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第4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货币的概念

一、货币的含义

货币是现代金融和经济学理论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最容易引起混淆、最难以理解的一个概念。萨缪尔森在其名著《经济学》有关货币的介绍中,引用了金·哈伯特的一句名言:“在一万人中只有一人懂得通货问题,而我们每天都碰到它。”由此看来,货币貌似简单,实际上却极其复杂。

(一)货币的概念及本质

货币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然而要给货币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却相当困难。当前,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根据货币的功能来下定义。在这些经济学家看来,货币(money)是指在购买商品和劳务或清偿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任何物体或东西(anything)[1]通货,包括纸币和硬币,都符合这个定义,因而是货币的一种,也是大多数人所说的货币。支票在购物付款时被广泛接受,所以支票存款也被看成是货币。此外,储蓄存款、借记卡等信用工具,也能迅速方便地转变为通货或支票存款,用来支付货款,发挥货币的功能。由此可见,货币的定义包含一系列资产,而不只是某一种特定的资产,这样的看法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关于货币的本质也有多种解释。经典的货币本质描述的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观点。他指出,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其中,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即货币可以与任何商品和劳务相交换。货币为何可充当一般等价物呢?因为马克思所处年代的货币是可以与金银兑换的,即是价值符号,或本身就是金银货币,且有真实价值保障。然而,现代货币是“不兑换金银”的,那么如何理解现代货币的本质呢?多数学者从货币债务论和货币契约论的角度进行解释。

货币债务论的观点。货币债务论认为货币本质上是持有者对发行者的一种债权。货币持有者成为债权人,发行货币者便成为债务人。这种解释部分地说明了债务货币的形成。该观点认为,流通中的每一元钱都可以看成是一张债务欠条。它解决了无商品价值的纸币和商品的交换问题,即回答了为何信用货币,如纸币可以购买商品的问题。在信用货币时代,货币本身已不具有真实价值,而是作为一种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不过这里要注意,纸币和借条尽管有一定相似性,但两者存在本质的区别。作为借条,债权方总是希望债务方尽快偿还物品,而货币持有者存在着“流动性偏好”,比如信用货币也能发挥价值储藏的功能而持续持有。如果将纸币仅仅看作借条,那么纸币的拥有者就会希望尽快从市场买入实物,即把钱用掉,这与“流动性偏好”相矛盾,即在市场稳定的情况下,人们通常更喜欢持有货币而不是实物商品。(如果年终奖是1万元现金或价值1万元的大米,你会选哪个呢?)

货币契约论的观点。货币契约论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该观点认为:货币是人类在长期的物物交换过程中为解决供给与需求的非匹配性而产生的约定,即约定某一特定的物品作为共同的交换媒介。由于社会分工不同,人们的资源禀赋与需求和自己生产的物品并不一致,人们需要相互交换物品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在以物易物的时代,可以想象人们由于持有的物品不一,每人需要的物品不一,更重要的是对各物品的评价也不一,因此,物物交换会带来极大的交换费用。随后人们发现用一种大家都认同的物品作为一般等价物时,极大地方便了交易,交易费用也大大减少。由此可见,货币可以看成是人们的一种合作安排以及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一种隐形契约。货币所体现的这种契约性质不同于经济活动中的其他契约,如各种买卖合同:需要规定具体的条款,且只用于特定的任务之间,其实施需要很大的成本(寻找签订契约的人,拟定具体条款并执行等),且涉及成员的有限性也限制了市场交易的范围。而货币是存在于所有成员间的一种隐形契约,它极大地减少了交易费用,能使所有的市场连为一体。因此货币本质上是一种契约,并且是关于交换权的契约。“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一般等价物、贵金属货币与纸币都是这种契约的具体形式。

货币契约论对货币各职能的解释是:货币被约定作为一种共同的交换媒介,那它就必然与交换的物品有一个比率,这就使得不同的物品可以相互比较,货币因此具有价值尺度的功能。货币的使用不限定时间,这就意味着人们可以累积这种权利,因而货币便有了价值储藏的功能。货币的交换功能和价值储藏功能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某一时段集中购买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资料,这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规模化,从而通过延期支付的方式,使货币具备组织生产的功能进而可转化为资本,由此货币具有了支付手段功能,并为现代经济中最重要的单位——企业的诞生提供了基础。

(二)货币材料的必要条件

当货币具有物理介质时(这里不讨论数字货币),那么一个物体怎样才能被称为货币或被铸造成货币呢?一般而言,作为货币的理想材料应具有以下5个特性。

1.价值稳定性 任何物体要充当货币,其本身的价值必须是相对稳定的,即有价值稳定的特性。正如要丈量布匹长度,尺子本身的刻度必须是稳定的;要称出鸡蛋重量,秤本身的刻度也必须是稳定的。历史上曾经以牛、羊等牲畜作为货币来使用,由于其价值不稳定,在后来必然失去了充当货币的资格。

2.普遍接受性 这是指货币在购买商品和劳务以及债务清偿时能够被人们认可且接受。任何物体只要具备了这一特点,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充当交换的媒介。如乘坐出租车时,乘客可以向司机支付纸币,却不能将蔬菜作为货币向其支付,其原因正是人们不能认可蔬菜是一种普遍接受的货币形式。与之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香烟曾因其普遍接受性,成为当时流通于纳粹战俘集中营的特殊货币。[2]

3.可分割性 随着商品交换规模的发展,要求充当货币的物体必须是均质的,易于分割成标准化的等份,以实现不同规模的商品和劳务交换,并且分割不会导致价值下降。例如,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币种在设计上有元、角、分,这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商品和劳务交换的便利性。

4.易于辨认与携带 充当货币的材料必须易于辨别真伪,不容易被人仿制,同时,随着商品生产向外延伸,货币材料也必须易于运输与携带。因此,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展和商品经济复杂性的加剧,那些笨重、易仿制的货币材料就逐步让位于轻便易携、易辨真伪的货币材料,如支票存款的广泛应用。

5.供给富有弹性 一种优良的货币,其材料的供给必须富有弹性,以满足商品生产和交换增减变动的需要。金银货币先后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之一,就是金属资源的有限性使其供给缺乏弹性,不能适应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二、货币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

货币一词经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因此它可以意味着很多事情。为了更清楚地理解货币的定义,我们有必要澄清经济学家或宏观经济学家所说的货币一词,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类似概念的区别。

(一)货币与通货

通货(currency)是指处于流通中的现实货币,包括纸币和硬币,俗称“现钞”。显然,它符合经济学家给出的货币定义,是货币的一种。大多数人在谈及“货币”时,所说的就是通货。例如,当甲、乙两位同学在逛小商品市场时,恰好两位同学的手机都没电了。此时,乙问甲:“抱歉,我没带钱,可否借点钱给我?”甲同学如果带了钱包,一定会拿出钱包里的现金帮乙同学结账,而不会问:“你要借哪种货币?”

但是,如果将货币仅仅定义为“通货”,就将经济学家定义的货币范围大大缩小了。如前所述,支票也能用来偿还债务,支付货款,发挥货币的功能。所以,经济学家所说的货币,不仅是指通货,而且是指一个更广泛的资产系列。

(二)货币与财富

财富(wealth)是由各种资产所构成的,包括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其中,金融资产又包括货币性金融资产和非货币性金融资产,前者如通货、支票存款等,后者如国库券、股票等。因此,货币只是财富的一部分。但是货币一词常常被用作财富的同义词,使事情更为复杂。当某人说“张三很富有——他有很多钱”时,他可能是说张三不仅有大量的现钞、银行存款,而且有股票、债券、汽车、别墅和游艇等。在这里,货币(“钱”)被用作财富的同义词。

因此,财富不仅包括货币,还包括债券、股票、艺术品、土地、家具和房屋等有价资产。显然,如果将货币等同于财富,又扩大了经济学家定义的货币范畴。货币仅是财富的一部分,如果把货币当作社会财富而追逐,容易沉沦为崇尚“金钱万能”的“拜金主义者”。

(三)货币与收入

人们常常将货币一词作为收入(income)的同义词。常听到这样的话:“他有一份好工作,能挣好多钱。”这里的“钱”其实是指收入。

收入与货币是有区别的。首先,不可否认在商品经济时代,人们的收入大多用货币表现,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存在其他形式的收入。例如,股份制企业会通过发放股权对员工进行激励,股权即可视为一种收入。其次,收入是某一时期单位的货币额,是一个流量概念,如月薪、年薪等;货币是一个存量概念,也称为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如第一季度末的货币余额。

(四)货币与流动性

进入21世纪,在报纸杂志和人们的日常用语中,另一个替代货币的名词经常出现,即流动性,如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频繁出现于报端的“流动性不足”。所谓“流动性”(liquidity),泛指一种资产在不损失价值的前提下转换为现实购买力的能力,它由变现的便利程度和交易成本所决定。变现越便利或交易成本越小,则流动性越强;反之,流动性越弱。由于货币不需要转换为别的资产就可以直接用于支付或清偿,因此货币被认为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所以,在一般的宏观经济分析中,常常用流动性来分析货币现象。例如,“流动性过剩”(excess liquidity),简单地说,就是货币当局发行了过多的货币,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银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在宏观经济上,它表现为货币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就银行系统而言,则表现为存款增速大大快于贷款增速;反之,则是“流动性不足”。

当然,流动性工具包括银行的存款,也包括范围广泛的其他金融中介机构的短期负债。在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的大背景下,流动性的含义远大于货币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