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农业(新时代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农业和文化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这一十分宽泛的概念框架下,文化既包括了生产方式,又包括了生活方式。中国刚刚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即使居住在大城市的白领阶层,其生活方式依然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就像一个人无论怎么喝咖啡皮肤也是黄色的一样。文化是根深蒂固、深入骨髓的东西,有点像血液的类型,A型、B型、O型、AB型,等等,出生之后就是如此,你认为好不好都是如此。

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社会。神农尝百草、教部落的族人种植农作物是中国农业的发端。他老人家在尝百草的过程中,吃到苦的东西中毒,就用茶来解毒。这个偶然性事件给我们留下两个根深蒂固的习惯,也就是文化。一是喝茶。中国茶的种类是任何国家都难以比拟的,而且是用颜色来表示的: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花茶,应有尽有。英语里把红茶叫作black tea,真是见鬼,我们是有真正的black tea——黑茶的。也有人考证英文中的china原本就是茶的发音,即用茶的发音来代替产茶的国家。这个可以理解,因为茶叶贸易对于西方国家的影响太大了。二是中国人很少吃苦味的食物(苦瓜是极少数之一,而且是明末从印度传入的),就是神农他老人家吃到苦味的东西中毒后在身体里留下了拒苦的基因,从而使我们这些后代拒绝一切苦味的食物。你看,农业文化是不是无处不在?

上万年的农耕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遗产,有形的、无形的,物质的、精神的,任何一个炎黄子孙都身处其中。在农业社会中,最重要的是农时,自秦汉时代确立的二十四节气,就是对黄河流域农时的科学总结: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

最多只差一两天。

农谚云:“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节气确定了,每个节气做什么农事也随之确定了。这是多么博大精深的农耕文化体系!绝就绝在老祖宗的发现与现代科学并不矛盾,恰恰是现代科学证明了其科学性和精确性。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谆谆教诲他的弟子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你看,在孔夫子看来,治理拥有一千辆战车的大国无非就是做好三件事,其中之一就是使老百姓不违农时,既不能早,也不能晚。差使老百姓做事情也不要在农事期间。不违农时就能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正是中国农耕文化的核心,在我看来,这也是全部中国文化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中庸之道,在农业社会里它当然脱胎于农耕文化,实际上就是把农耕中不违农时的原则移植到社会领域,用以指导为人处世和社会治理。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就是说,中庸之道是最高的仁德。在今天,大到一个国家的治理,小到一个人的为人处世,中庸都是必须遵守的最高准则。你看,农业、农业社会对于我们的影响有多大!