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小古文(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铁(tiě)杵(chǔ)成(chénɡ)针(zhēn)

在眉州的象耳山,有一条磨针溪,李白曾在象耳山里读书。

有一天李白读书读得很烦躁,生了厌倦之心,于是弃书而去,在山里信步而行。李白走到这条小溪旁,看到一个老妇人跪在地上磨着一根铁杵。李白好奇地问:“老奶奶,您磨这根铁杵干什么?”

老妇人停了下来,抬头看着李白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白有所顿悟,于是回去继续读书,最终完成了学业。

走进小古文

磨(mó)针(zhēn)溪(xī),在(zài)象(xiànɡ)耳(ěr)山(shān)下(xià)。世(shì)传(chuán)李(lǐ)太(tài)白(bái)读(dú)书(shū)山(shān)中(zhōnɡ),未(wèi)成(chénɡ),弃(qì)去(qù)。过(ɡuò)是(shì)溪(xī),逢(fénɡ)老(lǎo)媪(ǎo)方(fānɡ)磨(mó)铁(tiě)杵(chǔ)。问(wèn)之(zhī),曰(yuē):“欲(yù)作(zuò)针(zhēn)。”太(tài)白(bái)感(ɡǎn)其(qí)意(yì),还(huán)卒(zú)业(yè)。

——《方舆(yú)胜览·眉州·磨针溪》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磨针溪,就是故事发生的地点。其实这个故事讲的就是这条小溪的名字由来。这句话的意思是: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脚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世”是世间,“传”是传说。李太白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他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弃”是抛弃、放弃。“弃”的甲骨文字形是这样的:

字的左下角和右下角是左右两只手,字中间那个大大的东西是个容器,我们就当成簸箕吧!字最上面是一个刚出生的小婴儿。这就很明白了,所谓“弃”就是两只手拿着一个簸箕,扬手把小婴儿扔出去,其实就是抛弃婴儿的意思。

上古时期,部落里流行抢婚制。抢来的女性生下的头一胎,并不能确定是抢人者的孩子。为了保证家族血统的纯正,家族的财产不落到外人手里,他们就把第一胎直接抛弃,从第二胎开始抚养。原始社会的这一残忍习俗,就这样被保留在了“弃”字里。

所以这整句话的意思是:世间传说李太白(曾经)在象耳山里读书,书没读完就放弃了。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是”是指示代词,表示这、此。“是溪”就是这条小溪,“是”在古代经常表示这个意思。例如《孟子·告子下》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意思是上天要把重大的任务交给这个人的话,一定会先让他的精神和意志承受痛苦。

“媪”的意思是年老的妇女。“方”是正在。“杵”是捣物或锤衣服用的木棒。所以这一句的意思是(李白)经过这条小溪,遇到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李白问她,她回答说:“(我磨铁杵)是想做针。”

“欲”是想要。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思是想要看到更多更好的美景,我们应当向楼的高处走一层。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还”是返回、回去,“还”在古汉语中是一个常用的义项。东晋陶潜的《桃花源记》中:“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意思是(桃花源的乡民们)于是邀请(渔人)回家,并且设宴款待他。北宋王安石有一首《泊(bó)船瓜洲》,其中有两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里的“还”也是回去的意思。

“卒”是终结、终了,在这里是动词“完成”的意思。“卒业”就是完成某项事业,或者完成学业。

所以这句古文的意思是,李白领悟了老妇人的用意,(于是)回去完成了学业。

你知道吗

铁杵成针借用李白这个家喻户晓的人来劝学,对历代学子的激励作用非同小可。老妇人想要把铁杵磨成针的恒心和毅力不光打动了少年李白,也深深影响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勤奋和刻苦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同学们一时贪玩是可以理解的,但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要立长志,有铁杵成针、滴水穿石的韧性和恒心,才能学业有成。

猜一猜,写一写

铁杵____

____相对

对__弹__

____和鸣

鸣__收__

兵不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