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修心养性:心地干净,方可学古》:留一步与人行,减三分让人尝
修养,是高智商的证明。因为有了修养,所以才有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洒脱,有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有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返璞归真。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无愧于天地,能够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才会让别人看得起,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与崇拜。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泽要流得长,使人有不匮之恩。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明)洪应明《菜根谭》
译文
一个人为人处事要心胸开阔,与人为善,才不会招身边的人怨恨;死后留给世人和子孙的恩泽,要流传长远,才会赢得后人无尽的怀念。在狭窄的道路上行走,要留一点余地给别人;在享受美味可口的食物时,要留一些和大家一起分享。这就是一个人待人处世取得快乐的最好方法。
解读
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让几分心平气和。”这就是说人与人之间需要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它能使一个人得到尊重。宽容是一种良药,它能挽救一个人的灵魂。宽容就像一盏明灯,能在黑暗中放射万丈光芒,照亮每一个心灵。
古时某人在朝为官,一天突然接到老家书信。拆开一看,原来是家人与邻居发生争执,起因是隔开两家院子的墙塌了,重新砌墙时都想多占些地皮而寸土不让。家人于是写信来请他出面说话,以便让邻居退缩。
不久,官员的家人收到了盼望已久的回信,里面却只有一首打油诗:“千里捎书为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尚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于是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主动往后退三尺,邻居一见,不甘落后,也往后退三尺,于是中间出现了一条六尺宽的胡同,可供村民行走。村人后来将胡同命名为“仁义胡同”。
不得不说,宽容的人能够理解人之难,补人之短,扬人之长,谅人之过,从而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反之,只会嫉人之才,鄙人之能,讽人之缺,责人之误,会使人厌之、惧之、避之。
汉朝发生了“诸吕之乱”,最终还是被平定了。在平乱中,太尉周勃功勋卓著,顷刻间成为朝廷内外的大红人,而作为主谋者之一的右丞相陈平,此时却黯然失色。
文帝即位,陈平十分知趣,知道自己作为老臣应该让位于周勃,于是称病不朝。文帝对陈平的德才非常了解,听说陈平称病不朝,便把陈平找来,问个明白。陈平说:“过去在高皇帝时,周勃的功劳比不上臣,现在在平定诸吕中,臣的功劳不如周勃。所以,臣愿把相位让给周勃。”
举贤让能国自安,文帝觉得陈平所言也有道理,于是让周勃当了右丞相。对陈平,文帝也不愿舍弃,便让他当左丞相。文帝以为这样就把矛盾解决了,然而并没有。
有一天,文帝找来右丞相周勃问道:“天下一年要判多少案子?”周勃面露愧色,连说不知。文帝又问:“天下的钱粮收入、开支,一年有多少?”周勃很尴尬,脸上、背上冷汗直冒。
文帝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却说:“各有主事者,陛下要问判决狱案,应该找廷尉;要问钱粮,应该找治粟内史。”
文帝不高兴地问:“如果都找主事的,那还要丞相做什么?”
陈平说:“丞相,就是管住臣下。陛下如果不知他如何控制臣下,那就该拿他问罪。丞相之职,上辅佐天子掌管全局,下管万事,对外镇抚周边各邦,对内凝聚百姓之心,使各级官吏各司其职,各得其所。”
文帝听了,觉得很有道理,连连称善。
至此,周勃知道自己的确不如陈平,于是,他也主动称病辞职,让陈平独自为相。
如果当初陈平不后退一步,踌躇满志的周勃此时会心服口服地让位给陈平吗?真可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啊!
一个人的价值和力量,不在于他有多少财产、处于多高的社会地位、拥有怎样的社会关系,而是在他本身之内,在他自己的品格之中。所以,以宽容之德孕育人生,人生才有价值;以宽容之情浇灌生活,生活才有意义。
让我们学会宽容,互谅互让,凡事退让一步,让生活中多一分和谐与幸福,少一分烦恼与仇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