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大幕拉开
华云龙,第一代淮安侯,李文忠战友。
李文忠虽然不知道朱元璋祖孙三人在谋划什么,但一定是大事,而牵连进这种大事,一个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
华云龙的儿子华中前来兖州,很可能行差踏错,李文忠有些不忍心。
但很快,这份不忍心就被李文忠抛之脑后。
黄河决堤了,还在开封附近,洪水已没开封城墙。
“乱臣贼子!乱臣贼子!该杀!”
若是往常,李文忠可能还想不明白其中的隐藏。这次朱雄英早早提醒过李文忠,说朱标那里会有变故,没想到还没过几天就应验了,可见幕后之人的急切。
“这才到哪,叔父,好戏还在后头。”
“决黄河,使百万百姓流离失所,还不够,他们还想做什么?”
“叔父,侄儿早就说过,他们无法无天,没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做的。”
开封
方孝孺说道:“殿下,洪水漫灌,危险非常,莫如南返京师。”
“百姓遭难,我岂能坐视不理。”
“殿下安危关乎国家,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在其位谋其政,决堤一事当交由当地官员治理。”
朱标不再废话,而是亲自到一线指挥灾后工作。
朱标的坚持令方孝孺十分纠结,他随朱标北上,有暗中监视和考察的任务,考察朱标是不是真的坚持迁都,考察事情是否真的没有退路。
别看方孝孺现在只是个小官,他受乡老重托,要振兴浙东文人,恢复早年众正盈朝的景象。
自从刘伯温病故,浙东文官集团被淮西勋贵集团全面压制,又出了南北榜案,近些年朱元璋大力扶持北方文官,此时六部尚书大部分是河南人,可见一斑。
被以前的小弟压制,只剩下詹徽手上的督察院。哪怕督察院脱胎于御史台,自朱元璋罢丞相,早不复往昔权势。
那时浙东集团押宝朱标,有宋濂这个太子老师的香火情在,只要朱标登基,浙东文人肯定起势。
没想到朱元璋临死前居然要迁都,一旦迁都成功,就算朱标再怎么亲厚浙东文人,为了将来的皇权稳固,也必须提拔新京师周边的北方人。
那时又恢复到两派争斗的局面,这是浙东文人绝对无法容忍的,谁让他们输给过淮西勋贵一次,输怕了。
必须继续定都金陵,江南文人都被浙东集团以南直隶这个大框架框住了,拉拢好了,甚至成功后怎么分配胜利果实都事先制定好了,不允许任何干扰。
更不能有差错,否则南直隶其他文官首先要向浙东发难。
方孝孺的纠结只有一瞬间,他清楚这些年他的名声哪来的,一旦违背乡老的意志,他们就能重新选一个人推上去,放弃他。
方孝孺很享受权力的甘美,不允许自己碌碌无为,有些事不做也得做。
“太子小心!”
“快救人!快救太子!”
这天,朱标和往常一样巡视临时堤坝,突然感觉背后有一股力推自己,早有心理准备的他顺势跌落洪水之中。
想来直接弄死朱标太过惊世骇俗,方孝孺选择出事的地方洪水不深,朱标很快被救起,只是吃了几口污水。
朱标很配合,轻伤不下火线,继续巡查堤坝,晚上回去后顺势发病倒地不起。
朱标做这些前已练气成功,修炼成功后控制身体状态是个很简单的技巧,普通人看不出来,都是朱雄英教的,朱元璋装病也是如此。
太子落水染病的消息光速传到京师,朱元璋果然如文官们所想,紧急派人叫回朱标,但迁都一事并没有停歇,还多次公开说等太子病好了后再派他北上考察。
江南文官们人都麻了,朱标都快死了,朱元璋还抓着迁都不放,他们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劝谏全部石沉大海,摆明了不给活路。
“皇帝决心不变,如之奈何?”
望着周围唉声叹气的众人,方孝孺脸色数变,最终咬牙说道:“太子宾天,方可改皇帝之志。”
“希直(方孝孺的字),怎出此大逆不道之语。”
“是啊,太子仁厚,乃天下共主。”
方孝孺寒声道:“太子若不死,皇帝必迁都。一旦迁都,我等皆无以后。以后的天下都是他人的,共主又如何!”
众人似乎重新认识方孝孺一般,定定看着他说不出话来。
“我受国家大恩,绝不做此畜生行径。”吴沉第一个起身,接着越来越多的人要跟着离开。
方孝孺说道:“太子苏醒,必然要杀我,我若死,你们一个也别想逃!杀尽江南百万兵,朱元璋杀尔等如同杀鸡!”
吴沉脸色极其难看,但方孝孺说的没错,一旦朱标痊愈,朱元璋必然调查因果,那时有牵连的人都要死,还是全家死。
朱元璋可不会在乎什么法不责众,特别是面对官吏。
众人重新落座,方孝孺说道:“太子宾天,我等可推二皇孙继位。”
“那太孙呢?”
“此不忠不孝之徒,又能如何。”
坐下来本身就代表选择,听完方孝孺的话,众人沉默以对。
方孝孺笑了,所谓祸兮福之所倚,谋害太子事发必然诛九族,可要是众谋成功,那他就可以一跃成为浙东领袖,将来权势滔天。
文华殿
“主妃,有家书。”
“家书?”
吕本只有吕氏一个女儿,吕本死后,吕家的大部分家仆被遣散,少量仆从招入宫中当宫女,家书自不可能再有。
吕妃看信,是吕本以前的好友马全写的,感叹一番吕马两家的情谊,而后说吕本活着的时候两家定了娃娃亲,祈求履行。
吕马两家虽然关系好,可娃娃亲肯定是子虚乌有,但马全信里的意思吕妃懂了。
吕妃笑了,她一直想推自己的儿子朱允炆继位,以前只能用后宫手段,对朱雄英疏忽照顾此类。
自从朱雄英死而复生,且深受朱元璋亲爱,吕妃慌了,怎奈吕本已经死了,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吕妃只得按照家教、学识寻求解决办法。
吕妃出身官宦世家,自然知道士大夫的能量巨大,认定只要得到外臣的支持,朱允炆当皇帝必定手到擒来,于是她开始寻求外臣的支持。
但许多事吕妃不敢做得太过,只是派以前吕家的女仆出宫打探和传递消息。
后宫是大臣紧盯的目标,吕妃一动,与吕家关系好的江南文官最先察觉。
起初并没有人理会吕妃,毕竟朱元璋还在,外臣勾结后宫,取死之道。己方也早就押宝朱标,没必要冒着生命危险接触吕妃。
今时不同往日,要杀朱标,吕妃这个枕边人最合适,杀了朱标后,吕妃这个士大夫阶层出身的自己人的儿子接棒最合适,所以马全找到了吕妃。
祈求朱允炆娶马家的女儿释放了一个信号,代表我们江南文官愿意支持朱允炆。
所有事都有代价,吕妃与马家联络了一番感情,随后静静等待,没想到等来的条件令她花容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