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茨杰拉德作品中的消费社会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美国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国家,它的历史始于欧洲的探索和殖民地的建立。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这开启了欧洲人殖民美洲的历史。17世纪,英国和荷兰大量殖民到美国,建立了新英格兰和纽约等殖民地。1765年,美国殖民地爆发了反对英国专制主义的抗议,从而导致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这场战争始于1775年、结束于1783年,并签署了《巴黎条约》。该条约承认美国是一个主权国家,标志着英国在美国殖民统治的结束。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了国家政府的框架,并概述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19世纪初,美国经历了一段向西扩张的时期,定居者从东海岸迁移到西部边境。1861年,美国内战开始,一直持续到1865年,最终美国废除了奴隶制。战争结束后,美国经历了一段快速工业化时期,成为世界强国。20世纪,美国成为一个全球超级大国,在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美国参与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世界强国。

美国快速工业化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时期是美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段时期,这一时期被称为“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该时期美国出现了大量新生产工厂,机器制造工艺的改进使得工厂产出大幅度提高,铁路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大批劳动力向城市迁入,实现了经济的现代化。这一时期也被称为美国的“行业基础建设时期”。在此期间,美国出现了大量的新工厂、新行业和新技术,拉开了美国现代化工业的大幕。美国的工业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使美国成为一个工业化大国,并在世界范围内掌握了更多的经济和政治成果,同时也带来了人口迁徙、城市化、电气化和机械化等深刻变化。美国工业化的成功也推动了全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重要的经验。美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石油和森林资源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基础;美国在产业技术方面有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很多能够推动快速工业化的重要技术发明都在这一时期出现,如电力、内燃机、钢铁生产、化学工业以及交通运输等领域里的创新技术促进了工业化的后续发展。在工业化过程中,美国吸收了世界各地的丰富的管理经验,形成了科学的工厂管理体系和企业管理理念,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快速工业化过程中,美国政府实行了较低关税政策,吸引了大量国外资本和技术,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美国政府通过发行债券、建立银行、提供贷款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进一步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工业化也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了影响。美国工业化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深远,为当今的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为其他国家的工业化提供了有益的范例,也对全球的环境、文化、技术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在工业、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既是美国现代化的起点,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同时,这是美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美国是经历了较短时间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成为世界强国的一个重要典范。

20世纪初期,美国消费主义开始萌芽,当时许多人相信活在当下的新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随着技术的进步,过去较为稀缺的物品现在变得更加充足,引发人们消费需求的增长,人们逐渐开始购买许多新的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如名牌手表、首饰、高档时装等)和服务早期还是针对一些社会精英的,普通人买不起。“如果我有钱,我能够得到一张精美的油画,即使我可能没有一点艺术鉴赏能力;我能买到最好的留声机,即使我毫无音乐感;我能买一座图书馆,即使我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炫耀自己;我能买到教育,即使这对我来说没什么用……除了赔一点钱之外,我别无损失,仅仅是有钱给了我一种肆意获取并任意处置购买品的权利。”[1]20世纪20年代,象征性消费文化逐渐形成,公司的广告宣扬对社会主流文化价值取得了效果,人们对新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这些物品包括新型家电、汽车和电影,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了消费经济中。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美国经济的繁荣和人口增长带来了许多变化。然而,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给许多人带来了贫穷和不安全,消费经济也受到了冲击,人们在基本的生存问题上的焦虑让消费成为一种干扰社交的行为。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人们的消费能力开始迅速提高,同时,广告和市场营销开始采用更加全面的策略,鼓励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和满足个人愿望而购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文化工业把古老的东西与熟悉的东西熔铸成一种新质。在其所有的分支中,那些特意为大众消费生产出来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的性质的那些产品,或多或少是按照计划炮制出来的。”[2]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移民的涌入,使城市文化更加繁荣,人们普遍享受到了经济繁荣带来的红利,这也为美国成为全球经济和军事超级大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显而易见,文化工业体系是从更加自由的工业国家,以及诸如电影、广播、爵士乐和杂志等所有富有特色的媒介中形成的,所以它在这方面也繁荣了起来。”[3]

20世纪20年代是光彩夺目的文艺复兴时期,文化上也是百花齐放,小说、音乐、电影等文艺作品都开始向其他国家推广,并形成了独特的美国文化模式,许多文化艺术领域的创新和创造力赢得了全球瞩目。“人们只要收听广播,就能听到交响乐,如果技术条件允许的话,人们也可以像收听广播那样,在家里就能看到电影。这样一来,人们就可以向商业系统趋之若鹜了。”[4]20世纪20年代也是美国政治稳定的时期。在这段时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的经济体,并逐渐从欧洲主导世界的局势中崛起。同时,社会问题如妇女权利、种族问题、工人权利等得到更多的关注。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技术创新的时期。这一时期美国的科技发展速度惊人,汽车的普及、无线电的引入等,都使得人们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和舒适。从汽车到无线电等许多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使美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正如阿多诺所说:“公众的态度,在名义上和实际上都支持着文化工业体系,因此它也是这个体系的一部分,并没有被排除在外。”[5]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时期。在这个时期,美国的经济繁荣带来了一个新的消费文化,新的科技创新和生产方式也带来了一些变化。在这个时期,人们能够消费更多的东西,享受更多的服务,形成了一个象征性的消费文化。科技创新和新的生产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如汽车和电影等的出现,使人们更容易获得新的信息与享受。这一时期美国人开始积极参与各种娱乐活动,如打高尔夫球和网球,这使得运动成为一种受欢迎的休闲活动。美国社会开始关注种族和性别问题,其中妇女和黑人权益都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如安全局势的改变、文化与艺术的变革、国际关系的重构等。众多欧洲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结构等都遭到了破坏。另外,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参与也改变了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虽然全球大规模的工业化,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美国经济也面临着大萧条的打击。英国、德国和奥地利在此期间实现了社会主义和劳工权益的重大突破。许多国家也鼓励妇女融入劳动大军,在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方面创造了更多机会。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文化艺术的影响也是显著的,许多人在被动参与战争的过程中,开始反思现有的价值观念、思想信仰与文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组织和政治架构也相应调整,包括国际联盟的成立,同时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留下了潜在冲突和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国境重新划定、经济重建和恢复、政治混乱和不稳定、科技进步和文化变革等。战争导致了东南欧地区的剧变,俄国解体、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瓦解。战争期间欧洲遭受了极大的破坏,战争结束后许多国家努力重建和恢复,饥荒、通货膨胀、失业和贫穷成为常态。战争导致了人们对传统政治统治的不满,许多国家出现社会动荡和革命,如俄国发生的布尔什维克革命等。战争后欧洲各国之间通过加强合作,以防止未来的战争。战争间接推动了科技进步,这对全球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争后的欧洲经历了巨大的改变和调整,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面临巨大的挑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美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经济繁荣、军事和政治重要性提高、文化和艺术繁荣等。战争中,美国通过出口了大量战争物资,经济空前繁荣。战后,随着科技和工业的发展,美国经济更加发达和多元化,在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成为世界上十分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军事和政治的重要性提高体现在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关键的参与者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获利为未来被认为是超级大国的地位奠定了基础。美国在战后展现出了一种新的文化和艺术风格,包括爵士、摇滚乐在内的许多音乐形式的兴起,美国成为全球文化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的影响是深远的,使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美国在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实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也使美国成为全球强盛的国家之一。

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创新、创造力和活力的年代。在这个时期,经济的繁荣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美国人变得更加乐观和自信,他们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并富有创造性地探索着新的边界,带来了许多新的成就和突破。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创新和进步的年代,美国人对科技、艺术和社会问题的探索与创新使得这个时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刻,美国人持续地寻求着新的方向和改变。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是一个消费主义时代,生活水平的提高鼓舞了美国人的消费欲望,这种消费主义不仅改变了他们的购物和消费方式,而且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人还热衷于音乐和国际文化交流,爵士乐成为美国人的新文化代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艺术家、作家和音乐家经常前往欧洲进行创作和表演,这种文化的交流使得美国人更加开放。“如果大众传播工具和谐地且不引人注意地把艺术、政治、宗教和哲学同广告节目混成一体,它就使得文化领域成为了它的公分母——商品形式。灵魂的音乐也是推销商品的音乐。”[6]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是一个充满了活力、创新和乐观精神的时期,这种精神融合了消费主义、创新和文化的国际化。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人在不断地探索和改变未来,这也让他们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时代代表。“但正是通过这种满足,削弱了快乐原则,它剥夺了同现存社会不协调的要求。这样一调整,快乐便导致服从。”[7]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如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弗兰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Fitzgerald)、厄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这些作家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学界,也成为后来文学发展的重要基石。

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是以20世纪20年代为时代背景的小说,反映了这个时期的矛盾和问题,不仅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也成为研究这个时期的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他的作品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反映了浮华时代的虚荣和人性的脆弱,其中包括爵士乐、豪华的社交派对等,以及他们内心的空虚、迷茫和无知。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期的文化变迁,新一代年轻人的心态和生活方式,他们与传统文化的矛盾以及美国富人阶层对于欧洲文化的追求和热爱。菲茨杰拉德对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文化与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作品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和文化的深刻变化和审美观念的转变,被誉为爵士时代的文学代表作,尤其是《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认为是美国现代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呈现较为活跃的时期,菲茨杰拉德的小说探讨了个人自由意志与社会权力之间的矛盾,并对20世纪20年代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进行了批判性反思。菲茨杰拉德的小说经常涉及继承、金融、婚姻、爱情、欲望等主题,这也是20世纪20年代的中心议题。同时,他的作品探讨了美国梦和成功的本质。他对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和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所塑造的形象和情节依然被人们记住与传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主要理论支柱是消费社会理论(Consumer Society Theory),它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密切相关。消费社会理论认为,消费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驱动着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是消费社会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消费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压迫和操控的作用,通过消费来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是一个典型的消费社会,这个时期的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也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大量商品被推向市场,还出现了广告和公关业,以引导和促进人们的消费行为。人们在追求消费享受的同时,也放弃了传统的价值观念,如家庭、道德等,这种消极的消费文化引起了马尔库塞的警觉。因此,从消费社会的角度来看,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可以被视为消费社会的活跃表现,但是也存在消费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严重问题,如过度消费、浪费以及人类对消费的依赖心理等。

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社会理论为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提供了一个批判性的视角。根据该理论,当时的消费文化创造了一种商品化的意识形态,将人类生活简化为纯粹的消费对象。有人认为,这种消费文化通过在人们身上制造虚假的需求和欲望,使消费永久化。20世纪20年代,美国正经历着经济繁荣和快速工业化,而消费是这一蓬勃发展的经济的一个关键方面。大规模生产和广告业的兴起逐渐导致了美国价值观的转变,消费主义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方式逐渐导致了美国价值观的转变。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批评了当时的主流消费文化,认为它代表了一种疏远和操纵的制度,使人类沦为纯粹的消费者。然而,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社会理论的批评者认为,该理论过于简单化,未能包含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历和身份的多样性。例如,非裔美国人、妇女和移民都被排除在主流消费文化之外,并经历了边缘化和歧视。此外,主流文化中的一些人挑战消费主义规范,转而强调可持续生活、社区价值观和反消费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社会理论并没有全面描述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复杂性,只提供了一种探索这个时代的角度。

注释

[1]埃里希·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蒋重跃,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114.

[2]THEODOR W ADORNO.The culture industry[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2:98.

[3]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M].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19.

[4]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M].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46.

[5]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M].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09.

[6]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张峰,吕世平,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49.

[7]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张峰,吕世平,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