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亩产万斤的作物
李世民看着兴致勃勃,越说越兴奋的李易,腹诽道:“这少年当真是不怕死?”
凭借他刚刚说的话,李世民将其就地正法半点不为过。
并且,李易话里的槽点多的李世民简直不止从何说起。
说话跳脱用词不合规矩,这也就罢了。
单单说这个这个称呼,‘唐太宗’。
这叫庙号,那是皇帝死了以后才能用的。
朕登基不过三年,正值春秋鼎盛,这小子,难道是有意想诅咒朕不成?
还有,李易谈及文治武功那块,前半部分确实能吻合李世民的履历,但后面那些话什么意思?
勉强能印证的,也只有打算要针对东突厥的军事行动。
另外,说朕在位23年,远超文景之治。话是好话,但为什么听起来总感觉膈应人?
这言外之意,岂不是说朕只活了52岁?
看着兴奋的李易,李世民眼眸微微眯起,淡淡的杀意流露出。
深夜神不知鬼不觉闯入皇宫,说的话还尽是些大逆不道之言。
殿外,精锐的玄甲军随时候着,只要李世民一声令下,顷刻间就能将李易诛灭!
“到底要不要杀了他?”
李世民内心有些犹豫。
理智告诉他,什么千年后的后世之人,纯属无稽之谈。
但李易话里话外,虽有些许阿谀奉承的成分,但...
李世民眼神不着痕迹的扫了眼案牍,上面放着一封奏折,正是他和朝臣商议对准备东突厥出兵的议案。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李世民打了半辈子的仗,这种重大的军事行动,保密性堪称顶尖,他仅仅只是对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靖等寥寥几位重臣吐露过。
这些人,都是李世民绝对信任的心腹,绝不会向外透露半分。
那么眼前的李易又是从何而知?
难道,他真的来自于后世?
李世民眉宇间阴晴不定,片刻后,问道。
“既然你自称来自于后世,那么朕问你,你在深夜冒着大不韪入殿,究竟有何图谋?”
本来李世民还是补充一句,未得宣诏,夜闯皇宫是死罪,但想了想,真要依法论处,细数李易的行为,他有多少颗脑袋都不够掉。
“图谋谈不上,只不过想和陛下做点小买卖而已。”
李易一摊手,坦然道。
“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我当然你此刻心里满是怀疑和戒备。甚至于,已经有过无数种让我人头落地的想法。”
对此,李世民不置可否,他确实是这么想的。
李易继续说道:“我既然胆敢来到你面前,那肯定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或者说,不管什么结果,我都能坦然接受。”
说罢,李易开始在身上摸索,片刻后,拿出了几个自封袋。
“这些东西,是我从我们那个时代带来的,都是高产农作物,就算你准备杀我,也请把这些东西传播出去,让我中夏民众,能多些饱腹之物。”
李易的自封袋里,装的东西分别是土豆,玉米,红薯。
说罢,李易就把三个自封袋递了过去,但想了想,似乎觉得有些不妥,干脆把东西放在地上,然后向一旁退了几步。
面对着李易这古怪的举动,再结合他的话,李世民居然品出了几分坦然赴死之意。
这让他更加疑惑不解。
看了看地上的三个自封袋,李世民疑惑道:“这就是你打算拿来与朕做买卖的筹码?”
“是,也不是,这些东西,只算是见面礼而已,论其价值,在我们那个时代,不值一提,只不过,若是放在当前的农耕文明大唐。”
“我这么和你说吧,你眼前的这个椭圆形淡黄色农作物,它有个非常接地气的名字,叫土豆,这东西,在我们后世,亩产最高可以达到8000到11000斤...”
李易话没说完,便被李世民打断。
“你说多少?!”
声音犹如一声惊雷炸响!
唰~~~~
片刻后,殿外一群披甲持刀的护卫瞬间涌入。
“保护陛下!!!”
杀气腾腾的玄甲军哗啦啦的瞬间便布满大殿,然后,他们就发现了发愣的李易。
领头的侍卫瞬间似乎明白了什么。
电光火石间,背后已是冷汗涔涔。
“这是何人?他是什么时候闯入殿内的?负责护卫的玄甲军为何没有发现他?”
几个呼吸后,数十把闪烁着寒光的利刃已经对准了李易。
侍卫们如临大敌,浓郁的杀机霎时间锁定了李易。
只要李易胆敢有半点动作,他毫不怀疑,玄甲军会立刻结束他的这次的穿越之旅!
局面僵住了,李易也不敢贸然动作,他倒是不怕死!
高台上,神态威严的李世民也从震惊中恢复过来。
“退下!”
李世民沉声道。
“喏!”
原本杀气腾腾的侍卫们,听到李世民的命令后,立刻有序的退出大殿,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不愧是天策上将,对军队的把控,堪称顶级。”
李易看着唯命是从的护卫们,不由的赞叹一句。
“他们都是玄甲军中的精锐,每一人都是百里挑一。”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
“了不起!”
李易配合的称赞一声。
不过李世民此时,对李易的奉承全然没有半点兴趣,眼神犹如一道利剑般盯着李易,像是要把他整个人看穿。
“你的种种不敬之词,朕都可以不计较,唯有粮食产量这一项,朕不希望你不是信口开河。”
李世民字字珠玑,并非他失态,而是此事事关重大。
亩产万斤,这是什么概念?
贞观初期,还没有大规模种植水稻,粟米仍是主粮,一年一熟,其亩产大概300斤左右。
而唐初一个人丁的永业田是20亩,足够养活一大家子,因此唐初的士兵战斗力很强,这是大唐能持续扩张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李易的土豆真能做到亩产8000斤,军事上,李世民能直接让帝国军队横扫周边的所有劲敌。
民生上,有了如此高产的作物,对人口恢复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
衡量古代中原王朝是否强盛,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人口。
经过隋末乱世,中原人口雪崩。
隋朝巅峰时期,人口约为5000多万,而哪怕到了贞观十三年,见于记载的是1325万人,从高峰时期的5000多万下降至1300多万,这下降幅度,直接腰斩。
况且这还是经过李世民励精图治十三年才有的人口规模。
大业隋崩,可不是说说而已。隋炀帝杨广,这位绝世败家子,基本是把人口花名册当开心消消乐玩。
提起他爹隋文帝,虽然也有不少黑历史,比如屠戮前朝后裔,给江南百姓洗脑,刚愎自用,但人好歹有个开皇之治。
而提到杨广,普遍张口就是大业隋崩,人菜瘾大,志大才疏。
能用十三年时间废掉一个开皇之治,把人间变成活生生的地狱,从败家的角度上讲,确实是前无古人了。
人可以成千上万的一起死,却只能一个个生。
粮食可以成堆成仓的糟蹋,却只能一年年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