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雪长坡:私募投资之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买的是更丰富的策略选择、更灵活的交易规则

我们把时间拨回到2015年。2015年5月28日,“中国基金业协会”的微信官方账号,针对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的区别,专门做了一期科普栏目。其中写道:“私募基金在运作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所受的限制和约束较少,投资品种也会更加丰富。”

这个时点,距离私募基金加入正规军仅过去3年多,距离“公募一哥”王亚伟奔私只有3年,徐翔也仍在江湖。在这个私募基金尚带有“蛮荒气息”的时点,来自官方的定性,其实很能代表这类资产最本质的特征。“可投品种和策略选择丰富”“交易规则灵活”成为私募基金与生俱来的“基因优势”。

从制度层面来看,与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有两点非常实际的优势。

第一,私募产品可以使用各种金融工具,有更丰富的交易品种,如融券、期货、场外期权、收益互换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基金经理更好地实现投资意图,为投资人创造收益。但是绝大多数公募产品并不能如此。

第二,私募基金在投资策略上更加丰富,可以为高净值人群进行资产配置,提供更加多样的策略选择。近年来崛起的指增策略、CTA策略、中性策略、套利策略以及全天候策略等资产配置的利器,几乎都是由私募机构扛起了大旗。无论是从国外一线对冲基金回来工作的“大牛”,还是国内有进取心的本土派,都选择创立或者加入私募机构来践行这几类策略。

对比之下,公募在这几年几乎没有推出有竞争力的指增产品,指增超额时常做得不尽如人意,负超额的现象也时有发生;CTA产品则更是寥寥无几;中性策略和套利策略也受交易规则、交易工具等方面的限制,没能实现策略的初衷;更不要说资产配置实践最成功的全天候策略了——公募全市场唯一的全天候,也仅是股债平衡型产品,离全天候本身的要义差之千里。而私募领域的管理人,如艾方等,已经以纯正的全天候策略实践多年。如果要进行多策略配置,降低整个资产的波动性,那么私募基金将是投资者绕不开的资产选择!

抛开“更多策略选择”这个优点,即便是在主观多头策略上,私募的规则优势也极其明显。

其一,私募基金没有仓位限制。如果不看好后市,私募基金可以减仓,甚至空仓。但公募不可以,公募有所谓的“最低仓位限制”:在建仓期过后,股票型基金中股票的最低仓位要求是不低于80%,而偏股混合型基金则不能低于60%。这就意味着,基金经理即使不看好后市行情,也不能大幅度减仓,只能被动承受这期间的回撤。

其二,私募持仓理论上没有单票限制。看好一个标的,就可以上仓位,而不是非得限定只能买10%,但是公募最多只能买10%,且涨幅超过10%还要把多余部分卖出!从逻辑上来说,即便你买了一只好股票,这种制度对收益也会有极大的限制。

其三,私募基金可以做日内交易。但公募产品不可以做日内反向,即便你有底仓,盘中想抄底,然后卖出原有底仓,也是不可以的!而你逢高卖出一只股票,假如日内回落,也无法再次买入。

虽然我们谈到的这些制度差异,并不是私募追求业绩的充分条件,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必要条件——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