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我,赵楷,提举皇城司,就是管的宽!
十月初三,天渐寒。
汴京城的高官们陆续给马鞍装上了狨座。
狨座,即以狨皮连缀而成的坐褥。
京朝官们,大多都是骑马上衙,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安装狨座。
有钱都不行。
文臣须中书舍人以上,武臣须节度使以上方有资格使用。
且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唯有宰相们开始使用狨座后,其余符合资格的官员才能使用。
往昔使狨座,都是:九月用之,三月撤。
但今年却晚了大半个月。
不是因天不冷,而是因蔡京还未开始使用。
当下,七十二岁的蔡太师已是二落三起,且与郑居中、王黼、童贯等人都因争权而结怨。
但今年,蔡京正当盛宠。
七月份得特例:蔡太师可五日一朝,许留独奏,其他官员皆不许独奏。
而下个月,茂德帝姬(赵佶第五女赵福金)又将下嫁给蔡京的第五子蔡鞗。
百官羡之,不得不以其为首。
……
这几日,赵楷也将朝堂众相公的政斗情况了解了一番。
发现简直就是一团糟。
蔡京曾与童贯一派,后又结怨成敌;郑居中与童贯不断抢权。
王黼投靠梁师成,暗中与郑居中联合对付蔡京,又嫌弃郑居中(郑贵妃从弟)以外戚之身为相。
蔡京之子蔡攸与蔡京不和,联合王黼对付蔡京,又陷害余深。
……
这些相公们,为了权力,时而联合,时而背刺。
有时,五个人都能分成十二派。
赵佶则非常喜欢这种氛围,且有意增加相公们的矛盾。
他觉得,此乃帝王御下之术。
唯有此,他的皇权才能稳固,他才能过得轻松。
赵楷现在要做的,是隔岸观火,不牵扯其中,不然一定会在这群老狐狸身上吃亏。
……
午后,皇城司内。
勾当皇城司的李彦和谭稹被四九唤到了赵楷面前。
赵楷看向二人,将面前的一份文书递了过去,道:“你们先看看这个。”
李彦和谭稹拿起文书,翻开一看。
其名为:《皇城司案牍库更张与廪费增用札子》。
主要内容是——
当下,皇城司案牍库如同虚设,存储的情报信息少而杂乱。
勾当皇城司李彦和谭稹联合上奏,希望能改造案牍库,将皇城司日后查到的所有信息,涵盖汴京城内的民事商情、重大案件、敌国细作活动、官员私德问题等,形成情报文书,汇总整理,以供官家了解。
因需更张改革,增加胥吏,故申请廪费(即公用经费)。
李彦和谭稹看罢,先是一愣。
他们根本就不知此事,更莫说上奏了。
但很快,他们就明白了赵楷的意思。
这是让以二人的名义,向官家提出改革皇城司案牍库并申请一笔公用钱。
李彦的嘴唇微微发颤。
他非常清楚这道札子意味着什么。
此事若成,皇城司权势将更大,同时也将成为更多人心中的眼中钉、肉中刺。
皇城司案牍库之所以是当下这个样子。
不是没有情报,而是很多事情不能形成文字。
口口相传,只是流言,诉诸文字,就变成了事实。
比如:某位官员扒灰,某位外戚养了外宅,某位皇子外出偷了腥……
这些事情,即使发现,也是不能留存文字的。
而赵楷之意,明显是准备搜集整个汴京城达官贵人之错漏,方便秋后算账。
此札子乃是赵楷授意,王佑拟定,郓王府内一名书吏誊写。
目的就是为了增皇城司之权,建立一个庞大的信息情报库。
此情报库,既是为赵佶服务,也是为赵楷服务。
并且倚靠这个差遣,赵楷能在私下做许多事情。
赵楷之所以不用个人名义。
乃是此事已涉及政事,他欲避嫌,且以李彦和谭稹的名义上奏,也显得赵楷懂事。
赵佶若不许,不会伤了父子间的感情。
赵楷相信,皇帝赵佶大概率会同意的。
因为一旦搜集到这些信息,赵佶若想找个由头将某位官员罢黜或外放,将更加容易。
此乃巩固皇权之利器。
赵楷看向二人,笑着道:“本王不勉强,你们若不愿签字上奏,本王就以自己的名义呈递!”
谭稹二话不说,拿起毛笔便在最尾端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拱手道:“臣愿往!”
李彦也不作丝毫犹豫,迅速签上名字。
他若不签,不出三日,必会被踢出皇城司,并且此时,也正是他向赵楷表忠心的好机会。
东宫属臣,三天被骂五回,而郓王府属臣,无功也经常沾光受赏。
明白人都看在眼里,跟着郓王更有奔头。
赵楷满意地点了点头,道:“现在你们便去呈递札子吧!”
“是,殿下!”二人躬身拱手,快步走了出去。
……
午后。
赵楷来到皇城司,刚刚坐下。
李彦与谭稹便兴奋地急奔过来。
“殿下,好消息,官家同意了,不过需要换一种方式。”李彦道。
“什么方式?”赵楷问道。
“官家称,愿以‘修缮皇城司案牍库’之名义提供廪费一万贯,另可在案牍库中设密库,暗中行所奏之事,官家将会根据情况增拨廪费。”
听到此话,赵楷不由得笑了。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能做皇帝且大权独揽的,绝不可能是南唐后主李煜那般只会伤春悲秋的骚客。
赵佶的这种方式,更不易引起士大夫官员们的反感。
他精明着呢!
李彦说罢,将赵佶的御笔手诏呈递到了赵楷的面前。
所谓御笔手诏。
就是赵佶亲笔书写或令杨戬代写的诏书,此种手诏,直接略过了“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复核、上奏后颁行”的正规程序。
在蔡京的一番操作下,百官已渐渐接受。
这也是赵佶皇权甚大,能够一言堂的主要原因。
“接下来,咱们皇城司就要管得宽一些了!”
赵楷甚是欢喜。
有了完整的案牍库,他相当于拥有了一双千里眼。
能寻到任何人的把柄,包括蔡京,包括林灵素,甚至是东宫太子。
此外。
他也能迅速了解西夏、辽国、金国传到汴京城的一些信息,以便提前预判,提前解决可能会发生的隐患。
赵楷也愈加清楚,接下来的路应该如何走。
只要打着“想赵佶之所想,做赵佶之欲做”的旗号做自己的事情,事事都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