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升官啦,工部尚书+灾荒下的贞观之治‘二合一’
咻咻咻~~~~~~
箭矢带着尖锐的破空声,顷刻间便没入远处皇宫城墙内。
一连十余发箭矢,不过三息之内,就全都发射出去。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看的愣神,脸上的惊讶已经溢快出了。
而手持滑轮连弩的李世民此刻却像个得到新玩具的孩童般,高兴的手舞足蹈。
“箭矢虽小,但这穿刺力居然如此之大?攻击的速度也能大大加快...”
“虽说其貌不扬,但从实用性看,远超我大唐军士装备的寻常弓弩。”
“辅机你看,不过只是加上了几个轮子,却能异常省力,弓弦拉起来轻松无比,最奇的还是这圆圆的小桶,从内往外看,不仅可以定点目标,顺着这内标的点,便是未经战事的寻常士卒,也能大大提升精准度!”
“臣等为陛下贺,为大唐贺,有此神器,区区突厥不足为患!”
......
把玩好一阵新式弓弩,李世民这才恋恋不舍的放下两个大玩具。
叹道:“可惜药师不在,若是他亲眼得见此神兵利器,不知该有多高兴!”
随后,他又转头看着李易:“你们后世之人的脑子究竟是怎么长的,无论这连弩,还是弓,为何怎能做到此等地步?”
不怪李世民如此,毕竟滑轮结构+现代工艺制作的弓弩,放到冷兵器时期的大唐,效果已经足够逆天。
正如中世纪的人评价刚弩:‘刚弩是最不人道或者不公平武器,因为一个没有什么经验的刚弩手,可以轻松射杀终其一生都在锻炼武术的板甲骑士!’
科技的发展,将寻常的经验,技艺的代沟全都磨平了,不然为什么隔壁漂亮国的称赞左轮枪,上帝创造了人类,而柯尔特让人类平等。
这个年代的战争,弓箭手对力量的要求的极高。
未经训练的士卒,连拉开弓都是大问题,更遑论瞄准和精度。
挽的弓越强,射的箭也就越远,齐射的时候才能在更远的距离杀伤敌军。
滑轮结构的省力,恰好就弥补了这个问题。
滑轮弓的结构,李世民三人还能通过上手试验猜的七七八八,剩下的弩,那就完完全全的无法理解了。
为何这东西的攻击速度能那么快?
为何借由着小圆筒后,能大大提升射击精度?
为何这握把和托架能如此契合持有者?
三双写满了求知欲的眼睛直勾勾盯着李易,
“其中涉及到很复杂的物理学内容,并非是我不愿意为陛下解惑,而是我就算照着教科书给你说一遍,你们也听不懂啊。”
“比如这弩身上的瞄准镜,涉及的技术就包括光学设计、材料科学、电子技术和制造工艺等等,这其中随便一个,拆开都能写本书了,三言两语间,我很难给你们解释清楚!”
李易无奈道。
“方才若非我亲自上手教导如何使用,陛下独自一人摸索半天,却还是无法正确使用,连学会使用尚且如此,更遑论解释其中奥妙了。”
“......”
这就属于贴脸放大了,尽管李易说的很委婉,但李世民三人还是能听出他的意思。
翻译过来就是,别问了别问了,说了你们也听不懂。
又是一阵沉默,半晌后,李世民开口了。
“此神器,我大唐可否造出?”
“很难,你们材料和锻造工艺差的实在太远了,即便有了实物,这对工匠来说,也委实有些超纲。”李易摇摇头直接否了。
“便是有你相助也不行?”李世民还想去争取下。
李易坦陈道:“说来惭愧,在得知陛下有军械方面的需求前,我从未去了解过此物,换而言之,就算是我,对这两样物件的了解也知之甚少。”
“如此说来,朕想要大批量装备此神器,依然需要拿黄金与你进行置换?”
李世民发动了金元攻势。
“是,也不是,陛下固然可以找我进行买卖,但这弓弩,放在我们那个时代,依然是受管制的,少量还好,但若是需求太大,我也不敢保证能供给太多。”
李易叹息道。
一听这话,李世民顿时急了。
让你给我们造,你说造不出,找你买,你说货不够,那你拿这东西勾引我们干嘛?
李世民握着滑轮连弩,如此强劲的神器近在眼前,但却无法整军装备,那特么还不如没见到。
没有的话,他最起码还不惦记。
“别只提困难,办法呢,办法你总该有吧?只要能造出此物,朕立刻下旨,封你为工部尚书,你有任何需求,朕都会想办法满足,如何?”
李世民越说越急躁,随口就封了个尚书出去。
咦?能当官了?李易愣了愣。
随后,他脑海中传来了系统的一声提升音。
【触发历史进程事件,改造唐朝弓弩设计!】
‘唐朝军事工业还处在萌芽阶段,其主要作战武器依然为冷兵器,宿主引入滑轮弓与滑轮连弩,为唐朝工业科技引入新希望,请宿主在一个月内,为唐朝建立初步的滑轮结构弓弩。’
‘任务限时:一个月!’
‘奖励:未知!’
接受/拒绝
脑海中硕大的提示文字,李易没有犹豫,直接点击了接受。
他本来就心里就有算计。
“工部尚书什么的不重要,关键我对大唐的军事工业很有兴趣。”
李易深吸一口气,故作庄重道。
“些许困难,不足挂齿,只要陛下全力支持,能为大唐出一份力,我自然是愿意的!”
李世民闻言,当即大喜。
“如此甚好,有你相助,朕对讨伐东突厥一事,胜算和把握更大。”
一旁的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见此,嘴边像是有什么话要说,但被李世民一个眼神制住。
“军械一事,就这么说定了,但陛下,有些事,咱们需要先约法三章!”李易道。
“哦,李卿家但说无妨!”
李世民笑道。
得,称呼都变了,从李易变成李卿家了。
“无论滑轮弓还是轮滑连弩,其制造工艺都不是你们这个时代的产品,虽说在后世,它们的技术含量不算很高,但对大唐而言,还是有些过于超前。”
“技术是全新的,不少材料和道具,还是需要从我们后世购置,这是其一!”
“至于技术人员...也就是工匠,也需要我从我们那个时代找,这是其二!”
“而从零开始制造研发,并且想开辟出一条完整的生产线,所消耗的资金和人力定然不低,这是其三!”
李易得先把免责声明抛出来。
“这是自然,方才朕观察这两项神器,纵然有卿家解释,但朕依然不得其中要领,什么光学,物理,朕都不懂”
“但既然此物乃是你们后世所造,我大唐从头开始研习,自然任你便宜行事!卿家请放心,朕会下旨,整个工部,但凡关系新式弓弩制造一事,上下官员自是由你调配,至于花销,户部会全力配合。”
李世民只是略微思索,就直接放权。
所谓的便宜行事,那就是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只要和弓弩制造有关的,整个大唐,你只需要向朕一人汇报就行了。
“多谢陛下信任。”
李易毫不客气道。
本来他还想着让玩家们来了以后怎么找李世民讨个差事,现在成了工部尚书,还有便宜行事之权。
那么我作为大唐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部、水利部、林业部部长,封几个玩家当秘书助手,很合理吧?
“军械制造一事,便暂且告一段落,不知李卿家可还记得,哪天晚上,朕还有一项难处。”
李世民称热打铁道。
“陛下是指粮草?”李易问道。
“不只是行军士卒的粮草。”
李世民叹息一声,指了指这石桌上残余的剩菜。
“近日关中蝗灾肆虐,百姓艰难,食不果腹,我作为天子,非但无力为百姓解难,反而如此大快朵颐,每每想到各地送上来的奏疏,朕实在羞愧难当!”
事实上,从李世民登基开始,大唐就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大旱灾。
贞观元年的大旱灾,李世民束手无策。他只能自己带头节省粮食,把自己的一日三餐减少为两餐(此事典出《新唐书》语:“元年十月丁酉,以岁饥减膳。”)
贞观二年、三年、四年,大唐朝又发生了旱灾和蝗灾,老百姓又吃不饱饭了。李世民没办法,又是大赦天下,又是避居正殿,希望老天爷能降下甘霖,让大唐朝的百姓能填饱肚子。(二年六月庚午,以旱蝗责躬,大赦三年正月丙午,以旱避正殿。六月戊寅,以旱虑囚。四年二月丁巳,以旱诏公卿言事)
为此李世民特地在长安皇宫中举行法事“禳蝗”,在祝文中李世民向上天祈祷说:“人以谷为命,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但当食我,无害百姓。”
说完后,李世民直接就抓了一只蝗虫吃掉,史书对此称李世民吃下蝗虫后,是岁蝗不为灾。
但真相确是,蝗灾一直持续到贞观四年的下半年,直至贞观五年后,老天眷顾唐朝,这段时间风调雨顺,大唐的老百姓才终于能可以吃饱饭。
而李世民采用名臣戴道国的建议,并且让戴道国负责,才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仓储救灾制度,至此,百姓才终于摆脱吃不饱的隐患。
“此事简单,不夸张的说,只要陛下肯花钱,多少粮食我都能给你运来。”
李易胸有成竹道。
说罢,他从背包里去了一大袋碎米和一大袋工业盐。
目前整个唐朝,人口加起来也在一千多万。
在这其中,贵族,世家,官绅,他们肯定是不缺粮。
那剩下的受灾的百姓,虽然加起来数量依然十分庞大,但若仅仅只是果腹不求质量,李易还真能解决这个问题。
以现代的碎米为例,那东西批发也就一块多点一公斤,放在现代,大多数人都看不上,可要放到贞观初年的唐朝,不少小地主家吃的可能还赶不上碎米。
现在的大唐,主粮依然是以粟米为主。
碎米加上后世廉价的工业盐,现代人自然嗤之以鼻,可放到眼下的大唐,百姓能把你当活菩萨供起来。
当然,量大的前提得是李世民金库足够充裕才行。
“这是稻米?”
房玄龄手捧着细碎的米粒,惊讶道。
李易道:“没错,这是我们那个时代所产的稻米,虽然比不了刚才餐桌上的大米饭,但若是用来给赈灾,却也足够了。”
“?”
三人闻言,脸上再度写满了困惑?你确定这是用来在灾民吃的?
“呃?你们为何用这种眼神看着我?”
李易被三人盯着有些发毛。
“李大人,你可知道,我大唐百姓目前靠何物果腹充饥?”
房玄龄脸色凝重的问道。
“不清楚,不过根据史料记载,目前的大唐,主食应该是粟米饭、麦饭,稻米,糯米,再具体一点,我就不清楚了,毕竟相隔千年,我也没机会到民间亲访,所以就自作主张运来了这些碎米,房大人有什么问题吗?”
李易疑惑问道。
“李卿家当真是不知人间疾苦,自贞观元年伊始,蝗灾,水灾,旱灾,轮流蹂躏我大唐土地,谷物歉收,灾害不断,你口中的粟米饭,麦饭,便是城中富户都难以保证,遑论这晶莹如玉的稻米。”
房玄龄叹道。
他的职位是尚书左仆射,基本等同于后世的首相,民间生计,房玄龄自然是很清楚的,偏远的地区不说,就连长安城边都充斥着流民和灾民。
“房大人可能对我所处的那个时代有些误解,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我所处的那个时代,这种碎米,已经是最低廉的粮食了,寻常老百姓都是不吃的,大部分的用途是用来碾碎了喂牲口,至于晶莹如玉,那真不至于。”
李易解释道。
作为一个现代人,很难理解封建时期的农业社会有多艰难,哪怕他也上网查了不少资料。
有论坛下的回答是,不用给吃的,直接用复合的猪饲料,那东西便宜,淀粉,蛋白质,矿物质,盐,纤维素,维生素,油脂,全都有。
可他实在办法说服自己,给活生生的人喂猪饲料,反正横竖都是李世民承担,顶多他作为中间商,不以此牟利便是。
说到底,人类彻底摆脱饥荒也就一个世纪前的事,现代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没办法完全套用到古代。
贞观之治,那是君主和贤臣的故事,史家记录在册的资料,肯定是不包括寻常百姓的。
无法否认李世民做的很好,但古代的生产力低下,让老百姓吃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即便是号称“千古一帝”的李世民,也没有能力完全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