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暗流涌动【4.7K】
压力是不存在的。
在得知管休的想法之后,魏哲没有考虑多久便果断同意。
即便此事真的有伤天和,那也是罪在当代,利在千秋。
为了后世的华夏子孙少点恶心,这点骂名他担了又如何?
不过如此一来,很多安排就要做出调整了。
更别说管休的这封书信直接将整个计划的复杂程度又提升了一个等级,执行的难度亦高了一层。
想要成功实行这个计策,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譬如粮食怎么运送?
“陆路肯定是不行的。”魏哲在思量半晌之后无奈道:“三韩纵深千余里,若是以牛马运送十石恐怕剩不下三石,损耗太大。且不说我们能不能拿出如此多的民夫,三韩各部恐怕也不会让我们过。”
戏志才闻言亦是点头赞同。
确实,这就好似在敌国境内建立粮道一样,完全没有保障。
要知道那可是粮食,沿路的三韩部落不抢才怪。
“如此只能用海运了,但当下的船只可就不够。”
“那就造,也无需太大。”只见魏哲指着三韩地图说道:“从海冥港口出海,沿岸而行便可绕三韩一周,完全无失航之忧。”
闻听此言,戏志才想了想便微微颔首。
正好带方县接纳了大量的流民,一时间倒是不缺少人力。
当然,两人眼下也只能做些后勤补给的工作。
具体该如何将粮食散出去,还是要由身处一线的管休决定。
反正经此一事,魏哲对管休的能力已经十分放心了。
不过很快戏志才又提出了另一个关键的问题。
“眼下农时已过,即便我等将蒸谷送去,恐怕也收效甚微。”只见戏志才颇为无奈道:“况且三韩与中国不同,只有春耕而无秋耕,此间农夫并没有种植宿麦的习俗,蒸谷之策想要见效恐怕还得另选时机。”
所谓“宿麦”就是冬小麦。秋冬种之,经岁乃熟,故云宿麦。
汉武帝时曾派汜胜之为轻车使者,巡视关中,劝种宿麦。
《汜胜之书》中就对宿麦的耕作有着详细的记载。
但即便宿麦在前汉就已经推广了,可直到现在也没有在全国普及。至于三韩之地就更不用说了,恐怕连宿麦是什么都不知道。
故此听戏志才这么一说,魏哲不由眉头紧皱。
还真是这个道理,农时不等人,三韩的农夫也是知道时令的。
如此一来这些处理过的蒸谷即便流入三韩,但经过东夷人大半年的消耗之后也剩不下什么,来年恐怕也是用新粮做种。
念及此处,魏哲不由陷入沉思。
片刻之后,只见他眼神决然的拍案道:“那就再等一年。”
正所谓:欲速则不达。
为了朝鲜半岛日后的千年格局,魏哲有足够的耐心等待。
反正好饭不怕晚,只怕吃不到嘴里。
闻听此言,戏志才顿时心中有数。
于是围绕先前的计划,两人不得不再次做出改动。
秽貊的局势倒是没有三韩那么复杂,人丁也没有三韩那么多,原先的准备便足以对付秽貊各部了。
但魏哲本来准备一举扫灭秽貊与三韩,现在看来只能一步步来了。
先平秽貊,再灭三韩;先易后难,海东可平。
当晚,书房内的灯火彻夜未熄。
次日,待亲兵携书信离开之后,魏哲便来到了城北兵营。
“这些粮食都是熟的么?”
看着眼前冒着热气的粟米,魏哲忍不住问道。
库啬夫计鸿闻言当即解释道:“启禀县君,煮熟的粮食变化太大了,很难逃过老农的眼睛,眼下这些只是在滚水中过了几遍,灭其生机。并且待会儿还会再次晒干,过一遍筛子。”
说起如何处理粮食,计鸿可是这方面的行家。
毕竟以次充好,几乎是每一个库啬夫的必备技能了。
见他这么一说,魏哲当即放心的点了点头。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魏哲还是叮嘱道:“这批粮食处理过后你亲自盯着育苗,尽量做到无一发芽,并且外观要别无二致,此中火候你自己把握。”
反正眼下并不急着用,魏哲自然要想办法将效果做到极致。
而计鸿虽然不知道什么叫对照组实验,但魏哲的意思他还是懂的,当即肃然应诺。
……
且不说魏哲这边如何耐心准备。
另一边身处马韩桑外国的管休很快也收到了书信。
商队中谁也不知道信中写了什么,只见管休满脸笑意的将帛书烧了。
见此情形,也没那个不长眼的敢多问。
片刻之后,只见管休意气风发道:“走,去【臣苏涂国】!”
没办法,这桑外国实在没什么可看的,也就境内有几个港口还不错。
相比之下,【臣苏涂国】就有意思多了。
根据管休一路打听到的消息,【臣苏涂国】算是三韩最早的部落之一。
其国名之中的“苏涂”,正是马韩境内仅次于“天君”的鬼神。
并且由于马韩大王严禁他人祭祀“天君”,如大汉天子一般将祭天视为天子的权利,故此导致“苏涂”神在马韩的信仰反而更加普及。
毕竟祭祀的人多了,信仰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而这【臣苏涂国】最早便是这“苏涂”神的巫祝部落,早期马韩各部的祭祀,甚至有不少都是从这个部落派出的。
只是随着秦汉之际箕准一统三韩,这个巫祝部落的地位才一落千丈。
不过饶是如此,随着箕准死后三韩大乱,这群巫祝还是纠结了一批信众占据了一隅之地,如此方才有了【臣苏涂国】的诞生。
从某种程度而言,这“臣苏涂国”算是马韩内部的教皇国。
当然,管休自然不知什么是“教皇国”。
但见识过太平道人那撼动九州的手段之后,管休就一点也不怀疑这群人胆子,他才不相信这群巫祝对恢复往日的荣光没有半点兴趣。
就算他们没有野心,管休也会帮他们激发出野心。
于是在见到“臣苏涂国”的大祭祀后,管休一改在伯济国的直爽,开始拐弯抹角起来,不急着谈买卖,反而大谈张角三兄弟的故事。
还真别说,别看黄巾军在大汉闹得天翻地覆,但海东却少有人知。
尤其是臣苏涂国这种地处三韩腹地的部落,就更一无所知了。
即便管休不知道什么太平道教义、经文,但光对于黄巾军的手段还是听说过一二的,像什么设三十六方,各令弟子统领,八州并起,险些改天换地。
一席话下来,直接说得臣苏涂国的大祭祀一愣一愣的。
甚至于旁听的仆役都不由沉浸其中,只觉如闻天书一般。
直到最后,管休方才开口道:“听闻贵国曾为马韩之主,只是一朝不慎被宵小所篡,以至于刁奴欺主。鄙人实在是为贵国不值啊!”
此言一出,古拙的神殿内顿时一静。
那大祭司这才知道,管休的目的竟然是这个。
但明白归明白,管休的话语还是深深的刺痛了他的内心。
甚至就连神殿内的其他祭祀,闻听管休之言都不禁深以为然。
要知道他们可是一直向往上古之时苏涂祭祀的地位了。
在那个时候神殿走出的巫祝无论去哪个马韩部落,几乎都能立刻执掌大权,哪里像现在这样只能困局一地。
故此在沉默良久之后,巨木神像下那位大祭司终于沉声道:“汉人,你到底想要什么?”
闻听此言,管休当即洒然一笑。
“牛马、皮毛、粮食、女人……所有东西我都要!”
众人闻言顿时面露厌恶之色。
那位苍老的大祭司更是摇头道:“汉人,你太贪婪了!”
不过话虽如此,臣苏涂国大祭司反而松了口气。
在大祭司看来,管休想要的越多,这笔交易才越可靠。
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两人如小贩一般讨价还价,最终达成共识。
与伯济国一样,管休以铁钱购买牛马、皮毛、粮食、女人,半年一结。
看到管休的海船时,双方便可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并且考虑到臣苏涂国位置与特殊性,管休还答应卖给他们一千把刀剑。
不过他可不是做善事。
他之所以卖给臣苏涂国刀剑,除了增强他们的实力,鼓励他们对马韩大王统领的目支国动手之外,还换了另一个许可。
那就是臣苏涂国的背书。
简单来说,就是臣苏涂国派出一名负责与各部联系的祭祀陪同。
后面再遇到其他马韩部落,管休完全可以用臣苏涂国的身份交易。
别看臣苏涂国大不如前,但继承前辈遗泽的他们人脉却十分广阔。
有了臣苏涂国的背书,管休接下来再想搞风搞雨就要容易多了。
因此之故,在出了臣苏涂国后管休对这个计划不禁又多了几分信心。
……
或许是马韩沿海多平原的缘故,马韩五十四国有大半都在沿海。
于是管休一边在沿海各国之间穿行,一边则记下各种地势信息。
诸如沿海有哪些港口可用,哪处部落善战、哪处部落擅耕,各部方位如何,凡是能打听到的都一一记录在案。
毕竟深入马韩到这个地步,先前看过的资料对管休已经没有价值了。
实际上关于马韩很多内部信息,都是他这一路打探得来的。
比如先前在如来卑离国做买卖时,管休才得知马韩还有一个乾马国。
而这个乾马国才是马韩的上任部落联盟之主。
因为在马韩方言之中,“乾”和“韩”同音,乾马国亦称韩马国。
故此马韩这个国名的起源,其实最终是从“韩马国”来的。
后来目支国崛起后便索性将前任盟主的名称也继承了,自称马韩大王。
当得知了这个渊源之后,管休自然大喜。
于是又是一番搞风搞雨,成功激起了乾马国的野心。
毕竟一旦有源源不断的铁钱流入乾马国,那就意味着大量的刀剑。
如此一来,乾马国就算是想要安心过日子都不可能。
《山海经·西山经》有言:
有兽焉,其状如猿,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
而眼下管休就好似凶兽“朱厌”化形一般,所过之处兵灾四起。
本来尚且还算平静的马韩,就这样陷入了一场诡谲的暗流之中。
……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当马韩暗流涌动的时候,大汉其实也不平静。
“今上果然还是对皇甫将军不放心!”
带方县内,看着最新的邸报魏哲忍不住感慨的摇了摇头。
原因无他,天子以皇甫嵩征讨凉州叛军失利的借口,从前线召回皇甫嵩,收回他的左车骑将军印绶不说,还削夺封户六千,改封都乡侯。
虽然邸报上说这是因为中常侍张让向皇甫嵩索要五千万钱,他不肯给。于是赵忠和张让联起手来,劾奏皇甫嵩连战无功,耗费钱粮,故此今上才会听信谗言。
但是在魏哲看来,赵忠和张让的谗言不过是天子的遮羞布罢了。
戏志才亦是如此看法,他甚至更进一步分析道:“皇甫将军未必不知天子心思,估计他在出征时便明白这个下场,甚至征讨不利也可能是有意为之。”
此言一出,魏哲先是一愣,而后不由的叹了口气。
确实,这一仗皇甫嵩还真是没法打,赢不得,输不得。
如果赢了,天子恐怕就真容不得他了。
最后恐怕也会像凉州三明之一的段颖一般,直接被一杯毒酒赐死。
如果输了,皇甫嵩照样少不了声名大损。
对于皇甫嵩这种将身后名看的比命还重的人来说,也是一个折磨。
只能说当天子亲自点将,并令公卿百僚出城三十里相送时,皇甫嵩的下场就已经注定了!
一个国之良将,能赢却不敢赢,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哀!
当今天子或许权术不凡,但这种手段却让人不免心寒。
恐怕天下间有不少聪明人都像戏志才一样,看出了其中端倪。
而汉室的人心,也正是这样一点一点丧失的!
不过天子可以视国事如儿戏,但叛乱终究还是要平的。
根据邸报上所言,洛阳朝堂以张温为车骑将军、假节,执金吾袁滂为副,破虏将军董卓与荡寇将军周慎为部从,再次征讨凉州。
是的,董卓又再次复起了,并且得封破虏将军。
以前魏哲没有在意,但现在看来这里面恐怕少不了汝南袁氏的运作。
毕竟倘若朝堂无人,再能打也只能在边郡窝着。
对了,魏哲还在邸报中又看见了一个熟人。
也不知道是不是朱儁介绍的,车骑将军张温出兵后又奏请孙坚、陶谦参军事,以赵岐补为长史。
至此孙坚方才结束了将近一年的冷板凳生涯。
而眼下这位江东猛虎正随张温统率的十余万步骑驻扎在美阳城外,与边章、韩遂等凉州叛军对峙呢!
对此魏哲也只能祝愿孙坚心想事成了。
说来定期看邸报并与戏志才讨论的习惯,也是魏哲看新闻联播养成的。
虽然有键政之嫌,但确实让魏哲对大汉朝的变化把握的更深。
不过正当魏哲准备将邸报放下时,最后的几行小字却让他动作一僵:
“应张车骑所请,发幽州突骑三千人,故中山相张纯本渔阳人,请将之,张车骑不允,使涿令公孙瓒假都督行事,统兵,令往凉州。然军至蓟中,乌桓突骑以粮饷不足,俱叛归本部,涿令公孙瓒罚金三十得免。”
看到这里,魏哲不由眼神微眯……
-----------------
参考文献:
因东汉时期关于三韩的资料太少,故以上资料大多源于韩国史书《三国史记》、《三国遗事》,日本史书《日本书纪》、《古事记》、《新撰姓氏录》,中国《汉书》《后汉书》《宋书》《新唐书》以及《好太王碑文》、《资治通鉴》等记录。
另外就像先前说的那样,我也从知网上下载了一些历史相关论文,北大核心期刊、CSSCI和SCI论文都看了一些,还有些则是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可能就有诸位读者大佬的论文,涉及到的老师太多了,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很感谢诸位老师的研究,确实帮了我大忙。虽然一篇一篇读下来让人欲仙欲死,但确实让人了解到了东汉的方方面面。
再次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