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黄朝
公元685年,黄朝明皇年间。
一个曾经辉煌无比的皇朝,在前几任帝王的励精图治之下,于明皇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鼎盛。
然而,正如盛极而衰的定律,明皇晚年的统治集团逐渐腐化,国家步入了动荡的前夕。
明皇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他的爱妃于雪云家族权势滔天,挥霍无度。宫中专为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匠多达七百人,而于贵妃的姐妹三人每年的脂粉钱就耗费上百万之巨。于氏家族成员五人,皆声色犬马,权欲熏心,过着极度荒淫糜烂的生活。
与此同时,明皇所宠信的奸相夔雄,更是以“口蜜腹剑”著称,把持朝政长达十九年之久。他排斥异己,培植党羽,将朝政搞得乌烟瘴气。继夔雄之后上台的于贵妃之兄于友明,更是一个不顾国家安危、只顾徇私误国的奸臣。他公然行贿受贿,妒贤忌能,骄纵跋扈,不可一世。
奸臣当道,加剧了黄朝内部的矛盾。明皇的四弟燕王与六弟安王之间为了争权夺利,不惜发动叛乱,成为了黄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由于皇朝的均田制和府兵制被破坏,明皇听从了四弟燕王的建议,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这一改革虽然暂时缓解了兵源问题,但却为后来的藩镇割据埋下了伏笔。
募兵制让受封的郡王们能够光明正大地招募职业军人,形成自己的私人武装。燕王在冀州地区招兵买马,拥兵自重。他既有土地,又有人民,还有兵甲和财赋,将招募来的军士训练成军队,称为牙兵。看着兄长沉迷酒色,燕王遂起了叛乱的心思,先向六弟安王的地盘发起了攻击。而安王也早有叛乱之心,于是双王开始互相征战,整个国家陷入了长时间的动荡之中。
各地藩镇的将领看到双王相继兵变,也开始各自称王,藩镇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逐渐不完全受皇朝中央政府控制。
明皇驾崩后,仁皇继位,他指派仁德将军武昭义平定安王之乱,而燕王则将冀州、幽州地区收入囊中。虽然他没有登基成皇,但过的生活却与皇上无异。
如此过了三十年,到了公元742年,黄朝第十位皇帝德皇李罡继位时,政权更替,但德皇却好猜忌大臣,只信任身边的宦官。他还得了一种疯狂的财迷病,一门心思只知道搜罗金银珠宝。他所宠幸的宦官温弼全、京兆尹李忠、军容使杨志杰、河东节度使严略等人,都是善于捞钱进奉的好手。
为了聚敛更多金钱,德皇破天荒地发明了“皇市”。按照旧制,皇宫中的日用品采购历来由官府承办,调拨专门经费向民间采购。然而德皇却突然下令改为由宦官经手,经常派出几百人前往商家密集的繁华街市。这些人身穿白衫,称为“白宦”,不带任何文书和凭证,看到所需的物品就口称“皇市”,付很少的价钱强行掠夺不说,还勒逼货主送货到宫内,并要交纳“门户钱”和“脚价钱”。
这种直接抢劫民间财富的无赖做法给京师林立的商铺带来了巨大的困扰,许多商人不堪忍受“皇市”之苦,纷纷关门歇业。这无疑加剧了黄朝内部的矛盾,使得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
太子李挚深知改革刻不容缓,但由于德皇还未退位以及复杂的朝廷派系、宦官之权以及外部压力束缚了他的手脚。
他只能和自己的老师武安全暗中商讨改革之策,希望能够找到一条振兴国家的革新之策。
自此,皇朝藩镇将领各自为政,割据一方,黄朝的中央政权难以统一,还有皇帝大肆敛财,百姓生活民不聊生。
德皇的大肆敛财更是让百姓生活民不聊生。边疆的战火也不断燃起,突厥、吐蕃等蛮族虎视眈眈,黄朝的北疆更是成为了战争的重灾区。
突厥可汗摄拔莽律野心勃勃,一直想要侵占黄朝。他命自己的兄弟突厥大将阿论莽律率大军南下,意图一举征服黄朝北部的疆土。突厥军以骑兵为主,迅速穿越漠北草原往中原肃北地区而来。他们所到之处军队惨败、百姓生灵涂炭。
面对突厥的攻势,黄朝的肃北防线逐渐被蚕食,北方的防线告急,德皇封武安全父亲武昭义为镇北大将军,从此武昭义镇守肃北三十载。
武昭义肩扛重任,毅然领命镇守塞北之地。
武昭义深入行伍,于万千将士中精挑细选,锤炼出一支铁血军。
铁血军身披重甲,手持长槊,心怀铁血丹心,于沙场之上,对抗突厥的重骑如同利刃出鞘,锐不可当。
突厥兵见状,策略一转,以轻骑频繁扰袭塞北边陲的小城,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如此让武昭义很是头疼,而皇朝的后续补给,却如远水解不了近渴,迟迟难以到位。
武昭义面对突厥轻骑的灵活机动,调兵遣将之时,常感捉襟见肘,无奈之余,只得命那些充军的的散兵步卒,以血肉之躯,抵御那如豺狼般的轻骑侵扰。
与此同时,在与吐蕃接壤的西川镇,却是另一番景象。
西川节度使韦戰,英勇善战,面对吐蕃的汹汹来犯,他指挥若定,将敌军打得溃不成军,节节败退。
这一战,不仅振奋了西川军民的士气,也让德皇吃了一颗定心丸。
然而,朝堂之外,江湖之内,亦非一片太平。
武林虽远离朝堂纷争,不问沙场胜负,颇有方外之感。
但近年来,一个名为拘魂阁的杀手组织悄然崛起。
这个由刺客与杀手组成的组织,短短数年间,便发展成了一个庞大而隐秘的势力。
拘魂阁的杀手,行事诡秘,无孔不入,他们以刀柄的颜色作为等级标识,所到之处,腥风血雨,无数武林高手,皆成了他们刀下的亡魂。
武昭义在塞北浴血奋战,韦戰在西川力挽狂澜,而江湖之上,拘魂阁的阴影却越来越重。
黄朝政权,在这内外交困之下,更是风雨飘摇,岌岌可危。
武昭义每当夜深人静之时,都会望着那茫茫的塞北星空,心中充满忧虑与无奈,武昭义深知,塞北战场,关乎着黄朝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