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天会
安天会
《安天会》所演即孙猴子大闹天宫之事,改编自名著《西游记》,为京、昆共演剧目,两者皆唱昆腔。
民国初年,北昆此戏以郝振基为宗,皮黄则杨小楼名噪。武生杨小楼学自张淇林而能青出于蓝,猴戏堪称炉火纯青,有“杨猴子”之誉。然而最早演此戏的是王福山,王以“武丑”演之,又传与弟子叶盛章。故而,京剧《安天会》便有武丑、武生两种演法。
北昆演此戏,号称“唱死天王累死猴”,颇为繁重。郝振基,北昆大匠,绰号“铁嗓子活猴”。1917年,杨小楼和郝振基都在北京上演《安天会》,皆震惊梨坛。然而剧评者认为郝之演技更高一筹,时评谓:“有人评杨小楼之猴子不如他,吾谓小楼之去猴,盖犹是以人装猴,老郝之去猴,则直以猴装人,此所以不可同日语也。”杨、郝皆猴戏巨擘,一个“人学猴”,一个“猴学人”,细微之别,或可一窥。郝氏之戏,人与猴形神俱化,后世称郝振基为“写实派猴戏”之一代宗师。
苏昆擅此戏者,为传字辈的汪传钤,汪学自京剧。1927年苏昆《安天会》首演于上海“新世界”,为中型昆腔武戏。然《安天会》剧本初创于晚清时期,原为多折大戏,到后来折子却越演越少,直变作折子戏。到现今只见《偷桃》《盗丹》等出。全本《闹阙》《炼丹》《激猴》等折已佚,唯《缀白裘》集中存有《北饯》一折,写唐将尉迟恭等为玄奘饯行场景,猴子压根儿没出现。
此戏又名《闹天宫》,情节小异而大同。从取名上即可看出,《闹天宫》完全是猴子本位,以突出猴子精神为主,所以删去结尾处悟空被擒的情节而以齐天大圣完胜告终。此段处理乃据后期“猴王”代表人物李少春整理改编,现在多本此演法。相比之下,《安天会》确实是“朝廷”视角,属于“官本位”。此戏名或许是为迎合“老佛爷”意旨,但事实上却是直接取自原著:
(众仙)向佛前拜献曰:“感如来无量法力,收伏妖猴。蒙大天尊设宴呼唤,我等皆来陈谢。请如来将此会立一名,如何?”如来领众神之托曰:“今欲立名,可作个‘安天大会’。”各仙老异口同声,俱道:“好个‘安天大会’!好个‘安天大会’!”(《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世易时移。当代倡导和谐,构建和谐社会,仍当以“安天”为要。天下太平,大家才有好日子过,“猴子精神”并无用处。所以《闹天宫》可以画着玩,文章的标题还是要重现戏剧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