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幼儿园园长“专业要求”解读
一、规划幼儿园发展
幼儿园园长是幼儿园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应正确把握幼儿园的办园方向,准确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继承优良的办园传统,凝聚园内外各方智慧,将共同的发展愿景作为引领,科学合理地制订幼儿园的发展规划,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规划的有效落实。
(一)专业理解与认识
(1)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充分认识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教育部2016年3月1日颁布实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修订)》(以下简称《规程》)总则中第三条指出,幼儿园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幼儿园园长应深刻认识学前教育的基本属性和重大价值,强化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幼儿园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重视幼儿园发展规划的制订和实施,凝聚教职工智慧,建立共同发展愿景,明确发展目标,形成办园合力。
科学制订和有效实施幼儿园发展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科学制订规划方面,首先,幼儿园园长必须从本单位幼儿园所处发展阶段与生态环境出发,确定幼儿园本身具有的优势与存在的劣势,以及外部环境变化给本园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而准确定位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其次,幼儿园园长应明确发展指导思想与目标,主要包括办园理念、总体目标和实施步骤等。再次,幼儿园园长应明确发展任务,主要包括文化构建、保育教育、队伍建设、内部管理、外部调适等方面的具体任务。最后,幼儿园园长应认真研究并落实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人力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条件保障等。在有效实施规划方面,关键是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园所、家庭和社区合作教育的长效机制,切实形成全社会学前教育治理能力。
(3)尊重幼儿教育规律,继承优良办园传统,立足幼儿园实际,因地制宜办好幼儿园。
幼儿学习总体处于感知运动发展阶段和具体形象思维发展阶段,他们主要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获得新经验,他们易于关注周围环境中生动有趣的事物,关注同伴,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一切事物。幼儿园园长应切实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组织开展科学保教活动,积极预防“小学化”倾向、片面超前和超重教育现象。(2)此外,应认真贯彻《意见》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等文件精神,“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方便就近、灵活多样、多种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努力做到“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专业知识与方法
(1)掌握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规程》《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等学前教育的相关政策。
幼儿园园长履行领导和管理专业职责时必须具有合法性与合理性。为了依法办园,必须认真学习和规范执行国家教育方针和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规程》《纲要》《指南》等学前教育政策。更为重要的是,应着力研究符合本园实际的措施,强化规范控制、流程控制和质量控制,努力提升办园品质。
(2)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学习优质幼儿园的成功经验。
所谓“领导”,从科学意义上看,应包含“提纲挈领、因势利导”之意。所谓“管理”,其核心职能是决策。幼儿园园长要有效履行领导和管理的专业职责,一个基本前提条件就是应做到“心中有数”,即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本园所面临的发展环境与具体形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充分借鉴国内外优秀幼儿园“守正出新”的成功经验,也是加快提升幼儿园园长领导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3)掌握幼儿园发展规划制订、实施与测评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一般来说,幼儿园发展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办园基础、办园理念、目标定位与保障措施四个部分。其中,办园基础应包括幼儿园的发展历史与概况、幼儿园的发展成就与优势、幼儿园的发展劣势与主要问题、幼儿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内容;办园理念应包括指导思想、办园宗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园风园训等内容;目标定位包括文化构建、保育教育、队伍建设、内部管理、外部调适等内容;保障措施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条件保障、政策保障等。
(三)专业能力与行为
(1)把握幼儿园发展现状,分析幼儿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形成幼儿园科学发展思路。
为了科学制订幼儿园发展规划,园长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第一,了解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明确幼儿园的发展方向;第二,确定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准确把握幼儿园的发展定位。通常可以运用SWOT分析法确定本园的竞争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组织战略与组织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起来。
(2)组织专家、教职工、家长、社区人士等多方力量参与制订幼儿园发展规划。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幼儿园园长除了充分依靠本园教职工力量,还应善于借助园外专家力量,特别是优秀前辈与骨干成功的经验,从“旁观者”的角度助力谋划幼儿园发展问题。
(3)依据发展规划指导教职工制订并落实学年、学期工作计划,提供人、财、物等条件支持。
为了确保本园发展规划落到实处,幼儿园园长通常需要组织制订配套性的实施纲要,特别是要通过年度和学期工作计划甚至专项计划明确完成各项目标的具体进程,责任到人到岗,确保人、财、物等条件保障到位。
(4)监测幼儿园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与成效,根据实施情况修正幼儿园发展规划,调整工作计划,完善行动方案。
为了科学评价本园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幼儿园园长通常需要借助一定的监测工具或统计方法,特别是关键发展指标体系来及时评估发展目标的达成状况,然后根据所处环境与所具备的资源条件适当调整规划以及相应的年度、学期或专项计划。
二、营造育人文化
从本质上看,教育是培养人的系统性活动。所有的育人活动,不仅在一定文化传统基础之上,在一定文化环境中展开,而且会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传统与文化氛围。优秀的育人文化传统与文化氛围将正向促进幼儿园教育事业的发展,反之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幼儿园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专业理解与认识
(1)把文化育人作为办园的重要内容与途径,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具体包括能够被传承的特定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认知、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与幼儿园机构教育内容相比较,文化育人内容更为全面、广泛和系统。因此,在实际幼儿园科学保教过程中,特别是园本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一般要高度重视文化适宜性问题,应适当开发传统和地方文化课程资源。
(2)重视幼儿园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文化建设。
幼儿园环境可看作一种隐性课程,特别是幼儿园文化环境更应该被看作一种具有较强影响性的隐性课程。鉴于任何传统文化中既有有待继承的精华部分也有有待摒弃的糟粕部分,幼儿园的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环境建设,应高度重视教育反思,特别是课程审议工作,要努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本园文化建设。
(3)将尊重和关爱师幼、体现人格尊严、感受和谐快乐作为幼儿园育人文化建设的核心。
所谓文化,归根结底是人的文化,即以人为本,应尊重人、关爱人和服务人。具体到幼儿园教育活动,即应以师幼为本作为幼儿园育人文化建设的核心原则。其中,幼儿园园长应深刻认识到,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园育人的主体力量,只有尊重和关爱教师,才能引导教师真正地尊重和关爱幼儿。
(二)专业知识与方法
(1)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艺术修养。
相对完整的幼儿园园长素质由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构成。其中,文化素质主要包括良好的思想品德,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艺术修养等。作为幼儿园的领导和管理者,客观要求园长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2)了解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掌握促进优秀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幼儿园文化是一所幼儿园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价值观念及承载这些价值观念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级。幼儿园园长应高度重视和推进幼儿园文化建设,并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特别是应深入钻研如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有机融合到幼儿园科学保教活动中。
(3)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理解和欣赏幼儿的特有表达方式。
《指南》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独特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幼儿园园长应率先了解幼儿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熟悉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情绪情感、个性、社会学发展的特点;了解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及其形成原因,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幼儿教育中的有关问题;了解研究幼儿的基本方法,幼儿的发展状况和教育需求,了解幼儿在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或障碍并及时干预。(3)
(三)专业能力与行为
(1)营造体现办园理念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形成积极向上、宽容友善、充满爱心、健康活泼的园风园貌。
一名优秀的幼儿园园长应善于把无形的文化呈现在有形或可以感知的多元载体之上。总体来说,应坚持以人为本,在园所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营造方面下功夫。其中,自然环境营造方面应统筹规划好幼儿园的户外环境、建筑形态、廊道布局、室内结构和设备配置等,人文环境营造方面应统筹规划幼儿园的扁平组织架构、配套制度体系、师幼文明礼仪、社团建设、园长文化、教师文化和儿童文化等。
(2)营造陶冶教师和幼儿情操的育人氛围,向教师推荐优秀的精神文化作品和幼儿经典读物,防范不良文化的负面影响。
幼儿园办园涉及“培育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育人”等基本问题,具有一定意识形态属性。幼儿园园长作为领导和管理者,在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实际上受国内外多样化文化影响的复杂态势下,必须采取合适的方式,以一定价值导向来积极影响幼儿园教师和幼儿的价值取向,总体要求是:应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决防范不良文化对师、幼的负面影响。
(3)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将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和游戏活动。
《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园长应牢固树立“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观,要积极组织幼儿参观科技馆、实验室、图书馆、家乡的名胜古迹、公园等,要邀请行业专家为幼儿讲科普,更要大力支持幼儿在一日生活和游戏活动中进行亲近感知和实操体验,帮助幼儿从小树立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情感。
(4)凝聚幼儿园文化建设力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鼓励社会(社区)和家庭参与幼儿园文化建设。
幼儿园、家庭、社区都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幼儿园园长、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密切联系,搭建家园合作的平台,共同做好幼儿保教工作;幼儿园与社区更要密切合作,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共同努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领导保育教育
领导保育教育是幼儿园园长的中心领导和管理职责,要求园长必须树立正确的保教方向,坚持正确的保教原则,建立科学的保教制度,制订科学的保教计划,组织科学的保教活动,实施科学的保教评价。
(一)专业理解与认识
(1)坚持保教结合的基本原则,把幼儿的安全与健康放在首位,对幼儿发展有合理期望。
保育为先是幼儿园教育的本质属性,保教结合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为此,幼儿园园长应做到《纲要》中强调的“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此外,务必按照《意见》中强调的“各地要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安全设施建设,配备保安人员,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落实各项措施,严防事故发生”。幼儿园园长在办园实际过程中,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中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2)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重视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培养。将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作为幼儿良好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防止和克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每个人的童年时光也只有一次。所谓珍视童年生命价值,就是珍视游戏和生活对于幼儿成长的独特价值,尊重和保护具有幼儿特质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重视奠基幼儿未来生活的良好学习品质培养,支持幼儿开展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训练,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幼儿园园长务必尊重幼儿教育规律,保持必要的教育定力,坚决防止“小学化”倾向和其他“超前教育”或“超重教育”倾向,特别是要谨慎评估某些“专项超强训练”的负面影响,切实维护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3)尊重教师的保育教育经验和智慧,积极推进保育教育改革。
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园科学保教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在领导保育教育过程中,幼儿园园长应尊重和依靠教师群体的集体经验和智慧,着力破除制约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探索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体制机制,鼓励教师立足教育实践,开展日常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二)专业知识与方法
(1)掌握国家关于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幼儿园保育教育目标。
幼儿园园长应认真学习并掌握《纲要》《规程》《指南》等政策性文件精神与规范性要求,并依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目标确定幼儿园保育教育目标,进而组织制订科学的学段和学期教育计划。
(2)熟悉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一日生活、游戏活动等教育活动中组织与实施的知识和方法。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实施科学保教的基本保障,幼儿园一日生活是科学保教的基本载体和主线,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方式。优秀的园长首先应是优秀的教师,做专业成长的先行者才能成为教师信服的研究者,成为课程改革的领航者。幼儿园园长必须熟悉和掌握这三个基本工作方面的总体要求,并组织教师有效实施,应在具体的教育实践前给予科学指导,在教育实践中引导教师反思调整,在不断改善的行动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了解国内外幼儿园保育教育的发展动态和改革经验,了解教育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管理和保育教育活动中应用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幼儿园园长应始终坚持做到开门办园、开放办园和开拓办园。为此,必须密切关注国内外幼儿园保育教育的发展动态和改革经验,并积极吸纳应用。为了更好地采集、组织和利用各类教育信息资源,还应认真学习和充分利用必要的教育信息技术以支持组织和管理科学保教活动,特别是要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科学保教活动的深度融合,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和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促进教师自主学习,更好地推动幼儿园教育方式变革和质量提升。
(三)专业能力与行为
(1)落实国家关于保育教育的相关规定,立足本园实际,组织制订并科学实施保育教育活动方案。
国家关于幼儿园保育教育的相关规定只是一般性原则规范,需要幼儿园园长领导教师根据所在区域特别是本园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研究并落实。一般来说,在组织制订并科学实施保育教育活动方案时,需要正确处理一般发展标准和幼儿区域或群体性差异、整体教育目标和领域教育目标、纵向时间累积和横向领域交织、游戏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等工作之间的有机统一关系,努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2)具备较强的课程领导和管理能力,指导幼儿园教师根据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制订个性化的教育方案,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是具体落实幼儿园科学保教目标的基本载体单元和教育活动总和。幼儿园园长应秉持科学的幼儿园课程观,积极领导课程规划、课标制定、课程审议、课程开发、课程保障、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一系列相互衔接的课程建设工作,还应指导教师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支持幼儿差异化发展,制订个性化教育活动方案,并根据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和需要,组织开展适宜的集体、小组和个人形式的教育活动。
(3)建立园长深入班级指导保育教育活动制度,利用日常观察、观摩活动等方式,及时了解、评价保育教育状况并给予建设性反馈。
《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应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和家长等参与的评价制度。为了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幼儿园科学保教实施情况,幼儿园园长应坚持定期或随机深入各学段班级检查指导各方面教育活动情况,予以及时评价、反馈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或根据综合研判和专项课题研究情况,在适当范围和场合予以反馈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真正落实《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建立常态化自我评价机制,应当扩展对“评价”的认识,牢固树立“大评价”思维,探索建构自己的“园本质量评价标准”,并坚持从评价的视角出发,审视和优化现有保教管理工作,加快推进从目前外驱式自我评价经周期式自我评价向渗入式自我评价的迭代升级。
(4)领导和保障保育教育研究活动的开展,提升保育教育水平。
保育教育研究活动是发现幼儿园教育事业发展和保教活动规律、创新教育技术与方法及诊断改进实际教育活动问题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手段。幼儿园园长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和切实保证本园保育教育研究活动的系统有效开展。首先,园长应积极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保育教育研究能力提升研修培训活动,努力提升保育教育研究活动的领导和管理能力。其次,园长应建立健全“教育—研究—培训”一体化工作体制机制,积极组织和切实保障园本保育教育研究活动的有效推进。最后,园长应秉持开放研究的理念,组织本园教师积极参加和深入融入区域教研训工作体系,强化合作互鉴关系,显著提升区域整体性研究水平。
四、引领教师成长
为了积极顺应幼儿园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园园长和教师都面临持续成长的挑战。幼儿园园长不仅自身要率先成长,还肩负引领教师成长的领导和管理职责。
(一)专业理解与认识
(1)尊重、信任、团结和欣赏每一位保教人员,促进保教人员的团结合作。
全体保教人员是办好幼儿园的主体力量。办好幼儿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对幼儿园园长来说,应秉持尊重、信任、团结和欣赏每一位保教人员的基本态度,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和优秀的人格魅力开展领导和管理活动。此外,还需要通过确立愿景、加强教育、建章立制、开放互动、营造环境和团队建设等具体措施,预防和纠正保教人员之间的工作冲突,大力促进保教人员之间团结合作,努力实现保教人员之间教学与研究、传道与授业的平衡,实现教师与幼儿之间教与育、教与学的协同以及社群多元文化的协同。
(2)重视园长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引领作用,积极创设条件,激励教师的专业发展。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系统的促进提升工程,一方面需要教师内因驱动,另一方面需要幼儿园外因驱动。幼儿园园长应代表幼儿园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举措上扎实有力。首先,要严格执行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招聘德才兼备的合格教师入职上岗,并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帮助教师制订和实施专业发展规划。其次,建立健全阶梯式教师培训体系,满足幼儿园教师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求。再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园本教研和参与区域教研,推进并提升保育教育研究水平。最后,建立健全幼儿园绩效管理机制,持续完善教师岗位考核、职称晋升和表彰奖励等激励制度。
(3)具有明确的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意识。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指幼儿园教师、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行政人员等借助网络、会议、访学等手段,通过反思、对话、交流、协作等方式,自愿组合形成的助力教师自我评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的组织平台(4)。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通常具有学术性和服务性双重属性,强调发挥教学培训、教学研究、教学咨询、教学评价、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以及辐射和引领区域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六大职能。幼儿园园长应深刻认识建立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对于幼儿园保教质量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改革顺利推行的重要意义,采取组织共读共写共听共享共研(5)、教学咨询、教学午餐会、沙龙教学、课程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等措施推进该共同体建设。
(二)专业知识与方法
(1)把握保教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明确幼儿园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幼儿园园长应依据《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意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别是“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总体要求,具体把握保教人员必备的职业素养要求,明确幼儿园教师应有的权利和应该承担的义务,做到依法办园,科学、民主地领导和管理保教人员。
(2)熟悉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各阶段的规律和特点,掌握指导教师开展保育教育实践与研究的方法。
一般来说,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会依次经历生手教师、熟手教师、骨干教师和专家教师等基本阶段,各阶段发展规律与基本需求各有不同。幼儿园园长应区分教师的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指导或促进教师开展保育教育实践与研究:针对3年教龄以下的新手教师,应主要通过理论学习、实操研训、跟岗锻炼和师徒结对等方式,提升其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专业规范;针对3~15年教龄的熟手教师,应主要通过教学指导、师徒帮扶、专家讲坛、名师工作室等方式,提高其专业自觉、专业反思与专业判断;针对15~20年教龄的骨干教师,应主要通过名师工作室、专家讲坛和专项课题等方式,提升其专业文化、专业品质与专业精神;针对20年以上教龄的专家教师,应主要通过访问学者、学术交流、课题研究等方式,提升其专业自信、专业风格和专业智慧。
(3)掌握园本教研、合作学习等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方法以及激励教师主动发展的策略。
所谓园本研修,是指以幼儿园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运用一定方法开展的旨在促进幼儿园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活动的总称。园本研修的主要内容包括: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学前教育理论、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儿童发展问题、五大领域教育和通识性知识等。园本研修组织主要环节包括营造研修氛围、组建专家团队、确定研修目标、制订研修计划、教师研修实施、园本研修评价。园本研修实施策略主要包括整合园本研修资源、优化分层研修方式、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常态化实施运行和实施课题引领(6)。教师合作学习,是指教师为了完成共同的专业发展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教师合作学习通常采取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采用结构化系统学习策略,有利于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知识共享和团体教学反思(7)。需要指出的是,合作学习无论在理论严密性和实践条件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挑战性。幼儿园园长应合理运用团体培训式、诊断式、课题式等多元互补的具体教研方法,积极推进幼儿园学习型组织建设,并有效激励教师自主实施专业发展。
(三)专业能力与行为
(1)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鼓励并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在职能力提升培训,为教师提供并创造专业发展的条件和环境。
专业发展是幼儿园教师的第一要务,在职培训是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全球公认的教师在职培训模式主要有:高校本位模式(以高等院校为基地,利用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对在职教师实施的以系统理论教学与研究为主的教育模式);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师培训模式(以中小学为基地,把教育教学实践作为主渠道,辅之以理论课程教学,是大学和中小学合作的培训模式);教师中心模式(设立专门的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基地,旨在提高教师教学技能);远程教育模式。
幼儿园园长应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水平与需求,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大力鼓励并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适宜的在职能力提升培训活动。此外,幼儿园园长还应从本园实际情况出发,为教师学历提升、职称评审、保教课题研究、专家引领、合作学习和表彰奖励等专业发展途径提供条件和环境支持。
(2)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激励和评价制度,构建教研训一体的机制,落实每位教师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要求。
有效激励是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评价是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反馈动力。因此,幼儿园园长应重视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激励和评价制度。国内外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教研训一体是显著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科学工作机制。幼儿园园长应积极构建符合本园发展阶段和实际条件的教研训一体的机制,精心统筹和分步落实每位教师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要求。
(3)培养优良的师德师风,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和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理办法,引导支持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情操、掌握扎实学识、秉持仁爱之心,不断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增强保教人员的法治意识,严禁歧视、虐待、体罚和变相体罚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
道德是法律制定的渊源,法律是强制执行的道德。因此,幼儿园园长不仅必须坚持依法办园,还必须坚持以德办园。为此,需要大力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系统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积极预防和坚决惩处教师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不断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增强保教人员法治意识,特别是预防其歧视、虐待、体罚和变相体罚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扎紧“不想为和不敢为”的思想篱笆。
(4)维护和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和待遇,关爱教职工身心健康,建立优教优酬的激励制度。
由于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原因,我国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不够高,工资和相关福利待遇偏低,同时劳动强度较大,导致其流动性问题突出。幼儿园园长应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严肃执行本区域的意见实施细则,全面维护并统筹保障教职工,特别是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和待遇,关爱保教人员身心健康,并依法建立优教优酬的相关激励制度,切实调动幼儿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
五、优化内部管理
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是实现幼儿园健康有序运转和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基本保障。幼儿园园长必须高度重视和不断优化内部管理工作。
(一)专业理解与认识
(1)坚持依法办园,自觉接受教职工、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幼儿园目前实行园长负责制,园长是主要负责人。概言之,园长应当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专业责任。这些重大责任决定了园长必须牢固树立政治红线、法律边线、道德底线和质量生命线意识,始终坚持依法办园,照章办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自觉接受教职工、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全面维护幼儿园的社会声誉,合力推进幼儿园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2)崇尚以德治园,注重园长榜样示范、人格魅力、专业引领在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为了顺利、有效地履行领导和管理职责,幼儿园园长必须在幼儿园中有一定的权威性。园长的权威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法定职权,二是个体影响,主要包括榜样示范、人格魅力和专业引领能力等方面。一般来说,新任职或异地新调任的园长在特定幼儿园履职主要依靠的是法定职权,随着各项工作逐步理顺,将会充分发挥个体影响力。依法办园是硬规定,以德办园是软约束,二者殊途同归,百虑而一致。幼儿园园长必须“两手都要抓”且“两手都要硬”。
(3)尊重幼儿园管理规律,实行科学管理与民主管理。
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园管理规律的共同本质是不以任何主体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法则。我们艰苦探索以上规律的目的在于尊重和运用以上规律,杜绝任性和折腾。幼儿园园长尊重和运用幼儿园管理规律主要体现在实行主要强调效率和质量的科学管理与主要强调公平和正义的民主管理。幼儿园民主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园所领导班子的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二是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参与园所决策的合法权利;三是实行园务公开,畅通信访渠道,自觉接受教职工和社会的监督。
(二)专业知识与方法
(1)掌握国家对幼儿园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要求和园长的职责。
近年来,我国逐步建立健全了幼儿园管理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幼儿园园长必须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民办教育促进法》)《若干意见》《规程》《纲要》《幼儿园管理条例》《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法规政策内容。
(2)熟悉幼儿园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国内外幼儿园管理的先进经验。
幼儿园管理是一项充满复杂性和挑战性的社会系统工程。为此,幼儿园园长必须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幼儿园管理的基本知识,如组织与管理基础知识、幼儿园管理基本理论、学前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幼儿园管理体制、幼儿园工作管理、公关关系管理和幼儿园工作评价等(8),并在管理实践中进一步转化提升为基本能力。此外,园长还应密切关注和及时了解国内外幼儿园管理的先进经验,积极予以吸收借鉴。
(3)掌握幼儿园园舍规划、卫生保健、安全保卫、教职工、财务资产等管理方法与实务。
幼儿园园长应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 39—2016)《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政策与国家标准,同时熟练掌握上述专项管理工作方法与实操业务。
(三)专业能力与行为
(1)增强幼儿园领导班子的凝聚力,认真听取党组织对幼儿园重大决策的意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幼儿园园长在履职过程中,必须牢固确立鲜明的政治意识,正确处理幼儿园行政业务领导与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关系、个人负责与集体领导以及教职工民主管理的关系。园长应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大力加强幼儿园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应认真听取党组织对幼儿园重大决策的意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应发挥共青团、工会等其他组织在幼儿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应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作用,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自觉接受教职工监督。
(2)建立健全幼儿园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教师、保育员、保健医生、保安、厨师等岗位职责,提高幼儿园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幼儿园园长应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从本园实际出发,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有计划、分步骤地建立健全幼儿园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科学制订、动态调整和严格落实教师、保育员、保健医生、保安、厨师等岗位职责,努力提高幼儿园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3)建立教职工大会或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行园务公开,尊重和保障教职工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民主权利,有条件的幼儿园可根据需要建立园务委员会。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幼儿园应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决策的合法权利。根据《规程》,幼儿园可以建立园务委员会,园务委员会由保教、卫生保健、财会等人员的代表以及家长的代表组成,园长任园务委员会主任。园长应定期召开园务会议,对规章制度的建立、修改、废除,全园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人员奖惩,财务预算和决算方案,以及其他涉及全园工作的重要问题进行审议。会议遇重大问题可临时召开。
(4)建立和完善幼儿园应急机制,制订相应预案,定期实施安全演练,指导教职工正确应对和妥善处置各类自然灾害、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
安全保卫工作是幼儿园的第一位重要工作。幼儿园园长应本着对师幼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幼儿园应急管理工作;应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着力建立和完善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与应急管理机制,及时制订和调整相应预案,落实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狠抓检查预防工作,定期实施安全演练,指导教职工正确应对和妥善处置各类自然灾害、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
六、调适外部环境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社区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幼儿接触生活的源泉,不但可以扩展教育空间,更能引发幼儿参与生活的积极性和学习愿望。积极调试办园外部环境,大力推进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教育是幼儿园事业今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专业理解与认识
(1)充分认识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促进家园共育。
传统意义上的幼儿教育主要在家庭以及家族范围内实施,而现代意义上的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社会化和专业化的产物。因此,家庭天然是幼儿园可以信赖和依靠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以有力促进家园共育。目前,制约家园共育水平提升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是幼儿家长热情较高但专业能力不足,迫切需要幼儿园联合有关社会和社区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专业性的幼儿家长教育,积极提升其幼儿教育能力,促进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从而与幼儿园形成良性互助关系。
(2)重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从开放办园视角看,幼儿园、自然环境和社会(社区)都是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空间。《教育法》规定:“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体育馆(场)等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以及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纪念馆(地)应当对教师、学生实行优待,为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提供便利。”因此,幼儿园园长应高度重视开发利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社区)的教育资源,积极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特别是可以规划建设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园本自然教育、综合社会实践、博物馆教育等类型的课程,通过建立健全幼儿园课程体系稳步提升幼儿教育质量。
(3)注重引导幼儿适当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发展社会性。
奠基未来社会生活是幼儿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这就需要幼儿适当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其社会性发展。《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幼儿园园长应深刻认识到,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是普遍存在的突出短板,而各类教育活动的深度有序开展都需要幼儿在家庭、社区或自然界积累一定的前期经验,因此,一定要大力推动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和自然环境的密切连接,重点引导幼儿参加家庭劳务和社区种养采摘等生产劳务和兴趣探究,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开发建设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园本劳育课程。
(二)专业知识与方法
(1)掌握幼儿园与家长、相关社会机构和部门有效沟通的策略与方法。
沟通是指社会个体之间或个体与群体之间双向互动分享信息、知识、思想和情感的过程,其核心目标是达成某种认知共识。沟通过程一般包括表达、倾听、渠道和环境四个基本要素。按具体结构划分,沟通可分为非正式沟通与正式沟通两种类型;按语言载体划分,沟通可以分为语言沟通(含口语沟通和书面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类型;按照具体渠道不同,沟通可以分为人际沟通、组织沟通、公众场合沟通、跨文化沟通和大众媒体沟通等类型。幼儿园园长应在新时代背景下,特别是新媒体传播时代的背景下,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在尽可能了解对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沟通结构、载体、渠道和环境,切实提升沟通效果。
(2)熟悉社会(社区)教育资源的功能与特点。
幼儿园积极开发特定社会(社区)教育资源的前提条件是充分了解特定社会(社区)教育资源的功能与特点。特定社会(社区)教育资源主要是指具有专门功能的特定社会组织与具有综合或专门功能的特定社区所能适当支持特定幼儿教育活动项目开展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场所等单一要素或若干要素的集合。总体来说,特定社会组织可以大致区分为政治组织、经济组织(企业)、文化组织、军事组织、宗教组织等。特定社区可以大致分为地方行政区、自然社区、专能社区(如大学、军营、矿区等)、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小城镇社区、城乡联合体等。幼儿园园长应有目的、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可以作为开发对象的特定社会组织或特定社区进行必要程度的调查研究,从而为实施特定教育项目的沟通与协调奠定坚实的决策基础。
(3)指导教师了解幼儿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掌握家园共育的知识与方法。
家园共育是实施科学保教的有效途径。幼儿园园长应把家园共育明确为办好幼儿园的一项基本制度,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家园共育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如生态系统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交叠影响阈理论等基础理论知识,可以采用面谈或约谈、节日汇报演出、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家访等基本方法。园长应加强对教师开展家园共育工作的专题培训,指导教师定期或不定期了解幼儿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与家长相互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并根据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的需要,请家长在家庭或社区中帮助幼儿获得有关前期学习经验或社会体验。此外,应特别关注特殊儿童,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进行教育或医学康复干预。
(三)专业能力与行为
(1)建立幼儿园对外合作与交流机制,开放办园,形成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社区)及园际的良性互动。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园教育资源局限性和综合实力有限性问题,任何一所幼儿园在坚持独立自主发展方向的同时,都应该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对外合作与交流机制,逐步形成大开放办园格局,致力于推动建立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社区)及园际良性互动关系。目前,可以参考应用的国内外已经探索实行的双边或多边互动模式主要有:家园沟通互动平台模式(如节日汇报演出、家长会、家访等)、互动式家教模式(父母课程、亲子活动、家教案例辨析等)、互动式园所参与模式(家长委员会、家长志愿活动等)、参与社区互动模式(社区生活、社区文体、创意体验、科学教育等)、家庭与社区教育服务机构模式(联合托儿中心、家庭保育机构、社区游戏小组、邻里互助小组、家庭或社区学前教育联盟等)。
(2)面向家庭和社会(社区)开展公益性科学育儿的指导和宣传,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保教情况。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多种途径,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科学育儿能力。
在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教育框架中,幼儿园是专业教育机构,应充分发挥专业引领核心作用,重点是通过多样化的方式面向家庭和社会(社区)开展幼儿专业社会教育,大力转变家长的育儿观念和提升家长的育儿能力,为合作教育系统注入专业生命力。在新时代背景下,除了继续发挥家长学校的阵地作用,还可以探索联合已有社区大学或依托幼儿园设立社区大学(9),创新学前教育与成人教育连接新途径、新方式与新内容。
(3)加强幼儿园与社会(社区)的联系,利用文化、交通、消防等部门的社会教育资源,丰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是小社会,社会是大学校。幼儿园归根结底是社会网络中的重要节点,迫切需要与其他社会组织和附近社区建立密切的沟通联系和业务协调关系,并获得必要的教育资源支持。其中,附近社区的生产、消费和服务等本土资源,区域社会组织中的文化、交通、消防等部门资源,都有待幼儿园在积极培育“社会教育力”的新视野下,根据园本课程建设的需要较好地予以开发利用,切实拓展幼儿学习和教育空间,丰富幼儿园教育活动类型与内容。
(4)引导家长委员会及社会有关人士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吸纳合理建议。
为了提升新时代办园科学化与民主化水平,幼儿园园长应高度重视社会化引导工作,通过创设多样化的工作平台或渠道积极引导家长、社区和相关社会人士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并吸纳其合理建议。主要工作思路或关键举措有:设立园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教师家长联谊会等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建立健全家长助教、家长义工、亲子平行小组等教育管理制度,吸纳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家长和有关社会人士参与幼儿园教育综合评价工作制度,自觉接受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
热点讨论
1.辨析幼儿园园长领导职责与管理职责的根本区别与密切联系,指出园长在专业要求方面有哪些具体规定。
2.对照《专业标准》中的60条专业要求进行自评,判断自己是否合格,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拓展阅读
1.管旅华,崔利玲.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案例式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王瑜,贺燕丽.幼儿园组织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易凌云.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构建原则与基本内容[J].学前教育研究,2014(5):30-36.
4.王小英,缴润凯.基于《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园长培训课程构建[J].学前教育研究,2015(4):35-39.
研修建议
1.对照《专业标准》及解读意见,反思本园目前办学理念、发展规划、营造育人文化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思路。
2.对照《专业标准》及解读意见,反思本人领导保育教育、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