德观,乘船前往上海。此事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周庸佑自从算计了傅成之后,就独自掌控了关里的库书职位。果然,张总督见傅成已经逃走,担心真的查办下去,会碍于海关大臣的情面,万一有所牵连,会弄得很难看,于是就把这件事搁置下来,不再追究。周庸佑这段时间过得十分安稳,手头也越发宽裕了。他想到自己年少时落魄,还未娶妻,如今应该托媒人说亲才是。他暗自寻思,在家乡的时候一贫如洗,受尽了邻里的嘲笑,如今局面不同了,不如回乡挑选妻子,多花些钱,好让村里那些愚昧之人羡慕,彰显自己的威风。想到这里,他便写了一封信,寄给家乡的兄弟周有成,托他办理这件事。
自从这个消息传出去后,那些媒人纷纷前来,这个说某家的女儿容貌姣好,那个说某家的女儿品德贤良,来来往往,数不胜数。其中有一个专门做媒的叫刘婆,能说会道,便是《水浒传》里的那个王婆恐怕都比不上她。那天她找到周有成,说道:“附近乐安墟的一个村子里,有户姓邓的人家。他家的女儿才貌双全,她父亲排行老三,家境小康,在佛山开了一家店铺,做纸张生意。招牌叫做回盛字号,他在店里管事,为人忠厚老实,是当地商人中的佼佼者。因此他教育女儿很有方法,养出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不仅才貌出众,还裹了一双小脚,今年十七岁,待字闺中。周老爷这样的门第,和她相配再合适不过了。”周有成听了回答道:“这姓邓的人家,我也认识,他的女儿,也听说很不错。就麻烦妈妈拿一张生辰八字过来,我到庙里烧炷香,求一道灵签,让神灵做主。至于门第,自然是相当的,这就不用多说了。”
刘婆听了,满心欢喜地告辞离去,急忙跑到姓邓的家里。见到邓家娘子,说道:“三娘有礼。”邓家三娘认出是做媒的刘婆,便问她来意。刘婆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有句话要对三娘说。”三娘心里已经明白,只是碍于女儿在旁,不便说话,便带她到客厅。分坐之后,刘婆说:“有一门好亲事,特地来告诉娘子。这家人家,在黄鼎、神安两司一带无人不知,再也找不出第二家。您府上的千金小姐,如果不配这样的人家,还能配谁呢?”三娘说:“别夸奖了,妈妈说的到底是哪一家,还请明说。”刘婆说:“恐怕娘子做梦也想不到这家人家要来求亲,您先猜猜看,要是猜对了,我就不姓刘了。”三娘说:“难道是大沥姓钟的大户人家?”刘婆说:“不是。”三娘说:“要不是的话,恐怕是佛山王、梁、李、蔡那些富户吧。”刘婆说:“您家千金金贵之身,自然不用远嫁,娘子猜错了。”三娘说:“难道是松柏的姓黄,敦厚的姓陈吗?”刘婆笑道:“哎呀!三娘越猜越离谱了,那两处有什么好人家,我怎么敢随便夸赞呢?”三娘说:“那我可真猜不着了。”刘婆说:“这人交往的都是达官贵人,共事的是当朝二品官员,连皇上的库房都由他经手管理。说出来怕吓着娘子,娘子您且壮着胆子听听,就是大坑村姓周叫庸佑的。”
邓家三娘一听,立刻皱起眉头,睁大眼睛,骂道:“哎呀!妈妈你说什么?这周庸佑我听说他是个年轻无赖,你怎么能瞒我?”刘婆说:“三娘您又错了,俗话说:‘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他自从舅父提拔他到库书里办事,因为张总督要捉拿他舅父查办,他舅父逃走后,就把库书让给了他,转眼两三年,他已经今非昔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