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精讲古文观止(全3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卖柑者言:凡事不能只看表面(初阶)

故事篇

我想你可能听说过或者在课本里看到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个成语。它用来形容一些人或者事物外表光鲜,内里却是一塌糊涂。这个成语出自刘基的《卖柑者言》。你可能不是很熟悉刘基这个名字,但刘伯温对你来说肯定不陌生。民间故事里,刘伯温号称诸葛孔明再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用神机妙算帮助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但故事毕竟是故事,历史上的刘伯温,也就是刘基,他可没有那么神奇。

不过刘基确实是元末明初一位有名的文学家,他的文学才能充分体现在“寓言”这一体裁上。什么叫寓言呢?你熟悉的《龟兔赛跑》就是寓言。寓言是一种很特别的小故事,可以说明一些有用的道理。

刘基的这篇《卖柑者言》,说的是杭州城有位卖柑子的,他家的柑子皮色鲜亮,但是剥开一看,里面的果肉却如同旧棉絮一般。刘基跟他理论,他却笑了,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柑子来讽刺那些在朝廷上装腔作势,内里却像草包一样的人,这些人会连累国家百姓一块儿遭殃。这便是借着一个柑子,折射出天下兴亡的道理。

寓言的特点

古今中外有很多著名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一般有三大特点。第一,有很多隐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如《伊索寓言》中的故事,《狼和小羊》《乌鸦和狐狸》都是拿动物当主角,这就是拟人。第二,寓言一般都是以小见大,从一件小事反映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比如《龟兔赛跑》,告诉大家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要骄傲自大。这个教训从古希腊到今天,依然发人深省。第三,寓言大多短小精悍,不会长篇大论,所以一般都是小故事。

前面所提到的都是外国的例子,其实我们国家也是一个寓言大国。早在先秦百家争鸣的时代,就涌现出一批寓言大师。比如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儒家的圣人孟子,还有集法家之大成的韩非子,他们个个都是出色的寓言家。你会不会好奇,为什么古代的大思想家们会如此卖力地编写寓言呢?这是因为深奥的思想,一般人接受起来有难度,而通过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表达,就容易让人明白其中的道理。

我拿韩非子来举例子。你有没有听过一个词叫矛盾?在哲学和逻辑学当中,“矛盾”都是深奥的概念,韩非子为了批评儒家学说自相矛盾,就讲了一个与卖东西有关的故事。有一个楚国人在街头卖兵器。他先拿出一面盾牌,向大家吹嘘:“我的盾牌是天下最坚固的,什么东西都刺不穿它!”说完,他又拿出一把长矛,自卖自夸:“我这把长矛是天下最锋利的,什么东西都能刺穿!”一旁有人问他:“拿你这把长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呢?”这个楚国人刚才还在吹嘘,一下子便被问得哑口无言。不同的说法互相抵触,“矛盾”的这个概念就是出自韩非子的这个故事。

中国寓言源远流长,诸子百家以后,唐朝的柳宗元也是一位寓言大家,我们后面会专门谈到。刘基的《卖柑者言》也同样是古代寓言的杰出作品。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这篇寓言里的卖柑者,还真有两把刷子。一般的水果放久了,表面便会腐坏,顾客一看就不会买了。可是这位卖柑者的柑子放了一年,拿出来还是“玉质而金色”,而柑子里面的果肉已经失去原先的色泽,干得像旧棉絮一样。但是买回去的顾客不仅不挑果肉的问题,也没有人回头来找他的麻烦,这才是这个故事耐人寻味的地方。

骂一个人是草包容易,可是识穿草包的真面目,并不是人人都可以。纸上谈兵的故事流传千古,大家都嘲笑赵王不识人才,居然用只会夸夸其谈的赵括来替换身经百战的老将廉颇,让赵国彻底输掉长平之战,还导致四十多万赵国士兵丢掉性命。为什么赵王一开始没能认清赵括草包的本质呢?

当初赵括身为名将之后,身上有“少年天才”的耀眼光环,有了这层包装,谁又会真的去关注他到底有没有实力呢?

卖柑与治国

再继续深挖《卖柑者言》,其中还有一层含义值得注意。买回去的柑子品质不好,最多损失一点钱;可是一旦让徒有其表的草包大官们掌握天下的命运,那危害便无法估算了。刘基这篇寓言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封建统治者:难道你们挑选人才的时候,也是只看外表的吗?选用官员,当然不能只看外在,可是统治者怎样才能知人善任呢?实际上,很多封建统治者并不在意这些,他们统治下的封建王朝走向覆灭,也许就是从有眼无珠,不会任用人才开始的。

韩非子还说过一个类似的寓言。因为燕王喜欢小巧的东西,所以有个卫国人跑去跟燕王说,自己能在棘刺的顶端刻一只猴子。燕王一听很开心,重重赏赐了这个工匠,只求看一眼这个神奇的微雕。可工匠做成的微雕不是随随便便就看得到的,燕王必须半年之内不能吃肉、饮酒,不能亲近后宫嫔妃,还要等到雨后初晴的日子,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下,才能看到棘刺顶端的猴子。燕王因此供养了这个卫国人。有个郑国的铁匠听说此事,便跟燕王说,雕刻东西一定得有刻刀,在如此细小的棘刺顶端雕刻,刻刀也需要十分精巧才行,燕王只要先查看卫国人的刻刀,就知道他有没有本事在棘刺顶端雕刻了。于是燕王提出要查看卫国人的刻刀,卫国人眼看大话被拆穿,赶紧落荒而逃。

这个故事是不是有点类似《皇帝的新装》?古今中外的骗子都明白一件事:只要对统治者投其所好,就能利用统治者的愚蠢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无论哪个国家,无论哪个时代,愚蠢的统治者总是不乏其人,而有勇气戳穿谎言的铁匠和小孩,却常常是可遇不可求的。刘基写《卖柑者言》是为了讽刺元朝末年的社会风气,但到两百多年后,明朝还是同元朝一样覆灭了。韩非子写寓言的时候,一定认为自己为统治者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可是过了约一千五百年,《卖柑者言》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骗子仍大行其道。这可真是一个大问题啊。

这一讲,我是用寓言来解释寓言,因为借用寓言是中国文学的一个伟大传统。下一讲我们再来仔细阅读这篇有趣的寓言小故事《卖柑者言》。寓言的表现手法和特点,你都知道了吗?如果你都掌握了,就看看我们这套书的目录中还有哪些文章属于寓言这种体裁,再想想你还知道哪些有名的中国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