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框架

根据逻辑关系,研究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实践逻辑。

该部分内容是整个研究的起点和基础。重点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理论阐述和政策演变文本分析。一是厘清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内涵及突出特征,以及城乡融合发展在融合条件、融合方式、融合特征、融合后果等方面的内在要求。二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城乡关系思想、中国共产党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探索、发展经济学的城市化、二元结构理论入手,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的理论基础。三是立足新时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战略诉求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演进历程,梳理归纳引导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演变逻辑和政策体系。

第二部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的战略意义、现实基础及实现逻辑。

该部分是重点研究部分,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内容。重点旨在明晰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及城乡融合的实现逻辑。一是从经济圈的科学内涵出发,考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测量标准,辨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基本空间特征。依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测量和识别基准,借助空间探索性分析、地理学制图、引力断裂点等工具准确刻画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空间边界。二是深刻解析成渝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导向和重大意义。通过挖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已有的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改革经验,从城乡要素、城乡空间规划、城乡产业布局、城乡政策、城乡公共服务等方面全面考察解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独有优势。三是从经济融合、生态融合、文化融合维度出发,构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双轮”驱动成渝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逻辑。

第三部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发展的测评与问题分析。

该部分是重点研究部分,也是课题的创新体现。重点研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发展指数的构建和动态演变评估与存在问题。一是紧扣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内涵,从城镇化发展和乡村发展两个子系统出发,分别构建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和乡村发展水平的多指标评价体系。遴选多个二级指标设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发展的综合测量指标体系,科学测算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的相应权重;同时通过合成跨时序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发展指数,动态分析并总结不同时间期限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演化势态,评估时变规律。二是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发展的问题。

第四部分: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应对策略辨析。

该部分是对策部分,也是政策和应用价值的具体体现。重点旨在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动态城乡融合发展指数及分项指标值的演变规律,结合国内外城乡融合的典型做法,以及国家和四川省、重庆市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从战略、战术、载体、机制等层面提出改善和提高城乡融合水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