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年变局看全球政经格局嬗变,沉着应对确保稳中求进谋发展
陈文玲[5]
2022年是新时代的序幕之年,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世界加速进入动荡变革期,旧秩序已破、新秩序将立,全球生产重构、大国力量重组、地缘格局重塑,各类矛盾、风险激化显化。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指出的:“我们正处于万丈深渊的边缘,我们的世界受到的威胁和分歧从来没有如此之大,我们在有生之年面临着最严重的一系列危机。”在这一年里,新冠疫情持续发酵、国际格局剧变、大国战略竞争升级、热点地区冲突此起彼伏,世界经济在曲折中艰难前行。在这一年里,我国经济虽持续经受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考验,却稳健发展,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国全面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与确定性,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楫破浪、行稳致远。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我国正通过深化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业态和模式创新,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是,国内国际环境也在急剧地变动和演化,这就需要我们增强风险意识和机遇意识,通过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局势,把握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一)影响世界格局的变量因素
从当下来看,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处于历史十字路口,影响世界格局的变量有很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十一个方面。
第一大变量是战争风险骤然增加。俄乌冲突是当前影响世界格局的重大变量。它既是东西方对峙冷战的延续,也是大国关系竞争、博弈、调整的集中爆发,反映了全世界各种力量的比拼和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这场冲突现在还在进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一些国家就开始高通胀,冲突成为影响全球粮食、能源、供应链、物流运输等方面的重大变量,对全球经济和地缘关系的影响非常大。
第二大变量是新冠疫情。截至2022年12月28日,新冠全球确诊病例已累计超过6亿人,死亡人数超过650万人,死亡率是1.1%。新冠疫情对各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均造成了严重破坏,其影响仍远未结束,有很多问题值得深思。中国如何能够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又与开放的世界共存共舞,与世界各国互联互通,这对我们来说也是极大的挑战和非常大的变量。
第三大变量是全球经济衰退。全世界的高通胀、高债务、高杠杆及俄乌冲突进一步引发的能源危机、粮食危机、难民危机,再叠加疫情引发的公共卫生危机,以及产业链、供应链断链的危机,使世界经济面临着空前压力。中国经济持续经受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考验。美国经济增长疲软,再加上通胀、债务,爆发金融危机的风险越来越大。2022年美元六次加息所引发的后遗症,将对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使用美元的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重创,带来货币贬值、物价飞涨、美元流出、经济下行,可能会有一批国家受到严重冲击。
第四大变量是金融危机爆发风险较高。美国货币政策急转弯和外溢效应,会给全球带来金融风险,不排除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目前美国正面临四十多年来最高的通胀率,由于通胀水平节节攀升,为了抑制持续高企的通胀,美联储累计上调基准利率425个基点,创四十多年来最快加息纪录。激进加息还引发了全球“加息潮”,多数主要经济体的利率有所上调。前三季度,全球加息达到3次的主要央行有25家,阿根廷等三国央行甚至已9次上调基准利率。2022年10月,欧洲央行宣布自11月2日起将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借贷利率和存款机制利率再次上调75个基点,经过年内3次累计上调利率200个基点后,三大关键利率分别升至2.00%、2.25%和1.50%。加息导致美债收益率上行,整体债务压力加大,全球资产价格必须重估;美元进入上行周期,必然使一些国家货币处于下行周期,一些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账户开放度较高的新兴经济体再次面临货币贬值、资金外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挑战。截至2022年1月,美联储资产的负债表已经达到了8.77万亿美元,美债现在已经达到了30万亿美元,债务风险很高。[6]当前收紧的货币政策解决不了美国负债问题,但却会对全球资本流动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美国十年期的国债已经突破了2%的防线,美国要用各种办法,包括战争的办法来转嫁危机,使美元向美国市场回流。所以,货币的风险、金融危机爆发的风险都有。同时,美国仍然在继续举债,债务上限又提高到31.4万亿美元,再延期两年,继续印钞。所以,国际金融危机的风险和变量随时都可能给世界经济带来重要的影响。此外,当美债的危机到来,美国财政部有可能禁止私人持有实物黄金,黄金将货币化,因为美国现在仍然有8000多吨黄金储量,占世界黄金储量的40%以上,如果与美元的风险叠加,将对世界的金融市场产生非常大的冲击。
第五大变量是全球供应链断链的风险增加。有两重因素,一重是新冠疫情因素,疫情严重国家的生产、流通没有完全恢复;另一重是美国,包括欧洲、日本在内,在持续推动缩短供应链和供应链重构,切断产业链并且“去中国化”,现在已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全球复杂分工的半导体行业将由此得到肢解。虽然美国重构产业链需要一个周期,但是供应链断链的风险在大大加剧。
第六大变量是债务风险与债务危机。高债务是世界性的问题,也是结构性问题。目前全球债务水平总体处于历史高位。国际金融协会(IIF)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债务总额为303万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债务总额升至305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比例达348%,第二季度全球债务总额较第一季度减少5.5万亿美元,但这主要是由以不断升值的美元计算导致的,实际上,第二季度全球债务总额占全球GDP的比例比第一季度高,升至350%。2022年,发达经济体同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财政状况出现了分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算数据显示,2022年发达经济体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进一步下降至3.6%,而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则上升0.8个百分点至6.1%。两者的公共债务水平变化也因此出现分化。IMF估计,2022年发达经济体政府总债务占GDP的比例为112.4%,较2021年下降5.5个百分点,其中,美国和欧元区的政府总债务占GDP的比例分别为122.1%和93.0%,分别较2021年下降6.0个和2.3个百分点;日本政府总债务占GDP的比例为263.9%,较2021年上升1.4个百分点。同期,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政府总债务占GDP的比例为64.5%,较2021年上升0.8个百分点,其中,中国上升5.4个百分点至76.9%,巴西下降4.8个百分点至88.2%,印度下降0.8个百分点至83.4%。由此可见,全球债务风险很高。
第七大变量是政权更迭、政治动荡。2022年是全球政治周期更替的大年。自新冠疫情暴发三年以来,多国地区贫富差距分化加大、供应链断裂造成就业失衡等问题,使选民们对于政治改革的诉求十分强烈。政权的交替,对一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一个经济大国、政治大国因政权交替对政策的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的经济,还影响着其相关国家的政策走势和经济发展,甚至是国际社会的稳定。政权更迭影响比较大的国家是美国、德国、法国、韩国、菲律宾、埃塞俄比亚、伊朗等。一些政治动荡的国家,如阿富汗、缅甸、乌克兰等,也会对世界经济造成影响。
第八大变量是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的危机包括极寒天气、极热天气,包括世界上的水灾、火灾、旱灾、风灾、雪灾、蝗灾,这些都会对整个世界经济、世界政治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近年来全球极端气候灾害频发,2022年全人类也面临了很多灾难,如菲律宾“海燕”台风灾害,巴基斯坦洪水灾害,印度热浪灾害,中国四川盆地及西北、华北地区洪涝灾害,中国四川芦山地震灾害等。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经过历年历代的发展遭受了严重破坏,气候问题以及新冠疫情已成为困扰国际社会的两大难题。预计未来十年,人类将迎来频繁的极端天气、多种生物濒临灭绝且生态系统面临崩溃。这些都会对整个世界经济、世界政治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第九大变量是地缘格局深刻调整与演化。地缘格局变化主要是由于美国的小团体主义,重构盟友体系等,美国力推西方中心论、白人至上、美国第一、美国再次伟大,从“罗马治下的和平”到“大英治下的和平”,再到“美国治下的和平”,沿着“新罗马”、新帝国、新霸权的冷战思维轨迹,不断在不同的国度进行霸权转移。世界秩序的形成和选择,几百年来从没有摆脱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调整与演化。近年来,西方价值观所谓民主政治和西方的政治体制式微,世界要回归正常的国际秩序,同时开创面向未来的公平、公正、合理、透明、可持续的世界秩序,就必须与西方主导的所谓“普世价值”“文明价值”“民主”等价值观进行博弈。可以说目前处于霸权地位的美国,是世界的动乱之源、战争之源、灾难之源。地缘格局的变化,要么就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地缘政治、经济、外交关系的重构,要么就是一批发展中国家和中小国家崛起,对世界格局变化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第十大变量是中美关系。这同时是影响世界格局最大的变量。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二大经济体。近10年来世界经济增量中的80%以上是中美两国贡献的。2021年中国占世界经济增量的30%左右,美国占世界经济绝对量的24%。所以,中美两大国关系已经超过了双边的意义,具有全球性的溢出效应,对世界经济、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的前途命运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中美关系的走势对于世界格局是一个最大的变量,两个国家合作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正向的推动作用,两个国家对抗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
第十一大变量是极端贫困。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预警,全球将有17亿人陷入粮食危机、金融危机和动荡之中。联合国发布的《2022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陷入极端贫困的人口新增9300万人,四年多的减贫进展化为乌有。据估计,过去两年有1.47亿名儿童的线下教学受到影响。气候危机、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和世界各地冲突增加,使得联合国17项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的实现处于危险状态。该报告强调了当前面临挑战的严重性和规模程度,这些相互叠加和交织的危机对人类的食物和营养、卫生、教育、环境以及和平与安全状况产生了连带影响。世界见证了自1946年以来数量最多的暴力冲突,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现在生活在受冲突影响的国家。
(二)影响世界格局的趋势性问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世界经济和世界格局的变量,有的是原来积累下来的旧矛盾,有的是叠加的突发矛盾或者增量矛盾,这些矛盾对世界来说,形成了自二战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对此,亟须按照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中所提出的中国主张,推进世界削减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和发展赤字,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寻找世界各国共同繁荣与发展的道路。以和平对抗战争,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战胜独占,以多边主义战胜单边主义。坚决反对把世界分裂成两个阵营、两套体系、两套标准,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经济全球化就会被肢解,人类历史就会倒退。从中长期来看,影响世界格局的五个趋势性问题如下。
一是国际力量对比将继续加快调整和演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崛起,西强东弱是历史,是存量,是现实,东升西降是趋势,是未来,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过去已经形成的存量演化为延续到未来的变量,使整个世界格局继续沿着这个方向演进。虽然当前可能会受到一些挫折,发展中国家发展速度可能会减缓,但总的趋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二是新一轮的思想革命、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交织发展,信息革命、数字革命、量子革命会实现突破性的进展,对人类社会和重要领域将会产生颠覆性影响。这也是一个长周期的演化进程,它既延续了过去存量的演化,也会一直延续到未来。
三是世界的经济形态将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正确地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现实社会与虚拟空间的关系,成为我们把握世界经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着眼点。当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已跨越了以工业革命为主的阶段,和信息革命或者信息时代、知识时代、数据时代交织在一起。现代经济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实体经济,另一种是虚拟经济。处理这两者的关系将是未来世界经济的一种常态。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产生了三重关系。第一重: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溢出价值。第二重:虚拟经济、虚拟形态是基于实体但却与实体相对分离的,它可能是和实体经济平行的空间显示,也可能是实物货币、实物商品的虚拟化表现形式。第三重:完全是无中生有虚拟和过度的虚拟,或者是完全脱实向虚的虚拟。现在,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严重失衡,这是当前非常大的问题。但是对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认识,现在还没有破题,未来它将成为一种常态。
四是现在的生态危机、环境变化,不仅影响当代,而且影响子孙后代的繁衍与生息,如果环境继续恶化,人类生存将遭受巨大挑战。地球上每分钟有2500平方米森林被毁掉,近三十年每年森林被砍伐面积为800亿平方米,全球森林正在以平均每年40亿平方米的速度消失。近几年极端天气越来越严重,随着环境的恶化,世界濒临气候灾难边缘,数十亿人已经感受到气候灾难带来的后果。2021年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6%,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日本的核污染问题,也是会严重影响生态的问题,我们应该向日本政府明确表达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切。从2023年开始,按照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的排海方案,核污水排放将持续三十年至四十年,受害的首先是日本,其次是和日本临近的国家如中国、韩国等,全球海域也将深受其害。
五是如何构建更为合理、更为先进、更可持续的全球治理体系、全球规则,既是一个当前紧迫的问题,也是未来长周期的问题。比如国际机构、国际秩序、国际规则、国际治理、国际体系,像安全体系、贸易体系、货币体系、金融体系等,还有地缘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关系,到底怎么处理?大国之间怎么相处?核国家怎么相处?原来有很多规则,但是有一些规则被有的国家破坏了。还有很多规则是空白,比如网络空间如何治理,元宇宙的运行规律是什么,怎么发展才能为人类服务而不是对人类生存安全产生重创等。当前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肢解全球化,反对有意识地把世界变成两大阵营、两大体系,反对把国际规则和标准变成某个国家的私器或政治工具。应该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去殖民化、去阵营化、去政治化、去纳粹化,按照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会议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把推动人类共同发展作为解决全球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三)面对世界经济的极大不确定性,我国的应对之策
一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2022年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治局为2023年经济工作作出定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部署五大政策加六个统筹。五大政策就是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对财政政策的要求是加力提效,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的力度,提高政策效能,更好发挥财政撬动社会资金的杠杆作用。对货币政策的要求是精准有力,货币政策力度要够,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投向结构要精准,尤其要支持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六个统筹具有很强的年度针对性和问题导向性。从内外需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经济工作的第一大任务,“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政策要有机结合。要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注重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结合部发力,要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减污、降碳,新能源、新技术、新产业集群等领域加大投入,既扩大短期需求,又增强长期动能。
二是关注重大政策,寻找未来机会。2023年经济增速目标定在5%以上。寻找投资方向要从中央的大政方针出发,在政策取向上找投资方向。例如,国家出台《“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有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又如,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肯定也是重要投资方向。另外,要素市场改革所提到的包括土地要素等如何变成市场,怎样进行交易等都是投资者可以关注的方向。我们看好中国的未来,投资中国要看好市场、选好行业、抓住机会。例如,近年来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各方面政策力度也前所未有。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取得积极进展。
三是需要落实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对于区域发展,国家提出加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纵深,提升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为我国发展提供重要的动力来源。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充分发挥这些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作用。要落实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
四是利用好“一带一路”政策,让互联互通成为时代的主流。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发出十周年,连通世界、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的“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的核心内容是互联互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它的重大作用是通过提高各个国家之间经济的连通性,使各个国家得到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到现在,中国已经同15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本。截至2022年8月底,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额累计超过12万亿元,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1400亿元。利用好“一带一路”政策,通过互联互通,能将边缘地带、落后地区,打造成快速发展或者崛起的经济带,能构建世界网络体系的中心或者重要的节点。各个国家都能在互联互通中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实现公平与普惠。
五是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社会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时代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问题提供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力量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既遵循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又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还是中国从一个台阶迈上更高台阶的过程。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序幕拉开之后加速发展的最重要时期。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一是要从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国情出发,继续释放人口红利,在不断实现人的现代化的过程中推进国家现代化;二是要通过消除相对贫困,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保持创造财富激情和动力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制度安排走向共同富裕;三是要在发展经济、促进物质全面丰富的同时,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四是要坚持绿色发展,坚持“五位一体”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五是要坚持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未来经济发展与经济关联仍是世界格局变化的基础,国家的经济实力仍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具有综合实力的大国竞争博弈,仍是影响今后更长周期的最大变量。因此,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研究和洞悉世界经济的变动、演化,始终把握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和大趋势,保持我们的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力,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我们有信心克服经济运行中的重重困难和挑战,让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在中国特色现代化事业的助力下,穿越百年世界变局的惊涛骇浪,驶向更加繁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