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别人”就是你自己
想象中的“别人”,都是自己的反衬
我是一个心理咨询与治疗师,一个收费很高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师。我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许多人花很多钱来做心理咨询,却不谈他们自己,而总是谈“别人”。
“别人都一天到晚快快乐乐,没有烦恼,只有我活得这样惨,医生,你救救我吧。”这是抑郁的来访者经常和我说的话。
“别人都没有事情,可是我一到考试前就紧张得要命,睡不着觉。”这个来访者是因为考试焦虑而来咨询的。
“别人抄都没有事,怎么倒霉事偏偏让我遇到了!”这是一个因考试作弊被处分的大学生。
如果我是一个外星人,根据他们的叙述我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别人”真是很幸福,他们从没有烦恼,没有病痛,没有灾祸;他们从不会紧张,不会焦虑,更不会失败;他们相貌美丽,不需减肥;他们运气奇好,作弊违章都不会被发现。“别人”当然不会有心理障碍,因为他们几乎可以说是“万事如意”的人。
虽然这些“别人”得天独厚,但是,似乎他们的为人并不怎么好。我的来访者经常会说起他们的劣迹。
“别人都欺负我。”抑郁的来访者说。
“别人都是那么势利眼,而且总在背后找我的毛病。”难怪他的人际关系很差,因为他身边都是小人。
“别人都瞧不起我,用轻蔑的眼神看我。”这个来访者是社交恐惧症,他还相信别人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就是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心中正在想坏念头。
“众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好像也就是“别人”的意思,而这个古代独清醒的诗人投水而死了。
法国哲学家萨特说:“他人是地狱。”“他人”当然是“别人”了。从来访者的叙述来看,这些“别人”的确是像地狱一样邪恶。
“别人”真是这样子的吗?客观的、理智的观察者当然会说“不是”。
抑郁者往往以为他们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但是客观的、理智的观察者发现,实际上并不是这么一回事,比他们更倒霉的人多得数不胜数。有些抑郁者的生活甚至被别人羡慕着,他们比别人更有钱、有更好的工作;别人也不是天天都快快乐乐地生活,每一个人都有烦恼、不顺心和忧愁。
别人的运气也并不是总那么好,作弊违章被抓到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每天数以万计。别人也常常得病,所以在每个医院里才有许多的人。而且别人也有心理疾病,所以才有许多我这样的人做心理咨询师。
别人也并不都是那么坏。别人不都是小人,也不会都兢兢业业地找你的毛病,因为他们还要花很多时间为自己谋生,哪里有时间总注意你呢。
为什么在有些人眼中,“别人”会成为那个样子呢?
是因为你自己的想象。
一个人想象中的“别人”,和真实社会中的别人关系并不大,而是和这个人自己的心理关系密切。人有两种相反的需要,一种是找到自己和别人的共同点,证明自己和别人一样;另一种是找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点,证明自己的独特性。由于有后一种需要,想象中的“别人”,往往就是和想象中的自己的对比,是自己的反衬。如果说在想象的世界中,自己是画面上的主人公,“别人”就是画面上的背景。越是在情绪化的想象中,别人就越是起到“背景”的作用。在一个人的想象世界中,“别人”这个形象的作用就是衬托“自己”的形象,因此“别人”是和“自己”刚好相反的。
自己忧郁,就会想象别人快乐。别人的快乐可以更明显地衬托出自己的忧郁。自己胆怯,就会想象别人有侵犯性,别人的侵犯性让自己的恐惧有了正当的理由。自己是天使,别人就是地狱,别人的邪恶正可以让自己的受难者形象更为高大。
“别人”是谁,如果你问我,我会回答说:“别人”不是别人,别人就是你自己。正像一句古话所说,境由心生。别人也是你自己的心所造出来的。你有什么样的自我形象,就会创造一个与这个形象成对比的“别人”的形象。
因此,只要我们改变了内心中的自我形象,“别人”也就会改变。当你自己不把自己当作胆小鬼,别人的眼睛也就不会咄咄逼人了。
“别人”就是你自己,“别人”并不是别人。知道了这个道理,你不必过多地责备别人,不要怨天尤人,因为你的烦恼,归根结底要自己负责。这不是坏事,我们自己能负责,也就意味着我们自己能控制,意味着我们自己能有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减少和消除自己的烦恼。
知道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更客观地看待我们生活中的真实的别人。不要用自己的想象去歪曲他们。当你发现,“别人”并不都快乐的时候,你也就会发现,你自己也并不总是倒霉。当你发现,“别人”不都是小人的时候,你也就会知道自己也并不总是受害者。也许是自己做人的方式不够好才遇到了问题。
当我们的心中充满了爱、自信和智慧的时候,我们会像爱自己一样去爱别人。耶稣说要“爱邻如己”,实际上耶稣真正的意思是,我们要爱自己,因为邻人就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