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三喜行商起风云
曹三喜第三次被朱由检教导后,带着乔装为民的锦衣卫一路南下,沿途招募了许多无家可归的流民充作伙计。
大都是一些年轻气壮的青年,这些人敢闯敢拼,正是曹三喜所需要的。
明朝如今内部的贸易模式,主要有四种模式,一种是行商,将大明南北不同种类的货物通过长途运输,进行跨地域的贩卖。
这里面包括商人进行边境贸易,以此来换取盐引。
曹三喜当然不会错过这趟难得的机会,出发前在京城购置了一大批北方特有的皮草,山货等商品,这些货物深受南方士绅老爷们的喜爱。
只要能够运到南方,立马就会被抢购一空。
另一种模式是坐商,商人们开办店铺牙行,曹三喜在自己路过的一些较大城镇,选择商贸繁华的地区,直接花重金盘下商铺。
这些店铺将来可以用于他南北贸易的中转,在他看来,自己手上的现银多,如何花出去才是他要考虑的问题。
买下这些商铺虽然代价很大,可在将来却能给他节省下来不少的银子。
再就是商帮贸易,如晋商,浙商,徽商等,这些商帮报团取暖,将他们的商业版图在大明不断扩张开来,往往需要几代人的积累。
许多的商帮都向曹三喜投来了邀请,不过被他给一一拒绝了,作为皇商,他不可能与这些商帮互相承担风险。
就算将来要合作,也必须抽身事外。
最后一种便是官商合作,这种情况在如今的大明极为普遍,做官的压榨商人替他们办事,经商的捐纳银钱买取官位,培养自家子弟入仕。
曹三喜不是与官合作,而是直接与皇帝进行合作。
做这么多的事情还如此的顺利,离不开他皇商的名头,许多想要出面为难他的官员,都被他用皇商的名头给吓退了。
大明的文人们虽然敢指着皇帝鼻子去骂,可地方的官员却没有这个胆子,曹三喜一直在规则之内,只要不逾越底线,他们就没有办法去为难。
越是往南,大明的商贸越繁华,许多百姓已经没有了地种,选择卖力气给商人们做伙计,以此来养家糊口。
尤其以江浙一带,与战乱的北方仿佛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这里的百姓生活的十分逍遥自在,想去哪里就去哪。
唯独脸上没了种地时的轻松,反而多了憔悴之色。
曹三喜的出现,不止给大明的商业遭成了地震,也给政坛带来了冲击。
许多官员竟相上书,弹劾此事,要求皇上收回曹三喜皇商的名头,不能允许她再去经商误国了。
实际上是曹三喜正在不断挤占他们背后家族的利益。
东林人里面发出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他们平日里提倡的就是惠商恤民,减轻赋税,主张取士不分等级贵贱,重视农业和工商。
不过减轻赋税减的却是商人的税,取士不分等级贵贱,却又分派系。
其次他们的主要利益,大都来自于一些与国家经济命脉所挂钩的,如漕运,地税。
曹三喜经商一事,对他们的影响并不大,反而让他们能够借此谋利。
至于当初漕运总督朱大典被抓一事,朱由检给的罪名是贪污受贿,这一点官场所有人都沉默了。
为自身的高风亮节也好,为朱由检事后给所有官员涨薪换取人心也罢,总之他们再换一个人上去就是了。
他们要的是漕运的顺畅无阻,不受约束。
朝堂之上关于这件事开始相互争斗了起来。
“皇上怎能允许曹三喜如此胡闹?”
“有什么问题吗?”
“商人误国!”
“你敢说你没收过商人的银子?”
“这是两码事!”
“正因为老夫被商人送过银子,才知道这其中的危害!”
“银子呢?”
“老夫用来帮助贫寒学子了!”
“不行,我要上书弹劾!皇帝若是不同意,我就辞官回家!”
……
不止外面的官员们相互争斗攻讦,连内阁也开始了争论。
文华殿,几位内阁大学士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
气氛一时间有些紧张,韩爌作为内阁首辅,对这件事又是两边都不得罪的态度,皇上最后怎么决定,他就站哪边。
“皇上,曹三喜经商一事能否先搁置一下?”李标脸色有些难看。
这些日子里,他收到朝中大臣的请求实在是太多了。
袁可立坐在一旁默不作声,吏部有许多官员在递交辞呈,都被他用自身的名望给压了下来。
他时常与朱由检探讨国事,知道这位年轻君主的想法。
“为何要放下?朕与民争利?”朱由检语气平淡。
“那干脆让他们把手中的土地,全都还给百姓可好?”
朱由检这句话一出,所有人都紧张了起来,若是朱由检真的这样做了,连他们都不能继续站在朱由检这一边了。
韩爌率先开口,他不能看着朱由检在这件事上胡来。
“此事不可!”
几位阁臣也不跟朱由检绕弯子,全都出声反对。
朱由检对这些大臣明着跟自己作对的事情也不生气。
反而语重心长地开口。
“朕让曹三喜做些生意,不还是为了诸位吗?”
几人相视一眼,因为这件事,他们整天被朝中的大臣围着,耳朵都已经起茧了,真要为他们,就不要闹这些幺蛾子。
“朝廷没有银子,你们做事情的压力也大,曹三喜多赚一点,对于辽东的战事也有利!”朱由检看向孙承宗。
孙承宗权衡利弊,只要让辽东的将士有银子拿,他就支持。
“臣支持此事!”
“皇上,话虽这样说,可是这件事还是有失人心啊!”
钱龙锡虽是东林人,不过东林人之间也会相互攻讦,不是所有人都认相同的道理。
说到底还是利益使得他们团结。
“失了谁的人心?朕给他们涨俸禄,他们还不知足?”
对于绝大部分的官员来说,俸禄才是他们真正的利益,从成祖开始,大明官员的待遇越来越低。
“不让曹三喜经商,哪来的银子给他们涨?”
“曹三喜所赚银子的三成,将会直接归户部!”
此话一出,毕自严立马赞成,他本就与朱由检一条路,早已在朝中做了孤臣。
他毕家兄弟二人,一人管国家钱袋子,一人巡抚辽东,地方大员,树大招风,不跟皇帝绑牢,必定凉凉。
“臣不反对!”
袁可立也赞成了,马上要京察了,到时候再换一批上来当官就是了。
朱由检看向韩爌。
韩爌见状,也不在反对,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还望各位阁老配合朕,将此事顺利推行下去!”
朱由检拍板决定。
……
朱由检望着这些阁臣们离去的背影,心里清楚,接下来他的日子要不好过了。
曹三喜这条泥鳅,他必须得放进去,按照大明这些年的自然规律,他登基的前几年,只要救灾及时,倒也可以控制得住。
等到再过几年,各地自然灾害频发,他没有掌握主动权的话,就要被迫顺从这些官员,到时候他想再去做事,就更难了。
与人斗难,与天斗更难。
朱由检的道理不多,说不过底下的大臣,要谋害他,还是要辞官,他都接着。
你不做官,有人排队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