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小说界文库”第二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地之血(1)

张天翼

+++

张天翼

青年作家,自由职业,已出版散文集《粉墨》、小说集《性盲症患者的爱情》《扑火》《如雪如山》等,曾获朱自清文学奖、“《钟山》之星”文学奖、燧石文学奖等奖项,有作品改编成电影上映。

+++

第一眼没看到继父,粒粒心头一松,像是发现考卷第一部分题目里没出现复习盲点。母亲王嫦娥的新丈夫才三个月新,她还没能自然地跟他近距离谈笑。她推着行李箱,走到车站出口,看到几步外母亲独自站着,挥手。每次从工作的城市回乡,感觉既像要进考场考试,又像要面对一张等她批改评分的试卷。她草草朝母亲笑一下,就眨眨眼把目光焦距打散。长久分离之后,猛地见面的第一眼是最难受的。母亲双手插在外套兜里,有点驼背,穿着浅紫色上衣,灯芯绒白裤子。陌生感强迫她以评卷人的目光承认那是个瘦削的半老女人,美貌丰饶所剩无几,她低头推行李箱,把车票按在扫描桩上,咬牙熬过心中酸楚。

母亲从自动开合闸门后面迎上来,伸手叠搁在她扶箱子把的手上,两人各自转个身,并肩往前走。母亲的身子转过去,眼睛始终留在她脸上,用力看完这长长的一眼,笑道,行,脸色挺红润,身体没问题。又说,你杨叔去超市买鱼了,晚上他做饭,他烧鱼好吃。

她九个月没回家了,反正理由要找总会有的,确实太久了,她和母亲在电话里说着说着两人都小心起来,都觉得自己是做错事应该心虚的那个。现在真的见面,就像一咬牙跨到冷水浴喷头下面,倒也没那么糟糕。母亲把箱子拉到她的外侧,用靠外那只手抓着,一只手插进她胳膊和身体之间,顺着她小臂滑下去,五指插进她五指之间,像要好的女中学生牵手逛街似的十指紧扣。

她们站在地下通道里排队等出租车时,她把手指退出来一些,拇指摩挲母亲的几个指尖,摸到干枯发硬的皮肤和指甲。她用自己的手把母亲的手托举到眼前,颠动两下。你看看,我给你寄的马油护手霜都白寄了,不是跟你说一到秋冬就每天抹吗?你都抹在哪儿啦?

有很多人怯于亲昵,就用埋怨责怪代替亲昵,其实粒粒并不是那种人。母亲只是笑,随口说道,我在抹呀,可是总在厨房里干活,手总要沾水,又不能洗一次手抹一次护手霜。

粒粒说,“总在厨房里”是怎么回事?杨叔拿你当灶火丫头使唤了?那我可得跟他说道说道。她特意把这句语气说得更像玩笑话,搅拌上一点技艺生疏的娇嗔。母亲的笑却没了,低声说,别这么说他……你杨叔对我挺好,绝对比你爸好。

轮到她们了,穿荧光背心的人打手势让她们上后面一辆出租车。母亲坐定后说出地址。那个地址她知道,它曾以文字方式出现在她手机里,“粒粒,我们刚买了新房子,地址是……”并接受了她的祝福,“祝贺你,妈妈,开始新生活吧,为你自豪,为你高兴”。

车外故乡已入深秋,下午的天空不明不暗,灰色穹隆边缘一圈淡淡玫瑰红光。街边建筑物大多与记忆中无异,只是比记忆里旧了一层,像用久了的家私,不够体面,但有种亲切劲儿,让人不忍挑剔嫌弃。司机把车开得很快,转弯处她身子歪倒,倚靠在母亲身体侧面,特意多靠一会儿再慢慢直起身子。她几乎不说话。司机是家乡常见的那种喜欢用闲聊让耳朵保持忙碌的人,他用纯粹的乡音跟母亲聊天,评论到某个本地刚落马的腐败高官,用了一个方言词,“不够揍”。

母亲点着头,又把那词重复一遍,表示称赞这词用得切。她一下没听懂,思绪一顿,去回忆那个词的意思。其实每次回家都是从坐上火车那一刻开始的,像彩排,或模拟考,满车厢共享终点站的人也共享籍贯与口音,人们互相打招呼,打听居住地和出行事由,口音以彼此为酵母,痛快淋漓地膨胀。大部分乡音像不体面的内衣,在腰间皮筋上印一圈牌子拼音。在她工作的城市,人人都把口音藏得严实,像用漱口水和口香糖掩藏嘴里的口气。每次她回到这样乡音肆虐的空间,都有奇异的感觉,仿佛清晨出去跑步之后,又回到光线昏暗、空气热浊不新鲜的卧室,一阵不适,一阵无法抗拒的亲切。她也想以乡音说话,又怕生疏造成不伦不类。下车时她说,师傅,我扫码付给你。司机举起手机,手机桌面图就是付款二维码图片。他得意地说,这就叫心眼儿。

继父杨器和他那一口教师水准的普通话在防盗门后等着她,她们走到倒数第三级楼梯时,门忽然开了,准得像蓄谋的埋伏。继父笑得很焕发,像所有沉溺家庭生活的男人一样,穿着手织毛裤和毛背心,毛裤膝盖处撑出两个鼓包,他搓着手说,粒粒,欢迎回家!

她说,杨叔好。有一瞬间,她有个很舒服的错觉:她们是来做客的客人,待会儿就可以走了。但母亲说,老杨,快来提箱子呀。

跟继父说话,母亲会把原本带点乡音的口音彻底换成普通话。这个习惯是他们谈对象时确立的。很多事和印象一旦成形、固定,就很难改动。你第一次见到某人,他戴着眼镜,日后再见面,如果他不戴眼镜,你就会怎么看怎么别扭,替他感到眼睛四周空荡得奇怪。母亲第一次见杨器,被他带得不由自主全程讲了普通话,此后她就必须一直给口音戴着矫正套了。

她走进屋里。这就是新夫妇卖掉各自原住处,合钱买的单元,两室一厅,墙上挂着两轴灰色绫子裱糊的字画,铁艺吊灯里灯泡都是新的,一点阴翳也无,一切晶亮洁净,有种振奋而美好的意图。继父把箱子提进来贴墙放好,笑着说,粒粒,觉得我和你母亲布置得怎么样?他的银发在吊灯的稻黄色光里闪烁。

继父绝不是故事反派,相反,他像是电影里无可挑剔到只能不幸横死的正派配角。工作上,他在市重点中学当了三十年历史教师,奖状拿了一尺高;私生活方面,他伺候糖尿病妻子八年,是任劳任怨的模范丈夫,妻子去世,他又做了七年洁身自好的模范鳏夫,直到独生子臻儒大学毕业工作才再婚,任谁也挑不出一点毛病来。他不抽烟,偶尔喝点自泡的枸杞江米酒,五官规矩无奇,并不比真实年龄显老,唯独头发颜色跑在了前面,是全白的,没一根杂色,纯得像棉桃,雪,银丝面,鹅绒,白龙马。白发是衰竭的象征,是“坏”的,但一切坏达到一定纯度便有了审美上的意义。银发加上他长年在温室似的学校里养出一种宁静谦和的神情,就成了仙气。

奇特发色令他成了学校里不大不小的明星。有领导来视察,要做公开课,杨老师总会代表历史组出战。粒粒也曾坐在公开课的教室里,照安排好的次序举手,让杨器点她名字,站起来回答1933年罗斯福新政的三大内容。一年前母亲经人介绍,跟比她大两岁的杨器开始谈对象,粒粒第一次见他时还叫,杨老师。他笑道,你都毕业十年了,以后叫杨叔就行。母亲带笑瞥了他一眼,她遂知道他们已对“以后”达成了默契。

普通人身上只要有一点超出平均水平的特质,足以让他的伴侣尝到虚荣的快乐。母亲第一次带他参加家族聚餐,亲戚们都夸:哎呀,杨老师这头发跟他的名字似的,倍儿洋气!中央台以前有个白头发主持人,主持科教栏目的,叫嘛来着?杨老师比那人气质还好。

很快,他们面对她讲述事情时称对方为“你杨叔”“你母亲”,这种以孩子身份为基点的叫法,让她能在一切她不在的事件里在场,句句里有一家三口,句句是团圆。操方言的乡人一般说“你妈妈”,杨器只说“你母亲”。这种拗口的书面语配上他的普通话和一顶白发,居然毫不别扭。他说,嫦娥,你带粒粒熟悉一下新家吧,我做饭去。今天给你们露一手,油爆大虾,酱焖鲤鱼,怎么样?

他跨着在课桌椅之间款行的步幅进了厨房,毛裤膝盖上两个鼓包让每一步都像半跪。母亲转头朝她一笑,那种闺密之间有悄悄话要说的、有意味的笑。她心中一阵轻微的慌乱,转身走进书房,大声说,妈,你们这屋子真不错,朝向也好,房型也好。

书房里一半属于杨器原来的家,一半是新买的,没有一件她原来家里的。长长的枣红色木案,上面摆放笔墨纸砚,杨老师家学渊源,喜欢书法。书柜装得满当当,很多书横放在竖排书的头顶,皮沙发的扶手上也堆着一小摞书,有一种真正的读书人的凌乱,模样气氛都是很好的。母亲拍拍黑沉油亮的书柜,他在家具城看中这个复古胡桃木书柜,喜欢又嫌贵,舍不得买,我说我来花这个钱,权当给你的结婚礼物。都这个岁数了,还会买第二次吗?千金难买心头爱,是不是?

粒粒不得不鉴赏一番,把柜门拉开又关上,说,是好看,真好看,你要是自己爱上什么东西,可也别心疼钱。那咱家那个老书柜呢?

母亲说,我送给你姨了,她说她客厅里一直缺个柜子放东西,我就雇车给她拉去,跟她说,要是不喜欢了卖废品也行。

她几乎立刻就判定这话不真,后面半句是为防粒粒去看姨母时查问。她们肯定也串好了词,对,你妈妈给我送来了,可是啊,搁那儿看了几天我还是不爱,就让个收废品的拆掉走了……那个老书柜是她父亲——跟她母亲离婚四年的父亲——手工做的。

她很想跟母亲说,不要紧,就算你告诉我你把他留下的所有东西都烧掉了,我也不会觉得你心狠,真的,没事,我不是五岁就劝你离婚了吗?我不是一直陪你骂他“坑地长大的混蛋”吗?

粒粒的母亲喜欢用地域及其历史沿革解释人的品行。她把城市划成几个大区,并在其上插满了小旗帜一样的标签:第一等地区是北区,那里曾是英国租界,至今留有各国洋人的小洋楼、花园别墅、外墙钉方块铜牌的故居,那里的人最有派头,有审美,斯文。第二等是东区,那里集中了几所全市最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因此该处居民有文化,素质高,不野蛮。南区算是不好不赖,建有多座江浙会馆,有江浙籍的人几代聚居在那,“南蛮子”会算计人,但人不坏。糟糕的地带是西区,西区解放前遍布妓院赌场,黑帮横行,是流氓混混的培养皿。

她坚持多年从听来的故事里撷取素材,来丰满这部地域歧视词典的例句和词条,比如邻居家女儿新婚三月遭遇家暴,被女婿打得一只眼视网膜脱落,她会先打听那女婿是哪的人,听说是西区的,结论便是:怪不得,那地方人野着呢。又比如本城某某歌唱家出了大名,上春晚了到金色大厅开独唱音乐会了,她的感叹是,人家是北区生北区长大,她爷爷就是留过洋的资本家,那里人的水平普遍都高嘛。

而她最颠扑不破的论据是粒粒的父亲。他生于即使在西区也最差劲的地带——坑地,当年政府填平一块坑地,建起廉价房,让最穷最赖的人去住。粒粒小时常听母亲纠正父亲的一些乡音,比如,粒粒你听,你爸念“脚”是“交”,难听吧?你可别学。被丈夫气得落泪,她会在背后忿恨地说:混蛋!不愧是那个下三滥地界生人,坑地长大的混蛋!

粒粒曾认为这个分类法不科学,把它当做需要善意容忍的父母的局限之一。但成年后她逐渐觉得能用这样简单的方式解释心中疑难,是种天真的福气。他为什么这样对我?因为他性格不好。为什么性格不好?因为出身在民风不好的地区。好了,那就没办法了,没得可怪了,要是能选谁会选择投胎到下三滥地界呢?

杨器杨老师生于光明正确的东区,其父是建国初始考入清华大学的大学生,于校际联谊中结识就读于北京医学院的其母,日后回乡一个当高校教师,一个当妇产科医生。用介绍人的话说:难得的书香门第,嫂子你不是反复嘱咐要找个读书人家的人吗?这个杨老师就是,又规矩又有派头,没挑儿了!粒粒知道母亲一听到这家世就默许了一半。

而杨老师的好厨艺则是意外之喜。粒粒参观两个卧室的时候,房间里飘起混合着料酒、糖、醋和种种复杂佐料的烹鱼香气,还有油炸东西发出的聒噪的滋滋声,这种气息让她松弛了一点。母亲说,次卧是专门给你和臻儒回来用的。她问,那个,杨臻儒回来住过么?母亲说,还没有,他也说忙,哎呀,你们年轻人要搞事业嘛,我们特别理解。次卧里的家具都是欧式的,床头和衣柜边缘堆起翻着波浪的描金白玫瑰,精致又不够精致,显出大而无当的粗俗。她连声说,哎,好看,真阔气,真洋气……母亲又打开衣柜门,指点着说,这些纯棉床单被罩枕套也都是新新儿的,你一套,臻儒一套,怎么样?算是几星酒店的待遇?

她说,四星,起码四星。杨器在屋外说,你们俩的会开完了没有哇?鄙人的菜可以上桌了吗?

餐具也是成套的,酒杯里倒好了枸杞江米酒,乌木筷子斜放在白瓷筷子架的凹陷中,油爆大虾、酱焖鲤鱼、蚝油生菜和炸藕盒都勾了芡,亮晶晶地在灯下等待赞美。不赞美简直没天理,她赞美得卖力极了,平均吃三口配一句夸,形式多样,包括嗯嗯点头感叹,包括真诚地询问做法。杨器则还原成耐心称职的老师,款款讲解如何选鱼选虾,怎么杀,怎么用汁腌。母亲负责做适当的插叙。他们把这顿饭吃成了又一堂以表演为目的的公开课,热烈愉悦得不太真实。

由于前半程的好气氛可以沿用,后半程安静一点也不至于尴尬,大家的话就少了些。粒粒选取了一些别的话题,如墙上条幅。她被告知那边和那边的两幅字出自她的继爷爷、继奶奶之手,客厅这幅是杨老师的世交好友专为他二婚赠送的。母亲说,妈考考你,看你认不认得这写的是什么?她扬起手里筷子指向最近的一幅字。粒粒笑一下,鼻孔里喷出一股气,以开玩笑的语气说,哎呀妈,吃饭吧,杨老师还没考我,你考我干什么?

杨器说,就是,老唐那笔草书跟鬼画符似的,认它干什么?嫦娥,虾还剩两只,你跟粒粒一人一只处理掉吧。他搛起虾放进她碗里。

母亲却不放弃,她不理会虾,反倒把筷子搁下了——认真地搁在筷子架上——双肘支在桌面上,身子往前倾,神情十分认真地说,我认不出,但粒粒肯定认得出,对吧粒粒?你小学时不是送你上过一整年书法班嘛,后来你也一直自己没断了练字,是不是?

粒粒隔着饭桌看着母亲,她觉得饭厅的灯光并不好,照下来显得母亲颧骨高,眼窝塌,嘴角两边拖下来的纹路太明显。她慢慢转头看着墙上的字,念道:金屋春浓,苑上梅花二度。琼楼夜永,房中琴瑟重调。贺杨兄续弦之喜愚弟唐志龙。

母亲低声给她喝了声彩,呵,一字不错!怎么样老杨,我女儿水平不次吧?配得上你们家吧?

她胃里一阵拧绞,脸颊被冲上来的血涨得又痒又麻。杨器笑道,瞧你说的什么话,什么配不配得上?粒粒又懂事又上进,我这辈子就是遗憾只有儿子,没有这样的女儿。

她本想说我现在就是你的女儿,名义上。但她忙于消化母亲的行为,她了解她,理解她,谅解她,但还是需要缩紧身子低下头,像挨了一拳的人弯腰等待最尖锐的那阵疼痛过去。

粒粒的母亲王嫦娥是个头脑简单、性情过于温和的女人,她自知不聪明,常在讲述往昔时认命地总结说,你瞧你妈那时候多傻。粒粒对此常答以怜惜的一句,“那时候”傻?你现在也不太聪明。母亲便笑起来。说,傻也不要紧,我能生出一个聪明闺女。

她毕生做的最不明智的傻事是选择丈夫。当时粒粒的父亲跟他的朋友同时追求王嫦娥,听说王嫦娥答应了那人的求婚,他在一个雨天从外地连夜赶回,冲到她家中,湿淋淋地跪地恸哭,她心软得不能自持,立即决定推翻之前的婚约,嫁给他。

其实从这个故事也能看出粒粒父亲的性格,软弱,冲动,情绪化,血一上头就不管不顾。青年时代,这些东西都被笼罩在玫瑰色的雾气里,当一张脸微笑时,你没法想象到它发怒时的样子。公平地说,父亲不是没有可亲的时候,他手巧,新婚后自己手工打造了书柜、床头柜、衣柜,都按当时最流行的样式做。他爱琢磨琐事,嬉笑时甚至显出一点浪漫的天赋,比如他曾叫粒粒母亲:哎呀,我的“八减一”。

但用他的话说,他跟钱没缘分。他学历不高,是国营装备制造厂的电焊工,单位效益差,工资低,他尝试过很多致富途径,繁殖热带鱼,倒卖皮夹克、烟酒,开出租车,炒股……一再赔钱,那让他长年沉浸在怀才不遇的愤懑情绪中,并时常转化为对妻子的抱怨。他曾想出国劳务,被粒粒母亲死乞白赖地制止,她攥住积蓄,不给他拿去交中介费,她怕像他这样莽撞的人会客死异乡,因此日后他时而一边砸东西一边恼怒地向她吼叫:是你不让我腾飞!是你耽误了我的前途!

他打过妻子,两次。当然也打过粒粒,次数多得数不清了。

粒粒并不是上大学期间唯一一个放假回家、发现父母离了婚的人。很多父母把儿女出远门上大学作为自己人生的分界线,往后就可以痛快点,为自己活一活了。粒粒的父母多坚持了三年。最后一根稻草,是她奶奶家的老房拆迁,有了一笔钱,均分给三个儿女。粒粒父亲打算拿这笔钱跟几个朋友到湖南去做生意,再搏一回——这是他给自己喊出的口号。母亲说,这次我就不耽误你腾飞了,咱俩不如离了吧。

粒粒大三那年寒假回来,惊见家里已经搬空了一半。父亲带走大部分存款,把房子留下给母亲,他暂时住在父母家。当晚粒粒跟父亲约在一间湘菜馆里吃了顿饭,父亲情绪激昂地给她讲自己的计划,毫无感伤之意。他本来不怎么能吃辣,那天点了剁椒鱼头和农家小炒肉,辣得满脸通红。说,我正在锻炼吃辣的能力,过些天到了长沙那边,估计陪客户吃饭天天都得这么吃。粒粒,等你去看我的时候,我带你吃正宗的湘菜哦。她笑道,好。但她立即知道自己永远不会去找他。

他咳嗽着,转身叫服务员倒杯凉水过来。自始至终,他没有问她母亲,也没有问你在学校怎么样、谈没谈对象这些家长的常规问题,他的全部身心都被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占满了。

饭后他们父女告别,粒粒坐公交车回家。母亲提前到公交站等她,两人一起走回去。她永远记得那个晚上的月亮,像一张恬静松弛的脸,又像一个神秘仙境的入口,浑圆,晶莹,悬挂在路尽头的正上方,仿佛她们并不是走向家门,而是要走进那个叫月亮的入口里去。母亲握着她的手,手指插进指缝里,十个手指缠绕得紧紧的。

至于继父杨器,她知道自己感激他,绝不讨厌他,当然不会恨他,但也不可能喜欢他、爱他。他和粒粒都没像志在弄哭观众的影视剧里那样——继父挖空心思给继女买礼物,揣摩她的喜好,揍她的负心男友给她出气,继女则懂事体贴地帮继父搭配领带,学做他爱吃的菜,给他出谋划策如何讨好母亲。中间当然闹过大矛盾,女儿定然要负气吼一句“你不是我爸爸”,但最后终将在暴雨或大雪中彼此找到,女儿发自内心地哭喊一声“爸爸”,两人亲密无间地紧紧拥抱,赶来的母亲在后面几米处露出含泪的欣慰微笑……啊,天哪,那太累人了。

也许他们早十年、十五年成为父女,情况会大不一样。那时她还是她母亲心头的要紧人物,她的不悦是算数的,而且他们不得不朝夕相处,杨器想要搭建过得下去的家庭关系,必须花心思莳育真正的融洽和接纳。如今他衰老疲惫,生命的热力所剩不多,得省着点用,耗费在取悦继女上不太划算。而粒粒也早就习惯放弃“父亲”所能提供的东西。就像没必要给断臂维纳斯塑造手臂,有些空缺,留着比补上好。

不在一起生活,怎么都好办。在有限的共处中保持和颜悦色并不难,其余时间只要不打扰对方生活就够了。也许未来会有一些事,一些瞬间,把她跟他的距离拉近一些……但那种前景对他们都并无吸引力。

杨器与母亲结婚前夕,粒粒从外地赶回来一次,陪他们去完成婚前财产公证。从公证处大楼出来,三个人在路边不由自主地站住,互相打量,各自露出含有感慨、憧憬、羞涩、如释重负等意味的微笑。

他们没办婚礼,只是请来双方尚健在的父母一起吃了顿饭。粒粒和杨器的儿子都没出席。粒粒的姥爷已经去世,但杨器的前岳父岳母都到场了,其中一人眼眶发红地说,我这女婿可是打着灯笼难找,可怜我女儿走得早,没福气跟他走到头,嫦娥呀,便宜你喽!

后来母亲把他们到三亚旅行结婚的照片发过来。粒粒用手机一张张翻完,给母亲回电话。聊东聊西,差不多快要挂电话的时候,她问:妈,你爱杨叔吗?问出这句话时,她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哭着求母亲离婚的年纪——那年她八岁。

母亲的回答在意料之中:少年夫妻老来伴,到这个岁数,就是搭伙过日子,能过得和和睦睦已经是好运气了。提什么爱不爱的?

那,他身上哪点让你决定跟他在一起?

这倒真有。跟你讲啊粒粒,我第二次和他出去看电影,看了一部美国片。片子演到一个地方,里面的两人说了句话,那话挺平常的,可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就笑了,听到旁边杨器也在笑。那句话,全影院的人都没笑,只有我跟他同时笑了出来。那时我就觉得,以后跟他过日子应该过得下去,起码,我们能笑到一起。也不知道我想得对不对?

粒粒说,妈,你想得对,非常非常对。你呀,总算聪明了一回。

半夜,粒粒从一个身陷沼泽的梦里醒过来。从梦境里跨进现实那恍惚的一刻,身体仿佛仍被吸在黏腻的一摊泥浆里。黑暗里她伸手到身下摸了摸,手指摸到了真实的湿渍。

人的泥潭通常就是自己。她保持原状不动,伸开四肢,以自暴自弃的怠惰躺了一小会儿,直到又一股热流涌出来。墙上的钟表指针是夜光的,钟面背景印着一首楷体唐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猜也猜得到是母亲选的。这时是凌晨三点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