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关于财富管理的一点思考
一、怎么看待一本财富管理书
我在2021年初收到清华大学出版社的邀约,希望我可以写一本关于财富管理方面的书。事实上,于此之前的若干年中也曾有一些出版社与我沟通过此事。虽然我在1997年就进入了金融行业,曾经受邀写书时也有十几年的从业经历,但那时一来业务繁忙无心顾及,二来认为写书至少应该是人到不惑之年以后的事,总觉得未曾经历更多,何来写书的资本。更主要的是,当时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还处于新兴、混乱、探索的阶段,实在不愿也不敢多做妄言与定义。时至今日,中国式财富管理百花齐艳,不同属性的机构也逐渐摸索出既契合市场,又拥有自身特色的财富管理服务模式。与此同时,中国富裕人群的数量与财富量级逐年递增,法律法规以及监管日趋规范,这无疑为财富管理业务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土壤。
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三个阶段
我以为,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也是财富管理市场从无到有再到发展的三个阶段,更是我作为一个从业者以及见证者对财富管理认知的三个阶段:从无财可理、方式单一阶段,到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概念的混淆阶段,再到今天逐渐结合国内外的实践经验重新定义财富管理,同时也被称为泛财富管理时代。
首先是2002年以前,公众的财富积累逐渐从无到有,发展过程处于无财可理或方式单一的阶段。彼时大众基本没有理财的概念,更多的是缺乏规划性地选择储蓄、国债、保险、股票等。
其次是2002—2012年,公募基金被明确法律地位,私募基金业绩逐步凸显,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概念模糊,行业中的各类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外资私人银行一度成为国内财富管理行业效仿的对象。
接下来就是2012年至今。其间,财富管理行业的监管与业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的成立,标志着私募基金行业开启了在监管下规范发展的新阶段。继而,2014年中基协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开始实施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制度。另外,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18年联合印发的,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政策法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也在2021年12月31日结束了“过渡期”,市场打破刚性兑付的共识渐渐形成。在这个阶段,富裕人群对专业化长期资产管理、法律、税务、健康、传承等多元化财富管理服务的需求和认知明显日趋增强。一些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逐步具备规模,且开始从依赖产品代销向全方位资产配置转型。
当下,对于财富管理相关机构和从业者而言,如何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解决财富增长快、投资渠道少、提高机构风险辨识力、满足个性化需求,这些问题开始考验着行业的智慧,也意味着行业开始被新的市场发展阶段以及富裕人群产生的新需求重新定义。
在经历这三个阶段的过程中,我也曾读到过很多市场中的财富管理类图书,发现分为几类:一类作者是来自海外的从业者,自身具有所在市场的发展经历及专业理论与实操经验。有的书中阐述了家族办公室的运营与管理,有的主要讨论资产配置的逻辑与运用,还有些是关于保险或海外家族信托的规划实务,不同的领域视角不尽相同。而国内的作者也是来自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或学者。律师主要写财富管理中法律风险的识别、防范与法律架构的搭建或家族文化的传承。资产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士主要着重资产配置的理论及作用。而来自第三方机构及保险、银行、信托、证券、基金、衍生品等行业的从业者亦会从自身销售产品的角度讨论产品特性、需求分析与销售方法。也有学者从走访企业家或收集家族传承案例心得的角度来总结创富、守富、传富的经验。但很少有一本书可以从多个视角,集法律、税务、资产配置、案例分析、文化与传承、境内和境外这些元素去构建一个整体的财富管理体系。当然,术业有专攻,每个作者不可能涉及与精通所有的专业领域,同时当下又是一个多元化财富管理需求的时代,实在难以面面俱到。
写作方面的分工
基于以上方面的思考,我决定邀请未名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于永超律师,中伦律师事务所北京办公室合伙人季亨卡律师,与我共同完成这本书的创作。于永超律师与季亨卡律师都是法律界及财富管理领域非常专业且优秀的律师,他们在境内企业股权结构设计、境内外信托架构搭建、企业及个人税务合规、大额保单设计、家族办公室的搭建与运营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同时更有着来自家族财富委托人方面的良好口碑。在共同完成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主要负责整体架构的确立与梳理、财富管理的相关定义、财富管理问题的分析、企业大股东减持变现,以及资产配置等方面的内容。于永超律师主要负责企业主家企风险分析、家族/家庭风险分析、风险隔离建议与解决方案等模块。季亨卡律师主要负责国际税务分析与筹划、传承工具分析、全球身份规划问题分析、家族慈善基金的运营管理、家族宪章等。同时,我们也共同协作完成了保险规划、家族信托规划与传承、艺术品的投资与传承、家族文化传承以及家族办公室等章节。
更重要的是,共同完成这样一本书,虽不能面面顾全,但我们一致认为一本财富管理书应该具有如下特点:
· 它应该是一本实用工具书。它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资产配置、财富安全、财富传承等重要内容,以及了解如何建立有效的法律架构。它需要具备实用价值。
· 它应该是一本财富底层逻辑书。它可以帮助读者揭示财富表象与本质的逻辑关系,消弭财富认知的盲区,纠正偏见与傲慢,让财富回归理性。
· 它应该是一本财富哲学书。它可以探究财富的时空及人文规律,让财富回归幸福,闪耀人性的光辉。
· 它应该是一本人生艺术书。财富管理应该成为每个人的终身职业,也是一堂人生修为课,读者可以通过这样一本书了解到财富管理不同维度的思考与行为,提供一个不同的财富人生视角。
当然,大作家托尔斯泰说过:“多伟大的作家,也不过就是在书写他个人的片面而已。”所以,作为一名从业超过25年的从业者,我当然不会认为这样一本书能代表全面或准则,但我们希望本书不仅可以使读者了解和学习到某些技术与工具,还可以引发读者对创富、守富、用富、传富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二、怎么看待财富管理
不同的机构,不同的从业者,甚至不同的被服务者(也就是不同机构的客户,为方便理解,以下出现类似叙述,称为“客户”)对“财富管理”一词的定义也许会截然不同,当然也可能大同小异。我说截然不同,是因为不同的机构以及来自不同机构的从业者主要运用的工具与销售的产品不同,所以这必然会导致对财富管理的定义与侧重不同。比如私募基金主要从事资金投资,认为增值是财富管理的重中之重。保险公司则注重保障,认为财富安全、财富传承是财富管理的根本。而律师或税务师以法律见长,觉得法律架构设计才是财富管理的核心。
我说大同小异,是因为大家在学习财富管理类课程时,基本上都会获得来自书本上大致相同的定义。同时,2021年12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金融从业规范 财富管理》(以下简称《规范》),从知识体系、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行为准则、水平评价等几个方面,对财富管理从业者的职业标准做了详细的定义。同时,在《规范》当中亦对财富管理做了相关表述:“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在财富的创造、保有和传承过程中,通过一系列金融与非金融的规划与服务,构建个人、家庭、家族与企业的系统性安排,实现财富创造、保护、传承、再创造的良性循环。”
这个表述明确了财富管理服务的本质是跨生命周期的过程,从最初的财富创造,到最终的代际传承都是财富管理的服务范畴;确定了服务对象既可以是独立的个人,也可以是家庭以及家族,甚至包括家族企业。当然,这当中还可能涉及法律、税务、身份安排、医疗健康、子女教育等服务。《规范》的发布无疑对国内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也为从业者的职业规划和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并有着极大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财富内涵决定财富管理服务本质
既然谈的是“财富”管理,我以为,身处这些差异化或标准化的定义与服务当中,我们首先应该思考对于每个人而言到底什么是财富。是赚到足够的钱吗?是拥有多元化的资产吗?是风险来临后可以得到财务补偿吗?是避免法律风险,保证财产安全吗?是可以顺利地把创造的财产交给下一代吗?相信这些并不是财富以及财富管理的全部,因为财富并不是简单的金钱概念,财富更不应该是单纯的数字管理。对于每个人而言,财富的含义应该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温度。所以,财富=身体健康+内心通达+家人和睦+资产充裕+人际通融,这是我在20多年的从业过程当中,在服务过无数个人客户以及家庭/家族之后,也是在我走过40多年的人生历程之后,所总结出来的财富定义。事实上,无论是财富管理服务的购买者,还是提供方,都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财富对人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才会明白到底如何管理这些对我们最具价值的财富,才能使个人及家庭/家族,或相关受益者获得持久的满足与幸福。
所以我认为,财富管理应该是以人为核心的,围绕着身体健康、内心通达、家人和睦、资产充裕、人际通融的,提供有深度(专业化)、有高度(结构化)、有广度(多元化)、有温度(个性化)的,同时可持久的、稳健的、温暖的、伴随每一代人的系统化服务。
尚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