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献策至御前
被工匠们派过来做代表的陈阿水与元阳舒,拿着手上沉甸甸的回礼,既是尴尬,又是感激。
陈阿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等过来恭候薛员外郎被封为侯爵,如今却又拿着这沉甸甸的回礼回去,实在令人汗颜。”
薛稷摆了摆手,说道:“这些东西对于我来说算不得什么,但是你们只是工匠,虽说收入也不算低,但终究有一大家子要养。”
“正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你们的心意我是收到了,但是我的回礼,你们却不能够不收,这是我对你们的心意。”
薛稷亲自将陈阿水与元阳舒送至门外,实在让两人受宠若惊。
等到薛稷回府了之后,陈阿水也忍不住对元阳舒说道:“薛员外郎为人是真没得说。”
虽然两人的关系算不得好,但听到了陈阿水这个话,元阳舒还是忍不住点了点头,说道:“能有这样的上官,是咱们的福分。”
接下来几日,薛稷是哪里都没有去,把自己关在了书房中。
薛稷将一本空白的奏疏打来,对照地图,开笔将建议朝廷将天下设为十道的方略写下。
薛稷早有腹稿,写下这个方略倒是不难,难的是设立内阁的事情。
他本想照搬明朝内阁的制度,可想了又想,这并不适宜。
因为明朝的内阁成立时,已经没有了宰相,但是唐朝是有宰相的,并且李世民对现在的宰相十分信任。
李世民只是想减轻处理事务的难度,说的确切一些,他需要的是一个强力的秘书团队,并没有多少分三省六部九卿职权的想法,更没有削弱三省宰相的想法。
薛稷自然也不会给自己找麻烦,要是直接把明朝那套制度搬过来用,他还不知道要得罪多少人。
薛稷心里有了方略,开始下笔。
他这一版内阁制度的底色,就是汉朝时的郎官制度,只是与汉朝时郎官制度,又有天大的区别。
汉代的郎官无名额限制,多者可至千人,分议郎、中郎、侍郎、郎中四级。
薛稷则不然,将内阁名额建议为九人,其中六部各取一人,军中再选三人,统一称议郎,官阶建议为五品。
名臣东方朔也曾经担任过汉代郎官,开始的职责是“执戟殿上”“掌守门户”“出充车骑”。
说得简单一些,也就是皇帝的贴身护卫。
这个职责现在李世民完全不需要,被薛稷删掉。
汉代的郎官,也经常被皇帝征询意见或派遣执行各种任务。
征询意见的职责,自然可以留着,至于执行各种任务,那便是与三省六部争权了,照样被薛稷删掉。
薛稷再取明朝内阁制度,将其中涉及相权的部分通通删去,只留下票拟这一建议权。
同时,内阁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
薛稷写完之后,考虑到里面的利益得失,又删删改改了两日,才打算把两本奏疏投递了上去。
想了想,薛稷又喊道:“来人啊!”
薛大武连忙进来,道:“少郎君,有何吩咐?”
薛稷笑道:“备车,我去一趟段尚书府上拜访!”
兹事体大,薛稷又是段纶手下官员,若出了事,段纶也得受他连累。
段纶向来对他不错,他上奏疏之前,自然得跟段纶通通气。
薛稷到府时,段纶正与其子段俨叙话。
管家禀报薛稷的到来,倒是让段纶有些意外。
段俨忍不住问道:“父亲,这薛员外郎便是救了陛下的薛稷?”
段纶笑道:“他做的事,可不止救了陛下一件!”
“俨儿,你亲至正门迎他。”
段俨赶至正门,见到了薛稷,也感概薛稷的年轻。
他待人接物颇为亲切,道:“薛贤弟,我乃段俨,父亲正在客堂等着你呢!”
“我给你引路。”
薛稷看到对方的长相,便知他是段纶的儿子,可没想到还是段纶的嫡长子段俨。
以段纶的官位爵位,便是让管家来迎他,也是合理的。
可段纶让嫡长子亲自来迎他,那就是看重了。
两个时辰之后,薛稷才从段纶府上走出,脸上带着笑容。
事成矣!
正堂的段纶此时拿着两本册子,仍心潮澎湃,喃喃道:“好一个薛少郎啊!”
段俨也有些惊讶,说道:“以往只听薛稷不凡,倒没想到如此不凡,以后只怕是前途无量啊!”
段纶喝了口茶,笑道:“有本事,知进退,你以后可多与他来往,结个善缘也好。”
段俨自然应下。
………
李世民的身体经过几日的调理,已然好了不少,虽不能说完全康复,但终究也差得不多,原先那副病恹恹的样子早已消失了。
他手里拿着薛稷送来一本奏疏,正津津有味地看着。
薛稷的设十道之策,不仅仅只是一句话,里面还包含了划地的建议。
李世民看了看手上的奏疏,顺手递给了旁边的下面的杜如晦,说道:“薛稷倒是颇有天赋,这个奏疏的划地,倒是深得朕心。”
杜如晦看完了奏疏,感觉内容有些惊艳,又看了看李世民,在李世民示意之下,又把那个奏疏递给了旁边的房玄龄。
房玄龄看完了之后,忍不住笑了起来,说道:“薛稷年纪轻轻的,想事倒是周全,若是按照他这样的划分,倒少了很多的风险。”
杜如晦忍不住感慨,说道:“确实如此,十道的划分都有讲究。”
“薛稷建议将每道的战略要地,都划分到另外一道手里,便是有贼子图谋造反,便会有相邻各道朝廷军队的压制。”
李世民摆了摆手,笑道:“你们也别如此夸他。”
“这个划分古而有之,汉中为何不归蜀,便是这般道理。”
杜如晦却不赞同,说道:“防微杜渐之法,自然是自古有之,不是薛稷想出来的。”
“可才短短几天,薛稷便上了奏疏,规划了十道的划分,还并没有什么错漏。”
“可见薛稷对这天下各地的战略要塞,兵家必争之地是十分熟悉了解的。”
“他起码也是下过一番功夫,费了一番心思的。”
李世民哈哈笑了几声,却没有否认这个事情。
他又拿起了另外一个奏疏,这便是关于成立内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