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探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序

非常感谢老朋友深圳大学书记刘洪一教授,亲自策划、操办出版我历年来的部分学术成果,其中主要是最近几十年于中国和法国各高校及学术研究机构的学术演讲,让我有机会总结自己的研究经历。作为始终不渝深爱中国文化的法国学者,有这样一位中国的学术知音,我非常荣幸,也深为感动!还要感谢我的朋友法国阿尔多瓦大学李晓红教授和福建师范大学欧明俊教授,他们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重新寻找到这些演讲稿——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并精心编辑、核对、校订、注释,使其以新面目系统呈现于读者面前。这些文章好似“里程碑”(仅取字面义),记录我的学术道路,标志着我多年来走过的中国文化研究路程。

我是一个痴迷于中国文化和学术的法国学者,在探索路程中,我观察和思索着,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尤其与法国文化最大的差异之处是什么?我着重进行两方面探讨:就思想表述而言,表意文字代表中国的思辨思维,而按字母顺序的书写方式则代表传统希腊—拉丁表音的思辨思维;在社会实践层面上,儒家礼仪代替罗马法所继承的以“权理”为准则的法治制度。我重点研究以下两个观点:第一,从理论上论证中国表意思想起源、发展和引申出来的文学成果,关注文字作为书写工具的功能。语言学家往往低估文字作为书写工具的功能,只对口语特有的交际功能感兴趣,而低估书写作为工具改变思维的功能;第二,研究以礼治为社会模式的执政方式,即礼仪机制如何从理论和意识形态上影响政府职能机构。欧洲人尚未足够重视这种理论的有效性,往往简单理解、低估甚至鄙视中国礼仪或其他伦理规则对社会的影响力,他们把“礼仪”概念简化理解为简单的“礼节”。

我特别强调中国表意文字的占卜起源(这是我自己的理论),我的理论基于以下事实。第一,中国的占卜系统虽然源于神秘思想,但已逐渐被理性化,转变成一套近似于科学的系统,我称之为“准科学”(quasi-science),并形成自己的语言——图形文字,具有思辨功能的甲骨文逐渐演变为普通文言。这种图形语言,起初纯粹是政府上层行政部门占卜官员(贞人)使用,他们本身就是国家的文士,在商朝被称为“史官”。孔子根据鲁国史官编写的《鲁春秋》修改周王室及各诸侯国史官记载,编成《春秋》一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编年史。在这里,我特别重申、阐明孔子的重要作用,即推翻文言的国家垄断,在这场影响深远的“文化革命”中创新中国文学。我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革命”,第二次“文化革命”是唐朝时期出现的变文。佛教和尚发明变文,开始用文字的“字”表示口语,记录白话,不再用文言1。第二,我重构中华帝国历史。这是一个由儒家精神建构的礼仪机制与法治、法律制度并行的政体,它有儒家礼仪,也有法家刑罚,好似两条腿行走:一是地主阶层基石政治(agrocratie),一是文人阶层基石政治(littérocratie)。这个国家遵循的道路完全不同于欧洲政权的发展进程。

因此,我很期待,已经以空前经济发展势头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中国,将重新找回自己的历史文化基因,走上进入未来的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