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大学》分享贰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下一段: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其实是修为的递进层次……
知止:就是知道什么不能做,或是做到什么程度就知止了,适可而止,乃是一门大学问。
很多人包括古代的大学者都会过犹不及,没能做到适可而止。
就比如诸葛亮,虽潜龙勿用,沉淀了足足27年才被刘备请出山,一开始,刘备也是完全钦佩并且听服诸葛亮。
但自从火烧博望坡后,诸葛亮虽然见龙在田,大肆表现,凭一己之力稳住了刘备前期的局势,但却过分表现,没有知止,也为后来刘备慢慢的不听,诸葛亮的忠言下了伏笔……
知止不止为一个目标或者理想,也是指一底线要求,不贪得无厌,不好高骛远,持经达变的去追求最好的境界。
但现在很多人就是不知止!富商的富而不仁,高官的得官好财,年轻人的患得患失,都是不知止的表现,所以这是一门很大的智慧学问。
知止而后有“定”
有定:其实就是定力,意志坚定不移的朝着目标前进,不受物欲干扰和闲言动摇,有着泰山崩于前,猛虎断于后的平静如水。
也就是说知止是前提与基础,只有真正了解了自己的目标与界限,才不会像无头苍蝇一般乱追求。
真正需要的很少,成天想要的却很多……佛教八苦中的求不得苦,是困扰了我们的一大问题。
所以,我们要知止有定的去做一件事,就比如分数,或者挣钱,再或是理想。
在一两件事上做出成就,分数进步了,挣了点小钱了,理想更加现实了,就继续持之以恒,以小蓄大,自强不息。
有定后,面对诱惑便不会,也不怎么动心了,也就是真正能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做。
接下来定而后能静。
就是说我们有了定力,并对目标有了明确的了解与坚定志向,“静”在这基础上,不被外界干扰,稳定内心之平静安定,也就是做到心无旁骛的境界。
没了世俗纷扰,没了患得患失,在努力之上心如止水,如此便为静,我想是一种很安然很随和的状态,是装不出来的。
接下来静而后能安。
我们静清了杂念,自我就会进入一种心静的状态,然后才会心安。
前面的心静是内在的平静,心安便是外在的安稳,心清则身安,如果内心躁动不安,身体便会丧失常态。
也就是很多焦虑症患者,抑郁症患者,经常会感到头痛胃疼的现象,就是自己的心没有安•静,由内而外,便会有反应!
还有,如此一来,心安便会理得。
心安理得,这里的得是“得道”了,自身内外在安稳了,会慢慢的与自然合二为一,慢慢的随遇而安,就是享受一切的事情,安住当下,把握所有机会。
当然想做到这种境界很难,也没有谁会永远保持,我们偶尔一次能够体会此感受,并要牢牢记住它,并且知止有定的慢慢进步。
接下来安而后能虑。
就是在安稳的基础上,才可进行周密的思考,在一件事情上谨慎的权衡,做明智的决断,反之则不然,你就会方寸大乱,忙中出错。
因为你的心都没静下来,你的身体都没安下来,做事情就会不受控制的出差错!
心安后再用心思虑,而接下来虑而后能得。
也就是深思熟虑,不浅尝辄止,明其根本,察其细微,放到古代,还要虑百姓,不图快,后之则谓“得”!
这里的得是有收获之意,不单指物质上的收获,亦指精神之得,道德之得。或大或小,皆为虑后得之。
所以得的一切还是建立在心安,毕竟水清则月明嘛。
最后,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天地万物皆有本末之分,本者,根也,末者,叶枝也。树有深根,河有远源,知物之本末,方明其所然。
这么一讲,是不是就很明了?洞悉事物的本质,厚德载物,盖起我们人生的大楼。如若地基不稳,你面对人性的各种考验,瞬间就会塌方。
也就是我们要守本分,明本末,本做好了,末便有了,也就是一个过程:
立本、滋本(用佛道儒医等等来滋养我们的本)最后明本末。
接着,凡事皆有始终,始下起终,终后生始,循环往复如日月升降,昼夜更迭,这乃是自然之理这是天道天理。
而我们去了解了这天地规律,做任何事情顺应天理,有始有终,有自然原则,那么成功的几率自然就直线上升。
其实这始终就是因果,有因有果,而我们大多看到的便是果,觉得这人就这德行,能赚这么多钱?就这水平,还能打上NBA?就这水准,还能称作大师?
但我们只看到了果,他背后付出了多少因,流了多少汗水,眼泪,血液,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所以送给大家一句话:
“与其羡妒别人树上的花果,不如花更多时间反省自己。”
也就是孔子的反求诸己,任何事情想一想自己,就全部都通了……
最后,能知物之本末,事之始终,明辨是非,知所前后顺序,那就无限接近于道了。
就是顺天理,明人道,利行涉大川。
则近道矣,虽未得道,但近道也很高深。
这里我们再引用一下,看山不是山的三重境界。
一开始看山是山,明白得道或者开悟是个漫长困难的过程,不明白其的本质,于是乎看山是山。
接着看山不是山,学到一定程度,明了了很多大道,也知道了人生的次序,就是知之有定静安等等,并且能知行合一,掌握一二。
就突然觉得其实开悟没有那么困难,甚至蛮简单的,我现在不就是开悟了?至于什么大道,可能根本不存在吧……
随后看山还是山,俗话说懂得越多,越知道自己的无知。真正的高手和大师永远都是学者,学无止境,永远不会承认自己开了悟或者得了道,这才叫真正的智慧,这才叫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